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的市场下,公募基金如何为投资者创造超额回报?中欧基金这场策略会给出了答案

聪明投资者 2022-12-10 08:04

 芒格说:“一家经营良好的公司比一家慈善基金会更好,因为前者更重要。一家公司的首要职责就是使其产品和服务更加卓越,这是一件高尚的事情。”

从投资的视角,我们看一家公司,不可否认要关注它的社会价值。

作为一家机构、一家公募基金,它的使命,同样是要优先考虑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客户创造财富。

关于使命这一问题,正是中欧基金这家公司正在思考的。

12月7日,在中欧基金2023年度投资策略会上,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围绕公募基金行业的使命、中欧基金如何以团队致胜迎接未来行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做了一场精彩分享。

窦玉明是中国最早一批公募基金从业者,也是少数投资出身的基金公司管理者。

在2013年出任中欧基金董事长之前,他曾任富国基金总经理、嘉实基金副总经理,经历了行业二十多年的发展变迁。

在窦玉明看来,未来,中国实体经济的增长对公募基金行业会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而作为直接融资机构,基金公司不仅要为广大投资者争取更好的投资回报,更要为实体企业赋能,让实体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

在行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基金公司要更加明确自身使命和历史定位。

“金融行业是‘一手担两边’,一手是实体企业,一手是广大投资者。我们连接着实体经济和投资者,并为实体企业赋能。

基金公司将获得的投资回报返还给广大的投资者,帮助他们争取更好的回报、更多的财产性收入,促进中国共同富裕这个事业的发展,这是我们所需要承担的历史使命。”

时代在前进,公司也在顺应着不断演变。在窦玉明看来,近几年的中欧基金,从最早期强调顶尖人才的集合,到越来越强调专业化的团队协作,通过团队争取更持续的业绩。这样的演变不仅发生在主动权益部分,也正在更多策略团队中进行着。在此次策略会中,窦玉明详细展开,讲解了中欧基金的五个方面策略:

1、主观基本面。也就是狭义的主动权益投资,这也是中欧基金一直以来的优势策略。 通过“4P+1C”,即理念、流程、平台、人才队伍+文化的支持,实现团队化。最终所期达成的目标是,争取成为研究能力最强、协作最好的团队,取得长期领先的业绩。

2、基本面量化。该策略与前者的差别在于“量化”。 用基本面量化做投资决策,在研究深度略弱于定性的基金经理,但可以摒弃人做决定时情绪上的一些波动。在投资的广度上远远超过以人为主、靠定性判断的主观基本面研究。

3、多资产。这部分的前瞻布局,让中欧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更多解决方案。窦玉明特别以中欧预见2050养老基金举例,该产品会随着投资者距离退休年龄的变化,内部进行资产配置的调整,年轻的时候多配股票,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多配债券。用这样的方式提供针对退休养老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

4、固定收益。中欧将海外与国内投资人才结合,对标海外优秀资产管理公司来迭代优化固定收益团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国的债券市场开始快速演进,中国的债券市场和全球的债券市场整体表现方式越来越相似。而且在窦玉明看来,要将债券这件事做好,中观研究应该称为核心,也就是将自上而下的宏观,与自下而上的微观相结合。

5、全球化投资。窦玉明介绍说,中欧的股票、债券研究是纵向一起管理的,境内境外打通。这样模式打造的全球化视野团队,在全球投资也交出一份相当不错的答卷。特别是公司香港子公司中欧国际全球固定收益团队,在2022年和几家全球知名机构一起获得了由国际三方知名投资机构评出的大奖。

窦玉明坦言,“中欧基金投研团队的整体布局依然聚焦在主动投资,我们希望借助不同风险偏好的五大投资策略,团队可以通过主动投资力争获取更多元化、更稳定的Alpha超额收益。”

在他主讲后,中欧基金投资总监周蔚文针对“看见社会需要 提升投资回报”这一角度,更为细致地阐述了如何据此选择行业和公司。

在他看来,我们选择个股或者行业,除了考虑投资回报,还需要考虑到优化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减少负面外部效应。

在当下这个不确定的市场下,以长期视角来看,这样的投资思路尤为重要。

在这场策略会上,中欧基金基本面量化策略组投资总监曲径、债券投资策略组联席投资总监李彤、多资产投资策略组基金经理华李成、FOF投资策略组负责人桑磊以及中欧财富总经理郑焰,分别围绕各自的领域,进行了分享。

他们不约而同都提到了客户的视角,无论是精准定位风险偏好、还是提高客户投资体验,以及发现长期价值、关注客户的需求。

某种程度上,这些正是一家基金公司努力使其产品和服务变得更加卓越的表现。

与此同时,包括王健、刘伟伟、罗佳明、钱亚风云、代云锋等五位权益基金经理在圆桌对话中,围绕今年投资得失和明年资本市场畅所欲言,也给出了精彩的解答。

聪明投资者摘取了几位嘉宾的精彩观点,分享给大家。

权益基金经理对话:巨大不确定性都在减弱,对明年市场相对乐观

王健:展望2023年,我认为黎明就在眼前,2022年面临的巨大不确定性都在减弱。

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国产替代进口的标的,比较多的分布在机械/化工/电子等行业;二是疫情受损行业,比较多的分布在与服务相关的餐饮旅游以及信息服务等行业。

