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强烈推荐指数基金的故事

贫民窟的大富翁 2022-08-08 07:59

本文节选于《指数基金投资进阶之道》,目的是针对普通投资者,建议大家放弃股票及主动型基金,投资指数基金,用少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换取合理的投资回报,更多注意力放在工作和生活中。

巴菲特作为世界范围内的“股神”,是主动投资者的杰出代表,但是巴菲特却在不同场合多次推荐指数基金,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巴菲特的世纪赌约”。

一、巴菲特和基金经理们的“世纪赌约”

2007年12月19日,巴菲特在Long Bets网站上发布了“十年赌约”:“在2008年1月1日到2017年12月31日的十年间,标准普尔指数的收益表现将超过扣除手续费等各种成本后的对冲基金组合。”赌注是100万美元(后来被加至222万美元)。如果巴菲特赢了,这笔钱将打给巴菲特指定的慈善组织。反之,将打给对方指定的慈善组织。

巴菲特说:“我充满期待地等待各位基金经理来挑战,毕竟他们有能力让客户掏出几十亿美元来,他们不应该害怕拿一笔小钱出来和我赌一把。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一片寂静,几千名职业投资经理里最终只有一个人——泰德西德斯应战了,他是门徒基金公司(门徒基金管理着35亿美元资产)总裁。”

泰德选择了五只对冲基金作为投资组合,期望能够战胜标普500指数。美国的对冲基金类似于国内的私募投资基金,是主动投资类型中的精英代表。

当赌约进行到第9个年头,标普500年化收益率已经达到7.1%,但同期基金经理挑选的基金收益率只有2.2%,挑战者看最后一年翻盘无望,只好提前认输。在2018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他再次完整披露了这“十年赌约”的数据,标普500指数以8.5%的年化收益率碾压所有5只对冲基金组合。这5只精挑细选的组合,除了在2008年股灾中跑赢了指数,在随后的9年里,这5只基金作为一个整体,收益率每年都落后于指数基金,其中一只组合最后还被迫清盘。

赢得赌局后,巴菲特说:“长期看,确实有部分有经验的人能超过标普500指数的表现。然而在我的一生里,我也就提前判断出10位左右的专业人士,能够如同我预期的一样完成这一壮举。当然,一定有成千上万的指数超越者是我没有见过的,毕竟跑赢指数并非不可能。不过,问题在于大多数试图跑赢指数的基金经理最终都会失败。”

我们从这里可以发现巴菲特认为,战胜标普500指数是一场壮举,只有很少的人能够实现。

事实上在这场“世纪赌约”之前,巴菲特就已经多次推荐指数基金了。

二、巴菲特推荐指数基金

1993年在巴菲特致股东信中,巴菲特第一次谈论指数基金,他写道:“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竟然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者。

奇怪得很,当傻钱知道自己的缺陷时,它就不再是傻钱了。

但是,如果你是稍有常识的投资人,对商业有基本了解的话,你应该能够找出5到10家股价合理且具备长期竞争优势的企业。

此时分散投资理论对你就毫无意义了,它反而会损害你的投资成果并增加你的风险。

我实在无法理解一名投资人为什么要把资金投向了解和熟悉程度是第20名的企业,而不是集中在前面几名最熟悉、性价比最高的投资上。”

1996年致股东信里,巴菲特第二次谈起指数基金。他写道:“对于各位的个人投资,我可以提供一点心得供大家参考:大部分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早晚会发现最好的投资股票方法是购买管理费很低的指数基金。

扣除各种费用后的指数基金投资收益率,肯定能够超过绝大多数投资专家。”

1999年,巴菲特对先锋基金创始人约翰•博格的《共同基金必胜法则》评价说:“令人信服,非常中肯而切中时弊。这是每个投资者必读的书籍。通过持续不断的改革,博格为美国的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2003年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中说:“那些收费非常低廉的指数基金(比如先锋基金公司旗下的指数基金)在产品设计上非常适合投资者。

我认为,对于大多数想要投资股票的人来说,认购成本低廉的指数基金是最理想的选择。”

2004年,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中又说:“通过投资指数基金本就可以让他们轻松享受美国企业创造的优异业绩。但绝大多数投资者很少投资指数基金。结果他们的股票投资业绩大多只是平平而已,甚至亏得惨不忍睹。”

2005年致股东信里巴菲特直接指出:“投资管理机构及基金经理,向他们的客户收取大量费用。

然而,将这些机构和经理当作一个整体来看,他们是通过收费让客户赚得更少,让客户的回报率落后于最简单的指数基金被动投资。”

2006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发布后(已经是2007年了),就有了“世纪赌约”。

