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基金周海栋:几条坚定上扬的净值曲线,一颗沉着自若的心

裸眼看财经 2022-02-09 23:55

这是投资搜神记的第 235 篇文章3900字 | 全文阅读约需22分钟

2019年下半年开始的A股权益市场,新兴成长行情揭竿而起,让一批白马蓝筹股黯然失色,也让一众自诩“价值派”的投资经理纷纷倒戈。

转眼间,原本小众的光伏、新能源摇身一变成为热门赛道,“消费+科技”取代了消费龙头成为了大多数权益基金的标配。在公募行业,有成长派新锐基金经理因豪赌科技而声名鹊起,也有价值派老将因业绩不佳被雪藏。

是价值投资不再适用近几年的A股市场投资了吗?周海栋用几条坚定上扬的净值曲线向市场宣告,价值投资适用于各种行情、各种行业、各种公司。

周海栋何许人也?具备14年从业经验、7年基金管理经验的他,现任华商基金权益投资总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是公募行业最具代表性的价值投资践行者之一,凭借着对市场精准的判断,周海栋近年来通吃价值行情和成长行情,被称为“不一样的价值派”。

非科班出身的周海栋,始终诚实地面对自己

化学专业出身的周海栋,在2003年7月份硕士毕业后,并没有直接进入投资行业,而是先后在上海慧旭药物研究所和上海拓引数码供职,在这两家公司工作数年,周海栋积累了绝大多数基金经理都不具备的产业背景。

2008年年初,周海栋转战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担任化工研究员,才算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投研生涯。


一步步走来,周海栋已经是一位征战沙场14年的投研“老将”,2022年,也是周海栋加盟华商基金的第11年,管理基金产品的第7年。

产业背景是周海栋的优势,但也给入行之初的他带来了满满的压力。从产业跨界到投资行业,周海栋要迅速矫正自己的投研思路,转变身份、融入新环境。

诚实地面对自己,是周海栋始终在做的一件事,这对他也尤为重要。

“我的风格是对于估值有比较大的容忍度,我认为,基金经理只有明确自己之前对于公司的判断被证伪才应该对仓位进行调整,这体现在具体操作上有两种反应:我能发现别人忽视的优质个股,偶尔也会由于过于坚持而延误撤退时机。”周海栋如是说。

因为这份执念,周海栋有过不少超预期的收获。

回忆起2016年几个有喜有忧的操作,周海栋还是足够理性:“如果决策风格影响到了投资,那就需要做出调整,力求及时止损,又不撤退得太早。这个‘度’需要仔细考量、拿捏得当,坚持原则和撤退滞后是一体两面,诚实地面对事实很重要。”

要拿捏好这个“度”,只能靠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从2017年开始,周海栋找准了他的投资节奏,所管基金的业绩表现也从此一骑绝尘。

这一年,“价值概念”投资深入人心,但领涨的核心蓝筹估值已经不便宜,这让一批投资者望而却步,但周海栋对估值的容忍性比较高,也看到了一批高估值龙头背后的盈利增速,所管基金有着出色的业绩表现,很多投资者在这一年认识了周海栋。

华商优势行业近年来业绩表现


价值投资理念大幅深入人心的这一年,周海栋管理的华商新趋势优选和华商优势行业,分别斩获了14.63%和12.12%的回报率,位列同期WIND同类排名前1/3,在这一年取得较好回报,周海栋也自然被贴上了“价值派”的标签。


当“炒价值”失效,且看周海栋全身而退

市场一直在变化,短期内不存在能够一直行之有效的策略,哪怕是经历过充分检验的价值投资。2018年,A股权益市场全线下跌,主动基金经理再卓越的选股能力都难救主,公募权益基金几乎全军覆灭,在这样极端的行业中很少能取得正收益。

只有在潮水退去时,你才会知道谁一直在裸泳。

震荡下行行情中,自诩是“价值派”的基金经理被划分成两拨:一拨是“炒价值”概念的基金经理,一拨是真正践行价值投资理念的基金经理。

周海栋一定是属于后一类的,在接受采访时他曾说:“如果把价值投资的标签简单地贴在某一类公司上,有些欠妥。市场上各类型公司都可以有价值投资,这个过程其实是研究公司现在价值和未来价值差距过程,最终寻找到收益风险性价比更优的公司。”

回顾周海栋过去几年的持仓,前十大重仓股名单中从未有白酒股出现,即便是白酒股领涨、机构纷纷抱团白酒龙头的2017年。

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周海栋做投资有他坚守的原则,不追热门也忌贪“生冷”,自然不会跟着其他机构投资者去抱团白酒;其二是周海栋比较谨慎的风格,他发现彼时许多白酒公司已经体现出很高的超越行业的阿尔法,这样的机会错过也不遗憾。

白酒龙头的行情从2018年开始戛然而止,面对权益市场的持续调整,这一年抱团白酒的主动权益基金也遭遇了相对较大的回撤。在上一年行之有效的“炒价值”策略,在这一年突然失灵了,核心板块逐渐从消费变成科技,对此周海栋早有察觉。

2018年5月份,周海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便曾毫不忌讳地提到了这一点。

“价值投资也要注重经济周期,目前我国进入了去杠杆的中后期,经济增长放缓压力逐渐显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后续投资机会会在消费和新兴科技之间摇摆。市场预期偏向悲观时,资金会大幅涌向消费;市场预期偏向乐观时,资金对新兴科技的热度会上升。”