代云锋:结合当下整体市场的估值水平,我们认为股票市场2023年的表现相较2022年好的概率更大。如果看未来三年,我们认为当下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的投资性价比很高。

中观的角度来看,中国的主要支柱产业过去几年进步很大:高端制造业和欧洲、日韩等差距在缩小,产业链竞争力在提升;新兴服务业伴随着居民财富的积累以及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未来的增长潜力也很大。

微观的角度来看,尽管今年三季报显示多数企业短期经营压力大,但企业家仍在努力,产业仍在前行,在下一轮经济上行期会跑出更多一批竞争力强的优秀公司。

大方向上,我们依旧密切关注和跟踪中国未来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方向,并努力在高端制造领域和新兴服务领域寻找出一批中长期具备成长潜力的优质企业。

当前时点看,无论是我们引领全球的优势产业如新能源、消费电子、通信设备、互联网,还是国产替代潜在空间大的通用机械、半导体、科学仪器与服务、新材料,以及短中期需求确定性相对高的军工、信创、医疗服务等,明年可以挖掘的机会依旧不少。

在当下的市场低迷期,多去梳理机会,多去做研究,储备投资标的是更重要的事情。

刘伟伟:经过一年的调整,A股的估值水平已经降到历史低位区间,因此我们对明年相对比较乐观。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很大,明年随着经济进入复苏的阶段,企业盈利也有望随之修复。

在这种背景下很多顺周期的行业有望进入基本面的右侧拐点,从而迎来比较好的投资机会,比如大消费板块、传统周期板块以及金融地产等。

对于一些高成长行业,明年还是有机会延续高增长的态势,比如光伏储能、电动车、军工、半导体、信创等方向。

进行行业拓展的时候主要是两点。第一个是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做自然的延伸,第二个就是要利用团队的力量。

钱亚风云:从国内情况来看,一方面宏观经济在明年逐渐进入到复苏阶段,众多行业面临困境反转的机会;另一方面流动性一直比较充足,市场主题性的行情也会不断演绎。

从海外情况来看,美联储的紧缩政策大概率在明年开始逐渐弱化,有利于全球资本市场回暖。届时国内外环境共振,市场是有比较好的投资机会的。

从方向上,我们看好港股的表现,超跌叠加海外资金回流是主要推动力。国内市场我们看好跟随经济复苏困境反转的行业,包括消费、电子、地产链等;以及具备长期成长空间的行业,包括医药、新能源、自主可控等。

罗佳明:价值投资应该坚持“价值始终是对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若未来自由现金流被永久改变了,或者自己已经不能再看清了,还是要忠于客观的判断,做出相应的操作。

未来,对于港股市场,我们看好这个市场里面特有的板块,整体而言,有三个方向:

第一部分还是与上游资源品相关的,主要还是由于过去资本开支不足而需求较为刚性,国内经济复苏也是正面催化;

第二部分是更直接与经济复苏相关,如,地产物业家居消费等;

第三部分就是港股特色的科技成长股,例如,互联网,生物医药,包括CXO和创新药。

对于A股市场,我认为明年在泛制造业存在不少机会,包括通用,新能源,自动化等。

李彤:在资产困境和基金困境下,策略必将细化,精准定位客户所承担的风险和未来的收益预期,与其相对称

1、现在的固定收益的从业者面临着三大困境,分别是资产的困境、基金经理的困境,以及客户端也进入了困境。资产的困境中,资产又包括了利率市场的困境和信用市场的困境。

2、首先是利率市场的困境,从2005年开始到现在,利率债投资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我们目前进入到了第四阶段,也就是不同因素相互交替,有时候会反向影响整个利率的走向。

3、其次,资产困境体现在利率债上,2021年一共有30家公司,167只债券违约,涉及到2000多亿的债券金额,违约债券在去年最高的时候占到0.85%,今年稍微下降一些,到0.68%。

但成熟市场都是如此,都会有违约,不要觉得2021年是偶然性事件,以后这就是常态化,这也造成了现在资产端的困境。

4、市场风格轮动急剧加速。为了追求高收益,基金经理需要在策略上一直有大方向性的调整,操作难度越来越大。

在资产困境和基金困境下,策略必将细化,精准定位客户所承担的风险和未来的收益预期,与其相对称。

5、固收产品的定位也造成了客户的困境,客户选的时候,即使想找一些定义清楚的,投资范围很明确的产品,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很多客户在出季报前,并不能完全掌握基金经理投的是什么,拿到的收益是怎么创造的,所承担的风险在哪里。

6、造成这些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债券市场趋于成熟,债券市场在扩容的同时,基金从业者、基金经理也越来越成熟,客户也在成熟。