2007年巴菲特还说:“我个人认为,个人投资者的最佳选择就是买入一只低成本的指数基金,并在一段时间里保持持续定期买入。”

2008年,巴菲特被问:“如果你只有三十来岁,没有什么其他经济依靠,你攒的第一个100万美元将会如何投资?麻烦你告诉我们具体投资的资产种类和配置比例。”巴菲特回答道:“我会把所有的钱投资到一个低成本的追踪标普500指数的指数基金,然后继续努力工作。”

三、指数基金是智者的选择

在本书的前面内容中中我已经从逻辑上论证过在各种投资资产中,长期看股权具有最高的收益率,而直接的股票投资对于普通人难度非常高,基金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而主动基金从整体看是无法战胜被动基金的,当投资者选择被动基金的时候就已经几乎不承担任何风险地战胜了市场的绝大多数投资者。

作为一个极其优秀的主动投资者,巴菲特却不厌其烦推荐普通投资者投资被动基金(主要是指数基金,在本书中指数基金和被动基金将不做区分)。巴菲特并不是作秀,在给第二任妻子艾丝翠留下的遗嘱中要求自己去世后遗产的10%配置短期国债(以应对意外之需),90%配置先锋SP500指数基金。

在2016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说:“当华尔街人士管理数万亿美元,收取高昂手续费时,通常是经理人获得丰厚利润,而不是客户。大型和小型小投资者均应坚持投资低成本指数基金。

如果要树立一座雕像,用来纪念为美国投资者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毫无疑问应该选择杰 克博格尔(Jack Bogle)。几十年来,杰克一直敦促投资者投资于超低成本的指数基金。在他的投资生涯中,有大量财富流向了经理人的腰包,而他所积累的财富只占到其中很小一部分。这些经理人向投资者许诺带来丰厚回报,而实际上他们根本没带来回报,或者像我们赌局中的情况,带来的回报几近于无。

早些年,杰克常常被投资管理行业嘲笑。然而,今天他欣慰地获悉,他已帮助数以百万计的投资者用自己的储蓄实现了更高的回报,否则他们获得的收益要低得多。他是他们的英雄,也是我的英雄。

多年来,经常有人请求我提供投资建议,我通常给的建议是,投资低成本的标准普尔500 指数基金。值得肯定的是,我的只有中等收入水平的朋友通常都采纳了我的建议。

然而,当我把这一建议提供给超级富豪、机构或养老基金时,他们谁都没有听我的建议。相反,这些投资者会礼貌地对我的建议表示感谢,然后去听收取高额手续费经理的言论,或者许多机构会向另一种称为顾问的超级助手寻求建议。

然而,这些专业人士面临着一个问题。你能想象一个投资顾问会年复一年地告诉客户,不断增加对复制标普 500 指数基金的投资吗?这样做是职业自杀。然而,如果他们每年都推荐小幅改变管理策略,巨额手续费将流向这些超级助手。这些建议往往是艰涩难懂的胡扯,解释为什么流行的投资“风格”或当前的经济趋势适于进行这种改变。”

这段巴菲特式幽默的话中显示了巴菲特作为投资“股神”的智慧和真诚,他告诉我们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分散化投资,选择低成本的指数基金并且坚持长期投资,可以取得优异的回报,而不需要听取其他任何专业(而多余的)投资建议。

股神巴菲特自己也为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2009—2018年的完整10年里,巴菲特掌控的伯克希尔总收益率210%,年化12%;伯克希尔自身股价涨幅242%,年化13.1%,均落后于标普500指数总收益率257%,年化13.6%的水平。

在2019年情况进一步恶化,巴克希尔每股市价增长11%,标普500指数为31.5%;在2020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直接没有把伯尔希尔和标普500做比较,我自己计算了一下,伯克希尔每股市价增长了2.42%,而同期标普500指数为16.28%。(以前一年度最后一天收盘价为基准计算,伯克希尔股价采取伯克希尔—哈撒韦A为计算依据)

以1999年巴菲特在《商业周刊》发牢骚说:“就在几年前,我们还因为资金不足,不得不经常卖掉这个去买那个。那时候我的主意比钱多,现在开始我的钱比主意多了”为分水岭,巴菲特终于遇到了“钱比主意多”的尴尬,开始遭受流动性的诅咒,巴菲特开始触摸到自己的管理上限,尽管这个上限比绝大多数人都高得多,但是作为个人终究是有管理上限的,这一天终究会来临。

巴菲特这样优秀的主动投资者尚且不能长期保持战胜指数基金的战绩,我们想一想,这是不是能说明一些普遍的道理呢?

