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教育股崩盘,K12赛道玩不转了?

交易者观察 2021-07-25 23:48

最近几个事件,先来看一下:

1)以一行两会为代表的监管层发话了,对于资管行业提出了“要自觉做长期价值投资的表率”、“避免过度渲染超额回报、炒作非理性预期”等表述。

这和全面推行注册制是一套组合拳,因为注册制的推行,IPO的速度是一定大于以前的核准制的。

而这么多新股涌入市场的时候,自然就需要二级市场有一个良好的价格发现机制,否则一直疯牛疯熊,监管层的小心脏可受不了。

那么这个机制谁来主导?很明显,是管理规模日益膨胀的公募基金,或者说不断规范的资管行业。

通俗来说,只要限定好了这些公募基金的投资风格,整个资本市场是可以实现人造牛的,或者说螺旋上升的长牛。

这对各个市场参与方,都是好事,对股民来说,应该适应这种监管风格的转变,以后大部分股票,被套之后,很可能就是一辈子的事儿了。

2)《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印发。

K12基础教育概念的致命打击,尽管此前已经有预期了,但力度如此之大,还是超预期的,是黑天鹅。

新东方周五晚间是收跌-54.22%,收盘在2.93美元,此前最高点在今年2月,是19.97美元,跌了多少,你们自己算,可以说是妥妥的价值毁灭了。

虽然教育股本来就不是我的菜,因为估值从来就没有便宜过,但毕竟跟互联网有些许关系,冲击不能说没有。

首当其冲的就是在港股上市那些互联网、科技公司,股价会不会被拖累?

答案是肯定的,幅度多少的问题,因为就算没有K12的业务,互联网公司拉帮结派是很常见的,经常会有参股或者间接控制的关系,所以要想独善其身,不容易。

但利空和利好,是永远能一分为二看的。

在有效性相对较高的市场,如果没有这些利空,好的公司,怎么可能给你好的价格买到?

在我看来,现在的下跌趋势,不是九成也有八成了,基本上已经在构造左侧买入区间,长期来看,是黄金坑无误。

至于那些还在臆想反垄断会直接消灭几家互联网巨头论调,我只能说,如果人家股价还在最高点附近,你说这话,那是相当有前瞻性的,甚至挂上空单,还能大赚。

但现在说,那就是事后诸葛亮了,股价大多已经跌个五六成,谁还不知道是个利空啊?

没有任何意义,现在我只关心,到底是不是到了价值区间,如果是,分批买入就好,说什么观点,都比不上仓位直接。

总的一句话,现在的反垄断,就等于当年茅台的“限酒令”、“塑化剂”事件,短期是有政策风险,也会有大波动,但长期趋势,是很难轻易改变的。

3)企鹅音乐的反垄断罚单尘埃落定。

不说内容,只谈力度,是低于市场预期的。因为近几年,在听音乐这件事上,其实已经培养出付费习惯了,现在这个罚单,更像罚酒三杯,意思意思得了,不会影响你赚钱。

因此,我还是跟以前的观点一致,罚单落地,反而是长期内巩固龙头地位的一个信号,这点可以参考当年老美对FAANG的反垄断监管,毕竟“Too big to fall”不是老美的专利。

本周复盘:本周五创业板带头调整,前期涨得凶的同花顺全A指数,也迎来一根中阴线,这和我原先的观点一致,局部是毫无疑问有过热现象存在的,降温则是迟早的,但整体上看,此消彼长,其实就还好。

有余力的,就做切换,求稳的,找到低估方向,买好就把软件删掉,等个三年五载再来看了。

交易和投机,其实是看风险偏好的,或者说看性格,有的人感官敏锐,盘感很好,做日内交易才是最好的归宿,而有的人玩短线很混乱,但对宏观周期的感知更好,买入持有的策略,就更适合。

因此,还是老生常谈,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找到适合自己的,胜过一切攀比与虚荣,有赚就行的心态其实最好。

至于大盘,这个位置,还是在走结构性分化,在指数的震荡中,让一些股票新高,让另一些股票新低,当下这种风格,往后可能是另一种风格,循环往复。

所以,得意归得意,但不要忘形了,周期股现在是逼空,但去年我刚说的时候,还根本没人瞧得上,这不就是风水轮流转?

好东西,又有好价格,就不要怕等,过去一样,现在也一样。

长线板块:券商、银行

中线板块:物业、港股科技

相关证券:
  • 中证500ETF(510500)
  • 科创50ETF(588000)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