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0月CPI、PPI同比再创新高

汇小查 2021-11-11 00:02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三早间公布的数据显示,受国际输入性因素以及国内主要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偏紧影响,10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涨13.5%,涨幅比上月进一步扩大2.8个百分点,强于预期,更续创历史新高。受特殊天气、部分商品供需矛盾及成本上涨等因素综合影响,10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1.5%,涨幅比上月进一步扩大0.8个百分点,创2020年9月以来新高。

受天气影响鲜菜价格跳涨,11月CPI有望再度抬升

中国10月CPI环比上涨0.7%,同比上涨1.5%。本轮上涨主要贡献为鲜菜价格异动,而并非猪肉价格。

受降雨天气、夏秋换茬、局部地区疫情散发及生产运输成本增加等因素叠加影响,鲜菜价格环比上涨16.6%,影响CPI环比上涨0.34个百分点,占总涨幅近五成。

反观猪肉价格,尽管随着消费需求季节性增加,加之第二轮中央储备猪肉收储工作有序开展,猪肉价格自10月中旬起略有回升,但其环比收窄3.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44.0%。

而本周开始,中国北方地区受寒潮影响多地迎来雨夹雪、大暴雪及冰冻大风等极端天气。降雪冰冻天气带来高速公路封闭和交通受阻状况,将对蔬菜及生猪运输带来困难,将造成短期货源有所减少,推动相关食品价格再度抬升从而影响到11月CPI。

受大宗商品价格影响,11月PPI大概率维持高位

受国际输入性因素叠加国内主要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偏紧影响,中国10月PPI涨幅有所扩大。环比上涨2.5%,涨幅比上个月扩大1.3个百分点;同比上涨13.5%,涨幅比上月扩大2.8个百分点,追平1995年7月水准。

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上行影响,中国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上涨,其中石油开采业价格环比上涨7.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环比上涨6.1%,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业价格环比上涨5.8%,化学纤维制造业价格环比上涨3.5%,上述4个行业合计影响其10月PPI环比上涨约0.76个百分点。

前些时间,中国国内煤炭供应偏紧,煤炭价格上涨较多,其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环比上涨20.1%,煤炭加工业价格环比上涨12.8%,合计影响其10月PPI环比上涨约0.74个百分点。

不难看出,中国PPI近期走势与能源、工业原料商品价格走势相关性强。而从趋势上看,全球需求扩张、供应瓶颈尚未解除、全球物流运输不通畅、全球金融环境依然宽松等因素,大宗商品价格短期仍存在支撑,PPI同比大概率将维持高位。

其他市场观点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目前能源、供应原材料价格已超出大多数制造业承受范围,全球通胀压力增大情况下,美联储等央行已启动政策正常化,大宗商品价格逐步回归基本面,叠加国内保供稳价措施效果逐步显现及基数效应,预计PPI同比明年初逐步回落。

中泰金融国际研究部高级副总裁纪春华认为,随着上游价格上涨开始向下游传导,结合冬季食品价格趋向上升,未来CPI或处在相对高位,但仍不具备大幅上行空间。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认为,随着PPI同比再创新高,CPI温和抬升,上下游价格的“剪刀差”也再创新高,上游对于中下游企业的挤压愈演愈烈,经济运行不均衡的态势仍在加剧。展望未来,如果全球供应链紧张局面不能有效缓解、国内相关产业政策不能灵活调整,此轮由供给冲击导致的供需错配、供需缺口加大所造成的结构性通胀局面有向中期演进的趋势。稳增长、控风险、调结构所需要的适度宽松正常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将面临更多掣肘因素,决策部门将面临一个新的“两难”甚至是“多难”的局面。

上海证券宏观分析师胡月晓认为,年内滞胀忧虑果如预期上升,预期下月数据仍然较高,年内没戏了。但滞胀不会有,大宗商品价格下行趋势不变,当期高主要是基数效应。中国不会采取加息,但会延后发债;股债皆休息两个月吧。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