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小讲|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十问十答

霍霍小哥 2021-10-23 00:01

1、哪些基金公司上报?

根据证监会官网披露,9月30日,华夏、南方、鹏华、富国、招商、平安、中金(发起式)、惠升、中航、兴银、华富、淳厚基金等12家基金公司上报同业存单指数基金;

10月8日,创金合信、英大、广发、东证资管、嘉实、易方达、长城、万家、银华、景顺长城、浦银安盛、民生加银、博时(非AAA指数)、鹏扬、大成、东吴、华泰柏瑞、国联安、海富通、华安(发起式)、永赢、中加、汇添富(30天持有期)、中欧、中融、建信、国泰、中银、工银瑞信、华宝等基金公司上报;

10月9日,申万菱信基金继续接力上报;

10月11日,长盛、光大保德信、汇泉、中信建投等基金公司上报。

根据上面的上报进度统计,可以发现基金行业三分之一以上的基金公司都上报了这类产品,显示出整个行业对这类产品的重视。

2、这类产品有什么特点?

从产品名称上看,多数基金公司上报的是跟踪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的基金,也有汇添富、博时上报了普通的同业存单基金;

从持有期限上看,多数基金设置了7天持有期,汇添富上报的同业存单基金拟设置30天的持有期;

除此之外,华安及中金基金上报的同存指数基金拟采取发起式基金的形式。

3、什么是同业存单?

同业存单是由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法人,在全国银行间市场发行的,期限在1年以内的可转让记账式定期存款凭证。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1年6月底,同业存单存量16745只,存量规模12.34万亿元,占整个债券市场的10.22%。期限包括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年,AAA级规模占比91.5%。

作为银行短期融资工具,同业存单的利率一般高于同期限的SHIBOR,整体流动性较好,安全性较高,是比较好的流动性管理工具和货币市场投资工具。

从投资者结构来看,存单的投资者也较为多元,包括商业银行、各类资管产品、保险机构、证券公司、境外机构投资者等,其中公募基金合计持有约3万亿元,占比24%。

4、什么是同业存单指数?

同业存单指数,顾名思义就是对同业存单进行抽样编制成指数。从目前上报的这些产品来看,主要跟踪的是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这个指数是存单指数中最为经典的指数。

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样本券是由在银行间市场上市的主体评级为AAA、发行期限1年及以下、上市时间7天及以上的同业存单组成,采用市值加权计算,以反映信用评级为AAA的同业存单的整体表现。

截至2021年8月底,“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由9851只信用评级AAA级的同业存单构成,发行主体涉及88家银行,以资本实力较强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为主。

指数基日为2014年12月31日,基点为100点,指数代码为931059,指数简称为同业存单AAA。

在样本调整规则上,中证同业存单 AAA 指数样本每个交易日自动调整一次,满足选样条件的债券当日起计入指数,不满足选样条件的债券次日起剔除出指数。若样本券发生暂停上市、摘牌等事件,视情况自事件生效之日起剔除出指数;样本券发生其他事件,参照计算与维护细则处理。

5、什么是同业存单指数基金?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是被动指数基金,主要跟踪的是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将80%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同业存单指数的成份券及备选成份券。

因为同业存单AAA指数包含了数千只成份券,该类基金应该主要会采取抽样复制的方式,构造与标的指数风险收益特征相似的资产组合,以实现对标的指数的有效跟踪。在80%以上仓位投资存单的基础上,剩下的仓位可能会通过投资高等级信用债或利率债来做增强。

与普通债券指数基金类似,存单指数基金的总资产不得超过基金净资产的140%。

6、跟货币基金有什么区别?

网上的很多观点都会提到这类产品是用来承接货币基金的规模,那么跟货币基金有什么区别?按照现在已经公开披露的情况来看,可能有以下几点:

1)估值方式

货币基金目前还是采用摊余成本法为主;考虑到最近的监管态度,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大概率采用市值法估值。

当市场资金紧张出现“钱荒”的时候,存单利率反弹,存单指数客观反映存单价格的变化,会随着价格一同下跌。

因此在利率上行的过程中,绝大多数货币基金由于采取摊余成本法估值,收益不可能变成负值,在同样的阶段,货币基金收益反而会上升,货币基金和市场利率更多是正向的关系,而存单指数基金收益出现回撤会成为比较常见的事情。

2)资产配置

从资产配置中同业存单的占比来看,如果存单指数基金落地,其同业存单的配置比例将远高于货币基金,同业存单指数基金配置同业存单的比例需要超过80%。

货币基金中同业存单的规模通常占净值比例为30%,根据各家货币基金2021年中报统计显示,货基的资产配置中,债券资产的占比最高,达到了总净值的42.17%。具体到债券种类,同业存单的配置比例最高,达到了30.21%。

3)流动性

货币基金赎回没有赎回费,确认后即可发起赎回,同时市场上还有不少“宝宝类”货币基金,能T+0申赎以及用于支付,基本算是现金替代;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因为是非货币基金,需要遵循7天超额赎回费的限制。拟发行的产品为了规避客户短期操作造成的收益摩擦大部分都设置了7天持有,即买入持有7个自然日才能赎回,这种做法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流动性。

4)盈利体验

从收益来看,存单指数的长期表现会优于货币基金。在目前的估值方式下,货币基金回撤风险几乎为0;但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的整体波动率虽然小于货币市场基金指数,但依然存在回撤现象,投资者可能需要忍受一定程度的回撤。

7、产品定位是什么?

