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30|多基金新进重仓药明康德,三只新进重仓个股单季涨幅超100%,哪些公司是基金经理的“心头好”?

聪明投资者 2021-10-29 23:57

近日正值基金三季报的密集披露期,“聪投TOP30”基金经理的三季报也已陆续披露完毕,那么不妨将这些优秀的基金经理调仓进行汇总,来看看三季度的“热点”有哪些。

当然,基金经理调仓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优秀的基金经理调仓更是对其后市观点的映射。但聪投绝不鼓励投资者盲目“抄作业”,没有自己思考的答案难得高分,投资亦然。

整体来看基金经理动向:

1. 丘栋荣与冯明远的管理规模在三季度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千亿以上管理规模的基金经理仍只有张坤和刘彦春,二者间的管理规模差距在三季度继续缩小。

2. 基金经理代表产品的仓位水平整体平稳,三季度平均仓位为85.89%,较二季度有微幅下调。

3. TOP30基金经理持股的热门前4位与二季度一致,仍为贵州茅台、宁德时代、五粮液、海康威视,仅顺序有所变化。药明康德三季度上榜热门股,成为最多基金新进重仓的个股。

4. 港股互联网中,美团和腾讯被基金经理减持较多,美团已退出前十大热门重仓股,腾讯仍有20只基金重仓持有。

“聪投TOP30”基金经理

总管理规模保持万亿以上

张坤、刘彦春管理规模差距持续收窄

faye10291

2021年三季度,上证指数、沪深300、中小板指分别下跌0.64%、6.85%、4.98%,创业板指同样下跌6.69%,市场仍然保持显著的结构性行情。

从基金规模来看,股票型基金在三季度仍保持了较高的规模增速,而混合型基金尽管基金数量有所增长,但规模增速较低;其中偏股混合的基金规模环比上季度几乎持平。

faye10292

从“聪投TOP30”基金经理三季度管理规模变化情况来看:

1. 三季度中有两位基金经理相继离任,其余所有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总计仍保持在1万亿以上,但相比二季度,总管理规模有所减小;人均管理规模从二季度393亿下降至358.5亿。

其中,有24位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超过100亿,15位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超过300亿。

2. 三季度中,仅有6位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增长,增幅最大的三位基金经理为谢治宇、丘栋荣、冯明远。

由于董承非的离任,谢治宇接任兴全趋势投资,该基金规模约333亿,使得谢治宇管理规模有大幅增长。

丘栋荣的管理规模在三季度激增100亿,其在管的4只基金产品均在三季度有大幅规模增长。

3. 相比二季度,两位千亿基金经理——张坤和刘彦春的管理规模均有下降。

由于张坤管理规模下降幅度更大,两人总管理规模仅相差28.33亿,相比二季度181.77亿的差距有所收窄。

此外,谢治宇在接手兴全趋势投资后,管理规模已达938.07亿,与千亿亦相距不远。

4. 基金经理的在管产品数多集中在3-6只这一区间,少数基金经理——如李永兴、冯明远、程洲的在管产品数有9只。

TOP30代表产品仓位基本保持平稳

何帅、谢治宇旗下产品有大幅加仓

傅友兴、陈皓在管产品减仓动作明显

faye10293

从TOP30基金经理的代表产品仓位来看:

1. 仓位的上调与下调大约各占一半,整体仓位情况相对平稳。

平均来看,TOP30基金经理代表产品的平均仓位在三季度为85.89%,相较二季度有小幅下调。

2. TOP30基金经理的代表产品中,加仓幅度最大的是何帅管理的交银优势行业,股票仓位在三季度增加10个百分点,但其二季度仓位降低了13.38个百分点,因此三季末仍然低于一季度3个百分点。

此外,谢治宇的兴全合润的股票仓位也增加了7个百分点,重回90%以上水平。

3. 三季度减仓幅度超过5个百分点的基金包括:蔡向阳管理的华夏常阳、陈皓管理的易方达科翔、傅友兴管理的广发睿阳、以及冯明远管理的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

关于降低仓位的原因,傅友兴在广发睿阳的三季报中表示,基金即将迎来开放期,因而进一步降低股票仓位。而从行业政策及公司基本面考虑,广发睿阳减持了部分医药、传媒行业股票。

