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基金2022年回顾及2023年展望

临窗听树声 2023-01-12 07:55

刚过去的2022年是商品基金表现较好的一年,主要得益于全球除中日之外主要经济体的大通胀,而大宗商品恰恰具有抗通胀的属性。

商品基金指的是投资对象主要是各种类型的商品现货或者期货的基金,这类基金可以让投资者通过基金间接持有大宗商品资产,补上资产配置的重要一块拼图。

笔者之前解读过商品基金及QDII商品主题基金2022年Q1的表现,虽然截止本文撰写之时,这些基金2022年Q4季报还没有出,但是年度业绩已经出来,可以做一些回顾,并结合目前掌握的一些信息,展望一下2023年商品基金的投资机会。

1.2022年商品基金的表现如何?

2022年,国内商品基金的表现较好,基本上都获得了正收益,特别是豆粕期货ETF取得62%的收益,取得公募基金年度收益冠军。而黄金和白银基金也取得了正收益,这和我们的印象略有出入,我们后面再分解这些基金的收益。另外,能源化工ETF和有色金属ETF两个产品连续两年取得正收益。

只看绝对收益不能体现出基金经理的能力,我们看看相对收益——超额收益的情况。如下表,5只商品基金中,2022年只有有色金属是跑赢了基准的,2021年还能跑赢基准的能源化工ETF和豆粕ETF都小幅跑输了基准,黄金和白银连续3年跑输基准,特别是白银基金连续稳定大幅跑输基准,这里心疼买这只基金的投资者一下。

QDII商品主题基金的表现也毫不逊色,全部取得正收益,且2021年也是全部正收益,可以侧面了解海外这两年的通胀确实有点“水深火热”那意思。

与国内商品基金情况相反,2022年多数QDII基金的业绩跑赢了基准指数,与2021年正好反过来。另外,QDII商品主题基金与基准的业绩差有时候达到20%以上,持有人需要了解其中的原因,否则,容易看别人赚钱,自己亏钱。

2.2022年商品基金业绩背后的原因分析

我们认为,商品基金的业绩主要取决于商品价格本身以及汇率,其它如移仓换月、规模变动、基金管理费等成本支出的影响等是次要的。

首先从商品本身价格分析,我们先看看这些基金背后的商品类型。大成有色的种类是最多的,包含多达6种商品,这其中镍是跟新能源相关,其它主要是工业使用。能源化工包含3种商品,其中玻璃貌似跟能源不相关,记得基金刚上市的时候,还有煤炭期货,后来被剔除出指数了,估计是跟煤炭的政策指导价影响太大,不够市场化。豆粕就是猪、鸡的饲料,属于农业养殖领域。银和黄金都是贵金属。

我们找到上面涉及的所有商品在2022年的年度涨跌幅,结合权重,基本上就能解释这些基金2022年的涨跌了。有色金属2022能上涨,全靠镍的贡献;能源化工里面,玻璃是拖后腿的,应该跟房地产不景气有关;豆粕期货全年上涨23%,而豆粕ETF实现了63%的涨幅,两者差距达到40个百分点,而豆粕指数去年的涨幅和豆粕ETF是接近的,问题出现在哪里呢?难道是指数编制规则过于巧妙,恰好在商品合约移仓换月上占了“天大的便宜”?

白银去年实现了10.69%的上涨,但是白银基金的拉胯一如过去几年。我也试图去找过原因,目前没有可以让我信服的说法,我只能劝解各位轻易不要上这车。黄金的表现与商品本身价格差不多,但是有一个问题,这只基金是持有黄金现货合约的,之前在路演的时候听说过一种说法:基金可以将持有的黄金租赁出去,获得租金收入,这部分收入进入基金资产,按理说还是一种收益增强策略,对持有人来说是好事一件,但是我找遍了最近几年的基金公告,都没有提到黄金租赁相关内容。

