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迪康再度递表港交所:年入33.8亿元,ICL市场排名第三

格隆汇新股 2022-03-08 23:53


作者:卷发胖大星 来源:格隆汇IPO研究院 Image

据格隆汇新股了解,继2021年6月30日首次递表“失效”后,艾迪康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迪康”)于3月4日再度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拟登陆港股主板,摩根士丹利及Jefferies为其联席保荐人。

艾迪康成立于2004年。IPO前,公司控股股东为凯雷,其通过Pearl Group Limited持股39.87%;Corelink、Mega Stream均持有公司12.45%的股份;员工激励平台则持股占比9.38%。

1

疫情检测贡献3成收入

艾迪康是中国三大独立医学实验室(ICL)服务提供商之一。

目前,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拥有26个自营实验室,为医院及体检中心提供检测服务,截至2021年底,艾迪康已有17个实验室,通过ISO15189认可。

截至2021年底,艾迪康可提供约3100种医疗诊断检测的目录,其中包括约1500多种普检及1500多种特检,覆盖临床免疫学检测、临床化学检测、临床分子生物学检测及病理学检测等。

近年来,随着医院外包需求不断增长,以及分级医疗制度等优惠政策的推进,中国ICL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包括COVID-19检测在内,中国ICL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117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0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7.2%,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479亿元。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ICL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2020年的渗透率仅有6%,远低于日本的60%、德国的44%、美国的35%。同时在ICL实验室方面,数量也明显不足,2020年底,中国共有1800多个ICL,而美国ICL数量超过6800个,未来市场仍有进一步发展空间。

受益于此,近年来艾迪康经营业绩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尤其在疫情之下,公司业绩得以爆发。2019年-2021年,公司实现收入分别为17.29亿元、27.42亿元、33.80亿元,相对应的年内溢利分别为7044.3万元、2.89亿元、3.23亿元。

与此同时,公司毛利率由30.1%增长至42.7%,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由1.19亿元上升至5.64亿元,高于净利润水平。

分业务来看,医疗诊断检测服务贡献艾迪康收入的绝对块头,收入占比一直维持在9成以上。其次是医疗产品销售,占比不足10%。若按具体业务划分,疫情期间,公司的COVID-19检测得到快速增长,2020年、2021年贡献收入均超过3成,分别为33.7%、36.5%。

不过,由于新冠疫情发展具有不确定性,若疫情带来的红利逐渐褪去,对于COVID-19检测的需求下滑,将会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一定影响。

2

研发投入有待提升

抛开疫情影响外,艾迪康未来何去何从?

2020年,前四大ICL公司占据国内ICL市场总份额的57.1%,艾迪康排名第三,市占率8%。

当前,ICL市场主要分为普检和特检。其中普检市场占比过半,但由于普检已经发展多年,市场趋于成熟,且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相应的服务机构也较多,竞争更为激烈。而特检的技术壁垒较高,对于技术要求也较高,相对应的利润也更多,是当前主流ICL公司抢夺的下一个细分市场。

可以看到,行业龙头金域医学也开始向特检市场发力,推进基因测序、质谱检测、免疫组化、流式细胞等多技术平台,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超过4%。

相较之下,艾迪康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不算多,占比分别为4%、3.7%、3.7%,呈现波动下滑态势。在此背景下,艾迪康若想抢占市场份额,需要进一步加强研发投入及技术创新。

3

小结

总体来说,艾迪康的经营业绩可圈可点。受益于新冠疫情,公司相关的检测业务得以快速增长。从目前来看,疫情在全国各地零星爆发,短时间内还能为公司业绩带来很好的提振,但长期来看,疫情红利终会褪去,届时,公司还需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即发力特检市场、扩张ICL布局等等,方能实现真正的业绩持续增长。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