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大佬,预判了市场所有的预判

金道人识财 2023-03-12 07:57

复盘了最近一年的基金业绩排行榜。

有些出人意料,

排名第一的,既不是去年的三冠王黄海,也不是近两年强势崛起丘栋荣,而是半路杀出的朱红裕

其管理的招商核心竞争力,自去年4月成立以来,熊市期间爆赚54.68%,断层领先第二名。

不仅收益爆表,回撤控制也不错。

成立以来最大回撤只有-14.35%,明显好于同期沪深300的-21.96%

朱红裕是谁?他为什么能登顶榜首?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位“当红炸子鸡”。


01

朱红裕何许人也?

一句话来形容朱红裕:经验丰富的投资大佬

朱红裕,清华大学工学硕士,有着近18年投研经验,近9年投资经验。

2005-2010年,朱红裕主要做投研工作,研究范围覆盖消费、医药、建筑、以及宏观策略,这也为他后来的能力圈打下了基础。

2010年,朱红裕以基金经理的身份加入公募基金国投瑞银

在做了三年基金经理后,或许是觉得趁年轻,该多出去走走长长见识。于是在2013年6月,朱红裕离开公募圈,开启了历练之旅。

他先是在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做了半年副总裁,主要面向一级市场做风投。

之后进军二级市场,加入私募机构弘尚资产,并且开始管理私募基金,一做就是6年。

7年时间,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朱红裕最大的改变就是:

“决策依据不再是赔率驱动,是在高胜率的前提下,结合中高的赔率买入。”

毕竟基金不是风投,风投投一百个成功一两个就行,基金则需要更高的胜率,依靠复利不断滚大雪球。

这也为他后来的成功奠定了理念基础。


2021年5月,朱红裕再次回归公募,加入招商基金。

在蛰伏了近一年后,2022年4月,朱红裕开始管理招商核心竞争力,凭借着熊市期间54%的收益,成为市场上最大的黑马。



02

朱红裕的业绩到底怎么样?

基金说到底还是长期投资工具,我们看基金经理的业绩,不能只看短期。

自2011年管理基金以来,朱红裕有过两段公募管理生涯,一段私募管理生涯。

在招商基金期间的业绩前面已经讲过,就不再多说。


下面重点来看朱红裕前两段投资生涯。

(1)第一段公募投资生涯:回撤控制良好,超额收益显著

朱红裕的第一段公募投资生涯是在国投瑞银基金。代表作是国投瑞银稳健增长,从2011年5月管理到2013年7月,是漫漫熊市。

在此期间,国投瑞银稳健增长仅跌了1.32%,不仅跑赢同期偏股基金指数,更是秒杀同期沪深300,在同期417只基金中排名118。

在回撤和波动控制上,和偏股混合指数旗鼓相当,明显好于沪深300。

因业绩优秀,朱红裕斩获了2次金牛和3次明星基金奖。


(2)私募生涯:回撤控制良好,几乎没有超额收益

朱红裕的私募生涯主要在弘尚基金,从2014年9月到2018年11月,管理了近四年,经历了15年和18年两拨大牛熊。

在这期间,朱红裕管的私募涨了29.97%,仅仅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0.41%

在回撤控制上表现不错,尤其是在15和16年股灾期间,最大回撤仅-25%。 不过18年股灾期间有点“失常”,最大回撤将近35%,和沪深300不相上下。

综合来看,朱红裕的历史业绩中等偏上,回撤控制是他的强项。

但距离市场TOP级别,还有不小的差距。


03

去年转战公募后,朱红裕业绩为什么突然爆了?

朱红裕业绩的爆发,其实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1)择时精准,几乎预判了市场所有的预判

关于择时,朱红裕曾经讲过一句话:

“大部分经理都是永远是All in,永远满仓,我可能不会。”

这个择时不仅体现在基金仓位上,甚至也体现在基金发行上。

招商核心竞争力是2022年4月13日发行的,当时市场的第一波大跌已经接近尾声,可以说是遍地黄金。

(PS:道人当时也很兴奋,怒发四篇文章提醒大家熊市建仓机会)


4月25日-4月30日,朱红裕抄底建仓了A股和港股,之后赶上五六月份的大反弹,短短两个月,创造了25%的收益。

到了二季度末,朱红裕并没有恋战,而是选择了减仓。把股票仓位从92%降到了77%,躲过三季度的满仓大跌。

四季度,朱红裕继续低位加仓。把仓位提高到90%以上,赶上了去年11月以来的大涨。


(2)交易能力强,贡献了不少超额收益

朱红裕并不是“买入就不动”的选手。

用他的话来讲:

“我们研究股票肯定是基于长期维度去研究,但是市场给了你机会,我们为什么不去做交易?”

