巴菲特的秘密武器是什么?

等待书房 2022-04-03 23:53

持续更多精彩干货内容的分享,欢迎关注。

这是解读《穷查理宝典》的最后一篇文章了,本来打算用查理芒格的人类误判心理学结尾的,可是最后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的看到查理芒格的一篇简短的演讲稿。初始,我觉得这跟我们所了解的巴菲特有点不一样,后来又感觉,对的,这就是巴菲特。

巴菲特曾在股东信中表述了对杠杆的看法:“毫无疑问,有些人通过借钱投资成为巨富,但这种操作同样可能使你一贫如洗。杠杆操作成功的时候,收益就成倍放大,你老婆觉得你很聪明,邻居也艳羡不已。但它会使人上瘾,一旦你从中获益,就很难回到谨慎行事的老路上去。而我们在三年级都学过,不管多大的数字一旦乘以0都等于0——当然有的人是在2008年学到的。历史表明,无论操作者多么聪明,金融杠杆都很可能带来一个‘0’。

可是查理芒格的这篇演讲稿却告诉我们,伯克希尔的秘密武器就是OPM(别人的钱)因素。对于伯克希尔是怎么利用别人的钱来赚钱的,文中有以下三个方面。 1,你可能从来没有想过这种方法,但伯克希尔.哈撒韦购买股票的方法,就是用保证金的交易方式买进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挑选出来的投资组合。用保证金?是的,伯克希尔哈撒韦采用这种交易方式,既能得到杠杆的好处,又没有续缴保证金的风险。最棒的是,伯克希尔的借贷成本差不多等于零,所以通过保证金交易获得的利润几乎全部归股东所有。不过,芒格解释说:“沃伦和我对用保证金购买股票的事情向来很谨慎。当你把自己的证券抵押给别人,总是会有发生大灾难的细微可能性存在。最理想的做法是以一种短期内不会给你造成影响的办法去借贷。”

有人曾问,伯克希尔为何偏向使用现金而不是自己的股票收购企业?芒格说,道理很简单,用伯克希尔的股票换来的企业,至少要具有同等价值,符合条件的企业实属凤毛麟角。所以我认为,当好球进入击球区的时候,伯克希尔未必就真拿得出那么多的现金。又不舍得用公司股票换,由于伯克希尔的良好信誉,巴菲特可以用低得多的利息,和要收购的企业做个衡量取舍,当赢面远远大于的时候,就买入。对此,巴菲特肯定也是慎之又慎的,不仅要考虑收购企业的质量,还要考虑自己的现金流等等。

一般而言,收购案对收购方的股东不利。为什么伯克希尔非保险的收购却相当成功地为股东创造了价值,而不是摧毁价值呢?原因是1,巴菲特从不为了收购而收购,没有业绩压力,也不依赖撮合者的意见。2,巴菲特自知且内敛,有超乎寻常的耐心。对比国内一些企业经常高溢价的换购,巴菲特对伯克希尔真的是真爱。

1,有些OPM来自巴菲特和芒格买进并很少卖出的策略:积累了巨额的资本利得税,但缴纳的税款很少。截止1995年10月,伯克希尔应缴纳的递延税款高达51亿美元,但只向美国税务局支付了15500万美元。国外买卖股票赚钱以后,是要缴纳资本利得税的。而浮盈,显然是算还没赚到的钱,这应该也是巴菲特喜欢常持股票的一个原因。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不用缴纳资本利得税的国家,从这点来看,作为中国股民,无疑是幸福的。芒格说:“目的是购买股票,但不派红利,如果这只股票在30年里每年的复合回报率是15%,并在最后支付一笔35%的利得税,那么在缴税之后,平均每年的回报率是13.4.” 2,保险公司的“浮存金”,浮存金是指赔款准备金和投保人预先缴纳的保费。这笔钱,当然由延后赔付的保险公司所持有并使用。不同之处在于,伯克希尔的浮存金有部分是通过所谓的超级灾难保单而得来的。这种业务非常讲究技巧,但是利润极其丰厚。伯克希尔通过收取保单面额的15%作为保费,让赔率有利于自身。伯克希尔通常会将风险分散到石油钻井平台爆炸,风暴,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等领域,而从来不接跟石棉和环境伤害有关的保单。这样,最大的代价,是整年的保费收入化为乌有,但也就仅此而已。伯克希尔的保险业务是盈利的,所以它的资金成本低于零,因为哪怕存银行定期,也有利息啊。这意味着浮存金的回报是纯粹的利润。而与此同时,浮存金的增长是几何级数的。

关于巴菲特怎么用别人的钱,讲完了。我觉得,要在股市上取得超额收益。很重要的两点就是:1,是否加了杠杆,杠杆本身就不带感情色彩,它是一把剑,既能杀人,也能自伤。其中的关键就是自己对剑的把控能力。2,是否冒了更大的风险。确定性越高,收益一般越低。存银行定期,确实确定性要高,不过也意味着收益也确实低。贵州茅台的限制三公和白酒塑化剂事件,现在看来只是王子落难。已经赌上自己全部身家的孙宏斌的跌得只剩零头的融创,是不是困境反转呢?被认为是流量红利消失,被政府反垄断打压的腾讯是不是又一个王子落难呢? 所以,这就是巴菲特。用杠杆了么?用了!却又用得如此的稳健。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