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理论


简介
  最初的MM理论,即由美国的Modigliani和Miller (简称MM )教授于1958年6月份发表于《美国经济评论》的“资本结构、公司财务资本”一文中所阐述的基本思想。该理论认为,在不考虑公司所得税,且企业经营风险相同而只有资本结构不同时,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市场价值无关。或者说 ,当公司债务比率由零增加到100 %时,企业资本成本及总价值不会发生任何变动 ,即企业价值企业是否负债无关,不存在最佳资本结构问题。修正的MM理论(含税条件下的资本结构理论 ) ,是MM于1963年共同发表的另一篇与资本结构有关的论文中的基本思想。他们发现 ,在考虑公司所得税的情况下,由于负债利息免税支出 ,可以降低综合资成本,增加企业价值。因此 ,公司只要通过财务杠杆利益的不断增加 ,而不断降低其资本成本,负债越多,杠杆作用越明显,公司价值越大。当债务资本资本结构中趋近100%时,才是最佳的资本结构,此时企业价值达到最大。最初的MM理论和修正的MM理论是资本结构理论中关于债务配置的两个极端看法。相关资料

MM理论相关一:米勒模型理论

  米勒模型是米勒于1976年在美国金融学会所做报告中阐述的基本思想。该模型用个人所得税对修正的MM理论进行了校正 ,认为修正的MM理论高估了负债的好处 ,实际上个人所得税在某种程度上抵销了个人从投资中所得的利息收入 ,他们所交个人所得税的损失与公司追求负债 ,减少公司所得税的优惠大体相等。于是,米勒模型又回到最初的MM理论中去了

MM理论相关二:权衡模型理论

  该理论认为 ,MM理论忽略了现代社会中的两个因素 :财务拮据成本代理成本 ,而只要运用负债经营 ,就可能会发生财务拮据成本代理成本。在考虑以上两项影响因素后,运用负债企业价值应按以下公式确定 :运用负债企业价值 =无负债企业价值 +运用负债减税收益 -财务拮据预期成本现值-代理成本预期现值上式表明,负债可以给企业带来减税效应 ,使企业价值增大 ;但是 ,随着负债减税收益的增加 ,两种成本现值也会增加。只有在负债减税利益和负债产生的财务拮据成本代理成本之间保持平衡时,才能够确定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即最佳的资本结构应为减税收益等于两种成本现值之和时的负债比例

