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组合策略调整

思哲与创富 2021-08-23 23:50

上周干了件事,挺重要的,再说遍。

我把组合里不少低估价值的指数基金,大多都转换成了价值风格的主动基金~

比如将50AH转换成价值基等等。

特别补充一下,操作的逻辑。

主要是价值风格的主动基金,比指数有很大的优势... 不管是超额收益,还是风险控制,都更好。

我拿两个主动基举例啊: 诺安低碳经济,主力是银、保、地、建筑,化工,属于大盘价值基。 对标沪深300价值。 国投瑞银瑞利,主力是煤炭、交运、医药、食品 ,属于中小盘价值基。 对标中证500价值。 诺,如下图,仔细看:

2018.2.1-2021.8.22

这张图汇聚了,300价值、500价值指数。 所有市净率小于3的申万行业指数。 以及一些价值风格基金的业绩情况~

以近三年半来看:

国投瑞银瑞利业绩为85%+,同期500价值为-5.7%。诺安低碳经济的业绩为70%+,同期300价值为-12.9%。 你会想这是不是挑出来的,存在幸存者偏差。

咱再看大盘价值风格主动基金的平均业绩,是+46.4%。

也打败了300价值。

而且细思极恐的是,即便你押中了业绩最优秀最好的化工板块。 业绩也只是比价值风格主动基好一点点。

更何况有很多的低估值行业,过去三年多以来都是负收益...

大家可以想想,从十几个行业里面,押中化工的难度有多大。

一旦我们选错行业,比如18年选了地产,持有三年半时间,就亏掉40%。

所以如果我们采用主动基金的方式(比如借助老曹这类选手)。

投资低估值行业,难度要小很多。

那为什么价值风格基金更容易有超额收益呢。

因为低估值的个股里面,有很多的鬼故事。

但很多小散都热衷参与。

那基金经理就可以利用研究能力,赚到预期差。

而成长、赛道太拥挤,基金经理想获得超额收益就更难。

那有人问了,选主动价值基金替代低估值的指数,是不是要承担更高的风险? 并没有...

我统计了一下,价值风格主动基金,近三年半的最大回撤是-28%。

而PB<3的申万19个行业,平均最大回撤是-39%。

那问题来了,成长风格的主动基金有显著超额收益吗? 其实相对就不那么明显了。

比如像萧楠、张坤、刘彦春等消费牛人,也不容易跑赢消费50指数。

至于芯片和新能源,跑赢就更难~ 好,今天就分享到这。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