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靠Q1财报翻红的小鹏 616%营收涨幅值吗?

贝瑞研究 2021-05-13 23:48

点赞分享关注,美股不会迷路!

本文聚焦:

小鹏Q1业绩大爆,对比蔚来如何?

EV行业泡沫破灭,通胀之下何去何从?

智能化路线的小鹏,值得长期布局吗?

1、小鹏Q1业绩大爆,对比蔚来如何?

国产电车三剑客之一小鹏汽车(NYSE:XPEV)今天发布了Q1财报,亮点包括:

营收额为29.51亿元,同比涨幅达616.1%;

EPS为-0.99元,同比增长了80.8%;

交付量为13340辆,同比增加487%;

毛利率为11.2%,连续3个季度实现正毛利率并且正在稳步攀升;

净亏损7.866亿,同比收窄了15.9%。

image.png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贝瑞制表

对比下蔚来汽车的Q1财报,发现这两位都是稳步提升,在营收、交付量增速方面都交出了差不多的答卷。产量销量明显增长,营业收入也同比大幅增加。

对比而言,蔚来的毛利率攀上了20%大关,短短一年之内从负毛利走到现在,表明业务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小鹏同理,虽然没有蔚来类似在短短一年内的大幅跃升,但是仍然在正确的路子上。

不过小鹏发布财报后,股价反应强烈,盘前涨幅达3.68%。而蔚来发布之时,股价不痛不痒,盘后才略涨了0.05%。不得不说,timing与预期的重要性,昨天刚跌势瑟瑟发抖的美股,遇到利好消息反应确实积极。

image.png

数据来源:Yahoo 财经

2、通胀之下,EV电车行业股价重创

小鹏遇上点涨势在最近实属不易。毫无疑问,2020年风生水起的EV行业,今年开年已经遭受了重击。根据巴伦周刊数据,EV公司股票平均自52周高点下跌达70%。

看看我们去年非常熟悉的特斯拉+国产三剑客:老大哥特斯拉下跌16%,蔚来下跌31%,理想下跌38%,小鹏最惨,股价下跌42%。还有一些火热的SPAC们:硅谷电车新秀Lucid合并后的公司股价下跌了72%。

除了特斯拉整天骚操作与币圈混在一起外,整个造车新势力们基本上接近骨折的程度。

image.png

图注: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这样的下跌背后的道理也十分明显,通胀走高跑不了干系。我们多次说过,利率上昂对于成长型的科技股来说是致命的——这意味着对科技股来说未来现金流的折现率更加高,因此现值变低(市场最看重成长型的科技股的就是未来现金流)。而这些去年暴涨的EV新秀们,大家看中的恰恰是它们未来的成长后的现金流们,尤其在全球电车化的长期大趋势下。

走高的利率还使这些成长股们的融资增长变得更昂贵,再加上目前市场的成长价值风格轮换,这些高估值的电车股们自然而然就跌下来了。被吹起来的泡沫总是要破的。

此外,再加上全球半导体短缺正在限制全球汽车生产,所有的这些因素确实让今年的电车行业不是很好过。

当然,投资者最好奇的问题就是,EV行业还能碰吗?抄底吗?

这个问题其实大家天天都在问,道理都是相通的,让我来慢慢回答。如果你能明白这个逻辑,以后就不用每天起床都问自己问一次了,省心省力。

先来看行业层面上,基调当然依旧是利好的。

image.png

图注: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2020年,中国共售出130万辆电动汽车,约占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4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测,到2021年,中国的电动汽车销量将增长30%以上,达到180万辆。而根据IHS Markit的数据,到2021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预计将增长70%。

所以增长需求是在的,大方向是稳的。

那对于这些EV公司来说,国内行业市场的高增长率会继续是公司增长的主要动力。

但是问题是,去年的时候由于疫情美联储大放水,这部分的增长早已经被price in了,被市场消化过了。去年火热的电动车市场,动不动500%涨幅都嫌少的日子,今年还会出现吗?结合最近的市场,我想答案很明显。

想想看,特斯拉、蔚来、小鹏这些造车新势力,市值一度纷纷超过深耕百年、产量碾压电车的传统车企们。这些被提前透支的估值,总需要被消化。

3、智能化路线的小鹏,值得长期布局吗?

