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

赵继成频道 2021-04-02 19:55

知乎,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

知乎的“三条护城河”与商业化未来。

全文4800字,读完约需要4分钟。

经历十年发展的知乎,上市后似乎遇到了不小的挑战。股价方面,开盘遭遇破发,但截至昨日美股收盘,知乎股价上涨超10%,收于 8.99美金。

而这,似乎又与人们对知乎商业化进程的看法有关。

知乎,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

但笔者着重讨论的,不是一时一地的得失,而是知乎的潜力,是否能够支持它的星辰大海?以及知乎的基本盘,是否足够让人从容淡定?

更重要的是,知乎的商业化之旅,并不是简简单单“赚钱”之旅,知乎的长远挑战,是一方面继续围绕服务创作者和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来做好社区;另一方面在不破坏社区先天调性的情况下,开创性的开发更多的变现渠道和空间,这里面几乎没有“可以照抄的作业”。

但是,知乎的一系列商业化创新,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所在。

01 潜力股知乎

如今的周源一定记得,在2010年8月的一个下午,创新工场的合伙人张亮和他在五道口的一家餐厅吃饭时聊了很久的Quora,饭后大家达成了一致,一起做个中国版的Quora。

现在,无论在体量上还是市值上,知乎都远超Quora。这是为数不多的中国公司超过其美国对标企业的一个神案例。

在经历了10年的发展后,知乎终于上市了,正式在美国纽交所挂牌,发行价为9.5美元,但开盘即破发,最终收盘于8.5美元,跌幅10.53%。

不过,当日在美国上市的主要中概股多数下跌,且知乎尚未盈利,股价下跌也算情理之中。

这家不久前登陆美国纽交所的中国内容社区,被数位华尔街分析师视为“新宠”。美股分析师、IPOEdge创始人Donovan Jones认为,知乎的营收和毛利润增长极为强劲,在中国以问答形式提供在线内容的市场机会很大。

知乎,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

对于上市后知乎的潜力,笔者是这么看的:股价波动大多是情绪能量造成的,关键还是要看基本面。

笔者比较看好知乎的几个原因,简单的分析一下:

第一,知乎的“资产”还在不断扩大。

知乎最值钱的“资产”是什么?无非是内容和人。

从内容角度,知乎的内容“财富”主要包括UGC及PUGC群体,覆盖了问答、文章、专栏、视频、直播、想法及圈子等。

“人”却更值钱。因为,现在是一个公认的移动互联网红利见顶的时代,一个围绕争夺用户展开残酷斗争的红海时代。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拥有高质量内容,使得知乎得以继续依靠低成本迅速扩展用户群体,同时保持较高的用户参与度和忠诚度。2020年第四季度知乎平均月活用户数达7570万,同比增长33%。

在一个10亿网民已经被各大APP瓜分殆尽的时代,还能保持33%的月活增长,这是不大不小的一个“奇迹”,知乎的后劲之大,远超想象。

第二,知乎商业变现存在指数型上涨的可能。

业内公认,知乎在商业变现上,起步比较晚。

可以看出来,知乎的商业变现能力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知乎在2020年总营收13.52亿,同比增长 101.7%。其中,非广告业务营收占比达37.6%,同比2019年增长447%。

看收入增长,必须要研究营收结构,在这方面,知乎也在变得更多元化。很长一段时间里,知乎的收入主要来自广告、付费会员、商业内容解决三个板块。其中,除了广告业务这个大头,付费会员的增长堪称明显,从2019年的占比13%到2020年的23.7%,几乎翻了一倍。

付费会员的增长,说明了知乎推出付费盐选会员、为付费会员提供付费内容库等无限访问权限的商业模式是走得通的,作为第一个启动付费会员计划的问答式在线社区,这种模式的验证等于为后市增长锚定了一个新的爆发点。

第三,其实笔者更关注知乎2020年初推出的首创性商业内容解决方案

事实上,很多浅内容、消费式社区的商业内容营销潜力已经基本开发殆尽,完美日记在小红书的粉丝年初不增反降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客户对于真正意义上来自于知识性社区的KOL来推动内容营销的渴望,可以说垂涎三尺,而知乎也顺应了市场需求推出这一服务。