四、指数基金始终可以战胜市场

在当前的国内投资市场中,一些投资主动基金盈利的投资者,一些“长期”管理主动基金业绩战胜市场的(明星)基金经理,以及为了自身利益的基金公司,占据了舆论宣传的高地,他们说,由于A股体制机制不健全,投资者不成熟,市场波动大等原因,优秀的主动基金经理是可以长期战胜市场的,只有当股(股市)成为一个成熟市场后,指数基金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真的是这样吗?巴菲特在2016年致股东的信中说:“

许多非常聪明的人打算在证券市场上获得超过平均水平的投资收益,我们将其称为主动投资者。

与他们相对的是被动投资者,按照定义,他们寻求获得市场平均收益。总的来说,他们 的仓位大致接近指数基金的仓位。因此,市场的平衡方,即主动投资者也必须获得市场平均收益。然而,这些投资者承担的成本将高得多。因此,总的来说,在扣除这些成本后,他们总体的投资收益将比被动投资者差。

这就是我的观点,现在我把它放进一个简易方程。如果 A 组(主动投资者)和 B 组(被动 投资者)构成总体投资市场,而且 B 组扣除成本前的投资收益一定会达到平均水平,那么 A 组也一定会达到平均投资收益。

成本更低的一组将获胜。如果 A 组成本过高,其亏空将是巨大的。当然,长期来看,部分有经验的人很有可能超过标准普尔指数的表现。然而,在我的一生中,我早期发现的这类 专业人士也不过十个左右罢了,只有他们能完成这一壮举。

毫无疑问,有成百上千的人我从未见过,他们的能力可与我认识的人相媲美。毕竟,跑赢大盘并非不可能。不过问题在于,大多数试图跑赢大盘的经理最终都会失败。

像部分业余爱好者一样,一些专业投资人士在短期内也会因为走运而获得高收益,这让寻找罕见的值得为其付出高报酬的高收费经理变得更为困难。如果 1000 位经理人在年初进行市场预测,则至少有一位经理的预测很可能在未来连续九年里都是正确的。当然,1000 只猴子中也有可能出现一个貌似无所不知的预言家。但二者间仍然存在差异:幸运的猴子不 会遇到人们排队找它投资的情况。

最后,有三个有关联的事实,使得成功的投资酝酿着失败。首先,良好的投资履历会吸引大量的投资资金;其次,巨额的资金总是保证投资业绩之锚:几百万的资金容易管理,几十亿的资金就不好管了;

第三,由于大多数经理人的个人认识,即所管理的资金越多,收取的手续费就越多,所以他们仍然会寻求获得新的投资资金。”

巴菲特曾经说过,不要问理发师你是否需要理发。当我们询问主动投资经理和基金公司我们是否应该投资主动管理基金的时候,答案经常是注定的。

这并不是说,没有能够跑赢市场的主动投资者,而是说,能够跑赢市场的主动投资者很少,我们很难识别运气和实力,长期跑赢市场很难,主动基金经理和投资者利益并不一致,主动投资者存在于流动性诅咒。

指数基金教父约翰•博格曾经对美国股市回报来源展开深入的研究,在1900年到2009年110年时间跨度的研究中,他发现标普500知识110年实现了年化9.1%的投资回报率,其中8.8%来源于实业,0.3%回报来源于投机,且投机回报正负呈现无规律出现。

怎么抓住这种投机回报呢?约翰博格尔说:“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了55年,我依然对如何预测投资者的心理一无所知。”他把自己的事业方向确定为:“通过大力发展更注重实业回报,忽略投机回报的基金业,不仅可以给投资人带来更稳定的回报,同时还能矫正短期市场波动”。

这就是两位投资顶级高手对于指数基金机制和收益来源的智慧沉淀,他们告诉我们,对于普通投资者,不需要听取任何专业的投资建议,仅仅是依靠投资低成本运营的指数基金就可以战胜市场上的绝大多数投资者,这是一种必然。当我们为了能够增加一点点收益,就必须付出绝大的努力,从而失去了很多人生应该有的其他快乐和成就,并且冒着巨大的失败风险。

至此,本书第一章,也是最重要的一章就结束了,在本书的后面部分我将通过自己对指数基金的深入研究和市场规律的总结,试图去获取更高的收益,我对自己的这种努力感性上很有信心,理性上却不能做出任何承诺,总想知道地更多,总想做的更好,这或许就是人性吧。

如果你对我对投资研究有兴趣,或者想消遣时间,可以继续读下去,如果只是为了投资盈利,并且能够接受一个市场平均,但是能够超越绝大多数主动投资者的收益,此时此刻,完全可以放下本书,去做你想做的其他事情。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