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上涨仍营利双收,5000亿市场占据近两成,长跑24年的蒙牛如何保持年轻?

供应链范式 2023-04-30 07:54

4月26日,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蒙牛”)发布2022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925.93亿元,同比增长5.05%,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53.03亿元,同比增长5.52%。

据Wind统计,2020年以来生鲜乳价格反复攀升,打破了近五年的记录。

蒙牛表示,全球通货膨胀、原材料成本上升,为乳企带来了多重挑战。尽管如此,蒙牛依旧能够在金融环境欠佳和成本高企的情况下实现盈利双收。

蒙牛成立于1999年,总部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2004年在香港上市。公司主要经营乳制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业务。

据荷兰银行(RABO BANK NEDERL-ANDS)公布的“2022年全球乳业20强”名单,蒙牛超越荷兰皇家菲仕兰和Arla Foods两家欧洲乳企巨头排名世界第七,为全球最年轻的TOP10乳企。

据中商研究院统计,中国乳制品行业市场规模2022年预计达4980.6亿元,蒙牛便占据其中的近两成。

(图片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能够在压力充斥的大环境中保持稳定增长,蒙牛靠的是精准把握乳制品行业的痛点,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优势。

据了解,乳制品加工企业往往有以下几个特点:冷藏要求严格、物流成本高、企业与零售奶供应商的博弈、要求稳定的供应链。

自2009年中粮集团入股成为第一大股东后,蒙牛便开始相继并购多家同类型企业,此举全面加快了公司乳品全供应链的布局与整合。当前,蒙牛供应链已涉及乳品行业各环节,精准把握了行业强竞争力特质,拥有优质奶源、乳品研发和生产、冷链运输、销售等一体化业务。


优质奶源是核心竞争力


对于乳企来说,稳定与优质的奶源是保持企业生命力的关键。

从2002年起,蒙牛就开始思索如何向源头紧握奶源。最初,蒙牛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向农户分散式收购奶源。到了2009年,牧场产业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农户供奶被集约化牧场取代。2013年,蒙牛推广全混合日粮(TMR)饲养技术,奶牛单产率提升了30%,推动了牧场养殖的现代化。

除了收购模式的不断升级外,蒙牛也大力布局养殖基地。2010年,蒙牛在内蒙古通辽市建设了蒙牛现代牧场万头奶牛养殖基地项目,还在宁夏银川建设万头牧场及有机液奶工厂。

据蒙牛统计,来自现代化牧场和牧场化小区的原奶已占公司奶源的70%以上。大大确保了蒙牛奶源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2019年6月,蒙牛与阿里云建立合作启动“数字奶源计划”,开创蒙牛智慧牧场系统,在乳制品行业内率先实现奶源数字化。

据了解,蒙牛智慧牧场系统可以将近千家牧场、100万头牛全部“联网”,实现对整个产奶流程和奶牛全生命周期进行监控。根据奶牛的生长情况自动化投喂不同营养搭配的饲料,准确地预计牧场的产量等数字化喂养方式。智慧牧场的布局有效的提升了牧场运营效益,提高了牛奶质量产量。

为充分保持奶源供应的稳定性,蒙牛还积极拓展牧场原产地。

疫情期间乳制品原料大幅度上涨给乳企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许多企业都纷纷入股和收购牧场。

2017年,蒙牛就已并购了国内奶牛养殖企业现代牧业。在海外奶源布局上,作为中国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蒙牛也占据了绝对的优势。2019年,蒙牛与中鼎牧业合作在俄远东地区建设牧场集群。国内国外的牧场双布局,为蒙牛在原材料价格战中提供了强有力的防护措施。

上游维稳保证了供应链的流通,但产品的质量是乳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的核心竞争力。

零售奶源是企业最大的原材料供应商,由于企业主导市场价格的行业特质,使得奶农的利益被挤压,牛奶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因此一些企业为保证牛奶质量会为奶农提供生产技术指导,提高奶农供应商的生产效率,并且与他们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这样既压低了长期原料供应成本,也稳定了原奶的供应稳定性,同时还能为高端产品的生产找到质量过硬的原料奶。

