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加剧,又有三家央行加息,全球紧缩周期来临?

汇小查 2021-11-13 00:04

当通胀在全球遍地肆虐的时候,不少国家已经开始坐不住了,当地时间11月11日,拉美国家墨西哥、秘鲁和乌拉圭的央行相继宣布进一步上调基准利率,纷纷选择加息应对本国日益严峻的通胀形势。

除了拉美国家,新兴经济体中还有不少国家年内都多次加息,欧美主要发达国家们同样也面临着通胀居高不下的窘境,并开始逐步缩减或退出QE规模,这一切现象是不是预示着全球接下来要进入紧缩周期了呢?

全球通胀日益加重

疫情以来,全球央行不断放水以刺激经济复苏,叠加全球供应链紧张、能源危机等因素,随之而来的通货膨胀正在,尤其是最近一年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各种大宗商品和工业原材料价格暴涨,并传导至下游消费端商品价格,

由于供应链中断,能源、食品和货运价格持续攀升,拉美地区多国通胀状况日益加剧。

这些国家的制造业结构比较单一,供应紧张导致物资困乏,本国的外汇储备不足,导致自身资产也大幅贬值。拉美主要国家巴西和墨西哥的通胀也是达到了201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巴西国内的通胀率已经高达10.67%,墨西哥的通胀率保持在6%左右的水平,墨西哥央行还预测今年年底将达到6.8%。值得一提的是另一个拉美大国阿根廷似乎各行各业都在疯狂涨价,最新的通胀率竟然高达53%。

通胀持续飙升,发达国家也不例外。最新的美国10月份CPI已经不断上升到了31年来新高的6.2%,直接给一直坚持通胀“暂时论”的美联储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紧缩已在路上

我们看到的数据显示,乌拉圭10月份的通胀率达到7.89%,创下七个月来的新高,继8月宣布上调基准利率50个基点、10月上调25个基点之后,11月11日该国又一次宣布加息,基准利率从5.25%上调到5.75%。

几乎在同一时间,墨西哥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继续上调25个基点至5%,而且渐进式加息仍在未来计划实施当中;秘鲁央行加息50个基点至2.00%,该央行年内已经连续三次实施这样的加息幅度。

今年已有多家经济体启动加息,其中新兴市场加息步伐更加激进,巴西和俄罗斯年内更是加息次数最多达到6次。

10月27日,巴西央行宣布加息150个基点,创最近20年来最大单次加息幅度,至7.75%;

10月22日,俄罗斯宣布将政策利率上调75个基点至7.5%,远超市场预期7%。

反观发达国家,虽然还没有加息,但是这些国家央行们也不得不面对“高烧不退”的通胀压力,政策收紧的信号频频出现。

加拿大央行11月的议息会议上出乎市场意料的鹰派,宣布将从11月1日起彻底结束QE,且加息预期提前至2022年4月,2022年全年加息预期次数也上升至4次;

澳大利亚央行11月2日表示,将停止设定收益率上限,开始减少经济支持,放弃此前为在2024年前不加息的观点,并认为加息的关键条件可能比预期更早到来;

美联储11月利率决议上宣布开启Taper,计划从11月开始每月减少每月减少150亿美元资产购买规模,目标到2022年6月结束QE。

和美联储一样,欧洲央行也一直坚持通胀只是暂时收供应链紧张影响,明年会逐步缓解,不过看似鸽派的倾向却被总是显示的通胀数据打脸。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利率会议上虽然重申每月150亿的Taper节奏对于加息时间没有指示意义,但是必要情况下美联储会果断对“通胀”采取行动。美国同时还面临着国内工资收入和通胀的螺旋式上升,美联储对通胀的容忍度将可能很快达到一个极限,这就意味着美联储有加快taper或者加息步伐的可能。

面对着全球通货膨胀、供应链混乱、经济放缓、极有可能的寒冬......各种现象和宏观形势可谓扑朔迷离,使得央行们在货币政策的选择上也更加谨慎,但是收紧几乎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旋律。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