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回顾 | 定投有赚有亏?10个定投故事告诉你真相!

中欧基金 2022-06-21 00:01

定投,有懒人理财之称,采取分批买入法,平摊投资成本,降低整体风险。那么,坚持定投就一定赚钱吗?懒人投资就真的什么都不用管吗?积极开启定投的时候又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正确态度和姿势呢?

近日,中欧直播间邀请招商银行财富部产品经理宋小颖,从真实投资案例出发,与投资者分享定投相关知识。

重点摘要:

1. 定投适合两类人群,第一类是缺乏时间精力专注理财的人群,定投省时省力,长期具有复利效应,是性价比很高的投资方式;第二类是每月获得固定收入并且具有长期理财需求的人群,他们可以每月等额定投。

2. 狭义的定投是大家最了解的等额定投,指在固定时间以固定金额投资到指定的开放式基金中;广义的定投则不局限于等额定投策略,还有均线定投、目标盈定投、成本定投还有估值定投这四种策略。

3. 上升趋势进行定投违背了定投的不断摊薄持仓成本的核心思想。在下降趋势中定投,在下跌中买够份额之后,后续如果市场上涨,就出现了微笑曲线,较低的持仓成本更有助于正收益的实现。

4. 定投没有做到规律性,可能会导致不赚钱,甚至明明已经赚到了,最后还是收益被抹平了。

5. 尽量不要更换定投标的。追涨杀跌是人性,更换基金最容易发生的情况就是买入最近大涨的标的,结果被套在高位。

6. 定投不挣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定投开始的位置不佳。虽然定投能帮助投资者从一定程度上避免择时,但如果坚持时间不够久,要做好短期可能会出现亏钱情况的心理预期。

7. 考虑主动权益型基金进行定投,基金经理对市场的理解、对行业的判断,以及对投资组合的选择是这类基金的特点。投资目的追求超额收益,尽管可能出现一定波动,但可借助定投达到小额定期投资、分摊风险的目的。

案例一投资者A坚持定投5年,前期定投一直保持小额定投,比较谨慎,但后来2021年看到市场不错(特别是经历2019-2020年的情况下),就加大了每次定投的金额,而之后的市场开始遭遇回调。

案例二:投资者B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坚持每月定投,今年全市场大幅下跌,他的持仓甚至由盈转亏,于是选择在今年市场波动最大的时候选择离场。

Q1

为什么有人坚持定投的时间比较久了还是不挣钱?

首先,定投是一种优化改善投资体验的方式,但也绝不是稳赚不赔的投资策略。在权益市场进行投资没有稳赚不赔的策略,定投能否赚钱与很多因素有关,并不是每个人投资一段时间就能实现盈利。定投不挣钱的原因各不相同,如果定投5年没实现盈利,则可以重新审视针对每只产品,过往每期定投金额是否发生过变化。

第一位投资者的情况是因为没有做到定投规律性。如果没有做好规律性,可能会导致不赚钱,甚至像第二位投资者的情况一样,明明账面曾经浮盈,最后还是收益被抹平收场。需要注意的是,尽量避免在上升趋势追加定投,风险太大,整个市场的估值在上升趋势中不断提高,买在估值高位,这会导致定投之后的持仓成本过高,而随着市场在走完一轮上升周期开始下跌之后,由于前期积累下来的成本比较高,在估值快速调整后,市场又是往下走,那么自然投资者很容易就会出现定投亏损的情况。

上升趋势进行定投违背了定投的不断摊薄持仓成本的核心思想,其实在下降趋势进行定投,在下跌中买够份额之后,后续如果市场上涨,就出现了微笑曲线,较低的持仓成本更有助于正收益的实现。

案例三:某投资者从今年3月开始定投某基金,一开始遇到了波动,基金的净值往下走,但他坚持一直再买入,到现在形成了一个微笑曲线。虽然净值还没回到刚买的时候的数值,但是持仓收益率已经显示为正。

Image

Q2

微笑曲线是什么意思?

定投的“微笑曲线”描述的是一个基金净值先下跌后回升的过程,投资者经历了“亏损→持续亏损→顶住压力坚持定投→回本→盈利”。在此过程中,虽然看起来基金净值只是回到了最初下跌前的位置,但是在净值下跌时通过定投摊薄投资成本,一旦净值上涨,投资业绩就会加速回升,甚至实现盈利。

从以下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定投如何在微笑曲线中赚钱。即使净值没回到前期数值,也有机会回本,而净值回到前期数值时,盈利已经实现。

Image

需要说明的是,此图是虚拟的净值走势,而非真实的某只基金,仅用于说明微笑曲线中如何回本和盈利。此外,这些结论也仅用于说明微笑曲线定投的特征,结论具有片面性,需要满足特定净值、特定份额等条件。

案例四:有位投资者告诉我们他在定投中遇到不断上涨的情况时,觉得时机到了,会把定投的金额调到翻倍,短期里确实可能是会多赚一点,但是后来经常会遇到市场一调整,他的账户波动变的更大。

Q3

什么原因会导致定投不挣钱?

