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某大财富兑付困难,400亿惊雷?

i资管工厂 2021-09-13 23:44

厂长提醒:本文内容仅对合格投资人开放!

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并且符合这些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一)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二)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说明下,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最后,私募基金风险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哦~

厂长的话

13年前后,冒出不少做贵金属、外汇的公司。一个常用套路是,批量招聘,然后让他们自己拿钱做实盘进行业绩“考核”,或者弄些产品完成销售任务——最后往往是自己买完让亲戚朋友买。10个有9个是坑,员工最终结果常常是累得半死还倒贴钱。现在这种野鸡公司少了,令人无语的是,某能、某大等500强公司却在发生相似的事情。

Image

三种兑付方案公布

 

这几天,某大集团财富爆雷、某大内部炸了、某大高层提前兑付离场等消息一个接一个。

作为佐证的是,一张张疑似 “某大内部员工群聊天记录截图”流出,一个个投资者拉横幅维权、围堵高管的视频在群内分享。

目前待偿金额没有正式公布,多方消息说是近400亿,并且某大财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很多为企业自身员工,年化收益7-10%不等。

据说,因为有业绩考核等任务,大部分员工都买了某大财富产品,有的还是贷款买的。有网友控诉“起早贪黑的干活你还让我倒贴钱,怎么可以这么黑心。”

Image

Image

最新消息是,法人杜某发布了三种兑付方案供投资者选择,分别为:现金分期兑付、实物资产兑付、冲抵购房尾款兑付:

其一,对于已到期部分,可选择现金兑付方案:到期当月月底兑付10%,剩余部分每3个月兑付10%。

其二,对于到期或未到期要求提前兑付部分,可用实物资产抵扣:住宅7.2折、公寓5.4折、商铺与车位4.8折,每个月下旬开启线上选房,包含认购日起到申请成功那天的收益。但前提是抵押价格不得低于当地备案价下限,否者以后者为准。

第三种兑付方式是冲抵购房尾款:9月12日24点前已认购任意某大房子但尚未付清尾款的,可用理财额度抵扣本人或他人的购房尾款。

投资者可从三种方案中选择其中一种兑付,或者组合任意两种及三种方案兑付。

初看之下,第一种现金兑付方式周期太长,第三种条件苛刻,第二种以房抵债似乎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某大现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拖欠工程款,项目停工。之前的一个会议,聊的就是防止烂尾、争取复工。。。

这边对投资人虚与委蛇,那边高管却早早脱身。

昨天晚上,来自多地的数百名投资者前往中国某大集团总部所在地深圳卓越后海中心。

某大财富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杜某在现场承认,他确实在5月31日赎回理财产品,提前兑付是因为家里有急事。并且是自己给自己批的。。。

Image

而据员工爆料,有急事的高管似乎不只杜某一人。

痛未定亦思痛

 

这次的事件,给了我们几点教训,一些是厂长之前反复提过的,一些也是厂长第一次见的。

第一,大而不倒,纯属扯淡。

从财富公司买top10,到地产公司投top30,大而不倒,一次次被打脸。

如今,地产龙头某大,盛极一时,一样深陷泥潭,生死难料。

第二,员工理财慎买。

这个厂长应该从2017年就开始讲过,那时候见得比较多的还是员工持股计划,买自家股票。

开始是一个老同学想参与员工持股计划,9折买公司股票,锁三年,厂长给劝住了,后来可以看到八折、七折都不是梦。

厂长了解到的比较典型的还有一家纳斯达克上市的,贵金属交易起家的,IPO的价格为13.5美元,不少中层、高层都参与了,但去年退市时一半不到。

这些年,贾布斯就不说了,某宁、某易、某能,员工理财出幺蛾子的屡见不鲜。

人在江湖,身不由已,有时候小金额参与下也无伤大雅,毕竟很多产品还是靠谱的,即使中招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但如果公司将这个和业绩考核排名,甚至员工去留深度挂钩,就要重新审视下了,本质上,和13年的那些野鸡外汇、贵金属公司一个套路。

