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大涨94%,市值直逼阿里,拼多多8年供应链积累开始爆发?

供应链范式 2023-12-12 07:57

谁能想到,三年前,阿里巴巴的市值还远超拼多多十倍还多,如今,拼多多最新交出的一份财报,却让电商老大出现了短暂让位的一幕。

11月28日晚间,拼多多交出的财报显示,2023年三季度,拼多多总营收688.41亿元,同比增长93.89%,远超市场预估的548.7亿元;归母净利润155.37亿元,同比增长46.74%。

随后,拼多多股价暴涨,截至美东时间11月28日收盘,总市值达到1847亿美元。12月凌晨美股收盘,拼多多市值达到1959亿美元,一度超越阿里的1907亿美金,成为美股市值最大中概股。

时至今日,阿里已走过24个年头,而拼多多从创立到一度赶超,只用了8年,是什么支撑它高速运转?原因很多。

“本质上是其在供应链、商业模式和用户定位三大方面,具有极大优势。”一位行业观察者表示。

商业模式上,相较于其他电商平台,拼多多注重将社交与购物相结合,通过各种优惠活动和奖励机制,提升社交裂变效果,实现“人找人”。

用户定位上,拼多多聚焦服务于中低收入人群,通过“砍一刀”等方式,完成拉新动作。

供应链上,拼多多自成立以来,就注重优化供应链管理,通过C2M供应链模式,让“价低质高”商品成平台主流。

此前,拼多多集团董事长、联席首席执行官陈磊也曾表示,希望利用过去多年积累的供应链基础,为全世界不同的消费者提供直接从工厂购买的渠道。

自成立以来,拼多多都在供应链上下了哪些硬功夫呢?供应链范式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盘点。


01 将C2M模式做到极致


传统营销模式为M2C,即厂家先大规模生产,再经过分销商、中间商等多个环节,最终传达到消费者。这种模式下,厂家降低成本、获取利润的方式,主要是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其弊端在于容易造成货物滞销与积压,产生库存风险。

为此,C2M模式应运而生。C2M,即Customer-to-Manufacturer,用户直连制造商,消费者直达工厂。

其中,Cosco是C2M较早践行者。这家公司于1976年成立于加州,是目前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仓储量贩店。相较于传统商超的赚取买卖差价,Cosco的经营方式类似于一个中介平台,依靠解决消费者与商家信息不对称,将消费者需求传递到商家,降低交易成本,进而收取服务费。因此,外界对它最大的感知是“低价”和“会员制”。

对标Cosco,拼多多的销售也是从需求端发起,将批量用户需求反馈给厂商,厂家再根据这些需求进行生产。

简单来讲,拼多多从这三端对C2M供应链模式做到了极致。

·产品端,拼多多以社交为核心模式,通过百亿补贴等优惠项目,让用户以较低价格购买物品,进而在市场中迅速获得一部分消费者支持。

2018年,拼多多又推出“新品牌计划”,扶持了一大批中小企业,让它们以最低成本对接到平台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包括产品品质、外观等。它们再进行定制化生产,进而形成爆红产品。

同时,拼多多对供应链成本进行极致压缩,并通过去中心化的流量分发机制,大幅减低传统电商的流量成本,并让利于供需两端,在供应链中持续降低采购、生产、物流成本,让”低价高质“商品成为平台主流。

·供给端,上述提到,拼多多采用社交拼单模式,让消费者能够以更低价格购买到商品。实际上,反过来,一旦拼单订单量达到一定规模,形成爆款后,也能提高议价能力,进而降低商品成本。而上游生产商,也可以借助规模化生产,加上快速流通,降低各类仓储、物流成本,进而获取更高利润。进而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双赢局面。

供应链范式梳理发现,与其他电商平台相比,拼多多更重视消费者需求对供应链的反向拉动,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AI等数字技术了解用户需求。再将这些需求传递给生产制造者,后者再对产品进行实质性调整,不断生产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反向促进供应链升级。

·需求端,实际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用户在电商平台购物行为,早已从传统的“人找货”向“货找人”模式转移。拼多多的算法团队,就是通过对用户画像的具象化、数据化,分析出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从而实现对用户的精准营销,并提高相关产品的复购率,进而形成规模效应。

同时,算法团队再将这些用户需求方向对接给工厂,工厂按需生产。这种方式,一方面帮助厂家减少营销成本,降低不确定风险;另一方面,由于是平台直达工厂,没有中间环节,加上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让利于消费者,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02 深入农产区 推动“最初一公里”进行源头变革


农业是拼多多的优势领域,为解决农产品供应链冗长、利润低、质量问题难等问题,拼多多从源头到终端都进行了优化。

在源头端,利用数智化技术,拼多多搭建了“农货中央处理系统”链接供给端与需求端。据悉,系统会收集各农业产区位置,特产产业链、果蔬成熟周期等相关信息,通过大数据计算推荐给消费者,实现线上农产品的数字化产供销,提高人货匹配效率。

此外,为促进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拼多多推出农业人才培养策略,吸纳互联网人才返乡创业,整合农产品集聚、分级、加工、包装等环节产业。

为进一步降低商品成本,拼多多推出农产品直供模式,让田间地头直达消费者的餐桌,减少供应链中间环节,让消费者收到质优价廉的产品。

在物流端,拼多多打造了农产品专用物流体系,从仓储、运输、配送环节实施对产品动态实时进行追踪,确保产品的新鲜度。同时,在冷链方面,拼多多研发了多种专利,从技术上不断升级,构建更加全面的物流配送体系,优化“最初一公里”的生产和流通。

