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科技股为何突然又真香了?

交易者观察 2021-05-19 23:51

没想到,这两天浴佛节放假,北上通道关闭,少了外资参与的大盘,走得还挺顽强,昨晚美股是尾盘跳水,今天指数除了上证偏弱外,基本都是低开后逐渐收复失地,收红的指数并不在少数。

上证偏弱的原因也好理解,那几个跟商品期货走的周期股,基本都是沪市上的,商品期货最近回撤也挺厉害的。

但对于大宗商品的大牛市来说,这种回撤不多来几次,都谈不上大牛市,这点看南华工业品指数就好,多吓人的调整都有,但最后,还是疯狂新高了。

至少宏观上,暂时还没有什么能压制住通货膨胀的迹象或手段出来,现在海外是为当初疯狂放水在买单了,国内因为放水本就克制,最多是输入性的通货膨胀,其实就还好。

今天对中线看好港股科技、互联网等赛道龙头的逻辑,做点补充。

基本面的东西,各家券商的证券分析师讲得很通透了,所以也不用复述,看研报就能了解。

我只说两个关键点:

一是估值因素。同样身为赛道龙头,很多从美国回来二次上市的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PE(TTM)已经被打到十几倍,甚至几倍的都有(就是你们心里想的那家)。

很多人会diss成长性,可事实证明,这里面很多公司,一季度增速并不难看,甚至还很好看,PEG妥妥小于1。

横向对比一下,A股的赛道龙头,虽然也很好,但瞬间就不香了。

二是技术上的超跌因素。就我观察,跌得多的从最高点回撤50%-60%,少的也有30%-40%。

在预估回撤幅度的时候,0.618(黄金分割比例)以及1/2、1/3、2/3,都是极为重要的参考比例。

可能又有人要diss技术分析没卵用,是玄学。

的确,如果只计算影响股价的一个因子,胜率必然高不到哪儿去,不然人人都是股神了,用一个因子就能打遍天下。

但多因子共振,朝着一个方向前进,胜率还一样吗?显然不。

总之,现在互联网反垄断,对整个科技互联网行业,是利空,在我看来,也是长线买点,不说了,真香!

今日复盘:两市成交额7839亿,全A涨跌幅中位数-0.50%,继续你来我往,一日游行情很难做,短线随时被打脸,最好的选择还是坚守自己手里的,至少做中线,这种结构性分化,连做波段都不太适合,因为择时对了,还要选股对。

板块方面,新能源汽车板块再度雄起,驱动因子是上游涨价,整个产业链景气度还是不错。

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今年以来,涨得好的个股/板块,背后的逻辑都或多或少和涨价、和通货膨胀有关,这条涨价主线,几乎贯穿了这半年来的结构性牛市。

站在这个节点往后看,我认为这条主线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挖掘的。

一开始,工业品是供给端的驱动,去年疫情停工停产,到了今年虽然疫情有所缓和,疫苗也在全民接种中,但失去的产能,要立马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就还有迟滞。

商品的价格,通常是由供给和需求双方决定的,我认为接下来,涨价会持续,但会是需求端发力了,产能/供给角度,能做的文章不多了。

毕竟后疫情时代,被压抑的需求,迟早是要释放,这点在电影、旅游等领域的数据上,都可以得到验证。

经济复苏和涨价,某种程度上,是在共振的,对应的标的,其实大多都在反映这个预期了,已经上车的现在是不说话,偷着乐,没上车的就只能看戏,Alpha行情总是如此。

能说什么呢?看好就要果断,不然真来行情,看别人花天酒地,也难受。

关注板块:有色、券商、银行

中线板块:物业、港股科技

相关证券:
  • 中证500ETF(510500)
  • 恒生ETF(159920)
  • 科创50ETF(588000)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