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


图书信息
  书 名: 大变局:经济危机与新技术革命

pic-info">

作 者:赵刚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7月1日
  ISBN: 9787121110092
  开本: 16开
  定价: 30.00元内容简介
  《大变局:经济危机与新技术革命》内容简介:经济学大师约瑟夫?熊彼特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的经济现象。”他还指出,“目前经济分析中所犯的根本性错误,大部分是缺乏历史的经验,而经济学家在其他方面的欠缺倒是次要的。”
  《大变局:经济危机与新技术革命》试图通过梳理现有的对经济危机与技术创新研究成果,刻画出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为应对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提供一定的借鉴。全书共8章,对学术研究者、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作者简介
  赵刚,清华大学博士后,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研究员、博士,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国务院国际访问学者,亚洲基金会田长霖基金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地缘战略与国家安全、能源战略、科技外交、科技与创新政策等。他提出的地缘科技学理论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曾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发表文章百余篇,著有《地缘科技学》、《地缘科技学与国家安全》和《科技外交的理论与实践》,《国家软实力》等多部著作,译著有《石油战争》、《粮食危机》等。
  汤世国,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研究员。1969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光学仪器专业。1982年获情报管理专业硕士学位。1984-1986年,为英国Sussex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技术创新、科技体制与政策的研究工作,是国内最早从事技术创新领域研究的学者之一。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务院、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世界银行的重大项目。发表专著多部,论文、报告100多篇。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经济危机:从历史看现实
  一、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1
  (一)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的经济周期/2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周期/4
  二、经济危机的起源与演变特征/7
  (一)起源/7
  (二)演变特征/12
  三、不同层次的经济危机/15
  (一)企业/15
  (二)产业/16
  (三)国家/17
  (四)全球/17
  四、历史上的重要经济危机/18
  (一)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18
  (二)1973年、1979年的石油经济危机/22
  五、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危机/24
  (一)美国次贷危机大事记/25
  (二)次贷危机美国经济的影响/26
  (三)次贷危机世界经济的影响/28
  第二章 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企业创新决定活力与生命力/31
  (一)技术创新企业家精神/32
  (二)企业技术创新/37
  二、产业创新促进改造与新生/44
  (一)产业创新产业升级的基础/44
  (二)产业创新产业转移成功的前提/45
  (三)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的生长/47
  (四)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振兴/48
  (五)新技术创新的应用与前景/49
  三、国家:创新提升竞争能力/51
  (一)国家创新体系/51
  (二)国家竞争力/53
  四、创新经济增长:并不陌生的理论/54
  (一)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54
  (二)制度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根本保证/59
  第三章 科技革命与国际格局演变
  一、国际格局的演变/63
  二、科技革命的全息效应转化/67
  三、四次科技革命及国际格局演变/70
  (一)第一次科技革命与英国的崛起/70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与德、美的崛起/72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与两极格局的形成/76
