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卖基金如逆水行舟!理财师们该如何破局?

i资管工厂 2022-05-13 23:51

厂长的话

最近两周,虽然美股还在持续下跌,但A股却异常坚挺,短期的“独立行情”确实令人欣喜,不过很可能只是因为前面跌太多了。熊市伤害的不仅仅是投资者,还有那些以卖基金为生的理财师们。客户不愿投资,但他们的KPI却不会降。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理财师们的近况,看看他们是如何在艰难的处境中“自救”。

理财师近况

熊市的理财师有多惨?

不仅卖不出基金没有业绩,而且自己的投资也在亏钱,堪称理财师的“戴维斯双杀”。

有理财师表示今年薪资相较于去年已经大打折扣,具体的折扣力度可以参考今年创业板的跌幅。。。

还有理财师直言当下的工资只是温饱水平,车马费都亏死,甚至还有卖保险的趁机抢客户。

当前理财师们普遍会遭遇两大难题:

1、如何安抚亏损的客户?

2、熊市里要怎么完成KPI?

一位理财师私信厂长表示年初卖了个20万的固收+基金,由于今年股市单边下跌,产品组合里的股票部分遭遇亏损,客户看到自己的产品从固收+变成固收-后,直接把理财师给投诉了。

产品净值其实也就回撤了1%+,固收+产品本身配置股票,在这样的行情下,这个回撤幅度并不算大。但可能很多投资者还是对产品不够了解,觉得固收+不应该稳赚不赔吗?

建议理财师们尽量主动和投资人沟通,让客户了解基金亏损的原因,并分析后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机会。另外,在产品推荐前,这些东西也应该讲清楚,即使是纯债基,也做不到绝对能赚钱。

多展示自己的专业性比纯粹的鸡汤会有用得多。

从厂长自己投资感受来说,了解这些前提下,只要认同后续机会大于风险,那基本上就还会选择继续持有。

自己这些都做好了,投资人还是不理解这些客观因素,那确实也没法子了,毕竟固收+今年亏一两个点也要投诉,也是水逆。

还有些情况,客户不理你了,又该怎么办呢?

其实吧,客户因为你推的基金亏了20%-30%,将心比心,他们现在不理你可太正常了。

如果基金本身投的资逻辑没太大问题,更多是因为黑天鹅事件而导致的净值下跌,那么你需要做的就是一遍又一遍的给客户传导长期投资、逆境坚持的理念,特别要展示过往基金经理净值修复能力。

客户不理你也没关系,只要没把你的微信删了,持续输出有价值的东西就行了。

这点非常重要。

厂长这段时间听路演,经常听CTA管理人讲,一些投资人看去年连着半年业绩不好,割肉在地板上踏空,去年年底在底部把CTA给卖了。这种体验就会很糟糕,因为再坚持几个月收益就来了。

现在股市低点,客户自己没信心,你给不到信心支撑,搞不好又卖在底部。越是这种时候,你自己不能被情绪左右,要有专业思考和判断,顶住压力,给客户坚持的理由。

另外也要反思,是不是一开始就没帮客户做好资产配置,仓位过于集中在某一类资产才导致的大幅回撤,难以承受,之后是不是应该帮客户在资产配置上更均衡一些。

以上主要是厂长从投资人角度出发,自己的一些感受,以前投资中希望理财师给到的一些帮助。千人千面,厂长也没有实际从业经历,一些实际发生的情况做不到很了解,大家参考讨论啦~

销售策略的改变

那接下来,今年业绩不佳难免,安抚客户的难题攻克了以后就要考虑怎么完成KPI了。

熊市卖基金如同逆水行舟,难度极大,但是KPI并不会减少,那大家是怎么去完成指标呢?

以前遇到熊市时还有非标固收可以卖,现在基本都是净值型产品,替代品难寻。

即便有固收类标准产品可以卖,一些投资人的想法是已经亏了这么多,还在乎这点固收的收益么。。。

有理财师表示,这好办,给老客户顺势推今年涨幅较高的CTA产品就行。

那我只能说这很可能就是一锤子买卖。

中长周期CTA在一季度大涨了一波后,4月开始已经有了一定回撤。

如果你在3月让投资人盲目追高CTA产品,KPI是暂时完成了,但这个客户在遭遇基金回撤后大概率会流失。

既想要完成KPI,又想保住客户,销售策略的转变是必须的。

CTA要不要配?当然要配。

但需要去理清楚配置逻辑,现在上车的逻辑,潜在风险点,合适的仓位等等,有选择性的推荐。比如完全没买过或者仓位轻的,适合弄一点,已经有个四五成的,再推就不合适了。

还有一些理财师选择了给客户推同业存款类基金,也就是现金管理类产品,这种不怎么赚钱但流动性极好,可以等待股市反转再配其他的基金产品。

理财师可以通过走量来完成短期的KPI,客户也能找到一个比余额宝性价比更高的地方把钱“存着”。

上面这个方式是部分理财师爱做的。

还有一些在大券商的朋友则可以选择通过上市公司股东质押融资、股东减持等业务来完成绩考核。

他们的逻辑是现在个人投资者基本属于躺平状态,强推效果不好还伤感情,所以近期专注上市公司股东的一些衍生业务。

另外还可以给三方财富推管理人,三方财富赚代销费用,券商赚托管以及管理人交易的佣金。

这里可能有朋友会疑问,为啥券商不自己代销要推给三方财富呢?

主要还是门槛问题和效率问题,像中信、中金的白名单门槛就很高,想让他们代销对大部分中小私募而言都是奢望。

另外券商的产品引入流程手续很长,一个券商朋友表示流程走完都得半年以上,等管理人的产品被引入代销,那黄花菜都凉了。

三方财富、券商、银行各有各的渠道优势,理财师需要根据自己所在平台的属性来转变适宜的销售策略。

理财师需要熬的日子应该还会有一段时间,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合适的办法自救,与自己的客户实现真正的共赢。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