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攻善守配置基金

倚天之鹊起 2022-08-29 07:53

根据自己对投资风格的理解,以及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构建适合自己的投资组合。“稳”字当先,小心驶得万年船,构建投资组合后虽然也可以在以后的投资中进行微调,但也要尽可能考虑周全,减少自己的试错成本。方法越简单越有效,降低投资难度,提高投资舒适度。稳健第一,构建投资组合方案尽可能完善,但不追求完美。没有最好的投资组合,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投资组合。


构建投资组合第一要务,是想清楚最坏的可能情况(最大风险,比如下跌一半甚至更多)是怎么样的,真出现了我怎么应对。投资的最终目的是赚。但只有把最坏的可能情况都想清楚了,并且有应对方案,我们的投资方案才具备实操可能。根据自己获取现金流的能力、个性特征确定理性的投资回报预期。


我构建的基金组合


012762


008682


008115


013082


006381


007950


014809


015455


014186


设置估值阈值,灵活变现。注重持仓基金达到预期后减仓变现利润,而非一味地持有。只嫌自己认知范围内的,在组合管理中给每只基金设置一个自己理解的估值范围,当到达估值阈值后逐步变现,降 低已经实现预期或者低于预期的标的占比。这样做好处在于组合会始终保持高的风险收益比,充满活性,为持有人在每一阶段移累实实在在的回报,优化投资体验。

#成功抄底!晒账户,谈感受# $上证指数(SH000001)$  $创业板指(SZ399006)$  #基金投资指南# #【有奖】听说你有财富梦?来金融挑战赛battle一下# 

#成功抄底!晒账户,谈感受 #
2022-08-29 07:23:24 作者更新了以下内容

理论上可行的事,实际上不一定可行。但是实际上可行的事,理论上也不一定可行。理论上可行的事,实际上不一定可行。一是理论和实践存在自身与现实的“间距性”,理论与实践的差异,不仅仅在于理论的“观念性”和实践的“物质性”,更在于理论的“理想性”和实践的“现实性”之间的差异。人是现实性的存在,但人又总是不满足于自己存在的现实,而总是要求把现实变成更加理想的现实。理论正是以其理想性的世界图景和理想性的目地性要求而超越于实践,并促进实践的自我超越。而且,理论的发展需要批判性地反思实践活动和规范性地矫正实践活动。因此,理论并不完全反映现实的实践。二是任何理论都有其时代性和地域性特征。在物物交换时代,由于还没有货币出现,没有任何关于货币的理论指导实践。而封建社会,维持国家秩序可以用“君君臣臣”的理论,在君主制消失之后,这套理论根本没有用于指导的对象。乃至今天,一些经典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在西方行得通,但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即使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实践,也必须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成熟的投资者,一般都会有自己的一套交易系统。一套交易系统的建立,一般先是会通过理论验证,然后再投入到实际操作中。不过,有些理论上可行的交易系统,为什么到实际操作中却又不行了呢?


首先,一套交易系统理论上可行,一般都是通过历史数据来验证的。要验证一套交易系统是否可行,需要利用大量的数据进行推演。很显然,未来的数据我们不可能拿得到,唯一能拿到的就只有过去的数据。


所以,在验证一套交易系统时,通常都是利用历史数据来进行复盘,当在历史数据中被证明了可行之后,也就算是在理论上得到认证了。


而我们在把交易系统用到实际操作中去时,却是需要靠它来预测未来的走势。这就意味着,只有过去发生过的情况未来还会再发生时,交易体统中的理论可行才能在实际操作中可行。然而,过去发行过的情况会不会在未来反复出现呢?这个谁也没法保证。正是因为用股票的历史走势不能保证准确地预测未来的走势,所以理论上可行的交易系统,在实际操作中也可能变得不可行。


其次,可能就是验证交易系统的样本不足。要验证一套交易系统是否可行,显然不能随机抽取几段历史行情、或者随机挑几只股票,而是要抽取各种各样的行情以及大量的股票来验证。