  (四)新科技革命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79
  四、进入21世纪后的国际科技格局/83
  第四章 技术创新经济变局
  一、技术创新经济周期/89
  (一)技术创新相关概念/89
  (二)技术创新经济发展/95
  二、技术创新产业革命/99
  (一)产业革命的范畴/99
  (二)三次产业革命/102
  三、凯恩斯与熊彼特:艰难的选择/105
  (一)凯恩斯主义/105
  (二)熊彼特的创新理论/107
  (三)凯恩斯、熊彼特之争/110
  第五章 信息技术革命与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的振兴
  一、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经济滞胀/114
  (一)主要表现/114
  (二)政策溯源/116
  二、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美国信息技术革命/118
  (一)政策导向/118
  (二)研发投资/119
  (三)市场与竞争地位/120
  三、数字革命催生美国经济/121
  (一)数字革命/122
  (二)电子商务/123
  (三)美国经济/124
  四、信息技术革命助韩国步入发达行列/129
  (一)韩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之路/130
  (二)韩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经验/132
  第六章 亚洲金融危机与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
  一、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37
  (一)危机表面/137
  (二)危机背后/139
  二、金融危机推动亚洲产业结构调整/147
  三、金融危机使亚洲国家更加重视科技创新/151
  四、21世纪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157
  第七章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对创新产业的影响
  一、科技创新难以独善其身,但影响有限/161
  (一)金融危机势必影响科技发展/161
  (二)全球科技投入持续增长/165
  二、世界格局变化加快,新兴经济体面临更大机遇/172
  (一)弱点与挑战/173
  (二)机遇/175
  三、加强科技创新,应对危机的重要战略选择/177
  (一)新技术革命是化解当前经济危机的根本之道/178
  (二)自主创新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战略选择/179
  第八章 新技术革命:期望与现实
  一、新技术革命:拯救危机的救命稻草?/185
  二、信息技术革命:能否再创辉煌?/187
  (一)信息技术:新科技革命的先导与主流/187
  (二)21世纪信息科技发展趋势/189
  三、生物技术革命:编织众多梦想/191
  (一)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192
  (二)生物技术商机无限/194
  (三)各国纷纷抢占生物技术高点/196
  四、纳米技术革命:点燃希望火光/197
  (一)纳米技术的应用领域/197
  (二)纳米产业的发展/199
  五、能源技术革命:一剂起死回生的良方?/200
  (一)清洁能源技术——新的技术革命的突破口/200
  (二)发达国家在行动/202
  参考文献/205
  

pic-info">本书封面

基本信息
  书 名: 大变局
  作 者:彭超 
  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1
  ISBN: 9787563520077
  开本: 16开
  定价: 36.00元内容简介
  为什么房价降不下来?为什么赵丹阳要花200多万美元去跟巴菲特吃饭?为什么力拓要在最后时刻出尔反尔?
  本书在全球化视野下对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深刻把握,并对大量热点经济事件的细致描述。书中通过这些生动、精彩的案例故事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存在的弊端进行了深入剖析,
  并对中国经济如何转型及其未来走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预测。力图给读者以现实的启发和思考。编辑推荐
  风暴过后,巨变蔓延!繁华世界狼籍一片,中国式突围正在上演。。。。。。
  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的裂变与转型之路。
  在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
  几乎就在一两年前,中国经济还风调雨顺,四处洋溢着乐观的情绪。突然之间,宏观经济迅速“变脸”,从上调准备金率到降息,从流动性过剩到资金匮乏,从隔岸观火到自顾不暇,中国经济经历了一次“过山车”似的转变。
  “中国模式”不再神奇了吗?
  全球金融危机将中国“拖下水”后,也将中国经济模式的弊病全盘暴露:过度依赖出口和固定投资内需乏力、外汇储备成负担、大宗商品缺乏定价权 各种问题争相浮出水面。其所造成的一个重要社会现象就是贫富分化加剧。
  危机之中该如何突围?