可以想象,知乎的调性和知识深度,对消费的影响力“势能”之高,都决定了其前途不可限量。

基本面ok,那就不必张皇,知乎也没有任何公告来回应,似乎也是因为这种淡定态度,而这种调性似乎让人想起了“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的古老战略。

02 三条护城河

知乎是一家低调但是从来不畏惧战斗的企业,在历史上两度挫败强大对手的进击,而没有打过硬仗的公司,很难说是一家好公司。

如果说击溃分答还算是“大个子打小个子”,那么面对势不可挡、百年难遇的字节系悟空问答的冲击,知乎也是赢家,似乎证明了周源温文儒雅面貌背后的“狠劲”。

在笔者看来,知乎之所以能力挫对手,主要是有三道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第一条护城河,是知乎平台上凝聚的极为优质的内容结晶

业界认为知乎是一家慢公司,但慢有慢的道理,因为好内容的积累,就好像是钟乳石的生长,“日拱一卒”用来形容都不贴切,“水滴石穿”才是真正的节奏。

知乎的发展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2020年第四季度知乎平均月活用户数达7570万,同比增长33%。截至2020年12月31日,知乎累计拥有4310万内容创作者,已贡献3.53亿条内容,其中包括3.15亿个问答。

有人曾经问笔者,为什么百度看上去局势不妙,但没有任何企业做搜索能超过百度。答案很简单,过去20年里,百度几乎索引了所有中文网页的内容。如果任何一家公司要超过百度,必须先超越百度在索引上的积累,而这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这就是先发者优势。

同理,知乎积累的近乎天量的内容,覆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还在不断生长。在这种情况下,“用成功者的方法打败成功者”几乎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情,巨头折戟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所以有了这道护城河,知乎的基本盘稳如泰山。

第二条护城河,社区生态+社区氛围。

周源的公开信中有一段话说的很好:“知乎起步于问答。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是通过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而实现的。在互联网时代,知乎为问答开辟了新场景,创造了新价值”。

知乎的核心,是从一个工具向一个社区转化的过程。最早的知乎可能看做是工具,但这个阶段很短,很快周源就发现知乎的本质是社区,只有社区才能凝聚起问和答的衔接,产生黏性,建立情感联系。

为了让知乎的社区生态有一个好的氛围,所有知乎人对于生态建设的“小心翼翼”是难以想象的,周源对社区的描述是——“知乎的成长就好比是一棵树的成长……一棵真实的树,是从一棵幼苗开始就和周围的环境一起成长,树根和泥土长在了一起。而一棵树的改变,其实并不是它某一次的开花结果,而是生长的全部过程,它给予周围绿荫,让小朋友可以荡秋千,让鸟儿可以做窝。我希望知乎可以自然生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从这个角度来看,由于“从一棵幼苗开始就和周围的环境一起成长,树根和泥土长在了一起”,知乎拥有的用户黏性和社区生态链的健全,是别的社区很难企及的。也正是因为有了大量健康的免费内容,才实现了“只有免费内容的基本盘是优质的,建立在此之上的付费内容才能有更高标准”,这也解释了前述的盐选会员为什么会暴涨。

知乎的第三条护城河,是调性。

移动互联网产生了很多社区型公司,比如B站、小红书,甚至抖音快手都有社区成份。

为什么知乎矫矫不群?因为它有自己鲜明的调性,那就是浓郁的知识氛围。江湖有传言,如果去互联网公司面试,被问最喜欢的社区是哪里,答知乎绝对不会错,答B站有风险,答抖音大概率被拒……这虽然是江湖笑谈,但反映了人们对知乎知识调性的认可。

知乎,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

而这些鲜明的调性来自什么?你可以说是知乎的运营者,但我更认为是知乎对于创作者的态度。

很多知识社区为什么长不大?因为绝大多数社区都是“少数人输出,多数人围观”,内容积累高开低走,越到后面势能越低。而知乎的数据显示,56%的知乎用户均参与了内容创作,这在内容平台中是极为罕见的。