目前,同业存单收益水平较好且信用风险相对可控,在当前信用环境下,属于投资性价比较高的固定收益工具。特别是目前产品大多数基金跟踪的是“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所投存单评级均为AAA级且交投活跃,基金运作面临的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总体可控。

按照目前的信息来看,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将介于货币型基金和短债基金之间。

有基金公司内部测算过,因为存单指数基金的久期范围相对更宽,收益确实比货币基金的收益率要高一些,但是会低于久期偏长一些的短债基金。

从基金产品谱系来看,目前能够满足投资者低风险投资需求的产品主要是货币市场基金。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投资于银行同业存单,具有投资标的清晰、组合久期较短、信用风险可控、流动性良好等优势,可以作为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有效补充。在资管新规后净值化转型背景下,为投资者提供低波动、高流动性的低风险理财工具。

8、为什么基金公司扎堆上报?

监管鼓励采用市值法对资产进行定价,积极压降摊余成本法估值的产品规模,避免市场利率水平发生较大变化时,摊余成本法造成基金估值与其市场价值的偏离。

然而在鼓励“市值法”的监管背景下,今年上半年以来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货基规模却快速扩大,给市场积聚了大量的风险,显然不符合资管行业的发展方向。

部分互联网宝宝类货币基金采用实时申购赎回的T+0机制,具有易受“挤兑”的内在脆弱性。在出现极端市场行情的时候,基金面值将与实际价值出现较大偏离,投资者有极大动力集中赎回,形成类似银行存款的“挤兑”效应,产生大额集中赎回。

而货币市场基金又是我国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重要的参与主体,资产配置包括银行协议存款、同业存单和债券等。当出现基金赎回的“挤兑”风险时,货币市场基金被迫折价出售所持的资产,使自身的流动性风险通过资产价格的下跌传递至其他金融市场,再传递至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个别体量巨大的T+0货币市场基金在用户数量及金融机构业务关联等方面均已具有系统重要性,一旦出现流动性问题,单体风险极易向金融体系蔓延,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采用新产品承接货基,也可有效分散货基带来的流动性风险,避免“挤兑”风险通过资产价格的下跌传递至其他金融市场,再传递至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9、存单指数基金有哪些隐患?

存单指数基金的主要目标客户可能还是零售类个人投资者,同时存单指数基金本身存在的一部分目标就是承接部分货币基金,因此也大概率会复制货币基金的投资者结构。

同业存单等同业融资工具原本服务于同业机构之间的资金调配,其利率理论上应该由同业市场进行定价,但如果大量个人投资者通过基金持有后,一方面机构为了维持规模可能被迫采取偏向短期的投资策略;另一方面,一旦市场出现不利变化,散户大量集中赎回,加大市场的共振效应与脆弱性,也会进一步加剧基金乃至同业存单市场的流动性风险。

存单指数基金可能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则是资金空转。存单指数基金因为标的指数的成分券太多,难以完全复制,大概率会采取抽样复制的方法,具体选择哪些同业存单进行配置的空间则比较大。因此,从资源互换的角度,银行类机构可能也会成为比较重要的机构配置力量。不排除个别存单指数基金为做大规模,专门针对银行、保险等机构的委外投资需求定制基金,但这也会进一步加剧了资金空转的问题。特别是当同业存单发行利率较低时,可能会有银行通过发行同业存单获得低成本资金,再投资于存单指数基金。在这个过程中,资金不仅没有直接投入到实体经济中,反而在反复的嵌套过程中拉高了成本,间接提高了企业融资难度。

10、未来何去何从?

无论未来是否大力推广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货币基金的监管压降都将持续进行。目前基金公司在大力布局,业内的热度也很高,如果按照承接1万亿货币基金的计划,同业存单的配置需求将会扩大5000亿元,存单指数基金面临的隐患就不得不考虑。

从客户体验来看,此类产品虽然收益水平相比货币基金有一定优势,中长期具有一定增长潜力,但是持有期的设计毕竟牺牲了流动性,市值法估值意味着回撤不可避免,长远而言很难完全替代货币基金,产品的推广和被投资者接受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不管是银行理财,还是基金市场,虽然必将历经调整,但是最终都会站到同一条净值化管理的赛道上。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在“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的风潮下,适应各种产品的净值波动或成为一门必修课。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