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资中的“本手”、“妙手”和“俗手”

中欧基金 2022-06-10 23:56

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考今天开考,无数莘莘学子走向考场,开始书写自己的人生。回想自己当年参加高考,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今天看到了全国新高考卷的作文题,颇有感慨,试着作了一篇文章,与大家共勉。

基金投资中的“本手”、“妙手”和“俗手”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作为一项高雅的智力游戏,围棋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学,自古以来就为弈者所津津乐道。

比如,围棋中的“本手”、“妙手”和“俗手”这三个术语,所蕴含的哲理,就值得品味。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而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是受损的下法。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

公募基金投资与围棋的对弈有相通之处,也有“本手”、“妙手”和“俗手”之分。

基金投资中的“本手”,是指适合投资者个人的投资方法和投资体系。由于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资金可投资的时间长短、收益的预期,对投资的认知和理解都不尽相同,这个没有一个标准答案。适合投资者个人的就是最好的。

“本手”建立起来相当不容易。需要投资者反复的摸索实践,甚至是真金白银的亏损,认知才能不断进化,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和投资体系。这个需要较长时间。有的投资者甚至自始至终都没有搞清楚这个“本手”。

像长期持有、定投、根据估值调整仓位、股债再平衡、趋势动量等这些策略,尽管原理不尽相同,但都是有效的投资策略。“本手”并不能保证投资者能赚到大钱。但长期下来赚到钱,这应该是大概率事件,因为这都是已经经过实践检验的。

基金投资中的“妙手”,是指在执行自己的投资体系的过程中,出现了与市场走势几乎完全一致的走势,从而大大提高了收益率。举个例子。在我们的投资体系中有“高不买,低不卖”的交易管制策略。对这个“高”和“低”的判断,分别是与“不买”和“不卖”相对应。这是一个区间,是属于模糊的正确,并非是追求做波段的那种精准的“高”和“低”。

支撑判断这种“高”和“低”,需要长时间的数据积累和丰富的经验和盘感。当某一天,这种“高不买,低不卖”的判断,与市场实际运行的“高点”和“低点”非常吻合时,这就是下出了“妙手”。

走出“妙手”毫无疑问能大大提高收益率。但“妙手”绝对不是凭空而来的。“妙手”扎根于“本手”,只有做“本手” 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才会出现“妙手”。因此,“妙手”可遇而不可求。

基金投资中的“俗手”,是指在不具备能力和实力的情况下,人为的去追求某种“高收益”,而最终受损的情况。最典型的就是追求“高卖低买”做波段。很多人在并没有深刻理解市场波动的情况下,盲目追求波段;在没有深刻理解行业发展的情况下,盲目参与行业主题基金。有些人即使是短期做成了波段,但长期来看,实际上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赚了一点蝇头小利而已。他们自认为是“妙手”,其实是大“俗手”。

基金投资中产生“俗手”,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基础不过硬,也就是“本手”不牢。二是过度自信,盲目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和实力。

在基金投资中,“本手”和“妙手”、“俗手”是相互转化的。这中间,个人的主观认知是重要的分水岭。刚开始都是在“下本手”。如果能正确的评估自己的实力,不盲目超出能力圈,扎扎实实把基础打好。随着时间的推移,功力不断累积,或许就能下出“妙手”。反之,基础没打好,不能认清自己的能力圈,过度膨胀和自大,盲目追求高收益,就很容易下出“俗手”。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下好“本手”,守住基本盘,这是首先要做的。正确的评估自己的能力和实力,不轻易脱离投资体系,不超出能力圈,避免“俗手”,这是必须要做到的。在此基础上稳打稳扎,不断进化,或许“妙手”就会不期而至。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认真阅读相关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信批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井不预示其未来表现,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井不构成基金业绩的保证。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