这波电动车兄弟们一路走到现在,从最初找钱活下去、一步步艰难量产、提升毛利率到现在产量规模逐渐提升,说实话值得点个赞。

那么,小鹏究竟是否值得布局?

先来看看基本数据

小鹏汽车在2020年售出27,000辆汽车, 相比于2019年翻了一番。而仅本Q1的交付量就为13,340辆,同比增加487%,考虑到业务的季节性以及未来几个季度的产量进一步增长,小鹏今年的销量很有可能再翻一番以上。

电动汽车行业正在与芯片短缺作斗争,尽管受到了影响,但小鹏还是交付了数量可观的电动汽车。当然芯片短缺也是风险点之一,但是这偏向于整个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拉长时间维度来看,供需恢复的时间长度在整个行业发展的时间线上来看,不算什么。

image.png

图注: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以及从市场份额来看,蔚来汽车在中国每20辆电动汽车中就售出一台,而小鹏汽车由于较小的体积,每35辆电动汽车中就售出一台。

行业突围

这些量产产能上去了,脚跟稍稍站稳了,拿到入场牌了。接下来更该考虑的是差异化竞争,或者说行业增长的大蛋糕该怎么分的问题。

整体来说,整个EV行业未来发展会偏向品牌化、风格化、高端化、垂直化。特斯拉算是个先行的例子,依靠马斯克、黑科技、未来的卖点,成功把特斯拉与高端划上等号,现在还在蹭币圈热点,行走的reputation变现机器。

对于国产造车势力也是一样,要走风格化的路子。没有品牌价值、主打路线,很难留下记忆点、垂直到精准需求的消费者。

为什么这么说?比亚迪就是一个很好的反例:电车连续下滑甚至靠燃油车补窟窿,早年的电车行业老大哥甚至要沦落至此。现在才要走高端品牌路线,也算是吃了个亏开了个窍吧。

小鹏清楚这点,一开始就走高端+自动驾驶路线。它正在努力将自己打造成“ Smart EV”公司的品牌。把重点放在研发上,并40%的雇员都服务于研发部门,专注于将诸如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等智能技术带给消费者。

image.png

图注: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现在我们也看到了成绩,相比于特斯拉的天天嘴炮,小鹏向自动驾驶市场迈出了重大的一步。

2021年3月31日,小鹏发布了汽车产业第一次用量产车队实施的行程长度超过3600公里的“自动驾驶远征”的数据,有点东西:

1.平均单车NGP行驶总里程为2930公里;

2.平均每百公里接管的次数为0.71次;

3.变道超车成功率为94.41%,出/入高速匝道成功率为92.76%,隧道通过成功率为94.95%。

对比一下友商们,数据显示,特斯拉Model 3在百公里接管次数、变道超车成功率、进出匝道成功率、隧道通行成功率等几个核心指标的PK中,均不敌小鹏P7。

image.png

小鹏正在冲向量产车最强的自动驾驶架构。何小鹏曾表示,“之前有部分车企称要发布L3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但并没有使用报告,他们只是在室内环境测试,与真正要做好并实现规模量产的差别非常大。”

这张自动驾驶牌,会是小鹏冲出重围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领先占领国内自动驾驶高地的举措,将会带给小鹏值得的回报。

现在要入场吗?

如果你又想问这个问题,回去读一下第二大点。当然看好电动车公司打风格牌,打得好的垂直化路子,但是在当下行业估值泡沫仍在消化的情景下,前行的路上当然会有波动。

关注我们,获取美股风格变换最新投资动向!

分析师:Lulu Yang

版权声明:本文为贝瑞研究原创,如需转载,需获授权。

相关证券:
  • 小鹏汽车(XPEV)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