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的养老生活03期丨为什么说养老准备要趁早?

中欧基金 2022-04-25 23:58

Image

“老”是每个人都回避不了的问题。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养老金并轨”、“社保替代率下滑”等等与养老相关的话题,都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关注。

不过,许多年轻的小伙伴可能会有这样一个误区:现在年纪还小,养老是30、40年以后的事了。

其实,虽然养老离我们很远,但如果趁早规划,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1

争取更长的权益资产投资期限,

有望追求长期收益

如果我们生活在二十世纪的美国,手里有1美元,可投资权益、债券、短期国债这三类资产,小伙伴们会怎么选?

通过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如果1900年将1美元分别投资到美国的权益市场、债券、短期国债,到2000 年底将分别得到16797美元、119美元,以及57美元。(来源:《乐观主义者的胜利:101年全球投资回报率研究》,Elroy)

Image

数据来源:《乐观主义者的胜利:101年全球投资回报率研究》

可见,长期来看美国的历史数据,权益投资、债券、短期国债三类资产中,权益资产收益率最高,年化收益率达到 10.1%,远远超过债券、国债资产4.8%、4.1%年化收益率。而100年复利积累下来,收益更是相差数百倍,差别惊人!

其实,并非在美国如此。

Image

数据来源:《乐观主义者的胜利:101年全球投资回报率研究》

在1900~2000年的100年中,有权益市场完整记录的16个国家,权益类资产年化收益率平均值为10.31%,真实收益率(去除通胀)平均值为5.1%。

而在国内,也有同样的规律。

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所发现,2005年以来,国内大类资产长期投资回报,也是股票>全国房价>黄金>债券>现金(通胀)

Image

来源:WIND,CEIC,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所

具体来看,A股2005年到2020年的名义回报率(复合增速)高达13.57%,实际回报率高达10.37%,明显优于全国房产、黄金、债券等大类资产。

不过,从图中,小伙伴们也能发现,股票(权益)资产既是全市场回报最高的资产,也是波动率最高的资产。

所以,权益性类资产虽然收益高、长期向上,但波动也很大。如果配置时间不够长,很有可能达不到预期收益。

对于我们来讲,越早规划养老,有望争取更长的权益资产投资期限,也能力争平滑我们的投入成本,尽可能接近权益类资产长期收益

02

提早准备,力争减轻经济压力

养老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退休后能愉快的生活。但如果我们准备得太晚,经济压力过大,往往会让我们因为养老,而牺牲了当下的生活。

退休储蓄多少钱,才能达成养老基本需求?

根据2021年《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年轻一代(35岁以下)的养老储备目标更高,预计年轻一代退休储备需接近155万元。(来源:富达国际、蚂蚁财富,2021/11/20)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过去1992年~2021年30年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年均增长约4%。

假设小A今年退休,以过去30年CPI指数年化收益率4%来测算:

从30岁开始配置养老资产,每年仅需要投入27654元

而如果小A从45岁开始配置养老资产,每年则需要投入77500元

注:计算方式为如果从30岁开始进行养老资产配置,每年投入=155/(F/A,4%,30)=27654元;而如果从45岁开始进行养老资产配置,每年投入155/(F/A,4%,15)=77500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97379元。

如果小A从30岁开始规划养老,则只需要投入年收入的28.4%,即可完成退休储蓄;

而如果小A从45岁才开始规划养老,则需要投入总收入的79.6%,才能完成155万的退休储蓄!

注:测算方法为:30岁开始计划养老【27654(每年投入金额)/97379(年平均工资)=24%】;45岁开始计划养老【97379(每年投入金额)/97379(年平均工资)=75%】。

所以,越早开始养老投入,有望降低投资成本,进而力争减少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03

未雨绸缪,“养老”才能从容不迫

人生有很多注定和巧合,也会有很多不可控和意外。然而,对抗不确定性最好的方法,就是未雨绸缪。

年轻的时候,我们事业平步青云、收入逐年上升。人生处于上升期,往往会忽视生活中的不可控因素。

但其实,面对未来,虽然我们设计了很多严谨的方案,现实往往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以前觉得,准备好足够的钱住养老院好像就可以解决养老问题了。

身体条件好,养老院当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不是所有老年人的身体都十分健康,一辈子无病无灾。

由于年龄增长,身体其实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点“小问题”,而每当遇到这些问题时,就需要更多额外支出。

新京报发布数据显示,从老年人的支出结构来看,日常生活支出占61%,医疗费支出占22%,社交娱乐支出占13%,其他支出占4%。

可见,对于老年人来讲,日常生活和医疗等基础开支占了所有开支的83%。而我们如果想要更丰富的养老生活,需要有更多储备才行。

每天努力工作的小欧,面对养老这个问题,除了基本物质需求以外,更希望老年生活是每天睡到自然醒;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有足够多的收入,以应对生活中各种不确定性。

除了基础的养老规划以外,80、90后的小伙伴们,提前准备得更充足,才能从容不迫的面对老年生活。

结语:岁月的流逝定会让我们沉淀很多知识,也会将我们每个人都贴上“老年”的标签。

随着如今养老成本上升,对于每个人而言,养老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尽早规划,我们才能给自己的养老增添一份确定性。

Image

往期回顾

《#向往的养老生活01期丨90后已经开始“养老”了》

《#向往的养老生活02期丨体面养老,需要多少钱?》

滑动查看完整风险提示

具体费率优惠以中欧财富APP为准,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基金为【混合型基金】,预期收益和风险水平高于【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低于【股票型基金】。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本基金基金合同约定了基金份额最短持有期限为五年,在最短持有期限内,您将面临因不能赎回或卖出基金份额而出现的流动性约束。产品“养老”的名称不代表收益保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诺,产品不保本,可能发生亏损。请您仔细阅读专门风险揭示书,确认了解产品特征。本基金资产可投资于港股,会面临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基金可根据投资策略需要或不同配置地市场环境的变化,选择将部分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或选择不将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基金资产并非必然投资港股,存在不对港股进行投资的可能。

投资者应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者获取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以上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认真阅读相关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信批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井不预示其未来表现,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井不构成基金业绩的保证。

本基金名称中包含“养老”不代表收益保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诺,本基金不保本,可能发生亏损。投资人应当以书面或电子形式确认了解本基金的产品特征。

本基金为基金中基金,基金随着所设定目标日期的临近,逐步降低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增加非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从而逐步降低整体组合的波动性,并实现风险分散的目标。本基金相对股票型基金和一般的混合型基金其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较小,但高于债券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本基金将投资港股通标的股票,需承担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未经同意请勿引用或转载。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