蒙牛就是这样的一家企业,2014年,蒙牛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首创开办“牧场主大学”。通过集中培训、专家进牧场、家庭牧场扶持计划等复合手段,整合技术、资金、管理、信息、设备等行业优质资源,实现牧场主科学技术、管理运营水平的系统化改善。助力牧场主学习牧场的专业技术知识,加强蒙牛与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同进步。

牧场主技术培训是蒙牛优化供应链且双赢的一步好棋。

公司通过技术支持、培训教育、资金投入等方式提升供应商的整体供应能力,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优质原材料,还带来了更好的行业口碑。进而实现品牌价值的提升,为企业带来稳定的客户流。对供应商而言,企业品牌形象的提升不仅能够提高销量也为供应商带来稳定的供货渠道,奶源的优质也可能会使收购价格略高于市场平均价格。


一瓶奶的制销仅需24小时 智慧供应链的打造


紧源供应的稳定与优质为蒙牛“从牧场到餐桌”的超长产业链流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全链路的把控供应与需求,同时进行合理及时地匹配和规划是稳定流通全过程供应链的关键要素。

为解决产品长期保持新鲜度的高要求、产品供给及物流线的复杂交错、上下游环节欠缺统筹优化、产供销链条相互隔绝导致信息不对称等行业问题,早在2013年,蒙牛就开始尝试实行数字化转型。

蒙牛最早在公司内部应用了SAP系统,利用ERP系统与CRM系统,实现从奶源、运输、仓储、生产到销售全过程供应链的一体化、财务业务一体化以及产品质量信息化。

据了解,SAP的整体架构包含ERP(后勤执行采购、生产、销售订单、仓储和账务的管理系统)、CRM(销售、市场、服务业务管理系统)、DMS(渠道业务管理系统)、SFA(基于移动的手段进行渠道和终端的一线管理及数据收集的平台)四部分。

2015年,蒙牛全面推广ERP,建设财务共享,搭建BI平台基础和商业智能分析体系。通过数字化赋能,公司能够实时查看所有牧场及奶牛的具体情况。从源头上实现奶源数字化的转型,促进了全流程产业链的联通。

2016年,蒙牛推出了畜牧产业O2O平台“爱养牛”。该平台利用数字化技术有效连接了上下游供应链,缩短了传统奶牛养殖产业模式冗长的供应链结构。平台通过“云上微展”版块,为厂家在线直播产品,方便厂家与客户的联系,为上下游企业有效直接对接提供了便捷的平台。此外,消费者可以全天候观看乳业养殖过程中的各环节,保证乳业从最前端到制造端的透明化、公开化。平台还推出“智慧购”服务,定期推出优惠策略,降低牧场采购大宗商品的成本。“爱养牛”平台的推出,为蒙牛实现供应链的高效流通给予了极大的数字助力。

2017年至2018年,蒙牛开始积极探索建设智慧供应链。

供应链是乳制品企业的护城河,建设智慧供应链的目的就是要应对乳制品的特性,通过“数字+供应链”的模式从产供销各方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智慧供应链具有三个特点:平台可视化,即从源头端到终端的数据集成。可感知,即考核和建立监控指标体系。可调节,即快速响应和集成。

蒙牛供应链中最重要的环节是精准排产,供应链可视化是数字化的基础。智慧供应链能够实现数字化实时布局监测调整协同奶源分布、产能分布、仓储、物流、采购、产销、补货等各环节。从而达到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较高准确率的预测,实现对应化排产。智慧供应链的应用大幅提升了蒙牛销售计划、排产计划、订单处理、物流网络优化等方面的精准度与运营效率。