  “藏富于民”, “民富”才能国强。当出口拉动型转为内需驱动型,人民真正富了起来,13亿人的庞大市场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助推器。一旦转型成功,中国经济终将摆脱美元霸权的恐吓,真正变被动为主动,确立自己在国际大局中的话语权。目录
  CONTENT
  目 录
  前 言 危局:中国经济转型之路
  引 子 突围:没有硝烟的新货币战争
  第一章:热潮汹涌,做多中国
  2007年的股市,到处都是“股神”和小道消息,目光所及,所有人都在谈论着“翻倍、涨停”的话题;2007年的楼市,炒家和中介横行,楼价以火箭般的速度,将工资涨幅远远抛在后面,留下老百姓望楼兴叹的身影……
  疯狂股市,据说白痴都能赚钱 >>>002
  开发商说:“狂涨不需要理由” >>>008
  “跑不过刘翔,一定要跑过CPI” >>>015
  本章链接 :天价楼盘被查 >>>023
  第二章:梦醒时分,初遇冰寒
  2008年到来的那一刻,所有人都相信,这将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一年。这时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势头依然强劲,“过热”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它让政府对从紧的政策不敢有丝毫放松……
  幸福的烦恼,经济过热真头疼 >>>028
  无可奈何花落去,牛市不复返 >>>033
  隐忧初现,危险在慢慢迫近 >>>041
  本章链接 :教授夫妇炒ST股赚5000万 >>>047
  第三章:危机来袭,寒意蔓延
  时间进入到2008年第二季度,形势变得严峻起来。房地产业率先感受到寒意,楼市成交量从天量下滑到地量;此时的A股市场股价如同自由落体般暴跌A股从赚钱机器成为“收割机”,无数股民被深套其中……
  王石说,拐点已成事实 >>>052
  资本大佬们相继倒下了 >>>058
  “跟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065
  本章链接 :捐款“铁公鸡”排行榜 >>>072
  第四章:冬天来临,政策变脸
  2008年7月24日,马云给阿里巴巴集团员工写了一封公开信,他在信中说,“接下来的冬天会比大家想象得更长!更寒冷!更复杂!我们准备过冬吧!”。在它背后,网商最密集的浙江2008年上半年亏损企业有1.07万家……
  “我们准备过冬吧!” >>>076
  被“三聚氰胺”污染的中国制造 >>>082
  华尔街遭遇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088
  本章链接 :李宁:奥运经济受益者 >>>096
  “万科松山湖讲话”风波 >>>098
  第五章:风暴过境,弊病凸现
  在2008年的最后一个季度,残酷的事实表明,金融危机不再只是华尔街的噩梦。在中国,风暴来临后,最无助的是那些产业工人、一线员工。当企业出现困难时,老板想起的第一个对策往往就是举起裁员的屠刀……
  经济寒冬,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寒冷 >>>102
  危机袭来,最弱小者最受伤 >>>108
  东莞怎么了?“中国制造”怎么了? >>>117
  本章链接 :“梁山伯”指点东莞“过冬” >>>124
  第六章:危局之中,谁呛了水
  金融危机将无数裸泳者的身影揪了出来。曾几何时,梦想“抄底世界”的中国资本四处出击,从私募基金股权基金、矿山到可怕的衍生品,所有被贴上高收益标签的物品,我们都毫不犹豫地大手笔买入……
  被想出海弄潮,结果呛水而归 >>>128
  大鳄坐庄,可怕的油价之赌 >>>134
  红色资本家遭遇衍生品“滑铁卢” >>>141
  本章链接 :中国首富落马 >>>147
  第七章:绝地突围,政府救市
  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肆虐,中国经济迅速走向衰退。宏观政策又该如何调整?与此同时,又出现《劳动合同法》出台时机不当,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经验缺乏,货币政策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失准等等问题……
  最后的底线,誓死“保8” >>>152
  救市第一枪,四万亿重磅出击 >>>159
  粮草先行,宽松货币保驾护航 >>>164
  产业振兴,挺直中国经济的脊梁 >>>171
  本章链接 :10教授联名上书救股市 >>>176
  第八章:经济变局,启动转型
  危机也是机遇。中国正在借机调整、升级产业结构,努力进行发展模式的转型。虽然这些改革显得被动,远比在经济上行周期操作所付的代价更大,但始终值得期待。在微观政策与宏观战略的结合中,中国经济正在悄然变局……
  从“国富民弱”到“藏富于民” >>>180
  刮骨疗伤,积小流而成江海 >>>186
  楼市怎么救,不再是难题 >>>192
  留给“转型”的10个问题 >>>198
  本章链接 :3G发牌 >>>204
  第九章:未来之路,走出泥沼
  回顾过去的岁月,我们从没想到会经历这么多的波荡起伏,既有荣耀,也有悲怆,交织着惊喜与措手不及。现在,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到一个问题上——中国经济何时开始复苏?是“V字型”反转,还是会继续恶化?底部究竟在何时出现?……
  与狼共舞,迎接冲突的世界 >>>208
  2010年,走出危机之时 >>>214
  期待“中国模式2.0”到来 >>>221
