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变化

什么是利率变化

利率变化是所有固定收益证券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一般而言,证券价格利率成反向变化,即利率上升(下降)时,证券价格会下降(上升)。如果投资者将证券持有至到期日,那么证券到期前价格的变化不会对投资者产生影响;但是如果投资者在到期之日前出售证券,那么利率的上升就会导致资本利得的损失。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证券息票利率越高,其价格利率的变化就越敏感;或证券的到期期限越长,其价格相对于利率的变化就越敏感;或利率水平越低,证券价格相对于利率的变化就越敏感。

利率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市场利率受到宏观主体的调控

  利率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利率政策的效果上。西方国家自19世纪以来,在大部分时间里,利率政策成为其调节经济的主要杠杆。魏克塞尔在1898年出版的式利息与物价》一书中,提出了有力的证据,说明利率政策是有效的。魏克塞尔关于利率政策的效果提出了如下三个命题:

  (1)中央银行变更利率商业银行将随之作出相应的变更;

  (2)整个长短期利率体系将全面而同时相联系地随着中央银行利率的变动而变动;

  (3)借款人和储蓄人对利率的变动的反应均具有弹性

  魏克塞尔的这三个命题发表以后,一般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和金融家都毫不怀疑地接受了这一理沦。直到1927年和1933年伯尔吉斯(W.R.Burges)和里芙勒(W.W.Riefler)发表著作,指出这三个命题与实际情况有差异,即:(1)中央银行变动利率不会自动诱发商业银行相应地变动利率;(2)短期利率的变动即使影响长期利率,其影响也是很微弱的;(3)对各类企业而言,在当时主要靠内部融资,因此利息费用与其他费用相比,显得微不足道,因而可以忽略不计。对边际企业而言,其他费用的变动比利息费用的变动更为重要,如果实际情况确实如此,则利率政策将难以发挥作用。

凯恩斯在1930年发表的《货币论净中也认为利率政策是有效的。他认为,金融当局变动利率可以影响储蓄投资,进而使其相等。但到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货币通论》时,由于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凯恩斯又认为在经济周期的某个阶段,在某种低利率货币需求具有无限大的可能性,货币掉进“流动性陷阱”,投资利率弹性货币政策失灵。

  凯恩斯的这一见解引起了一般人对利率的效应和整个金融政策的怀疑。20世纪30年代末,牛津大学等机构对投资利率弹性进行实证检验,从而这一见解作为一种理论被普遍接受。当时,牛津大学、哈佛商业学院、法国罗莱统计研究所和国民经济统计研究所等机构,都对许多企业进行了测验调查,调查结果都得出了利率不是影响投资的重要因素的结论。这些结论正好成为凯恩斯上述理论的坚实基础与证据。这是与当时经济大危机和信用状况完全相符合的,由于当时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普遍不“看好”,再加上当时信用经济不甚发达,利息在当时的企业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很小,所以利率政策的效应在当时就显得很微弱。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金融结构上却出现了两种重大的变化:一是政府债券的巨额累积和大部分政府债券被私营金融机构持有。如美国在1914年共有公私债券约650亿美元,其中政府债券占1.50%,债券的半数以上被公司或个人持有。而到1948年,债券总额增加了6倍,其中政府债券占50.40%,而且债券的3/4被金融机构持有,公司和个人仅持有1/4。二是金融中介机构的大发展,它们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大大增强。因为这些金融中介机构是负责为公众保管资金的,所以非常关心资产的安全性,特别偏好风险小且利率较低的债券。而且这些机构以微小的利益管理资产,所以对利率的微小变动也特别敏感。