蒙牛表示,阿里云的智慧供应链解决方案,能够几分钟就算出原奶调拨的最佳线路,供应链成本也相应下降了9%。

得益于多年来的数字化布局,如今在蒙牛5G数字工厂,一瓶奶从挤奶到消费者手中仅需不超过24小时的时间。甚至凭借5G智能控制系统仅需电脑与一部手机就能操控与实时预警产值约25亿元的18条奶酪生产线。


有效避免资金链紧张 金融端不断创新


乳业的产业链较长,从牧草种植、奶牛养殖、乳品加工,最后到终端消费者,每个环节背后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撑。可以说,稳定的资金链是维护乳企供应链稳健流通的重要因素。

2008年,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许多奶企资金链都很紧张。行业地震也给蒙牛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事件爆发后,为支付奶农奶款,蒙牛存在30亿元的资金缺口。年报显示,2008年蒙牛预计全年亏损达9亿元。

2009年7月,中粮集团斥资61亿港元收购了蒙牛集团20%的股权,帮助蒙牛缓解了资金压力。

对于蒙牛来说,稳定供应链资金流已经成为企业重要议题之一。

2013年,蒙牛牵手SAP,实现了财务与业务系统的整合。

2014年,蒙牛开始实施财务共享战略。据悉,早在2009年蒙牛就提出了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概念,2012年进一步提出具体建设思路,确定了五年规划战略。

2015年,乘着数字化的东风,蒙牛在ERP的基础上,采用EAS资金共享平台建设“蒙牛乳业集团财务共享管理模式(FSSC)一EAS资金共享平台”项目。11月,财务共享中心正式上线。

据了解,蒙牛财务共享中心是集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为一体的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利用财务共享中心,蒙牛可以将全部业务板块集中进行统收统付的结算,实现了所有业务单元零现金的管理。在资金共享结算模式下,蒙牛能够实现共享结算、票据池、理财业务、国际结算、掌上资金,以及资金支付业务的电子化流程审批,使财务运营效率提高了25%。

2016年,蒙牛推出行业内第一家线上供应链金融融资平台“爱养牛”,为乳业上游供应链融资提供助力渠道。

2018年,蒙牛已经与境内、境外数家银行开展了业务合作。在蒙牛与国研智库合作的《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与政策建议》研究项目结题会上。蒙牛执行董事、副总裁吴文婷强调:“要做强做优中国乳业,除了需要政策支持、企业苦练内功外,更迫切需要创新金融支持手段,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金制约问题。”

2019年底,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疫情来袭,乳企供应链迎来又一次重大危机。

2020年3月,蒙牛表示将在扶持资金降息、缓扣等务实政策的基础上,计划拿出30亿元资金,在3-5月牧场战疫期间提前预付奶款,并将在3月第一周兑现首笔10亿元资金驰援合作牧场,全力帮助奶农解决现金流问题,最大限度缓解经营压力。

2022年7月15日,为解决农牧民养牛口粮问题,蒙牛集团与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共同启动“青贮惠牛E贷”专属产品,为产业上游资金链的稳定再添助力。

不久前,蒙牛集团党委副书记、执行总裁李鹏程在首届中国乡村振兴品牌大会上表示:“2022年,我们向全国合作牧场提供扶持资金76亿元,累计发放奶款320亿元。”

疫情期间,各乳企都出现了缺钱或资金紧张的情况,中小企业甚至难以为继。蒙牛能够在保持营收的同时,有余力发挥企业带头优势,全力保障乳业上游供应链融资与扶持乡村振兴,得益于多年来对资金流的布局与不断创新。

乳制品企业的成长需要供应链的不断优化。一路以来,蒙牛的转型升级为中小乳企展示了乳企供应链的优化路径。而蒙牛也在积极推动“全球乳业共同体”的发展。

蒙牛总裁卢敏放曾表示:“全球乳业共同体,实际上是供应链的共同体、生产制造的共同体、下游物流的共同体、创新的共同体。蒙牛将是一个乳业发展健康营养发展的平台,能把上下游不同品类的合作伙伴都聚拢到这个平台当中来,以更好的方式服务上游,同时把高品质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End】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