3.商品基金的汇率影响

这里单独分析一下汇率对商品基金收益率的影响,2022年美元兑离岸人民币上涨了8.22%,对于一种主要由美元货币定价的国际商品期货,如果国内商品价格基本跟随国际期货,那么,国内与国际商品在一段时间内的涨跌幅差异主要就是汇率因素。

如下表所示,我们发现这些品种的国内期货都有对应的国际期货品种,这里我们并不知道哪些是主要由美元货币定价的,我们先把两者的2022年涨跌幅做个减法,用国内涨幅减去国际涨幅,得到的结果全部是正数,也就是这些商品的国内涨幅全部大于国际,这里面,接近8.22%的有铜、镍、锡、白银和黄金。拿黄金来说,伦敦金现货价格是全球黄金定价的锚,国内的黄金价格主要是参考上海贵金属交易所的AU9999价格,这个价格主要是跟随伦敦金现货价格的走势,另外,国内黄金的供需也会影响到国内金价,只是通常是次要因素。2022年伦敦金现价格几乎保持不动,但是人民币贬值了8%,那么,国内黄金价格就要上涨8%才能保持跟国际金价平价。

上面我们也列举了一些QDII商品主题基金,这些基金多是持有美国证券市场上的一些商品ETF基金,再往下穿透就是美国期货/现货市场的商品,这些QDII基金本身就是美元资产,因此,美元相对人民币升值的话,持有这类基金的国内投资者还能额外获得一份汇兑收益。

上面的分析仅针对2022年美元相对人民币升值的情况,如果那一年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那么,汇率对国内商品基金及QDII商品主题基金收益的影响,正好就与上文分析的反过来了。

4.2023年的商品基金有什么机会?

有前文的分析,我们知道商品基金的收益受商品本身价格以及汇率的影响,因此,在预判2023年商品基金机会的时候,需要从商品本身与汇率两个方面进行。

商品本身的角度看,大宗商品与经济周期和货币周期相关,2023年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可能进入衰退周期,从最新公布的美国服务业PMI跌破荣枯线已经开始有衰退的迹象。发达经济体作为全球经济的主要需求方,如果因为衰退而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减弱,那么大宗商品价格是难以上涨的。另外,从货币政策看,美国2023年大概率还要加2次息,之后可能维持高位一段时间,高利率对大宗商品行情是偏空的,欧洲和日本的货币政策也是跟随美国的,情况类似。因此,如果单从发达经济体的角度看2023年的大宗商品行情,结论可能是没啥趋势性机会。

但是,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经济体,由于过去几年在疫情防控政策上与欧美保持了明显节奏差异,目前中国的经济周期刚刚从衰退进入到复苏,而且是疫情放开后的第一年,国内经济的复苏强度值得期待。因此,国内经济复苏带来的大宗商品需求或许会为主要由国内定价的商品带来一定的机会,国内定价的商品主要是“黑色系”商品(焦煤、焦炭、螺纹钢等)、生猪等,很遗憾,目前国内没有主要投资这类商品的基金。

另外,从汇率上看,2023年由于经济周期的错位,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的概率较大,这意味着,持有美元资产首先就要在汇率上承受损失。

最后,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加息将会在2023年结束,之后美元利率边际上就没有上升的空间了,这对于对美元利率敏感的美债是偏利好的。黄金价格在2022年没有上涨,跑输其它大宗商品,主要是受美元加息的影响,因此,美联储如果停止加息,也会利好黄金价格反弹。额外补充一种资产——中资美元债,这类资产受中国产业政策和经济环境、汇率和美元利率的多重影响,而这些影响因素中,除了汇率之外,其它多是有利的。国内之前有多只QDII中资美元债基金,在2021、2022年这两年经历了大幅下跌,很多的投资方向可能已经发生变化。

总结

商品基金是资产配置中一种重要的工具,了解这些商品基金背后的商品类型及简单的行情逻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运用这类工具进行资产配置。


@天天精华君 @天天基金创作者中心

$能源化工ETF(SZ159981)$

$豆粕ETF(SZ159985)$

$有色ETF(SZ159980)$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