  本章链接 :奥巴马新政 >>>225前言
  前 言
  危局:中国经济转型之路
  对于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而言,眼前正在发生的这场全球性经济危机,还是第一次经历。
  谈到经济危机,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萧条。同样源于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的那场萧条,席卷了几乎所有工业化国家,并在一些国家持续了10年之久。在世界名著威廉·曼切斯特的《光荣与梦想》里,对那个时代做了详细的记录。书中描述的情形异常凄惨,以至于我们今天读起来仍心有余悸。
  当然,更多的人是通过学校的教科书了解到萧条的。不过,在我们熟悉的教科书里,萧条往往是被当做资本主义腐朽的证据来叙述的,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这种观点充满了浓厚的意识形态论调,难掩其局限性。
  更重要的是,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经历过那场危机。由于是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事情,现在的读者甚至都懒得去弄明白其来龙去脉,更别提还想让他们从中找出一些可资借鉴之处。
  其后,这个世界还发生了石油危机、拉丁美洲债务危机、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等大的经济危机事件。
  但离当代中国人最近,感受最为贴近的一次危机应该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这场发生在我们近邻的金融风暴使很多中国人第一次真正近距离感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威力。
  不过,亚洲金融风暴只是在部分亚洲国家小范围内肆虐,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影响不大。甚至可以这样说,普通读者仅仅是隔岸观火,或许对“金融大鳄疯狂攻击泰铢”、“港币保卫战”等金融故事更感兴趣。
  只有这一次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才给了我们切身的体验和震动!
  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首先陷入困境,华尔街四面楚歌、噩梦连连,代表美国精神的汽车业也一片萧条……这是曾经在好莱坞电影里才有的情节,却真实地在2008年上演了。企业破产失业蔓延,信用体系遭到破坏,经济景气一落千丈,世界主要经济大国相继被卷入……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都符合一次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定义。至于称其为金融危机,还是经济危机?这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
  随后,中国这个欣欣向荣、多年来一直持续高增长的国家,也出现了严重的经济滑坡。危机不仅来势凶猛,其带来的变化还异常地诡异。仅仅在一两年前,我们的股市还高达6 000多点,凌晨就有人搬着板凳排队买房。转瞬之间,就像当年偷袭珍珠港事件一样,几分钟前的港口还晴空万里,顷刻之间就哀鸿遍野。
  危机也将中国经济的诸多命门一一点出。过度依赖出口,“中国制造”又处于产业链末端,这些决定了中国经济风险能力异常脆弱。依赖出口的同时,是长期内需乏力。说起来很难相信,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大国,居民消费GDP中的比例远不如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长期的“高积累低分配”导致“国富民穷”,十三亿人口的内需市场无法承担起拉动经济的重任。这就是中国经济模式的失衡之处!在根本的问题之下,一系列局部问题也相继暴露,对经济衰退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经济景气的时候“一白遮三丑”;经济滑坡的时候,所有的瑕疵争相涌现。就像巴菲特所言:“只有在退潮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
  分析历史上的那些经济危机可以看到,每一次大的危机之后,都是世界格局重新变动的过程。有的国家就此衰落,有的国家则借势崛起。危机之后的不同变化,取决于如何去应对危机,以及如何在经济大变局中成功转型
  著名的20世纪30年代经济萧条之后,欧洲主要国家陷入衰退与战乱之中,美国却因为远离战场,靠贩卖军火大肆赚钱而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上世纪80年代的拉丁美洲债务危机爆发后,债务问题严重阻碍了拉美地区的经济发展,经济退回到70年代的水平;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大有赶超美国之势,但却在一场持续不绝的危机之后,日本经历了整个90年代漫长的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完全恢复元气。
  那么,这一次的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大国又该如何洗牌呢?