TOP30热门重仓股:

贵州茅台、五粮液保持前三热门位

宁德时代蹿升至热门股第二位

美团遭减持较多,退出热门股榜单

faye10294

目前TOP30基金经理在管基金产品的重仓股以持有频次排序,可以看到:

1. 贵州茅台依然是被TOP30基金经理持有家数最高的个股。

相比二季度,贵州茅台保持被51只基金重仓持有,未发生变化。而另一只高端白酒股——五粮液的持有家数有所下降。二季度时有40只基金持有五粮液,三季度5只基金将其从重仓股中剔除。

贵州茅台不仅是被最多基金持有的个股,同时也是总持股市值最高的个股。三季度,TOP30基金所有在管基金在茅台上的持仓共387.48亿元,仅张坤在贵州茅台上的持仓市值就达到100.32亿元。

三季度,张坤将其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以及易方达优质企业的前三大重仓股重新换回了高端白酒,三季度末这两只基金均为泸州老窖第一大重仓,贵州茅台第二大重仓,五粮液第三大重仓。

2. 除张坤外,刘彦春和蔡向阳也是老牌的“白酒爱好者”。

三季度中,刘彦春在管的6只基金重仓中均包含贵州茅台、五粮液和泸州老窖,其中4只基金——景顺鼎益、景顺长城内需增长、景顺长城新兴成长和景顺长城内需贰号的第一、第二大重仓均为泸州老窖和贵州茅台。

总计来看,刘彦春持有99.41亿市值的泸州老窖、93.94亿市值的五粮液、以及100.43亿市值的贵州茅台;

在高端白酒上,刘彦春与张坤的持仓不相上下,两人几乎扛起了TOP30白酒持仓的“半壁江山”。

另一位老牌基金经理蔡向阳,在重仓贵州茅台外,十分看好洋河股份,其管理的华夏常阳、华夏稳盛等7只基金中,第一重仓股均为洋河股份。

3. 宁德时代晋升第2大热门股,海康威视退居第4位。

2021年以来,新能源可以说是市场持续的热点,宁德时代作为其中龙头,长期受到基金经理的青睐,是周应波、袁芳、冯明远等多位明星基金经理的重仓股,更是张慧管理的5只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股。

在中报时即有多位基金经理表示已布局或有意布局新能源板块,TOP30持有频次较高的新能源个股除宁德时代外还有天奈科技、天赐材料、赣锋锂业、璞泰来、欣旺达等。

另一只机构长期青睐的个股——海康威视,在三季度股价表现并非十分理想,有9只基金将其降到了重仓股名单以外。

仍重仓持有海康威视的基金经理包括张坤、刘彦春、谢治宇、周应波、袁芳等,其中袁芳的代表产品工银文体产业更是将海康威视作为第一大重仓。

5. 医药板块,迈瑞医疗“降温”,药明康德进入热门股名单。

对比二季度来看,之前的大热股——迈瑞医疗,在经历股价腰斩反弹后,坚守的基金仅剩14只,持股市值同样有所下滑。

对比之下,药明康德虽然股价同样经历了下跌后反弹,但三季度有多只基金将药明康德新加入重仓股。

5. 腾讯控股依然是被TOP30基金持有最多的港股,也是前十大热门股中唯一的港股。

经历三季度互联网的“寒潮”后,港股科技股被基金减持较多,例如美团就已经从基金持股的前十大热门中消失。

而腾讯尽管被部分基金经理减持,依然被20只基金重仓持有,例如袁芳管理的5只基金中,有2只基金将腾讯控股继续保持为第1大重仓股,1只基金将腾讯控股从重仓股第3位调至第1位,另1 只基金则从第3位调至第2位,可以说是十分看好并坚定持有。

另一方面,部分基金经理选择减持或者将腾讯调出重仓股。

谢治宇管理的兴全社会价值在三季度将腾讯从重仓股第1位减到了第3位,兴全合宜则直接把腾讯控股从重仓股第2位减持到掉出重仓股前十位。

余广管理的景顺长城核心优选以及景顺核心招景在二季度时均以腾讯作为第一大重仓,三季度腾讯已经消失在这2只基金的重仓股名单中。同样减持动作明显的还包括周应波、萧楠、王培等。

