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巨亏超90%!从长期持有到一无所有。。。

i资管工厂 2022-12-27 07:56

厂长提醒:本文内容仅对合格投资人开放!


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并且符合这些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一)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二)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说明下,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最后,私募基金风险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哦~


厂长的话


今年基金亏个20%-30%太正常了,即便是年内排着队道歉的百亿私募们,拉长到3-5年的时间线来看,累计收益还是有个大几十。所以经常会宣传“长期持有”的概念,但“长期持有”的前提是选对私募。选错了,长期持有可能是“万劫不复”,比如嘉怡财富的投资人,持有4年,巨亏90%+。。。


4年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几年来,投资人与私募之间的纠纷屡见不鲜。


通常是私募“非法集资”,为投资者承诺高额的年化收益,但投资标的却与合同约定不相符,甚至有部分“伪私募”募资完后卷钱跑路。


最近,有一批投资者状告北京嘉怡财富及其基金经理李文东。


简单来说,就是这批投资人在2017年的高点买入嘉怡财富的私募基金产品,结果持有4年之后产品净值缩水超90%。


本来投资愿赌服输,亏了钱投资人没有太多好说的,但基金经理李文东曾于2018年12月做出过“兜底”承诺。


事情是这样的,2018年开始,投资人购买的产品净值一路下跌,一位持有人多次致电基金经理李文东,询问基金的投资情况及持续下跌原因,但李文东对具体投向避而不谈,反而希望投资者继续持有。


而后在2018年12月2日,投资人收到嘉怡财富的一纸《基金补充协议》。


协议中基金经理李文东以个人名义担保基金净值从2018年12月2日开始算起三年末恢复到1元以上。


基金投资人在基金净值恢复到1元之前,从2018年12月2日开始算起三年时间内不进行基金赎回。


如果三年后基金净值不能恢复到1元,那么李文东负责给各位投资人补足至1元,补足后基金投资者可以进行赎回。


而在三年锁定期到期之前,持有人在1元净值以下赎回,基金经理不会进行任何刚性兑付。


这份“有条件的兜底协议”又让投资人被锁了三年,被动“长期持有”。


到了协议签署后的3年时间里,基金净值从未回到过1,直至2021年12月20日,基金净值仅为可怜的0.088元,不少投资人血亏超90%!


至此,投资人要求李文东信守承诺将净值补足至1元,但李文东再无回应,因此这批投资人选择起诉李文东。


嘉怡财富不仅仅是李文东的产品拉垮,今年旗下两只有净值披露的产品均为负收益。


特别是另一位基金经理董莉所管理的产品,今年前10个月就亏了近90%。。。


所以说,选错私募还长期持有,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万劫不复”。股权基金中兜底不可信,证券基金中亦然。


近5年净值“打骨折”的产品


除了嘉怡财富以外,市场上还有几家私募近5年的业绩表现相当难看。产品净值“打骨折”,近5年亏损超90%!


数据来源:火富牛


首先是德清瑞智投资,目前规模不足10亿,旗下这只产品成立于2016年9月,基金在2017-2020连亏4年,去年突然业绩爆发,斩获近50%的收益。


然而今年以来亏损达到-96.53%,累计净值仅为0.022,几乎达到了清零的地步。


产品的具体策略为股票多头+定增打新,定增策略的产品由于有一定的锁定期,波动自然不会小,但能亏成这样的,这家私募定增投资能力着实“独一档”。


榜单里的鹏明资本和行方资产规模均小于5亿,其中鹏明资本的产品规模低于500万,行方资产目前也处于被注销的状态。


再来看看唐奇资产。


核心基金经理李树军曾就职于新华基金研究部,还曾获得年度“最佳分析师”的称号。


然而这位前“最佳分析师”在私募的职业生涯里业绩相当拉垮。


唐奇资产旗下的一只产品成立于2015年9月,截至今年12月23日,基金的最新净值仅为0.0548,年化收益为-31.42%,最大回撤达到-97.15%。。。

2016-2020年,基金连亏5年,只能说最初的投资人很绝望,这两年倒是有点起色,连续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


不过由于过往的坑太大,在净值表现上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上面的4家私募虽然近5年累计业绩都很拉垮,但总有1年的业绩能给予投资人“一丝希望”。


然而汉德资产的这只产品则是“”,从来没有回过头,最近5年每年都能大幅亏损。。。


有意思的是两位核心基金经理的个人介绍里都有“以安全边际为前提,追求保证投资盈利的高确定性”这一句话。。。


从业绩结果来看,安全边际为前提着实没看到,追求投资亏损的确定性倒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年头,选基金真的是技术活,尤其是私募,一万多家,眼睛都能挑花。


不是专业的话,厂长建议大家尽量规避5亿以下的小私募。


另外,把钱交给“弹性较大”的私募之前也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


比如新晋百亿私募正圆投资,旗下基金经理戴旅京的产品年内跌幅也一度超60%。


另外基金经理的所谓“刚兑承诺”没有任何意义,只是让投资人和基金经理一起赌“牛市”。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