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呷哺呷哺股价腰斩背后:火锅生意不香了么?

诗韭话年华 2021-05-10 23:43

谈及火锅市场,海底捞和呷哺呷哺是两个绕不开的品牌。

前者以服务至上的宗旨,在高端火锅市场一骑绝尘;后者靠着平靓正的口碑,收获无数年轻人的味蕾。

突出的市场地位,曾一度让它们大获资本市场的青睐。

尤其是在去年,尽管突发的疫情令整个餐饮行业都饱受冲击,但海底捞和呷哺呷哺的股价却逆势上涨了数倍。

然而,在国内疫情控制得力,经济开始复苏的今天,资本对于两家企业的追捧热度却戛然而止。

东财Choice数据显示,春节后至今,海底捞的股价从峰值处几近腰斩。呷哺呷哺的股价跌幅更是接近60%。惨烈程度与去年的暴涨行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图1:海底捞和呷哺呷哺年后股价走势

而上月中旬,呷哺呷哺旗下高端品牌凑凑CEO张振纬的离职,也让市场投资者对火锅这条赛道平添了一抹忧虑。

要知道,截止2020年,仅用了四年时间,凑凑对呷哺呷哺的营收贡献已达到了30.99%。创始人高光时候离职,到底潜藏着什么信号?

实际上,剔除疫情的影响,近年来,这两家大热的火锅企业,也开始涌现出了一些经营上的困境。例如,门店越开越多,却增收不增利;品牌多元化策略频出,却再难出爆款等等。

疯狂扩店的后遗症

通过规模化手段增大营收,几乎是多数连锁餐饮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

海底捞和呷哺呷哺从数年开始,便开启了疯狂的门店扩张策略。

财报数据显示,2017-2019年,海底捞新增门店数量为97家、193家、302家;呷哺呷哺新增门店数量为155家、195家、243家。

甚至在国内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海底捞仍不减开店速度,新开业门店544家,创下了公司成立以来扩店速度最快的历史纪录。

如今,海底捞和呷哺呷哺两者的全球门店数量均已突破千家。

不过,一路开店狂奔的背后,门店的经营质量却远未跟上步伐。

资本开支加剧、客源分流,引发的翻台率和销售净利率下滑,成了火锅巨头们疯狂扩张道路上的阿喀琉斯之踵。

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海底捞的整体翻台率从2019年的4.9次/天下滑至4.0次/天,销售净利率由8.84%下滑至1.08%;呷哺呷哺的翻台率则从2.4次/天下滑至1.8次/天,销售净利率由4.82%下滑至0.21%。

考虑到2020年疫情的影响,相关数据或许有失真。但事实上,从2019年开始,海底捞和呷哺呷哺的上述各项指标,其实就已经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

比如,2019年,海底捞一线城市的翻台率就从2018年的5.1次/天下滑至4.7次/天,二线城市的翻台率由5.3次/天下滑至4.9次/天,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翻台率由4.8次/天下滑至4.7次/天,中国大陆以外的餐厅翻台率也从5.0次/天下滑至4.8次/天。

有行业分析人士指出,零售业和餐饮业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律,扩张会造成来客数“被平均”。如果开店过密,就会“同室操戈”,零售业出现单店营收下降,餐饮业出现翻台率下降。

多元化发展受阻

开店扩张陷入瓶颈的火锅巨头们,也曾尝试通过多元化的品牌扩张战略,来获得持续增长。

以海底捞为例,公司先后推出过“林小满”、“秦小贤”、“饭饭林”、“笑饱福”、“包包暖屋”等多个火锅品类之外的品牌。

这些品牌与海底捞共用着一套供应链、管理体系,然而时至今日,却鲜有“海底捞”之外的爆款出现。

同样的遭遇也在呷哺呷哺身上出现过,公司曾裂变出“凑凑”、“茶米茶”、“呷煮呷烫”、“inxiabuxiabu”等子品牌,如今也只有“凑凑”这个品牌跑出来过。

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海底捞所尝试的这些子品牌延申,也多是竞争激烈、门槛较低的小吃快餐、茶饮等赛道,很难通过标准化的手段做出较大的特色和区别。

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这些子品牌对于海底捞的营收贡献仅百万级别,部分品牌仍处于持续亏损当中。

前仆后继的竞争者

以“火锅”为关键词在天眼查中检索会发现,全国近一年成立的,仍在存续期的火锅关联企业数量就有62000余家,这说明即便是受疫情影响,火锅市场的竞争程度依然激烈。

图2:近1年内成立的火锅关联企业情况

这些年,开设火锅店的除了一众个体经商户,最明显的就是频繁能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刷到的明星火锅店,比如郑凯的火凤祥、陈赫的贤合庄、包贝尔的辣庄等等。

借着明星的流量和资本,这些火锅店的扩张速度相比海底捞、呷哺呷哺等传统的行业巨头有过之而无不及。

媒体统计数据显示,2019到2020年,仅陈赫的贤和庄火锅店就开出了700多家分店。这些明星火锅店惊人的拓店能力,犹如一条鲇鱼,搅动了本就竞争激烈的火锅市场。

此外,像鱼火锅、猪肚鸡火锅、潮汕牛肉火锅、路边串串等一些细分特色领域火锅的走红,也给行业未来的发展格局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实际上,火锅赛道的市场极其分散,很难说出现一家独大的企业。据前瞻产研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头部前五名的火锅企业市场份额仅占5.5%,其中老大哥海底捞的市占率也仅有2.2%。

中华餐饮文化源远流长,即便是像火锅这种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产品,也仍然存在着诸多变数。于海底捞和呷哺呷哺而言,要打开新的增长空间,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