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自购潮出现就意味着好买点吗?

威尼斯摆渡人 2022-10-20 07:49

这两天多家基金公司发布了自购公告,截至目前包括博时基金在内的16家机构官宣自购规模已达14.5亿元。基金自购潮开启之后可能还会延续几天,也就是说这个规模还可能继续增长。

Image

(图源:网络)

基金公司开始自购了,对普通基民而言意味着什么呢?是不是说明,市场的底部马上要到了?

回顾过去十年,A股出现过三次基金自购潮,分别在2015年7月,2020年2月,和2021年的12月。其中2021年12月延续时间最长,在未来四个月的时间里持续有较大的净申购规模。

Image

而对比这三段时间里A股的表现,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往往在基金公司自购潮后,市场底部悄然而至。换言之,基金公司的自购行为,或许对于判断市场底部具有一定的预示性。

在三轮“自购潮”后开始投资,目前收益如何?

No.1 2015年7月前后

在2015年,A股持续走高,在6月攀升至历史新高,随后开始下行。基金公司也在7月开启自购潮“救市”,最终A股在10月份完成触底反弹。

如果在2015年7月底开始买入股票型基金,由于2015年A股行至最高点,即便在10月短暂触底反弹,随后又继续下行。因此在这个时点投资股票型基金,持有至两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实现正收益。但从更长期的视角,持有至今收益率能达到74%以上。

Image

No.2 2020年2月前后

2020年初,市场持续震荡,基金公司于2月份再次开启自购潮,A股随后在4月份迎来触底反弹,开启了为期5个月的上涨。

如果在2020年2月底开始买入股票型基金,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都有不错的收益。其中,持有一年收益最高为52.75%。由于今年以来市场出现调整,拉长持有期至两年,或持有至今,收益有所减少,但仍旧能维持正收益。

Image

No.3 2022年3月前后

从2021年底开始,市场接连调整,基金公司也陆续开启自购。较大的自购规模一直持续到了2022年的3月份。随后发生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A股在四月底迎来了阶段性底部,并持续反弹到了8月份。

如果在2022年3月底开始买入股票型基金,短期能够踩中市场反弹的机会,持有三个月的收益体验是不错的。但是在反弹结束后,目前持有收益便调整到了负值。

Image

历史上的三次“自购潮”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一方面,基金公司的自购行为,对于市场而言确实是一种积极的信号。自购可以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同时一定程度修复市场上的情绪及信心,短期市场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机会。

 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即便是专业的机构投资者,也没有把握精准地踩中市场的底部。从过往表现来看,市场底部往往滞后于自购潮而出现。也就是说,再专业的人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也不能保证稳赢,只能尽可能多地争取胜率。

更何况,基金自购潮后是否一定会迎来底部,反弹又能持续多久,都是未知数。与其盲目地追逐不确定的最低点,不妨在相对底部的区间内,尽可能不错过任何机会。

而现在从估值指标来看,A股处于底部区间是很明确的。

Image

当然,估值底部并不意味着市场很短时间内一定就会上涨,这一点大家还是要有非常明确的认知。

但从历史表现来看,短期三到六个月的收益率或有差异,但长期持有至今的收益体验都不会差。只要对长期趋势有信心,短期一旦出现被低估的区间,都是投资值得入场的时机。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