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基金池系列-工银信息产业单文

占星与投资 2023-03-06 07:53

单文按照管理年限来看,应该属于中生代选手。从2016年开始中途接手产品,但是直到2017年开始掌管工银信息产业这只基金开始,才有了相对稳定的表现。

从个人能力圈来看,单经理TMT出身,相对而言对科技赛道的配置比例会更高一些。但是从持仓行业变化来看,2019年开始,工银信息产业的持仓就逐步走向均衡布局。

仅从客观数据表现来看,其实工银信息产业没什么太多值得挑剔的地方。但是我仍然对这只基金有所犹豫,出于以下一些原因:

1,公开有效信息极少

其他进入2023基金池的基金和对应基金经理,相对公开的信息较多,关于个人投资理念,以及三方调研机构的评测可参考性都比较强。唯独到了单文这里,信息密度之低,实在和表现出来的业绩情况不太匹配。

2,机构持仓前高后低

工银信息产业,是我放宽了机构持仓比例后,才进入2023基金池的。观察历史机构持仓变化,经历了一个逐步爬坡,又慢慢下滑的态势。特别是近2年的时间,机构占比是呈现一个不断下降的趋势。要知道金融行业有报喜不报忧的惯常操作,我们也不知道这些撤出的机构份额到底是为什么,但是趋势并不好看。

3,所在机构近年离职率飙升

工银其实是银行系里面,一直表现的比较稳定的公募机构。但是去年却有大将袁芳、王君正离职,另外像老将黄安乐、游凛峰,中生代新锐闫思倩,也在去年选择了离开。

2022年,简直可以称为工银瑞信的经理离职大潮。到底发生了啥,外人不得而知。只是只言片语之下,有人透露可能薪资待遇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

我个人也是一直持有工银张宇帆的基金,去年她的表现可以用比较失常来形容。不仅创造了新的最大回撤,而且持仓风格有点让人看不懂。当时还只是认为是不是她不太适应新的规模。

但是仔细翻一翻,发现工银下面的基金经理,去年的表现整体都不太尽如人意,可能除了杜洋仍然比较稳定之外,其他的人表现好像都哑了火一样。结合离职潮,总让人难免产生一些不好的联想。

所以,如果换做以前不太看重公司因子的时候,我可能还是会很放心的把单文的基金纳入选择。但是,今天来看,我其实对整个工银瑞信近期的团队稳定性,都产生了一些疑虑。所以,最好的选择,是不再加大工银系的持仓了。

当然,这也是个人的一些观点,仅供各位参考。


$工银信息产业混合A(OTCFUND|000263)$

$工银物流产业股票A(OTCFUND|001718)$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