  由于以上情况的出现,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动变得特别敏感。因而金融当局通过变动利率,可以对经济发挥有效的作用。于是,魏克塞尔所提出的三个命题,在经过如下修正后仍然成立:(1)中央银行通过政府债券公开市场操作,不但可以影响商业银行准备金,而且可以引起各种贷款人相应地变动其资金运用的结构。例如,中央银行若在公开市场买进政府债券,则不但可以使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而且可以使其他持有政府债券的结构和个人的资金运用可能性增大;如果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则效果相反。(2)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各种期限的政府债券,可以使长短期利率体系相联系地变动,必要时还可以通过直接变动基准利率,引导市场资金流向。(3)中央银行通过贴现政策或公开市场政策,可以变动市场利率水平以影响贷款人和借款人双方的决策。对借款人的影响是:一方面通过利率影响对某种资金需求成本来发挥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利率影响企业成本甚至利润分配来发挥作用。对贷款人的影响是:通过变动利率来影响贷款人的信用提供意愿。

  这样,魏克塞尔的三个命题又成立了,金融当局变动利率又可以收到所期望的政策效果了,但这种效果不仅是从借款人的利率敏感性中产生的,而且主要是从贷款人的利率敏感性中产生的。在纽约联邦银行工作的罗沙(R.V.Roosa)在嫂利率中央银行》一文中,对传统的利率作用理论进行了批判,他认为,传统的利率作用理论存在很大片面性和局限性,即只注意利率变动对借款人和储蓄人的刺激作用,而忽视了利率变动对贷款人的重大作用,因而错误地否定了利率金融机构的积极作用。罗沙认为,利率的作用首先表现为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利率影响金融机构的放款决策,其次的作用才是对借款人和储蓄人的作用。后来的托宾、斯科特,特别是林德伯格(As—sarLindbeck)对罗沙的分析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利率的一般流动性效应,说明了为何金融机构(贷款人)对放款的态度会随利率而变化。具体地说,是用贷款人对所持资产流动性大小来分析利率变动对其放款态度的影响,这一理论的分析是十分精辟的,因此,为许多国家的货币当局所采纳。

  在当今现实世界中,任何一个主权国家的金融市场都不是自由放任的。政府或中央银行都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或多或少地调控着金融市场

  在美国,美联储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控制联邦基准利率(1981年以前)、控制货币供应总量窗口指导等手段来调节市场利率,更有甚者,艾伦·格林斯潘的一句话就可以使市场利率发生变化。格林斯潘之所以有女口此的力量,是因为他用后续手段惩戒市场反应迟钝者。正是由于个人关注自己私利这个因素,市场的参加者时刻关注着格林斯潘的一举一动。而作为宏观经济的调控者,格林斯潘也正是利用了人们的这一心理。

  从宏观角度来看,利率对政府筹资行为有着巨大影响。政府作为经济中的公共部门,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府的公共开支为经济运行投下了大量资金,这些资金的来源有三:一是税收,二是举债,三是通货膨胀。由于税率不能随意提高,政府增加收人只有后两条途径。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通货膨胀不仅会给经济运行造成困难,而且会给政府带来政治上的灾难,所以,举债就成了政府在短期内扩大收入的最佳选择。这样,利率的高低就直接决定了政府筹资成本的大小。如果利率上升,政府只能相应提高其债券利率,否则不足以吸引居民和企业(包括商业银行)购买政府债券。当利率高到一定水平,政府已难以承受高昂融资成本时,政府也会考虑采用通货膨胀的方式来降低其融资成本。当利率降到一定水平、经济“过热”时,政府也会采用贴现率、准备金率或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来提高利率,以便经济软着陆”。例如,2000年2月,格林斯潘第五次(自1999年6月算起)提高联邦基金利率,使美国联邦基金利率达到6.00%,第四次提高贴现率,使贴现率达到5.5%。最新资料显示,美国一月份的消费价格指数(CPl)仅上0.2%,同时,商务部公布的去年12月贸易赤字为255亿美元,比预期的要低。所以,在一向以抑制通货膨胀为己任的美联储看来,通胀压力无疑是加息的最重要依据,但是在CPI较小时,就业状况和股市状况就成为影响利率政策的两大因素。格林斯潘也承认,由于越来越多的人投资美国股市,美联储在决策时必须比以往更加注重股市的变动情况。这是因为,作为经济“晴雨表”的美国股市,已经成为推动美国经济过热、滋生通货膨胀的温床。格林斯潘提高联邦基金利率,一方面反映了他想通过高利率挤出美国股市上的泡沫;另一方面高息也成了他手中的筹码,一旦经济泡沫破灭,连续降息就成为他挽救美国经济的“稻草”。