早期的“MM理论”的三个重要结论

  米勒的“MM理论”,在财务理论界引起较大反响,在于它与传统财务理论的大相径庭。早期的“MM理论”(“无关论”)包括如下三个重要结论:
  1、资本结构与资本成本公司价值无关。“MM理论”认为,如果不考虑公司所得税破产风险,且资本市场充分发育并有效运行,则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资本成本公司价值无关,或者说,公司资本结构的变动,不会影响公司加权平均的资金成本,也不会影响到公司市场价值,这是因为,尽管负债资金成本低,但随着负债比率的上升,投资者会要求较高的收益率,因而公司股权资金成本也会上升,也就是说,由于负债增加所降低的资金成本,会由于股权资金成本的上升所抵销,更多的负债无助于降低资金成本
  2、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MM理论”认为,对股票上市公司而言,在完善的资本市场条件下,资本向高收益公司自由地流动,最终会使不同资本结构的公司价值相等。例如A公司没有负债时,财务风险较低,投资收益率也较高,而B公司负债较多,财务风险较大,股价也较低,那么其股东可能出售其股票,转而购买A公司股票,以追求较高的投资回报,这种追求高收益资本流动短期内看会造成A公司股价上涨、B公司股票下跌,但从长期来看,当投资者发现以较高的股价投资A公司收益还不及投资B公司收益时,情况却会相反,从而导致A公司股票价值下跌而B公司股票价格上升。因此,“MM理论”认为,若以股票市价总值来衡量公司价值,那么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
  3、如果筹资决策与投资决策分离,那么公司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无关。“MM理论”认为,公司价值完全由公司资产获利能力投资组合决定,股息保留盈余之间的分配比例不影响公司价值,因为股息支付虽能暂时提高股票市价,但公司必须为此而扩大筹资,这样会使企业资金成本提高和财务风险上升,从而引起公司股价下跌,两者将会相互抵销。因此,米勒认为,股息政策仅能反映目前收入与未来期望收入的关系,其本身并不能决定股票市价公司价值,这一论断与传统财务理论也是大相径庭的。
  “MM理论”的前提是完善的资本市场资本的自由流动,不考虑公司所得税,然而现实中不存在完善的资本市场,且还有许多阻碍资本流动的因素,尤其是所得税对各个公司而言都是存在的,因此,米勒等人后来又对“MM理论”进行了一定的修正,他们认为:考虑所得税因素后,尽管股权资金成本会随负债比率的提高而上升,但上升速度却会慢于负债比率的提高,因此,修正后的“MM理论”认为,在考虑所得税后,公司使用的负债越高,其加权平均成本就越低,公司收益乃至价值就越高,这就是修正后的“MM理论”,又称资本结构与资本成本公司价值相关论(简称“相关论”)。
  按照修正后的“MM理论”,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是100%的负债,但这种情形在现代社会显然不合理,因此,后来有些学者引入市场均衡理论和代理成本财务桔据成本(因偿债能力不足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损失)等因素,对“MM理论”进一步加以完善。首先是斯蒂格利兹(Stiglitz)等人将市场均衡理论(Market Equilibrium)引入资本结构研究,他们认为,提高公司负债比率,会使公司财务风险上升,破产风险加大,从而迫使公司不选择最大负债率(100%)的筹资方案而选择次优筹资方案;另一方面,随着公司负债比率的上升,债权人因承受更大的风险而要求更高的利率回报,从而导致负债成本上升,筹资难度加大,这样也会限制公司过度负债。在此之后,又有一些学者将代理成本财务拮据成本等理论引入资本结构研究,结论是:当公司负债比率达到某一界限之前(如50%),举债的减税收益将大大超过股权资金成本上升的损失,随着负债比率的升高,举债的减税收益股权资金成本的增加将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超过此点后,财务桔据成本代理成本会上升,在达到另一个峰值时(如80%),举债减税边际收益正好被负债提高的损失(包括股本成本财务桔据成本代理成本的提高)所抵销,超过此峰值后,负债提高的损失将超过举债的减税收益。因此,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相关,但也不是负债越高越好,从而使资本结构理论更趋完善。
  米勒教授所提出的资本结构理论尽管有一定的前提和假设条件,但对于开拓人们的视野,推动资本结构理论乃至投资理论的研究,引导人们从动态的角度把握资本结构与资本成本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以及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MM理论”被西方经济学界称之为一次“革命性变革”和“整个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的奠基石”。正如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对米勒、夏普(Sharpe)、马克维兹(MarkowitZ)三人(后两人亦为财务经济学家)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时的声明中所说:米勒在财务经济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对企业财务理论贡献重大,获奖乃实至名归;声明又说:米勒参与革新企业财务守则,将之从一系列松散的规则转化成可尽量扩大股东价值的守则,影响深远。米勒生前曾多次到我国香港访问讲学,尤其是在亚洲金融风暴时期的精彩演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因为如此,香港《情报》在评论米勒逝世的消息时说:“巨星陨落,影响长存”。莫顿·米勒人物简介