在营销端,拼多多推出了百亿补贴策略,并连续多年打造“农货节”,提高特色农产品声量,增加复购率。参与百亿补贴的安庆稻米、会理石榴、黄山臭鳜鱼、周至猕猴桃、洛川苹果、安岳柠檬、平和蜜柚等特色地标农产品广受消费者欢迎。

据了解,今年9月,拼多多推出了“多多丰收馆”,总投入10亿元,覆盖30万涉农商家和全国超1000个农产区,对入驻的米面粮油、肉禽蛋奶、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进行“百亿补贴”优惠全面覆盖。

深入到农业产业链源头,打造农业标签,优化农产品供应链条,是拼多多保持性价比优势的护城河。


03 通过“货找人”模式 将代工厂推向前台 


在C2M模式基础之上对制造流通链条进行优化,解决部分品牌问题。上述提到,2018年12月拼多多推出“新品牌计划”,旨在打造一个帮助中国中小微制造企业成长的系统性平台,计划将扶持1000家覆盖各行业的厂商,帮助他们更有效触达消费者,以最低成本培育品牌。

据了解,这1000家厂商多为国内外知名品牌代工,因销路、经验上的严重缺乏正在面临着转型升级难题。

拼多多的“新品牌计划”为其提供研发指导、大数据支持和流量倾斜,帮助这些供应链工厂低成本触达消费者产品需求,并从产业链源头控制产品质量与品牌建立信赖关系,使其摆脱“空有优质产能,却无自主品牌”的困境。

据了解,仅一年半的时间,参与该计划的企业达1500余家,累计推出个性化定制产品4000余款,订单量高达4.6亿单,成功孕育出三禾、凯琴、贝婴爽、家卫士等数个销量过亿的优质供应链工厂。

“新品牌计划”推出两年后,拼多多又从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升级:

· 第一,扶持目标加大:2021年-2025年扶持100个产业带定制10万款新品牌产品,带动1万亿销售额。

· 第二,合作伙伴扩容:从头部代工企业为主,扩展到为全中国优质制造企业服务,数量从1000家提升至5000家。

· 第三,更大资源投入:百亿补贴、秒拼事业群等拼多多强势资源加入“扶持资源包”,为企业提供定制化品牌推广方案;

· 第四,合作模式创新:从帮助代工企业孵化自主品牌,升级为代工企业自主品牌培育、知名品牌子品牌打造、新锐品牌扶持、国货老品牌再造等四种模式。

将代工厂从幕后推到台前,消费者在拼多多APP内便可对接供应链源头工厂,并实时可视化观看工厂从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的全流程作业。同时,通过数字化链条溯源,消费者可查看工厂原料采购记录、检测报告、生产日志等信息,通过透明化展示,提高用户对产品的信任度。

“新品牌计划”的“货找人”模式,打破了以往“人找货”对小品牌、新兴品牌的不利,使产业带商家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精准对接市场需求,降低商品成本,让利消费者。


04 创新“全托管”模式  多多跨境增长迅速


2022年9月,拼多多继主站、多多买菜之后推出了全新出海业务——多多跨境。

多多跨境业务以Temu应用软件为主要依托平台,首站落地美国,而后又扩展至亚洲、北美、澳洲、欧洲、等共40余个国家及地区,产品品类涵盖除日化、食品外的所有品类,并已深入到广东、浙江、山东、安徽等百余个制造业产业带。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多多跨境俨然已成为拼多多商业帝国中的第二增长曲线。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拼多多交易服务(主要由百亿补贴、多多买菜和跨境电商业务构成)收入为291.52亿元,同比增长315.15%。

华泰证券分析指出,拼多多海外Temu业务快速扩张带来的增量收入,确认为拼多多三季度同比增长315%的交易服务收入作出了重要贡献。

多多跨境迅速成长,离不开团队在供应链上多年来的沉淀。

据了解,有别于亚马逊等传统跨境电商平台,多多跨境针对海外商家的痛点,创新了“全托管”模式。在这一模式之下,卖家仅需在接单生产后将商品发送至平台在国内的仓库中,其余网站运营、推广、仓储、物流、售后等环节均由多多跨境平台全权负责。

在生产需求响应上,多多跨境利用柔性供应链模式,使得国内产业带的数万家工厂能够通过反向定制实现需求化生产,从而能够直面全球消费者,实现对消费者需求的直接触达。以小家电为例,商家可以通过Temu获取爆款数据,而后根据消费者需求推出相应爆款产品。

全托管模式和柔性生产大大降低了产业带工厂的出海成本。据了解,以往一件利润为5分钱的出海商品,在Temu平台可翻至几十倍。

财报显示,截至目前,多多跨境每天出口包裹量超40万个,日均货重达到600吨左右,其中一半以上发往美国市场。在美国市场,其上线SKU数已有200多万个品种,预计今年内能达到400万个品类。【供应链范式】


参考资料:

1、《“出海+社区拼团+品牌化+支付”,迎增长和盈利拐点-电商系列深度报告》,浙商证券

2、《拼多多三季报分析:高质量发展战略带动高增长,Temu表现超预期》,第一财经

3、《拼多多人均创收1222万是阿里的4倍,京东的7倍》,电商报

4、《拼多多“极简供应链”模式》,简说供应链

5、《44页PPT:复盘拼多多四大业务,供应链优势及护城河》,物流指闻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