  在开放的条件下,利率的高低还影响到一国的对外经济活动。理论上的探讨是利率平价理论,在现实中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对进出口的影响;二是对资本输出输入的影响。当利率水平较高时,一方面由于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出口竞争力下降;另一方面高息抑制了投资,使得生产规模减小,出口降低,容易引起贸易逆差。当国内利率高于国际利率水平时,高息将吸引外国资本的大量流人(暂不考虑汇率变动)。大量的外资涌人,虽可以暂时缓解国际收支逆差,但使用这些外资必须从不断创造出的生产成果中支付其本息,并且将占去本国部分消费资源。此外,沉重的还本付息负担还会造成新的国际收支逆差。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就是一个证明。

利率变化的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

  (1)经济周期。危机阶段:利率节节上升;萧条阶段:利率降低;复苏阶段:利率较低;繁荣阶段:前期利率不很高,危机前利率上升。

  (2)通货膨胀。会造成借贷资本贬值实际利率下降,因此,应该提高利率

  (3)税收利息税率直接影响利率

2.政策因素

  自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其中利率成为国家对经济活动实行宏观调节的重要工具。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把调节利率作为调节信用,从而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规定差别利率优惠利率实现对重点产业、部门或项目扶持,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完成国家预期的经济目标;通过规定和调整官方利率以影响整个市场利率的变动。因此,国家经济政策对利率有重要的影响。

3.制度因素

  主要是利率管制。在一国经济的非常时期或在经济不发达的阶段,利率管制也是影响利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有关部门实行利率管制,直接制定利率利率变动的界限。由于利率管制具有高度行政干预和法律约束力量,排斥各类经济因素对利率的直接影响,因此,实行利率管制的范围是有限的,而且,一旦非常时期结束或经济已走出不发达的阶段,应及时解除管制。

4.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世界经济Et益国际化、一体化。在开放经济体系中,国际间的经济联系使国内市场利率受到国际市场利率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资金在国际间的流动来实现的。当国际市场利率高于国内利率时,国内货币资本流向国外。反之,当国际市场利率低于国内利率时,货币资本流进国内。不论国内利率水平是高于还是低于国际利率,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都会引起国内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的变动,从而引起国内利率变动。

5.风险因素

  主要包括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偿还期风险以及政策性风险

热门词条

应收账款 区域货币 区间估计 CPI(Consumer Price Index) 资本成本 单向定单 金融危机 认可 外汇通 汇率 外汇佣金 资产 ISO 经济 增量成本 服务 CFO MIT 加工 什一税 租赁期 销售 股价反弹 SME REF 抽签偿还 MG金融集团 技术 空头陷阱 市场 美元 股利收入 中小企业 资本 美国 两会 中国股市 备付金率 价格 吊空 指数 股灾 葡萄牙币 pt 调至市价 清算 下降三角形 Writer 电子汇兑 FDI 税粮 Theta width peg MACD 巴塞尔资本协议 冲账 艾略特波段理论的含义 管理 贴现现金流 银行 外汇交易法 短期同业拆借 拔档 消费发展战略 联系汇率制度 延期付款汇票 Exposure 公司 短期国际商业贷款 阴烛 金融中介理论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金融) 标准普尔(S&P) 美国贝勒大学 正利差 汇差清算率 外汇 分期付款汇票 软通货 出口物价指数 选择权买方 集中竞价 百分比回撤 无记名汇票最低报价戴维·凯特标准·普尔 500指数抵押品持平德国工业产值德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成本协同效益 非农就业人口 交易 德国伊弗研究所景气调查 持平 道琼斯公用事业平均指数 金融 指示汇票 产品竞争力 财务指标 盈利能力比率 Quote 外汇实盘交易方式 货币 外汇实盘交易指令 国际收支差额 什么是外汇市场的过分反应 BBC制度 货币期货交易 南洋商业银行 波浪理论与新闻价值性的关系 希腊德拉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