如果抽取的样本不足,即便是理论可行的交易系统,在遇到验证样本中没有出现过的情况时,可能就会失效。


比如,一套交易系统仅仅是在上涨行情中被验证可行,可一旦遇到下跌或者震荡行情,可能就会变得不行了。


又比如一套交易系统在股价比较活跃的股票上被验证可行,但到了股价不活跃的股票上可能又变得不行了。


所以,如果验证交易系统的样本如果不够多,本就意味着该交易系统是存在缺陷的,在实际操作中变得不可行也就很正常了。


再次,就是可能在执行时没能将交易系统执行到位。交易系统在理论中验证时,因为不会涉及到真金白银,所以严格按照交易系统的指示操作,就不会有太大的心理负担,该止损的时候立马止损,该止盈时立马止盈。可在实际操作中就不一样了。


因为交易者不是冷冰冰的机器,每个交易者都有自己的想法。虽然有想法是好事,但在交易中很多时候往往会成为弱点。


比如在股票出现亏损、交易系统已经发出止损信号之后,对于有想法的交易者来说,本能都会抗拒止损,因此可能就会去寻找各种支持不用止损的理由,或者干脆对止损信号视而不见。


如果事后发现不止损的决定是对的,那在之后的操作中就会经常这么做,所谓的交易系统,其实也就名存实亡了。


实际上可行的事,理论上也不一定可行。一是实践具有二重性。人类的任何一种实践活动都具有“二律背反”的性质,并因而表现出正、负“双重效应”。无论是当代人类所面对的“全球问题”,还是市场经济所形成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都表现出了实践活动的二重性。因此,实践需要理论的“反驳”,即理论地批判反思实践活动并促进实践活动的自我超越。二是实践具有“片面性”。实践总是以“片面性”的形式而实现自己的发展,即总是以付出某种“代价”为前提而实现自己的发展。由此便不可避免地造成实践过程中的,特别是变革过程中的“阵痛”。这时,理论就需要“反驳”实践并促成实践的自我超越。理论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以其对实践活动的规律性认识而“缩短”并且“减轻”这种“阵痛”,促进实践的自我超越。三是实践中存在“悖论”现象。著名的“水形悖论”就指出,如把水放在一个正方形的杯子里去研究,便会得出水是正方形的形状的结论;如把水放在长方形的器皿中去研究,便会得出水是长方形的形状的结论。二者所得出的结论都是对的,因为这是从他们各自的实验轨度得出的各自轨度上研究得出的正确结果。但是,他们的正确结论都是建立在相对的情况下的。其实,实践上验证的结论,也并非可靠的理论。


一套交易系统在理论上无论有多优秀,在实际操作中也不一定有意义,没有一劳永逸的交易系统。


如果,人人都是系统交易者,人人都被系统交易着,那么系统也将不再是那个系统。交易永远是建立在分歧之上的。如果,真的有一套所有交易者都恪守的交易系统,会发生什么?


这个市场不复存在了,当所有的人都做多,市场就没有了空方,当所有的人都做空,市场就没有了多方。


如果,你把一笔交易视为“求对”,那没有一劳永逸的交易系统。因为,“求对”是靠术,理论上只要错一次,你这个逻辑就不会再成立,事实也证明了,投机市场里大比例的交易者都是赚了很多笔,然后猝死于某一两笔。


如果,你把一笔交易视为“试错”,那可以存在一劳永逸的交易系统理念。因为,“试错”是靠道,理论上仅仅是求一个结果,只要对一次,你这个逻辑就可以成立。


比如,你要靠“价格突破某一个位置”就做多是可以赚钱的,但是,你指望每一笔“价格突破某一个位置就做多”都赚钱,那很明显是不可能的。所以,没有永远“求对”的交易,只有永远“试错”的的交易。能不能把交易做的又稳,又长,又多取决于你的交易能否正确转变。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