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发起内卷的何小鹏注定赢不了?

汽车有智慧 2022-01-09 00:00

虽然因违法采集43万余张人脸信息被罚款10万元,虽然因加价提车的阴阳合同被送上热搜,但似乎并没有影响到何小鹏的节奏。

日前,小鹏汽车先后做了两件事。一是把小鹏P5送到中汽研进行低温测试;二是连续550小时持续用海水喷淋一台小鹏P7。对此,业内的分析是,何小鹏要在电动车频繁出事的环境中强化自己的产品品质。

用网络的说法就是——何小鹏正在造车新势力中发起内卷。



目前,国内新能源三强由蔚来、小鹏和理想把持,而小鹏在2021年下半年开始发力,不仅在销量上保持着领先地位,在资本市场也是一路走高。

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小鹏汽车累计售出82155辆,比蔚来多1215辆,比理想多5751辆,虽然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但小鹏问鼎年度销量冠军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销量的提升也让投资者信心大增,12月28日,小鹏汽车不负投资者众望,以178.70港元/股开盘,在2021年圆满收官。



毫无疑问,如此成绩一定是与小鹏汽车的产品品质有关,但产品有保障就代表小鹏汽车能从新能源行业的竞争中杀出重围吗?并不一定。因为在造车新势力的扎根土壤中,如果有一个问题显现出来,就会被无数无形的手,在背后推波助澜,成为众矢之的。

现在的小鹏汽车就处在这样的风口浪尖,只不过是何小鹏在置若罔闻而已。



“这是典型的何小鹏思维,他不善言谈,认为只要把产品做好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可现在的汽车环境已经大不相同于以前,仅有产品是不行的,更何况小鹏产品还不是无懈可击,这一波的年终暴击已经在证明何小鹏的品质内卷注定赢不了,因为他触碰了法律和商业规则的底线。”业内人士如是评价说。



一方面,小鹏汽车公然在法律的边缘试探,违法采集43万余张人脸信息就是力证。

今年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生效,其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的要求,应当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设置显著的提示标识。此时小鹏汽车仍然顶风作案,实属是任性妄为。

更何况,在事件揭露后,小鹏汽车轻描淡写地称“此次市监局处罚的商家众多,均为使用了第三方软件的客户”,表明小鹏似乎因受罚者众多而抱有“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完全没有认错的态度。

可是,一句“对相关法律条款不熟悉”,一封充满暗示意味的道歉信,真的可以平息公众的质疑吗?



显然不行。相当初,何小鹏曾公开表示,“我们认为政策和法律的完善对高等级智能化的普及反而是好事,对于做全栈自研的整车厂是好事,有利于整体更好的量产以及更好的规范”。面对这次事件,真是莫大的讽刺。

这也足以看出,小鹏汽车所谓“安全、周到的服务”早就成为一纸空文,其企业诚信度也将日复一日的消耗中荡然无存。



另一方面,商业市场有自己的规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诚信,但小鹏呢?显然没有做到。

其一,小鹏汽车做出引导客户签订阴阳合同,将合同金额做低至30万元以下,然后在交付车辆的时候以别的由头让车主补上差价。这是什么行为呢?说白了就是两头拿,一面拿国家补贴,一面用户为自己的企业利润买单。

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无可厚非,但以这样的方式去薅羊毛,何小鹏的吃相就太难看了。



其二,小鹏汽车对于用户的质疑态度令人吃惊。比如前阵子小鹏车主发表的诸如《小鹏预定车主对小鹏P7 480车型不配车、变相加价、恶意宣传联合声明》,公开提及了小鹏汽车存在变相加价、恶意宣传等行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附在联合声明里的,还有“官方给销售人员的邮件”,其中有关于P7 480延期交付的应对方案,包括由销售与客户主动沟通(3种方案),交付同学无需主动联系客户、仅需根据要求应对客户的提问(2种要求)等。

这说明什么?小鹏汽车的意思就是——不用主动搭理客户,如果客户单独提出质疑,再进行解释。

至此,这起事件发生的原因已经不重要了,毕竟芯片短缺的大环境下,延迟交付都能理解,但小鹏汽车对待用户的态度,真的算得上“无耻”了。



三年前,何小鹏说过,“智能汽车基础在于制造,核心在于运营”。但从目前来看,无论是哪个环节,小鹏汽车似乎都还没有做到。



如此的境遇下,为何还要不断发起品质内卷呢?原因很简单,何小鹏要对投资者有所交待。

公开信息显示,尽管小鹏汽车销量不断攀升,但财报中的小鹏汽车今年前三季度分别亏损7.87亿元、11.94亿元、15.9亿元,亏损金额持续扩大。毛利率虽有所提升,但在造车新势力“蔚小理”当中,排名却是垫底。

在造车新势力走过多年之后,在销量不断攀升之后,何小鹏如果不能让投资者看到利润的曙光,导致的可能就是市值的大幅跌落。多重压力下,何小鹏选择了一条最“偷懒”的方法——小鹏是在认真造车,只要我们的产品够硬,一定能实现盈利——而且,这样的逻辑很容易“忽悠”到投资者。



不可否认,小鹏的造车工艺和智能技术是有很强竞争力的,可还是那句话,新能源造车领域已经是群雄逐鹿的格局,资本投注的优胜劣汰会更加严酷,如果再不反思己身,小鹏汽车勇猛的上升势头终将被按下休止键,而被市场和消费者所抛弃的企业,也迟早会泯灭在残酷的竞争浪潮之中。

或许,这样的残酷何小鹏早已意识到,只是他不愿意去做而已。

也有道理,毕竟想尽一切办法不掉队,才是今天何小鹏汽车发起内卷的核心原因,至于现在有点讽刺,但只要他自己不尴尬,那尴尬的就一定是别人。

采写 | 水淼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