去年年中,招商核心竞争力的换手率是226.83%,并不算低。


如果去4月底建仓后至二季度末,前二十大重仓股持有不动,收益率大概是7.1%,算上后面的非权重股,撑死10%左右。

不过在此期间,招商核心竞争力却涨了25%

也就是说,多出来的超额收益,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交易得来的。


(3)持有“高胜率”股票,行业配置动态均衡

投资是胜率和赔率的结合,但现实中“高胜率”和“高赔率”往往不可兼得。

得益于过去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投资经历,朱红裕更看重“高胜率”,至于赔率,不需要太高。

在这个理念下,他更喜欢基本面优秀,竞争格局清晰,长期确定性高的的行业和个股。

去年二季度,新能源涨得最猛,但他没买。理由是“供给端的竞争格局看不清楚,不知道谁会胜出”。买的是格力、蒙牛、青岛啤酒这些竞争格局更加清晰的龙头企业。

去年三季度,早就看到地产行情的朱红裕并没有直接重仓太多地产股,而是选择了和地产密切相关,但基本面更稳的家电龙头股美的海尔

不仅如此,在行业配置上,朱红裕也尽量做到均衡分散,并且根据市场波动和行业景气度去调整组合。

比如在去年三季度增配了景气度较高的家电行业和估值极低的传媒,减持了之前涨了不少的港口航运

再比如去年四季度增配了之前跌的较猛,潜在景气度较高的新能源军工板块,减持了已经涨了不少的白色家电

配合优秀的择时能力,在过去一年的每次大波动中,朱红裕都能把握住一些涨得不错的行业,同时尽量避开跌得较猛的行业。一来二去,就成了业绩最靓的“仔”。


04

从朱红裕最近一年的种种操作来看,他的确是有实力的。

但投资投的是未来,我们在看到过往业绩的同时,更应该去深度思考,基金经理的投资框架和盈利模式在未来有没有可持续性,够不够稳定。

目前来看,朱红裕可能会面临着两个问题。

1、规模突破百亿后,业绩还能不能维持下去

朱红裕在投资中会择时,换股频率也不算低,这种相对灵活的投资风格注定了管理规模不能太大。

截止去年年底,招商核心竞争力的规模已经增长到62亿,现在可能已经接近百亿。

当然,朱红裕也没有任由规模膨胀。

今年以来,招商核心竞争力已经连续三次限购,限购金额从10万到5万再到1万。

能够积极主动限购,说明朱红裕对基民还是非常负责的。

但随着规模的不断膨胀,朱红裕能否将业绩保持下去,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正如朱红裕在一月的路演所言:

“我之所以要在100亿以内开始控规模,就是我不知道我具不具备这个能力。但我宁可相信自己不具备这个能力,也不能等到规模到了150-200亿以后,业绩一塌糊涂的时候,再来做这样一个决定。”


2、择时本身具有不确定性,未来这种模式能否持续下去

过去一年,朱红裕几乎预判对了市场每次大的波动。

但作为一名理性投资者,我们应该看到,择时本身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

择对几次,业绩一飞冲天;择错几次,也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回撤和波动。最典型的就是前几年的超级黑马曲扬

A股公募史上,会择时的基金经理并不少,但能够长期把业绩做好的,并不多。

未来朱红裕的这种“超能力”能否长期持续下去,逆天的业绩能否继续,从常识来看,大概率很难。

(PS:今年以来,招商核心竞争力并没有跑赢同期沪深300,业绩排名相交之前出现下滑趋势。)


05

其实某种程度上讲,选基金(经理)和选股很像

那些过去长期涨得猛的,大家都能看到的,往往已经过了高速成长期或者估值较高了。

这个时候买入,大概率会出现两种情况:

(1)进入平稳发展期,未来超额收益不再显著;

(2)在均值回归的规律下,一泻千里,往往需要几年才能回本。

过去几年张坤、谢治宇等一众超级顶流的“封神”和“陨落”就是活生生的案例。


根源是什么?

投资投的是未来,但大多数人选基都只看历史业绩,对未来考虑地不够。

大家选的基金经理实力都被证明过,但在后期规模效应、均值回归等因素的影响下,难免会陷入“买前一顿分析信心满满,买后不到三天业绩拉闸”尴尬境地。

这是大多数基民很难跳出的怪圈。

也是道人最近看了近一年的文章留言后,总结出的大家最大的难题之一。


所以,道人决定,重新开启基金经理分析专栏。

一方面授之以鱼,尽可能帮大家选出那些有实力但还没被大多数散户发现的基金经理。

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让大家看到分析过程中的选基思路,并把其中的精华学为己用。


预测未来,选出超级黑马或冠军基金的本事,道人没有。

但帮大家少走一些弯路,走的更稳,更从容一点,这个自信道人还是有的。

大家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欢迎留言或私信。

能做到的,道人一定竭尽全力。


$招商核心竞争力混合A(OTCFUND|014412)$ $沪深300(SH000300)$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