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做空港股?原来是这些人

睿知睿见 2022-10-27 07:47

周一港股的活久见下跌,大家都还心有余悸。

其实不光是散户,即便是机构们也都完全想不到港股这么低估且拥有这么多优质的公司,居然能跌这么惨。确实是极不正常的。

这就让我们不得不问,到底港股是谁在卖?有人在恶意做空吗?

接下来,我们就把这些人都逮出来看看。

一、内资是真爱

对于港股来说,今年内资可真是在价值投资。港股一路跌,南向资金一路加仓,几乎没有一个月停止过!

全年净流入3000亿以上。不过这点资金始终还是止不住港股下跌的脚步。

二、海外主动基金大幅流出

做空港股最大的推手是海外主动基金。

今年以来,一共有三波撤离。

分别是3月中旬3周急速撤离35亿美元;

4月到6月撤离36亿美元;

7月至今撤离45亿美元(截至10月21日),加上本周的撤离,还会再多一些。

这些海外主动基金里,流出比较多的是:新兴市场主动基金,大概159亿美元;亚洲(除日本)主动基金,大概是76亿美元。

就这体量,南向资金确实补不了窟窿!

这里说的亚洲主动基金,指的是投资于亚洲市场的主动基金,可不是指亚洲国家投资于港股的主动基金。

三、海外被动基金持续加仓港股

看到上面的表后,大家可能就会想,之前那些大机构不是鼓吹自己看好中国资产,并且在持续加仓吗?难道是忽悠我们的?

其实也不是。机构与机构的目的不同。那些声称自己在加仓的,多半是长期投资的配置型机构。

从上表中,我们也看到被动基金还是持续加仓中国资产的。所谓的被动基金就类似指数基金。买指数的机构,大多数都是出于长期投资的目的。

主动基金为啥要卖港股呢?原因是很复杂的,可能是:

1.美联储加息,导致美元回流;

2.本国股市下跌,导致他们回国救火;

3.顶不住投资者赎回的压力,被动赎回;

4.地缘冲突引发的短暂避险;

5.某些不好言明的政治和经济因素(大家应该懂)。

四、港股遭遇杠杆熊

如果仅仅只是这些机构抛售,其实压力还不算太大。关键是还有人趁机沽空,这就让港股下跌的压力增加了很多。

所谓的沽空就是指机构从中介那里借来股票在市场上抛售,等股价被压低后,他们再从市场上买回股票还给中介。

今年以来,港股卖空成交占总成交额的比例不断在上升。

其中一个高点是3月份,当时港股一顿紧急拉升,估计是打爆了很多空头,恒生科技指数两天就涨了30%左右。

7月以后,做空的比例又开始攀升,甚至高过了3月份的高点。10月上旬创下了单日高点,做空比例达到24.5%!

估计10月下旬,这个比例还继续攀升了一段,这才上演了周一那种活久见的下跌。

空头的加入是很吓人的,因为港股现在本来就缺少资金,空头再这么一抛售,根本就没有承受力,用不了多少的量就能稀里哗啦。

为啥这么多空头?我想可能的原因是这样的。

一般来说,对冲基金会做多强势的市场,比如美股,做空弱势的市场,比如,欧洲股市和港股。

换句话说,短期你越是表现弱,别人就越会来做空你。

这种做空会一直持续下去吗?肯定也不会,最终都会迎来反转。

就比如2015年那波杠杆牛,就是大家都在配资买入,当时的经济并不好呢,全是资金吹出来的大水牛。当多头都抱团在一起的时候,趋势一旦逆转,就是千股跌停,相当恐怖。

而这种杠杆熊,就可以将杠杆牛反着来看。

下图是一个知名企业在2008年的股价走势图。10月27日涨了121%,10月28日又涨了86%!

你猜猜这是哪家公司?

答案是:大众汽车。

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大众,因为汽车沦为衰退行业了。于是对冲基金就纷纷出手抱团做空。大众汽车的股价从10月16日开始累积下跌52%!直接腰斩,都是这些死空头干的。

空头借来股票,在市场上抛售。可没想到的是,保时捷公司悄咪咪地吃下了这些空头抛售的股票。

10月26日(星期天),保时捷突然宣布自己已经拥有大众汽车42.6%的股份和31.5%的期权,合计74.1%。

而德国下萨克森州手里还有20.1%的控制权。于是,在市场上流动的股票就只剩5.8%了。

而这些对冲基金手里卖空了12%的股票。换句话说,只要保时捷和下萨克森州不卖,这些对冲基金就铁定买不回股票平仓了,那可就悲剧了。于是空头就必须疯狂抢着买,再高的价格都要买回来。

于是,保时捷就可以坐地起价了。大众的股价,两天暴涨3倍多!保时捷这次轧空中赚了1200亿美元,而当年它本身卖车的利润才16.4亿!

这种类似的轧空案例在美股数不胜数。早期的美股,如果你做空,但是买不回股票平仓是要蹲监狱的!

举这个案例,只是想说明,杠杆熊跟普通熊市的区别。当然一个港股市场在临界点的绝地反击肯定不会有个股这么夸张。

实际上,只要有外力让港股股价来回大幅震荡几下,空头就不敢一致性做空了。

话又说回来,昨天港交所恰好宣布暂停衍生品市场的调节机制。虽然这不是说绝对限制卖空,不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卖空带来的负面影响。

五、外资持股比例的变化

外资机构的市值占比呈现出不断下滑的态势。

与之相对比的是,内资在不断地加仓,持股比例不断提升。

大家可能认为这次海外主动基金流出是史诗级的,但这其实是误解。

2000年到现在,港股经历过4次外资撤离的周期。

2007年-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流出123.5美元;

2011年-2013年(欧债危机),流出69.9亿美元;

2013年-2017年(美联储加息缩表),流出368.6亿美元;

2018年-2019年(中美),流出161.7亿美元。

而2021年8月到现在,海外主动基金累积流出的金额是109.8亿美元。不算最大的流出量。如果考虑到占港股市值的比例来说的话,就更小了。

只不过,有三个因素导致本次下跌这么凶猛:

第一,国内反垄断敲打互联网企业,政策上给了空头机会;

第二,脉冲式流出,短时间将价格打得很低,换句话就是说,短时间流出太急了,对股市的影响很大;

第三,一旦下跌趋势形成,空头蜂拥而至。

总之,外资流出的量跟股价的下跌并不是线性的关系。有时候,总体流出得并不多,但对股价的影响反而更大。又是一个活久见了。

但港股的资金流动就是这样周期轮回的,不可能只流出不流入的。

港股并非是被外资永远抛弃的地方,只不过咱们预测不到周期的拐点而已。

预测这事,只有神仙才能做到,我们凡人只能靠价格来指导投资。长期下来是不会错的,价格也最终会回归价值的。

但是,在下跌中,没几个人能相信周期的力量!

六、总结

本轮港股的下跌始于反垄断,然后是海外主动基金因为各种原因抛售引发的,后来又迎来空头狙击。

此外,南向资金和被动基金的承接力不够,加上国内反垄断。于是导致虽然净流出的金额不算很大,但对股价的影响更大!

港股最终的反转可能需要几个条件(不一定都满足才反转):

1.美联储加息放缓(现在看,似乎有点迹象了);

2.地缘冲突减少(无法预测);

3.国内经济持续复苏(长期确定,短期有波折);

4.中美摩擦放缓(无法预测,但总是一会紧一会松);

短期股价估计还会持续震荡,长期来看,资金流动和价格回归都掰不过周期的力量。

相关证券:
  • 上证指数(000001)
  • 恒生指数(HSI)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