不待也罢。

第三,不要太相信高管的参与。

基金经理认购自家基金,这个是一定程度上荣辱与共,净值型产品,银行、券商托管,亏了就是亏了,基本造不了假。

但高管参与这种带有固收性质的理财,就是另一码事了,完全不透明,很可能是,船沉了,船长先偷偷放下救生艇跑路。所以不要看到高管买了几百万,就相信产品靠谱。

厂长看了下,某大的理财产品,多数收益是这样的,11.8%已经是了不得了:

Image

Image

Image

杜某那个就不提了,丧心病狂。你们知道某大一些中高层员工买的是啥嘛?

按照财新的报道,2017年,某大发起中高层员工的集资跟投,承诺年化利率25%,300万元起投,并承诺两年内返还本息。在2021年8月底至9月初,某大集团通过不同项目公司账号支付了在职员工的“超收宝”约20亿元。

拿着几倍于普通产品的收益率,还能优先兑付。。。

看到没,除了家里有急事,提前几个月跑路,即使风雨来了,伞也是先给人家打。蛋糕就这么大,一部分优先保障了,另一边多少要受损。

当然,也不是说混到中高层就万无一失,还得保证不能离职。据财新的报道,目前仍有大约300名离职员工的2亿元本金没支付。

第四,警惕收益率突然提高的理财产品。

杜某家里有急事,提前兑付了,但还在死命要求员工加紧销售。出事前,更是推出收益率较高的爆款产品。

Image

之前这么干的是P2P,后来是某航,现在某大也堕落了,欺负老实人。

Image

最后,信托更值得相信。

信托不是绝对安全,但这是可信度较高的,银行自营理财、债券基金之外,几乎可以看做带有固收性质的产品的首选投资方式。

某大财富出事前,9月3日,证券时报报道称:至少两家信托公司要求某大立即偿还部分贷款。

其实,过去几个月中,多家信托公司要求某大立即偿还信托资金。

有投资人称,其认购的ZX信托某大地产项目(不具名)18个月期限于2022年3月到期,9月2日ZX信托发布临时公告,提前兑付22%本金。

这个项目分12/18个月两个到期期限。后者还没到期。但ZX信托考虑到交易对手潜在的风险,宣布提前终止信托计划,之后按认购份额的比例兑付。

目前某大的商票一直拖欠不兑付,持有商票的想出手,最少打个七折。与此同时,某大已经还了几次美元债了,不少还是提前偿还,诚意满满。

Image

一方面美元债是有息的,商票是无息的,某大的策略是先降有息负债;另一方面,某大拎得清楚,知道谁不能得罪。

信托也是类似道理。

信托肯定是有息的,某大财富的这个理财产品,看起来是有息的,到底有没有可不好说,即使某大后面有钱了。

而且对信托违约,和对自己发的这些理财产品的投资人违约,可是两码事。

对金融机构违约,直接影响债券评级,银行授信、信托发行。目前某大确实推迟了一些信托的支付,但后面有钱了,大概率会先还他们。

而且信托也不是吃素的,ZX信托已经前往其深圳总部协商。

按ZX信托此前的案例看,他们办法不少,包括抵押物的处置,提起诉讼申请财产保全等。

但是理财产品,特别是员工理财的地位就要低很多了,最典型的是某航,在未经过与员工沟通的情况下,公司领导层直接决定将产品所属债权定义为普通债权,兑付优先级为最末位。

债权兑付顺序是这样的,担保债权→职工债权→税务债权→普通债权。信托往往是排第一,公司无良的话,员工理财可能要排到最末。

不论是员工还是投资人,真的看好、相信,也最好通过信托来参与。7%左右的收益率可以了,没必要为那4.8%豪赌。

专业机构的筛选、把关,是必不可少的安全栓,退一步说,在讨债方面,他们的方式也比我们拉横幅更有效果。

蛇打七寸。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