  此前的世界由G7七国集团)主导。七国集团形成于上世纪70年代,由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组成。当时,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历了美元危机、石油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等严重经济危机。七国集团的最初宗旨是协调发达国家经济政策,共同解决世界经济危机和货币危机。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七国集团已失去代表性,金融危机加速了G7的“没落”。取而代之的是十国集团G20),包括中国、俄罗斯、韩国等新兴国家。本次金融危机后,为应对危机,不少国家都提出了召开全球性会议的倡议。2008年11月8日至9日,G20在华盛顿召开了该组织的第10次会议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峰会,随后,2009年4月2日至3日,又在伦敦召开了第二次会议。
  就在G20峰会刚刚走上前台的时候,世界舆论又开始鼓吹G2了,即中美峰会,称G20峰会将因此而黯然失色,取而代之的将是G2峰会。他们甚至还创造出Chimerica(中美国)这个新词,来反映中美关系在当今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实,这次经济危机虽然严重,但依然没有改变美国的“一哥”地位。美国依旧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只是我们看到,G2虽然目前来说还不现实,但在将来却并非没有可能。这个预测能否实现,仍然需要回到这次的金融危机上来。金融危机将世界经济拖入泥沼之中,谁能最先从危机中走出来,就决定了今后的力量对比和话语权的多寡。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一样受伤严重,并且经济增长模式存在的弊病一一暴露。在这样的背景下,借危机实现转型就成为了中国的唯一选择。经济复苏的质量,决定了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向。
  在对中国模式存在的弊病分析之后,我们发现:从大的战略上来讲,由出口拉动型向内需驱动型转变是中国经济未来最好的选择。中国有着十三亿人口的大市场,这是世界上最富潜力的内需市场,一旦这个市场能够启动,必将刺激中国经济再次腾飞。内需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还能帮助中国经济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汇率美国国债贸易保护主义等国际经济壁垒将不再是难题。
  在明确了中国经济转型的目标后,接下来就是一个去实现它的过程。在经济下滑情况下实现经济模式转型,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就是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不可能以放弃增长的方式去转型,这样的代价和风险都太大。转型必须在保持增长的前提下去完成,这个关键点也决定了此后的救市策略。
  从2008年第四季度起,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救市之旅,先是4万亿投资计划重磅出击,用最拿手的投资效应去拉动下滑的经济。在这4万亿投资之中,民生项目占了相当部分,以此来体现保增长与转型之间的平衡。随后,又是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在挽救制造业的同时进行产业调整。在货币政策上,则采取多次降息、降存款准备金率以解冻流动性;同时,新医改、增值税燃油税等配套环节的改革一一推出,将转型经济刺激计划融合在一起。
  以上就是本书写作的一个大背景。“在危机中实现转型”是本书所要讲述的核心内容。而关注中国经济如何实现这种转型,正是作者写作此书的初衷。
  与其他一些相关书籍相比,本书有意略过了欧美各国的救市行动,而着重讲述了金融危机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以解读这场自美国发端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本书的时间跨度是从2007年到2009年,这也是金融危机引发中国经济大变局的全过程。本书的前半部分叙述了金融危机在中国从发端到扩大的来龙去脉;书的后半部分,则通过梳理政府的救市思路,来分析、探讨中国经济转型之路。这两部分构成了本书的主要内容。