对于港股,陈皓此前公开表示,尽管经历流动性等多方面因素打压,港股优质公司的成长逻辑并未改变,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港股更是A股稀缺的优质资产,当下也许是布局港股的好时机。

3只新进个股三季度股价翻倍

余广、冯明远新进重仓中国电建

药明康德成被基金新进重仓次数最高个股

faye10295

1. TOP30基金经理三季度新进重仓仍以大中市值公司为主。

上述47只较多基金新进重仓的个股市值均超过百亿。

其中,25家公司的市值超过千亿,2家公司的市值超过万亿;其余中小市值公司中,14家公司市值小于500亿。

2. 药明康德是三季度最高频次的基金新进重仓股。

三季度,13只基金新进重仓药明康德,使其超越迈瑞医疗成为TOP30基金经理在医药板块布局最多的个股。

从股价表现上来看,尽管药明康德整个三季度涨跌幅为-2.42%,但走势为下跌后反弹,进场的基金或有良好时机。

3. 三季度的“翻倍股”共3只:中国电建、北方稀土、兴发集团

三季度,有10只基金重仓持有中国电建,全部为当季新进重仓,来自冯明远和余广。

冯明远管理的9只基金中,8只基金新进重仓中国电建,仅有信达澳银精华配置未显示有中国电建的持仓。

余广管理的景顺长城核心中景与景顺长城核心招景同样三季度新进重仓中国电建,相比二季度,这2只基金新增了中国电建、天赐材料、北方稀土等景气度较高的个股,将顺丰控股、微创医疗等股价表现不佳的标的调出了重仓。

另外一只翻倍股——北方稀土,在三季度被5只基金新进重仓,其中4只来自余广,即余广的全部4只产品均在三季度新进北方稀土,并直接将其加到了重仓。

另1只重仓北方稀土的基金为杨锐文管理的景顺长城新能源产业;从其持仓来看,杨锐文在新能源上游布局不多,北方稀土与华友钴业是其上游布局的主要标的。由于选股优秀,景顺长城新能源产业作为一只年内新基,已实现了超60%的净值增长。

兴发集团在三季度被4只基金新进重仓,全部为王培所管理的基金产品。

4. 受限于市场大环境,TOP30基金经理选股成功率较二季度有所下降。

三季度,47只受到4只及以上基金新进重仓的个股,有28只录得上涨,19只录得下跌。其中跌幅最大的个股为石头科技,其次为芒果超媒,其余17只个股的跌幅均在20%以下。

相比之下,二季度由于市场环境更好,TOP30基金经理在选股上表现出了极高的胜率,仅有视源股份等极少数个股有小幅微跌。

而三季度的市场表露出更为明确的结构性行情,传媒、纺服以及医药等大消费在三季度表现不佳,受此限制,TOP30基金经理的选股胜率也有所下降。

5. 港股方面,多基金新进重仓香港交易所。

港股中,除腾讯和美团等互联网公司长期是TOP30基金经理关注的热门标的,安踏、舜宇光学科技、香港交易所、中国移动、思摩尔国际等同样受到TOP30基金经理的青睐。

三季度来看,TOP30基金经理新进重仓频次最高的港股是香港交易所,蔡向阳管理的6只基金是新进重仓的主力军。

值得注意的是,明星基金经理们在香港交易所上的动作有一定分歧。

二季度时,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就将香港交易所加为第1大重仓股,但三季度时将其减到了重仓股第3位。

易方达旗下,陈皓管理的易方达均衡成长同样从2020年三季度起就重仓持有香港交易所,今年以来一直将其作为第2大重仓股。

不同于坚定持有的张坤、陈皓以及新进重仓的蔡向阳,二季度时重仓香港交易所的袁芳、杨锐文在三季度时将其调出了前十大重仓。

后市展望与投资方向

对于后市的展望,TOP30基金经理多有共通之处,同时对各行业板块,基金经理们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聪投摘录了5位基金经理在季报中对三季度的总结反思以及对四季度投资机会的展望,以供参考。