人物生平

  莫顿·米勒教授1923年5月16日出生于美国的麻省波士顿,1943年在哈佛大学获得文学士学位,1952年于霍浦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学术研究活动开始于1950年代初期进入卡内基工学院(即现在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之后。在那里,他遇到了他学术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伙伴,即1985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莫迪格莱尼教授,并在1958年发表了他们彪炳千古的学术巨作,论文《资本成本公司理财投资理论》。他们的合作——理财学界著名的MM组合——一直延续至1960年代中期。1961年之后,米勒教授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在1980年代以前,米勒教授的工作主要集中于公司理财方面,奠定了他作为理财学一代宗师的地位。学界普遍认为,米勒教授在奠定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的基础上所做的开创性工作,彻底地改变了企业制定投资决策与融资决策的模式。现代公司财务理论不仅对金融商务领域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了深刻描述,而且也使其渐趋成型。很少有经济理论分支能够如此贴近企业管理的实际决策过程。
  美国芝加哥大学商学院财务学教授米勒博士(MertonH.Miller),今年6月3日因癌症在芝加哥逝世,享年77岁。米勒教授1923年生于美国波士顿,中学就读于波士顿拉丁学校,1940年进入哈佛大学学习,3年后获哈佛大学文学学士学位。二战期间,米勒先后任职于美国财政部税务研究部和联邦储备委员会研究及统计部。1949年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习,1952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其后任教于伦敦经济学院和卡内基——米伦大学,1961年开始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直至1993年退休,在此期间,米勒于1983年至1985年还曾兼任芝加哥交易所理事,1990年以后,米勒还一直担任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理事。

人物主要著作

  米勒教授是世界知名的财务学家,在财务理论方面卓有建树,出版了八部著作。他早期一直致力于财务理论的研究,后期因工作关系,其研究范围还涉及证券期权交易的监管问题,不过他最突出的贡献是在资本结构理论方面。他与另一位财务专家莫迪格莱尼(Franco Modigliani)通过大量的分析研究,于1956年在美国计量经济学会年会上发表了著名论文《资本成本公司财务投资理论》(The Cost of Capital,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此文经修改后发表于《美国经济评论》1958年6月期上,该文提出:公司价值取决于投资组合,而与资本结构和股息政策无关(称之为“MM理论”),1961年又与莫迪格莱尼合作发表了《股利政策、增长及股份估价》(Dividend Policy, Growth and the Valuation of Shares)一文,进一步阐述并发展了这一理论,并因此而获得了199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人物主要贡献

  在现代财务理论的发展过程中,MM的无关理论—资本结构无关论与股利无关论具有极其核心的作用。这两种无关论绝非仅仅是对公司资本结构决策、股利政策等所做的政策性分析,而是在理论上对企业价值资本成本资本结构、现金流量风险等重要的财务概念所做的深入地、系统地分析。没有哪一位理财学家像米勒教授那样对现代财务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做出如此精密而科学的研究,从而奠定了现代理财学大厦的基石。
  米勒教授与莫迪格莱尼教授的学术研究工作在方法论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即将无套利证明引入财务理论的分析、论证过程,并使其成为理财学的基本分析方法。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确认,不了解无套利分析方法,便不可能从根本上了解现代财务理论。简要而论,所谓套利,是指在不承担任何风险的情况下获取利润的过程,即在同一时间低买(买入低估的股票)、高卖(卖出高估的股票),从中实现利润。无疑,买入行为会提高低估商品价格,卖出行为则会降低高估商品价格。如果套利活动能够带来利润,那么,套利者会一直持续这种活动。当套利者无利可图时,套利活动会自动终止。此时,商品价格反映其内在价值市场达到均衡状态。无套利(No-Arbitrage)分析就是一种均衡分析,这种分析技术研究方法与金融活动的特质极为精巧地结合在了一起。目前,在金融经济学中,这种分析方法已经完全替代了传统经济学中的边际分析方法。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VBM)风靡国际企业界,为众多的跨国大型公司所推崇和采纳。基于价值企业管理(米勒VBM)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观念为先导、以折现现金流量模型(DCFM)为技术支持的、汇合企业内部各层次、各环节、各种雇员共同参与的一个管理系统。该系统融预期、计量控制激励甚至于文化等诸要素于一体,是经济金融化环境下企业管理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从理论渊源上讲,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正是1958年MM两教授所提出的资本结构无关论。MM模型的含义
  MM模型的含义
  MM理论是莫迪格利安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所建立的资本结构模型的简称。
  美国经济学家莫迪格利安尼和米勒于1958年发表的《资本成本公司财务投资管理》一书中,提出了最初的MM理论,这时的MM理论不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得出的结论为企业的总价值不受资本结构的影响。此后,又对该理论做出了修正,加入了所得税的因素,由此而得出的结论为:企业资本结构影响企业的总价值负债经营将为公司带来税收节约效应。该理论为研究资本结构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用的起点和分析框架。MM模型的两种类型
  “MM”理论主要有两种类型:公司税时的MM模型和有公司税时的MM模型
  