7、海外市场的品种比较齐全,流动性也比较高,所以在产品的划分上是非常细的。这也是我们从产品设计端和资金配置上可以学习借鉴的,将来这也会是中国固收市场的趋势。

同时,人员配置、组织构架也是精细化分工,对于基金经理的考核也更加精准。如今中欧的固收团队,也完成了从事业部制到平台制的改变。

8、我们的投资理念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缺一不可的,特别是信用投资上,我们更加强调中观的研究。

9、信用市场需要结构性的改变,来使投资者重新回去。

从广度、宽度来说,我们希望看到更多企业进行发债,进行市场性定价,促进现在的流动性。

目前来讲,我们还是以静制动,静观后效。

曲径:经过分散配置力争获得更好的投资体验

1、中欧做的量化投资框架,第一步是基本面逻辑提取,通过研究行业特殊的选股逻辑和行业自身的运行规律,构建模型。

第二步要进行量化,构建基本面的量化模型,我们力争构建更长期稳健的数学模型,用来指导我们的投资。

第三步,要不断的更新、迭代我们的模型,使之更适应当前的行业趋势和变化,在未来提供更好的投资预测。

2、中欧做量化,采用了基本面逻辑驱动数据赋能的投资方式,整体来看会和多因子、传统基本面投资有比较大的差别。

多因子在行业特征不同的时候,并不能真正精细化地刻画出这个行业中,有哪些股票更优,不是足够深的研究框架。

而我们会把自己切分到每一个行业,试图比传统基本面因子PB-ROE更深一点,了解到不同行业的特征,纳入更多的行业另类数据。

我们希望能够迭代到一个精度更高的行业模型,所以要纳入更多的分行业建模。

3、以前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主要讲轻资本、重人力的过程,靠人的智慧、靠优秀的个人选股能力争取投资回报。

但以国际视野来看,国际上的资产管理行业已经逐步进入到不仅重人力,也要重资本的状态。

所谓的“重资本”,除了花钱买超算计算机外,还包括构建足够好的内部数据平台,以及刚才花比较重的资本去购买足够好的另类数据。

这样也可以构建出资产管理行业的新壁垒,也就是系统化投资中的资产壁垒。

4、在公募基金做量化,中高频肯定不是我们去做的主战场。对于我们的量化团队来讲,更多是借助自身的优势,力争构建可持续的Alpha模型。

这有赖于我们高质量的研究队伍,以及优秀的、有经验的投资团队。

5、我们的产品包括了更多元的产品线,中欧基金量化的产品线都是以指数增强和参考指数的公募基金投资方式作为核心抓手。

6、具体到产品线,我们已经布局了大盘价值系列、中盘成长系列、小盘成长系列,以及两个特定的赛道,周期赛道与港股科技。

7、基本面量化可以通过更宽泛的布局、更分散的资产配置,力争降低整个组合的收益波动,同时避免了短期追高的市场情绪。

经过分散配置力争获得更好的投资体验,也是我们作为生产端,为什么要设计这么多参考不同指数的基金的原因。

桑磊:做好养老投资最核心的是长期价值的发现与短期波动的控制

1、个人养老金的特点和权益投资是高度契合的。

周期长,可以放大养老金投资的复利效应,提升对波动的容忍度。也需要找到匹配投资期限的资产,避免“长钱短投”。定期投入决定投资结果的关键要素是资产的长期收益机会,而不是投资时点的选择。

2、从海外经验来看,个人养老金的生命力确实取决于权益长期的投资能力。

3、做好养老投资最核心的是长期价值的发现与短期波动的控制。

4、基金研究方面,我们基于匹配性,从三个维度来对基金进行评估和研究,分别是投资目标、投资策略、投资行为。

5、在基金组合构建上,我们采用先追求不败,再求胜的“核心+卫星”的组合构建策略。

核心部分我们基于基金优选构建一个相对均衡的组合,追求一个更加长期、稳定的超额收益。

卫星部分,通过资产配置和行业的操作,提升在不同市场环境中的适应性,这样组合构建方式,既有希望争取比较好的长期业绩,更有希望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有一个比较好的适应性。

华李成:中欧基金看见了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需求

1、中欧基金选择以低波策略作为切入点进行偏债类产品投资,主要是看见了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需求,面对大幅震荡的市场,投资者需要一类波动相对较小,风险收益比相对较佳的产品。

2、需要通过寻找更多的收益来源,和及时匹配更符合市场的策略,从长期的战略资产配置和中短期的战术资产配置这两个层面着手,共同来做好资产配置的输出,力争给投资者相对稳定的持有体验。

郑焰:仅仅解决客户买什么是不够的,还要帮助客户理解市场的逻辑、理解投资

1、三年前,我们对基金投顾的认知还停留在组合投资,帮助客户解决买什么基金的问题;但这些年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仅仅解决客户买什么是不够的,还要帮助客户理解市场的逻辑、理解投资。

2、中欧财富还将探索投研框架的体系化并提高投顾服务的透明度,例如公开投顾的策略池、选基标准以及每一次的调仓和操作的理由。让用户对投顾的策略理念和方法论有更深入和直接的了解。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