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被罚,释放了什么信号?

汇小查 2021-04-14 00:10

早在2020年12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依据反垄断法对阿里巴巴集团在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立案调查。

经查,阿里巴巴集团在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具有支配地位。自2015年以来,阿里巴巴集团滥用该市场支配地位,对平台内商家提出“二选一”要求,禁止平台内商家在其他竞争性平台开店或参加促销活动,并借助市场力量、平台规则和数据、算法等技术手段,采取多种奖惩措施保障“二选一”要求执行,维持、增强自身市场力量,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

根据反垄断法,2021年4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阿里巴巴集团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其2019年中国境内销售额4557.12亿元4%的罚款,计182.28亿元。自此,这场反垄断大戏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阿里巴巴集团应对举措

阿里巴巴集团在收到市场监管总局的处罚通知后,立马通过其官方微博作出回应。

随后,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CEO张勇表示,预计监管部门的反垄断处罚不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公司将会作出更多行动减少商户经营成本。受此消息的提振,阿里巴巴港股股价当天大涨5.61%,收盘232.2港元,并且涨势还将持续。

不得不说,阿里巴巴的危机公关处理非常到位,既诚恳的接受了市场监管总局的处罚决定,又稳定的股民的信心。至少阿里巴巴的股价并没有受到此负面消息的影响。

阿里被罚,到底释放了什么样的信号?

1、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自进入千禧年间,互联网技术在快速崛起的过程中也夹渣着野蛮生长。随着这些初创公司成长为庞然大物,它们的发展也转向了事物的反面,技术巨头自身成为阻碍和抑制创新与公平竞争的最大因素。

当然,这并不是我们国家特有的现象,这是属于世界性的难题。早在2020年,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发布的反垄断调查报告,谴责苹果、亚马逊、谷歌和脸书都有着利用自身优势打压对手、收取过高费用和迫使小企业签订不平等合约的垄断行为,报告提出了一些反垄断建议,包括迫使科技公司分拆、实施业务结构重组等。

2、国家开始入手反垄断建设

近两年,随着技术巨头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市场主体,世界各国政府都在密切关注技术巨头的广泛深刻影响,以强监管和反垄断为特征的国家行动持续进行。

2018年,欧盟发布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针对当时苹果、脸书和谷歌三家公司涉及数据垄断和非法逃税进行了处罚。

2019年,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发表了一项针对新技术巨头的调查报告,结论是四家科技巨头亚马逊、苹果、脸书和谷歌已从富有挑战精神的初创企业转变成为超级垄断者。

2020年,英国竞争及市场管理局发布声明称,英国政府正在拟定针对技术巨头的监管措施,以加强本土技术监管与线上社会保护。

2021,中国市场监管总局经过调查取证后,对阿里巴巴集团处182亿元罚款...

这些针对技术巨头的国家行动,显示出各国决策者对新技术市场环境的理解正在发生演变,新技术领域的监管政策也将发生显著转变。

3、防止新技术破坏力的冲击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新技术应用开启了全新的商业变局和社会生活方式变革,创造了崭新的经济形态与增长模式,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新的问题。

这种新问题可能不仅涉及数据管理和创新竞争中出现的社会隐私保护问题。密集激烈的创新竞争可能打碎原有稳定的经济社会结构,破坏社会稳定性与凝聚力;与此同时,它还涉及日趋严重的社会分化以及对国家发展格局与地区不平衡带来的消极影响。比如前段时间发生的互联网公司利用大数据杀熟等。

布鲁金斯大学的最新研究表明,一小部分高度数字化的沿海技术中心同其他地区比较,在经济增长和收入衡量标准上的距离越来越大。这项研究对2015年以来美国人口超过100万居民的53个都会区就业数据的分析显示,技术巨头聚集的几个主要枢纽城市人口虽然仅占全国城市总人口的一半,但就业增长占全国四分之三以上。相比之下,较小的都市地区则明显落后,城镇和农村地区则出现了增长停滞或负增长。

简而言之,技术革命加剧了日益严重的地理失衡和城乡差距。此次国家重拳鞭打阿里巴巴也仅仅是“扯袖子”行为,教育提醒的意义要远远大于打压的意思。但是如果这类的互联网公司还不加以收敛,等待的可能是更残酷的惩罚。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文内容来自汇查查,观点仅作为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