  本书中,每个章节后均附有一二个新闻事件或人物的链接。这些精彩的案例故事,可以从微观上折射出当时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的变化,同时,也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本书汇集了大量的新闻事件。作者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取舍和相应的评论,力图对各类经济事件和政策做一些较深入的分析和阐释,进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供探讨。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周婷、刘巧玲、姜锵、赵炎等朋友的帮助,作者在此一并致谢。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对关注中国经济大变局和未来走向的读者,带来一些有益的启发和思考。书评
  这将是历史的一个注脚
  这是一本梳理中国经济的断代史,也是一本写给911.html">散户们看的书。
  《大变局》记录了中国经济2007年到2009年的巨变过程。很难说,这段时期的历史能多大程度上折射出这个时代的变局,在拉长的历史长河里,这段时间发生的点滴只是泛起的一丝涟漪。不过,这两年的时间里发生的事情有的确有着时代的烙印;股市从暴涨到暴跌,非理性的繁荣下,是谁在不负责任地鼓吹“黄金十年”,是谁在高唱凯歌大放厥词:“站在上证指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上看风景。”
  事实上,多年后以后,当我们再回忆这两年的时光时,我们依然不会忘记这两年发生的事情:百年一遇的海啸爆发了,美国华尔街成了贪婪的代名词;《货币战争》火了,一个关于阴谋与阳谋的辩论燃烧着一个个民族主义者的热情;而关于股市的各种集聚了万千股民智慧的段子前所未有的刺激着股民无奈的娱乐神经。
  作家和股评家乃至经济学家,有同与不同的地方,但入世与出世永远都是一个绕不开的结:股评家推荐的股票不要买,涨是涨了,那也是拉高出货形态,因为入世的股评家有着利益的牵扯,背后早已有迫切需要出逃的主力;经济学家判断的大势要反着听,当说黄金十年的时候,你要等着海啸的来临;当说哀鸿遍野的时候,你要积蓄着力量杀入,入世的中国经济学家似乎来没有完全的独立;
  本书作者彭超既是资深传媒人、长期致力于中国宏观经济的观察,同时,他也是一个资本市场的入世(入市)者,阅尽资本市场光怪陆离之事,看惯各路“牛鬼蛇神”。作者在感同深受资本市场暴涨暴跌方面最能契合万千股民的心态,而传媒人的身份又帮助他跳出911.html">散户的局限和视野,把故事讲得吸引人,讲得能有所启发。因此,所有股民应该好好看看这本书,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当初的你:一样的疯狂,一样的对未来充满期待。
  这是一本写给非经济专家看的书,有引人入胜的故事,也有深刻的自省;这是一本有大局观又有小细节的经济随笔,这里写的每个故事都将成为历史的注脚。
  写到最后,忽然想起了某人MSN签名上的一句话: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依然在床上。这一年来,我想大多数中国的股民都有这样的体验:在梦里或者无数次的梦回指数重回6124的高点个股支支股价翻番;或者梦回自己帐户盈亏的颜色由绿变红。但是,这终究是梦,醒来了依然躺在床上,床还是睡觉的那张床,但指数尽管反弹,依然还是没到半山腰。
  未来在哪?我不知道!是谜局?那就只能靠大变局才能揭开谜底。
  (蒋家华 中国证券报驻香港首席记者)

热门词条

应收账款 区域货币 区间估计 CPI(Consumer Price Index) 资本成本 单向定单 金融危机 认可 外汇通 汇率 外汇佣金 资产 ISO 经济 增量成本 服务 CFO MIT 加工 什一税 租赁期 销售 股价反弹 SME REF 抽签偿还 MG金融集团 技术 空头陷阱 市场 美元 股利收入 中小企业 资本 美国 两会 中国股市 备付金率 价格 吊空 指数 股灾 葡萄牙币 pt 调至市价 清算 下降三角形 Writer 电子汇兑 FDI 税粮 Theta width peg MACD 巴塞尔资本协议 冲账 艾略特波段理论的含义 管理 贴现现金流 银行 外汇交易法 短期同业拆借 拔档 消费发展战略 联系汇率制度 延期付款汇票 Exposure 公司 短期国际商业贷款 阴烛 金融中介理论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金融) 标准普尔(S&P) 美国贝勒大学 正利差 汇差清算率 外汇 分期付款汇票 软通货 出口物价指数 选择权买方 集中竞价 百分比回撤 无记名汇票最低报价戴维·凯特标准·普尔 500指数抵押品持平德国工业产值德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成本协同效益 非农就业人口 交易 德国伊弗研究所景气调查 持平 道琼斯公用事业平均指数 金融 指示汇票 产品竞争力 财务指标 盈利能力比率 Quote 外汇实盘交易方式 货币 外汇实盘交易指令 国际收支差额 什么是外汇市场的过分反应 BBC制度 货币期货交易 南洋商业银行 波浪理论与新闻价值性的关系 希腊德拉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