人都有追涨杀跌的本性。实际上,在高点加倍定投无法有效摊薄成本,反而拉高了持仓成本。定投的纪律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无法坚持纪律,定投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定投开始的位置不好。虽说定投一定程度上免择时,但如果坚持时间不够,短期也可能出现亏损,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预期。

有些客户中也有在A股的高点开始定投的,一位是在2008年的6000点入场,一位是在2015年的5000点开始定投,到目前为止,他们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投资收益,甚至未能跑赢通胀。高点入场,基金投资盈利所需的定投时间相对久,盈利的难度也较大,也就越难坚持。所以长期来看,定投虽然是投资者追求正收益的有效工具,但是开始位置也会影响定投体验。

Q4

定投中途能更换投资标的吗?

尽量不要更换定投标的。人永远喜欢追涨杀跌,更换标的最容易导致买入火热标的被套在高位,而频繁更换则会导致投资者被套在不同标的的高点,表面上是定投,实际还是在不停追涨,这种情况下的投资风险比一次性投资更大。此外,定投一只基金的时间过短则无法降低持仓成本,定投也失去了意义

Q5

基金定投到底是什么?

基金定投有狭义定投和广义定投之分。狭义定投就是熟为人知的等额定投,指在固定时间(如每月8日)以固定金额(如500元)投资到指定的开放式基金中,类似于银行的零存整取。目前主流的基金公司官网均可以设置以定投方式投资基金,预先设置投资标的、投资周期及每期投入金额后,系统自动扣款。

广义的定投则不局限于等额定投,还有均线定投、目标盈定投、成本定投和估值定投四种策略。几种策略的区别在于不同的当期扣款率,等额定投策略的当期扣款率始终为1倍,其余定投策略则根据不同方式适度放缩当期扣款率。但这些策略实际操作起来难度较大,目前大部分基金投资者以等额定投策略为主

Q6

等额定投策略有什么优势?

和其他定投策略相比,等额定投策略主要有两大优势。第一,忽略择时,追求摊平投资成本。每隔一段时间投入一笔资金,无需选择进场时机,行情好时少买份额,行情差时多买份额,长期平摊成本,有效分散投资者主观择时的风险。

第二,方式简单快捷。几乎所有的基金销售平台都支持等额定投,只需选择基金,设置定投期限和金额,便可实现定时自动扣款,手续十分简便。其他定投方法只能在部分平台完成设置,操作手续复杂,接受度自然不如等额定投策略。

Q7

什么样的基金投资者是最适合进行定投?

定投几乎适合所有人,其中最适合定投的有两类。第一类是缺乏时间精力专注理财的人群,定投省时省力,长期具有复利效应,是性价比很高的投资方式。第二类是每月获得固定收入且具有长期理财需求的人群,他们可以利用每月等额定投进行理财。

Q8

定投能在哪些方面优化投资体验?

定投的纪律性帮助克服追涨杀跌,长期投资能够一定程度上帮助提高获利的概率和空间,这两点能够大大优化基民的投资体验。股市与赌博并不相同,投资时间越长,股市赚钱的概率往往越大。

Q9

最近开始要不要做定投?当前时点进行定投有什么风险吗?

今年的市场确实让很多投资者觉得心累,是否在现在开始定投可以从下几个方面结合自身情况考虑。一方面,估值。经过这轮快速下跌再反弹,A股的整体估值水平仍然处在低位。无论是上证综指,还是中证500中证1000,这些指数的市盈率都处于历史估值中枢的下方,上证指数的市盈率处于近10年历史分位的37%、中证500处于11%、中证1000处于13%(wind,2022/6/10)。

另一方面,目前市场整体的走势偏震荡,投资者或可利用这种低位震荡的环境积攒足够筹码,拉低持仓成本,一旦市场走出上升趋势,更有机会实现盈利。

投资权益类资产必定有风险,但是和一次性投资相比,定投的风险相对小。即使市场继续下行,定投也能降低持仓成本,如果市场转暖,较低的持仓成本有助于提高快速实现盈利的概率。

滑动查看完整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未经同意请勿引用或转载。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投资者应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者获取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本文展示的投资者案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相关结论不宜引申为对全部群体的判断。

测算是基于一定的假设和指数数据进行的计算,存在局限性。投资者投资不同基金或未持续投资的情况下,实际收益可能与上述测算得出的结论不一致。以上仅供参考,投资者买入基金产品存在本金损失的风险。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