1. 杨锐文:碳中和的目标仍会延续,优质的科技白马龙头充满机会

我们在中报中表达了对市场的乐观,只是没预料到三季度的市场机会主要体现在周期股的暴涨,市场唯一的主线就是涨价。

随着大宗商品价格轰轰烈烈的上涨告一段落,周期股继续表现强势的概率并不大。

碳中和的政策目标仍会延续,只是以更加温和的方式进行,未来的发展思路仍是继续限制一次能源的供应,鼓励风光水核等清洁能源的使用。

我们倾向于在三季度被冲击的制造业与消费行业中寻找错杀的机会,毕竟最糟糕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四季度难以准确判断方向,但就更长视角来看,优质的科技龙头白马股以及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中小市值龙头充满机会。

2. 丘栋荣:自下而上识别分化、选股比宏观更为重要

三季度 A 股市场结构性行情特征显著,中小盘风格显著强于大盘风格,上游资源行业表现极为突出。

市场核心矛盾仍是结构性高估和低估并存,我们认为自上而下需关注风险和政策预期,自下而上识别分化、选股比宏观更为重要,结合资产价值和基本面周期,在基本面、估值、产业景气周期中找到投资线索。

四季度,将重点关注四大投资机会:

(1)煤炭、能源、资源类公司。

(2)广义制造业中具备独特竞争优势的细分龙头公司。

(3)公用事业、环保等传统低估值行业中的小盘价值股

(4)保持低估值小盘成长股的配置,如计算机、电子制造等。

3. 张坤:优质的公司起点估值没有泡沫

企业的生意模式、护城河和行业前景共同决定了企业的定价能力,而定价能力是投资获得高回报的最持久的决定因素之一。

在较短的时间内,股票通常由其他因素驱动,比如宏观经济或突发新闻,这使得投资有定价能力的高质量公司在短期看通常显得乏味,因此,投资这些高质量公司伴随的低风险只能在较长的时期才能被观察到。

受到市场对未来几个季度经济和企业盈利下行,以及对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一些长期经营优秀的上市公司最近股价下跌明显。

我们认为,这轮下跌后,这批优质公司的估值已经基本合理。如果做一个组合,我们对其整体的生意模式、护城河和行业前景是有信心的,这些公司未来3-5年有望实现一个较高确信度的盈利复合成长。

虽然我们不知道是否会有阶段性的低估(类似2018年底),但我们认为由于起点估值没有泡沫,并且优质股权总体仍是稀缺的,因此从未来3-5年来看,可以对这些公司股票的复合收益率更加乐观一些。

4. 周应波:震荡调整完了是很好的“开始”

2021年的市场震荡分化,我们认为是一次级别较大的核心资产“开始的结束”,首先是“级别较大的结束”,很多长期景气的结构性领域的估值依然看不到投资吸引力;

其次站在3-5年的角度,震荡调整完了是很好的“开始”,市场更加成熟,供给侧优质公司大量上市、劣质企业退市机制形成,需求侧权益市场大扩容伴随着居民财富管理行业大发展,风雨之后的市场会体量更大、走得更稳、机会更多。

5. 张慧:依然最为看好新能源汽车方向,重点关注紧缺环节

展望四季度,复杂的宏观环境使得市场波动可能会加大。如果滞胀的预期能被打破,市场将有望迎来结构性的修复,当前可能需要一定的耐心等待相关信号的出现。

从估值来看,当前市场的机会和风险都是结构性的,市场的估值体系依然呈现割裂的状态,全部A股PE(TTM)在30倍以内的公司仍占总数的近50%,说明还有很大的挖掘个股结构性机会的空间。

而一线龙头公司的估值虽有所回落,但在全球流动性即将收缩的大背景下,提升的空间不大,超额收益的机会依然将出现在高景气度且估值合理的公司中。

行业方面,我们依然最为看好新能源汽车方向,整个行业可能在未来几年都将处于一个全球共振的大周期。

从过去的市场经验来看,一般的成长型行业,在行业渗透率达到40%以前,它的估值都会维持在较高水平,所以新能源汽车行业里面有一批公司依然有较大的市值成长空间,但个股表现相对于之前将呈现出一定的分化。

我们长期看好格局较好、有渗透率提升逻辑的公司,同时重点关注2022年行业发展中的紧缺环节,尤其是供需边际变化较大的领域。

光伏近期又陷入了“涨价”的困扰,但在能源双控和鼓励“绿电”的大背景下,当上游价格理顺后,2022年具备超预期的可能。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