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黑五,美股节日效应玄学又来了?

加州投资人 2021-11-22 23:57

本周,美国感恩节和黑色星期五就来了,这将对美股市场有怎样的影响呢?“节日效应”的玄学还管用吗?

11月26日本周四,美股因感恩节休市一天,17日本周五美股只交易半天,提前3小时收盘。 跟中国一样,美国也有自己独特的节假日,多数行业都是要休息的,股市也不例外。 一般过节前,市场的成交会相对冷清,因此就产生了“节日效应”1、

“节日效应”,其实很好理解。
就好比上班的时候,每到节假日前,大家就无心工作,放假前的一天索性就啥都不干了,等假期;而放假后上班的第一天,大家通常都要想想,我在哪,我是谁,我之前是干啥的来着。 图片 其实基金经理、散户投资者也一样。在感恩节、圣诞节等大假前,很多人会选择平仓,不玩了,过节。 只不过,对于上班族而言,“节日效应”直接影响的是工作产出;而对基金经理、散户投资者而言,“节日效应”影响了他们的交易量。
所以“节日效应”导致每次过节前后,市场交易冷清,成交量都相对较小。 而感恩节的“节日效应”,还要更浓厚一些。 感恩节除了要休市1天半外,次日就是标志着美国圣诞大采购开始的“黑色星期五”,“黑色星期五”是美国版“双十一”,美国民众还要为圣诞前的采购,准备出一大笔钱。 成交低迷,加上民众还要为采购准备出一大笔钱,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难道要跌? 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2、 结果恰恰相反。 单从历史数据来看,感恩节前是投资者的一个比较合适的买入股票机会。 据Bespoke Investment Group的统计数据显示,自1945年以来的70多年时间里,标普500指数在感恩节当周的平均涨幅为0.64%。 图片 看上图中的Rest of Year(一年中剩下的时间),感恩节后到年底的时间段,标普500的平均涨幅达到了1.97%。 更加令人惊奇的是,在2020年前的39年中,感恩节前的周三加上感恩节之后的周五,标普500指数总共上涨了37次,唯有的两次下跌出现在1964年以及2018年。 和很多人的第一印象相反,感恩节“节日效应”居然还能促进股市上涨? 那么这背后有没有什么逻辑呢? 2、 感恩节“节日效应”背后的逻辑,华尔街目前有几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感恩节自带一个“黑色星期五”购物节,旺盛的消费往往会冲高零售业公司的业绩,拉高公司的股价。 但很显然,这种解释存在明显问题:一个是数据好的时候,可以推高股价,那万一今年的数据就不好,岂不是买了就要亏钱;另一个是用零售业来衡量整个美股市场,片面了。 第二种解释是,美股长期看本来就是牛市,30多年来,标普500上涨年份居多,所以在某个时间段,比如感恩节前后,其上涨概率也比较大。 图片

这种说法,显然没有针对性,上文提到的数据都是以周为单位,并且提到了以2天为单位的数据。

更加令人惊奇的是,在2020年前的39年中,感恩节前的周三加上感恩节之后的周五,标普500指数总共上涨了37次,唯有的两次下跌出现在1964年以及2018年。


“美股长期牛市,所以某个阶段上涨概率高”的说法,难以让人信服。 第三种解释更偏向于心理学,假期给投资者带来愉悦的心情,投资者乐观情绪,转化成了股票的上涨。 这种解释,在逻辑上很说的通,乐观的情绪让投资者更加看好后市,进而买入大于卖出。 但很显然,这种解释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任何数据可以支持这一观点。 感恩节的“节日效应”,或许真的就是无法解释的玄学,你说他不存在,但从历史数据看,他就是存在的,你说他存在,却又找不到逻辑。 3、 其实,除了感恩节的“节日效应”,美国市场还有挺多玄学的。 比如说,如果将美国的火鸡尺寸跟标普500指数做个比较,就会发现两者在过去数十年时间里一直都在稳步上升。 图片 比如说,美国基金经理中,拥有家庭和孩子的不在少数,7月中旬到8月底,就是这些基金经理的休假高峰,因为这个时候,孩子们开始暑假休假,因此,基本每年7、8月份,美国股市的成交量都会相对少一些。 当然,玄学归玄学,我们看看就好。
玄学确实可能造成市场短期扰动,但是对于长线投资者,投资还是要从本质逻辑出发的。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