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跌了20%,港股要不要开始买了?

晓峰全财经 2021-11-30 23:46

Image

半年跌了20%

相信很多股民潜意识里认为,今年A股是表现最弱鸡的。其实不然,今年香港股市比A股更弱鸡。

先看恒生指数,已连着暴跌3天了。

Image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下同

恒生国企指数更弱,跌起来没完没了。

Image

港股今年是真的惨,春节以来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半年暴跌了20%多。话说从今年年初至今,和A股相比,上证居然轻松跑赢了港股。

Image

更让人尴尬的是港股不仅是今年拉胯,近10年维度里依然拉胯。A股这边表现最菜的上证指数,跟恒生指数比,硬生生比出“幸福感”。

Image

老张不由想起年初的时候,市场人气高,纷纷高喊着南下资金争夺定价权。现在则是内资靠不上,外资不断撤,怎一个愁字了得。

不少投资者也在H股ETF评论区吐槽越补越套,现在看不清方向。不敢补了,活生生山上挂旗杆。

Image

为啥港股比A股还菜?

也有老铁让分析港股,接下来聊聊老张的看法。

Image

通过恒生指数30年走势图可以发现:

如果我们把时间区间放的更长,会发现恒生指数的长期走势很稳健,指数也一直围绕着中枢爬升。

之所以上述数据表现很差,是因为近几年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几乎没啥大涨,今年又跌的太惨烈。

Image

恒生国企指数,比起恒生指数更糟糕。

恒生国企指数已经连续10年原地踏步,更是在今年出现连续性下跌。

Image

之所以这样,老张认为,原因出在指数成分股的结构!

如果以2010年前后为分界点,传统行业,比如煤炭、钢铁、地产、银行等公司,经济贡献很高,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近水楼台先得月,成分股也偏这类,表现自然火爆。

但是随着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动,消费、医药高端制造比如智能手机、互联网等行业快速蹿升。这些行业、公司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

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没有跟上时代,表现逐渐落后。

其中,恒生指数因为聚焦香港全市头部公司,相对是沾到了消费、医药、互联网等行业的红利的,表现也更强一些。恒生国企指数成分股几乎全集中于金融地产,一直萎靡。

不过,更牛批、更骚气的还在后面。

随着科技、互联网的火热、互联网巨头的香港二次上市,恒生指数公司对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进行重大调整,以便更好的反映新经济

以H股ETF为例,基金跟踪的是恒生国企指数。在2020年中报时,除了腾讯,其他公司几乎都是传统行业,仅有的医药股也少的可怜。2021年中报,美团、阿里、小米、快手,都进来了。

Image

放在长期来看,这个调整是值得点赞的。

但是短期就不一定了,在互联网、科技股的火热之后,指数迎面碰到了互联网、科技股下跌调整。

像美团、阿里巴巴、快手、小米、网易、新东方等相继暴跌。

因此,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就尬在这了。没沾上多少上涨的红利,反而下跌时挨打一个不少。

新经济+高股息

理清表现不佳的原因后,我们再探索投资策略。汇总来看,老张跟大家总结了这么4个投资要点。

第一,存在反弹修复的机会。

从投资常识来看,万物皆有周期。港股市场不可能没完没了的跌,跌的时间越长,离反弹也越近。

事实上,我们往未来看,两个指数的调整策略向新经济方向靠拢,策略是ok的。

第二,市场资金正在快速买入。

随着港股市场的持续下跌,大量资金快速买入。

先看恒生ETF,Wind数据显示,虽然基金继续暴跌,但是主动基金一直强势买入,全天买入近2亿。

Image

近几天,主动资金都在大手笔买入,10日净流入6.41亿。

Image

H股ETF不够明朗,主动资金买入趋势弱一些。

Image

第三,新经济+高股息,稳健投资者可以上车。

在看待恒生ETF、H股ETF时,我们可以把它们当半个“中概互联ETF”来看待。另一半是一些传统行业龙头公司,分红高。

新经济+高股息,适合稳健型投资者逢低定投。

如果是积极型、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可以关注恒生互联ETF、恒生科技ETF以及中概互联,老张之前曾经大家测评过,后面也会帮大家继续跟进。

第四,恒生ETF优于H股ETF。

从缠论走势图来看,技术面和资金面结论正相契合。

技术上恒生ETF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位,周线显示这个位置受到了很严重的考验。

日线显示恒生ETF目前处于趋势性下跌状态,没有任何的止跌信号,相反是破位跌势加速的状态。

对谨慎的投资者而言,等待一个右侧的右肩结构的形成,是安全的交易逻辑。如果不想自己择时,害怕中途飞了,也可以现在分着逢低建仓。

Image

H股ETF比恒生ETF走的更差,是一个标准的高位头部盘整中枢形成后的三卖的离开。

Image

市场上最主流的恒生ETF是华夏旗下的,大名叫华夏恒生ETF(QDII)。截止三季度末,基金规模是96.6亿,今天成交额也高达11.10亿。

跟踪误差比国内的指数基金高了一些,因为是跨市场投资,涉及外汇等换算,问题不大,可以接受。

Image

截止三季报,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主要有美团、友邦保险、腾讯、阿里、汇丰控股、港交所等。互联网平台+保险+金融+医药等,搭配相对合理。

Image

除了宽基指数基金之外,细分来看,港股科技、消费和医药等行业,过去几年中都有出色的表现。老张后面也会跟大家分析港股中的科技、消费和医药等长牛赛道ETF。

往期回顾

《全球股市腥风血雨,2个避风港!》

《半年飙涨80%,火到烫手》

《1500亿大牛股闪崩,基金副总“骂街”》

《一个强势跑赢大盘的方法?》

《3万亿巨头爆雷,股神“抄底”也被套》

附:如果觉得文章不错,不妨“转发支持”下。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点赞的习惯,原创不易,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下"在看",谢谢。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