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爱吃哪盘菜?

北落的师门 2023-02-11 08:02

现在一聊投资,经常就会讲到能力圈的问题。

基金经理的能力圈分析得比较多,基金公司有没有各自的能力圈?或者说,基金公司有没有自己的独特审美?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自动会把易方达和白酒、诺安和半导体联系起来。

2022基金四季报悉数披露,从这些报告中,我发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

不只是这些管理人,很多管理人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行业偏好。

首先还是说一下我们的数据处理方法,我们的样本空间是市场全部股票型、偏股型、灵活配置型、平衡型基金产品,并筛掉了C类基金份额。

这样做可以让我们将基金公司发行的被动基金排除掉。

在此基础上,我们导出了这些基金2022Q4的前十大重仓股以及对应的持股市值。

最后汇总数据得出结论。



举杯邀明月,抱团成三人

张坤、刘彦春、胡昕炜坐在一起吃饭,他们的饭桌上会放几瓶酒?

如果说易方达是全球第三大酒庄,那么景顺长城、汇添富就是全球第四、第五大酒庄。

在基金公司2022Q4的前十大重仓股中,来自于白酒行业的上市公司分别贡献了530亿元,370亿元、270亿元的市值。

大家以后想抱团白酒的时候,也别忘了规模稍逊的景顺长城和汇添富。

对于白酒抱团这件事,易方达另一位基金经理萧楠曾经在路演中分享过一个很有建设性的观点。

多家机构在这个时间点上,买了同样一个板块或者同样一些股票,你把它说成是抱团,就好像我打电话给另外一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说,我们两个来一起买这个股票,我们紧紧地抱在一起,这可能吗?

这个观点不无道理,基金公司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谁能先于市场发现某个行业的投资价值,谁就能掌握投资中的先发优势。

而后继者,则无时无刻不担心前辈是否会将日渐金贵的筹码派发到自己手上。

市场中更加真实的做法,则如传言在某基金经理休假的空档期,对其重仓的股票做精准的狙击。

这才是真正的商战。

其实,早在白酒成为市场中所谓的“抱团行业”之前,这些基金经理都已经在基金持仓明细中用脚投票。

张坤2012年接手易方达中小盘,不到一年的时间,贵州茅台就出现在基金2013H1的重仓股名单中。

胡昕炜与刘彦春对于白酒的涉猎相对较晚,但是2016年年报中,他们管理的基金中也出现了白酒股的身影。

总不能在2017年市场还没有出现白酒行业一致预期时,就说他们的选择完全是一种抱团吧?

所以,对于这些消费行业“先知”似的基金经理,说他们抱团确实有失偏颇。

倒不如谦虚一点,承认他们确实早于市场洞悉了白酒的投资价值。



掘金者华泰柏瑞

提到华泰柏瑞,它最出名的两个产品分别是沪深300ETF,光伏ETF,它们分别是A股规模最大的股票类ETF,以及光伏行业规模最大的ETF。

所以在众多金融统计工具中,华泰柏瑞基金公司的重仓股呈现出与沪深300、光伏行业较为明显的重合度。

但是如果抛开这些被动化产品,华泰柏瑞的权益能力圈则主要在于黄金,2022Q4前十大重仓股中出现了四只黄金股。

对于黄金股的青睐,这一看就出自董辰之手。

在其管理的5只基金中,中金黄金、湖南黄金、银泰黄金、山东黄金均为前四大重仓股。

根据东财Choice的数据,全市场的黄金概念股只有10余只,刨去一些ST及基本面较差的股票,可选择的范围其实非常少。

而且与市场中大部分人选择的紫金矿业不同,董辰的选择更加极致,毕竟紫金矿业最大的营收来源于铜矿,金矿收入占比略逊一筹。

放眼全市场,如此极致地重仓黄金,董辰真可以说是独一份了。

以华泰柏瑞富利混合为例,董辰2020年下半年接任基金经理,2020年年报时,基金重仓股中就出现了黄金的影子,2021Q1,前六大重仓股悉数为黄金行业的个股。

那么效果如何?

在2021年年初至今这个统计区间中,基金连续三年收益为正(今年的收益计算截至2月9日),相对于沪深300指数,跑出了明显的超额收益。

前段时间我们的一位编辑刘不如《为什么说择时是ETF管理人的核心竞争力?》分析了一下基金公司发行ETF产品的择时,收获了不少的认同感。

那么我想,基金公司在招聘、提拔人才的时候,会不会也有对其能力圈的权衡,在预感到贵金属行情即将到来之际,选择了擅长周期行业的董辰接管产品。

这或许也是一种别样的择时。



基金银团国海富兰克林

在金融行业,一直有“银团”的概念,简单说就是几家银行绑定在一起,共同做一些如投资、出资的决策。

而如果论基金中的银团,则非国海富兰克林不可。

2022Q4,国富的前三大重仓股均为银行,当然,这种叫少不了赵晓东和徐荔蓉两位大佬的贡献。

2022Q4两位基金经理的重仓股明细显示,赵晓东对于银行股的参与相对激进,而徐荔蓉则显得较为克制。

从行业上看,银行不像新能源等有非常长的产业链,行业中的公司在业务上有很大的区分度,也不像白酒行业,各家有各家的味道。

银行就是一个业务同质化很严重的行业,而在这种行业中,想做出一些超额收益,其实是很难的。

2017Q1,银行行业第一次进入赵晓东、徐荔蓉的重仓股名单中,而他们对于银行行业的选择也较为一致,并没有选择传统的国有大行,而是选择了体量稍小的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以及城商行宁波银行。

我们现在认为股份制、城商行更有活力,是建立在长期股价表现的基础之上,而在6年前,市场并没有这种普遍的认知。

虽说股份制、城商行不必像大行一样背负过多的政府职能,但国有大行依然有较大的资金成本优势,难说谁更好。

就在这种对于未来发展还不甚明朗的情况下,赵、徐两人断然选择了前者。

在一个业务同质化的市场,依然挖掘了不小的收益,这足可证明他们对银行业的独到理解。



尾声

除了上述这些基金公司外,市场上还有多家管理人的持仓有明显行业倾向,比如光伏之于广发,半导体之于银河。

而我们选择着重分析的这几位管理人,则是因为他们比较突出,比如市场上谈论抱团最激烈的白酒,还有比较冷门容易被市场忽视的黄金,银行等。

基金行业的竞争很激烈,而这些基金公司能够在一个相对高的管理规模下,呈现出对于某些行业的持仓偏好——

这离不开它们在各自领域的深入研究,以及投资者对于它们的高度认可。

很多人说风格化、行业化是基金公司黔驴技穷的表现,是为了吸引投资规模的一种向生活的妥协。

我不完全否认这个观点,但是就我们谈论到的这几家管理人而言,我依然认为是它们主动选择了行业,而不是被动地让行业挑选它们。

所以,相比于其他管理人,它们往往更有价值。

这,应该就是投研能力圈的价值所在。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