 1)无公司税时MM理论指出,一个公司所有证券持有者的总风险不会因为资本结构的改变而发生变动。因此,无论公司融资组合如何,公司的总价值必然相同。资本市场套利行为的存 在,是该假设重要的支持。套利行为避免了完全替代物在同一市场上会出现不同的售价。在这里,完全替代物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风险而只有资本结构不同 的公司。MM理论主张,这类公司的总价值应该相等。
  可以用公式来定义在无公司税时的公司价值。把公司的营业净利按一个合适的资本比率转化为资本就可以确定公司价值。公式为:
  VL=Vu=EBIT/K=EBIT/Ku
  式中,VL为有杠杆公司价值,Vu为无杠杆公司价值;K= Ku为合适的资本比率,即贴现率;EBIT为息税前净利。
  根据无公司税的MM理论公司价值公司资本结构无关。也就是说,不论公司是否有负债公司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是不变的。
  (2)有公司税时MM理论认为,存在公司税时,举债的优点是负债利息支付可以用于抵税,因此财务杠杆降低了公司税后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避税收益现值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避税收益现值=tc*r*B/r=tc*B
  式中:tc为公司税率;r为债务利率;B为债务市场价值
  由此可知,公司负债越多,避税收益越大,公司价值也就越大。因此,原始的MM模型经过加入公司调整后,可以得出结论:税收的存在是资本市场不完善的重要表现,而资本市场不完善时,资本结构的改变就会影响公司价值,也就是说公司价值资金成本资本结构的变化而变化,有杠杆的公司价值会超过无杠杆公司价值(即负债公司价值会超过无负债公司价值),负债越多,这个差异越大,当负债达到100%时,公司价值最大。MM理论的发展
  MM理论的发展MM理论认为企业负债率越高对企业越有利,当企业负债率为100%时企业价值最大。但是这种分析未考虑企业破产成本,因此100%负债使企业价值最大的结论远离经济现实。现代西方资本结构理论中的权衡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了破产风险,进一步完善了资本结构理论,使其更具有现实意义,因而引起了各国的重视。

热门词条

应收账款 区域货币 区间估计 CPI(Consumer Price Index) 资本成本 单向定单 金融危机 外汇通 认可 外汇佣金 汇率 资产 ISO 经济 增量成本 服务 CFO MIT 加工 什一税 租赁期 销售 股价反弹 SME 抽签偿还 REF MG金融集团 技术 空头陷阱 市场 美元 股利收入 中小企业 资本 美国 两会 中国股市 备付金率 价格 吊空 指数 股灾 葡萄牙币 pt 调至市价 清算 电子汇兑 下降三角形 Writer 税粮 FDI width Theta peg MACD 巴塞尔资本协议 冲账 管理 艾略特波段理论的含义 贴现现金流 外汇交易法 短期同业拆借 银行 消费发展战略 拔档 联系汇率制度 延期付款汇票 Exposure 短期国际商业贷款 公司 金融中介理论 阴烛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金融) 标准普尔(S&P) 外汇 美国贝勒大学 汇差清算率 正利差 分期付款汇票 软通货 出口物价指数 选择权买方 集中竞价 百分比回撤 无记名汇票最低报价戴维·凯特标准·普尔 500指数抵押品持平德国工业产值德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成本协同效益 非农就业人口 交易 德国伊弗研究所景气调查 持平 道琼斯公用事业平均指数 指示汇票 金融 产品竞争力 财务指标 盈利能力比率 外汇实盘交易方式 Quote 国际收支差额 货币 外汇实盘交易指令 什么是外汇市场的过分反应 南洋商业银行 货币期货交易 BBC制度 波浪理论与新闻价值性的关系 希腊德拉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