时间来到2019年,在经历快速的估值修复后,投资者市场预期显著好转。周海栋也正如他所说的一样,没有高比例的配置消费股,并且开始左侧布局新兴科技。

彼时谈及科技股,周海栋是这样说的:“很多科技股已走过了大家印象中的那种没有价值只有概念的阶段,它们已经具有很强的行业竞争力,并具备了产生利润的能力,只是很多人对它们仍抱有成见。”

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在年初被很多投资者戏称是“短炒”的科技股,领涨了近三年的权益市场。周海栋的提前布局,在这一年为华商新趋势优选的持有人带来了69.6%的回报率,万德业绩排名73/1840,大幅超越同类基金29.73%的涨幅,其他基金业绩表现同样不俗。

一位践行价值投资理念的基金经理如此会投科技,纠正了大家对价值投资的刻板偏见,周海栋也成为了持有人口中那个“不一样的价值派”。

一手周期一手成长,周海栋的“周期规律”

如果说2019年的权益市场投资,是消费和科技两大板块的对手戏,那2020年便是科技板块的独角戏。这一年汹涌而至的科技行情,对“价值派”基金经理们是一次尤其严峻的考验。

与以往不同的是,近两年公募行业涌现出一批新生代基金经理,凭借着对成长股投资敏锐的嗅觉和大胆的布局,短时间内取得了很高的回报率。相比这些精耕细作的价值投资老将,新生代基金经理成名很快。

周海栋坦然:“公募基金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透明,这吸引了无数想要闯出一番事业的年轻人,但也让我们每一天都真真实实地感受到压力。”

面对压力,周海栋的动作没有变形,基金业绩也一直在线。稳健的业绩表现和较低的回撤是对其投资方法最好的证明。

2020年全年,他管理的华商新趋势优选斩获了77.42%的回报率,再次在成长行情中凯旋而归。

“一手周期、一手成长”的能力圈,让周海栋在应对剧烈震荡的结构性行情也轻松自如。在投资难度陡然提升的2021年,华商新趋势优选依旧取得了22.85%的回报率,这也是这只基金2019-2021连续3年年度业绩排名前20%。

华商新趋势优选近年来业绩表现


中长期维度看下来,周海栋管理时间最长的这只华商新趋势优选,WIND显示截至2022年2月8日,近三年回报率达到261.27%,在同类基金中排名27/1858。

总结十几年来不断打磨和的投资思路,“周期”是周海栋的关键词。他坚定地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是周而复始的,投资也不例外,机会总是周期性出现,“均值回归”是事物的常态。

在实际投资过程中,周海栋十分擅长判断周期位置,以此作为决定具体投资策略和分配研究资源的出发点:“我通常以两到三年的维度来看行业和公司,而市场有的时候不会看得特别长远,容易陷入线性化看长期问题的思维模式。”

无论是周期股还是成长股,都遵循周期运行规律,只是时间维度不同。基于此,周海栋的“周期规律”可以划分成三个层面:

首先是公司发展周期。周海栋认为,公司的发展都处在投入和产出不断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在初创期以投入为主,随着公司发展进入平台期,则表现为产出的过程,之后又会进入下一轮创新-投入-产出的过程,周而复始。

其次是行业发展周期。一方面,行业供给和需求的不匹配产生周期;另一方面,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景气和相对平稳之间的不断交替。

最后是宏观经济周期。通常用货币或利率,来衡量流动性的周期。

在科技主导的成长行情,跑在“周期”前面

不跟风、不赌赛道的投资风格,可能使有些人感觉“没安全感”。

但其实背后的原因很明了,周海栋总是跑在“周期”前面:他擅长左侧布局,往往在市场没有给出确定性预期之前,就已经看到了拐点到来的可能,进行了提前布局;而在市场还在进一步“追高”时,他往往会提前撤出,以此来保留足够的安全边际。

如何让持有人更加安心?事实上,投资者一直期待周海栋能执掌一只设定持有期限的产品,平衡短期波动与中长期价值,杜绝持有人的短期申赎行为、提高盈利体验。

千呼万唤中,周海栋终于要发行他的首只持有期产品——华商鑫选回报一年持有混合,该基金将于2月28日至3月11日正式发行。

谈及后市的投资主线,周海栋分析称:“全球渐次进入后疫情时期,市场整体会回到以科技为主导的弱复苏状态。经济进入一个相对平稳增长的阶段,周期一定程度会重新回到大家的视线中,不过科技仍然是核心,而长期来看消费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2022年的权益市场,开屏即暴击,热门赛道股遭遇连续调整,让不少投资者叫苦不迭。即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不追风、不赌赛道的周海栋还是有他自己的投资节奏。

今年以来截至2月8日,华商新趋势优选依旧有3.96%的回报率,在同类基金中排名11/2221,周海栋的业绩越发稳健了。

新一年的权益市场投资,似乎对沉着自若的周海栋来说没什么特别的——判断周期位置,左侧布局,静待收获。

谈及自己投资过程,周海栋总结道:“要保持对市场清醒、独立的判断。在整个逻辑过程中,我反复研究的是事实前提假设而非结论。如果逻辑过程和前提假设站得住脚,最终结论就是一个自然的结果,每个人有不同的结论不那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你能否接受结论前的假设。”

(全文完)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证券:
  • 华商新趋势优选灵活配置混合(166301)
  • 华商优势行业混合(000390)
  • 华商鑫选回报一年持有混合A(013958)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