56%的意思就是,这是一个内容生产者比消费者还要略多一点的平台,当然,大量的情况是,很多人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所以拥有56%的创作者的知乎在内容积累效率上基本是无敌的,这也是为什么周源反反复复强调——知乎将锚定“服务创作者”这个圆点,向内优化服务,向外拓展突围。

甚至,周源准备拿出一部分股权,作为小小的礼物,与一些陪伴知乎成长的优秀创作者分享,这也非常少见。分钱的不少,分股权的,从未见过。

03 商业化的未来

我们可以看到,知乎的主要用户群体,基本可以说对标了中国社会正在走入主流的群体。

调查显示,知乎用户在地域上主要分布在沿海发达地区,大多居住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其中,小于19岁的人群占比20%,20~29岁间用户占比70%,30~39岁间用户占比9%,其余用户占比1%;性别上,男性用户占比67%,女性占比33%。

可以看出用户整体偏年轻化,但大概率已经进入职场,有独立收入来源,这是一个有强大的潜在消费能力,而且偏嗜内容理性和严肃化的群体。

比我们更早的看到知乎内容价值的,是BATJ等巨头们,知乎是一个罕见的包容了四大科技巨头投资的企业,说明对于几乎互联网世界的每个主流平台,知乎都有巨大的意义。

特别能反映知乎的商业价值的,是阿里巴巴、京东两大中国超级电商平台,在知乎IPO的紧要关头之际对其进行了战略投资。毫无疑问,两大电商企业所争夺的,是能够投出对严肃内容社区市场的一笔关键性投资,也印证了阿里巴巴和京东对高质量原创内容、社区用户群体的渴求。

印证这一点的,是2020年初推出的首创性商业内容解决方案,收入就达1.36亿,占比10%。

还有,Lilith Games是海外排名前三的游戏公司,此次选择知乎,也是看中知乎十余年发展积累的优质内容、用户和社区氛围。此次游戏公司的投资加入,有助于Lilith Games基于游戏产业进一步构建开放性内容生态,也将进一步促进知乎视频化发展,提供更多互动式内容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没错,知乎高质量的、值得信赖的内容非常适合视频形态的发展,这是知乎发展中视频业务最大的底气。

周源在IPO仪式上表示,知乎已超越了问答,“我们围绕用户需求,不断升级产品功能,丰富媒介形态。”

这事实上是在说,在专栏、想法等成功的内容产品外,知乎目前最重要的业务突破点,就是2020年发力的中视频。这是因为,中等长度的视频非常符合用户消费知识性内容的习惯,符合知识传播进化的趋势。

不论是攻还是守,短视频与长视频赛道,已经基本没有机会。1-30分钟的中视频被视作是下一个增量市场,而研究者认为,当前中国尚没有对标YouTube的UGC视频平台,各个平台都有机会。

当然,这一领域的介入,使得知乎将与B站正面遭遇。B站的优势是先天视频化,但知乎的优势是知识内容积累深,拼到最后鹿死谁手还难知。

不过,从战绩来看,自从知乎宣布推出“海盐计划”,给予创作者包括5亿现金激励、百亿流量、视频工具、签约机会和建立创作者学院等扶持手段后,基于独特的社区生态、数亿内容储备、4310万不同类型的内容创作者,知乎在解释类视频上形成优势,截至去年12月,知乎视频内容量和活跃视频答主增长近3倍,80%以上为中视频。

知乎,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

其实,笔者认为,会员服务也好、中视频也罢,想象力虽然大,还是大不过知乎拥有的庞大的未开垦的土地。

比如,自从商业内容解决方案上线以来,电商、教育行业的客户纷纷加入,有效助力了这些客户创造高价值内容,通过商业植入/修改后使用知+加速效率提升,达成合作预期。这里面的本质,可以说是通过内容吸引顾客,让用户产生共鸣,文章放置插件,通过内容区插件、评论区插件、知乎站内私信、外链页跳转、微信转化路径、商品页路径等多种方式满足客户需要。

又比如,在线教育、电商业务,知乎的开垦几乎还没有开始,而其中的机遇之大,难以想象。

不过,蕴含巨大机会的是商业化,蕴涵巨大风险的同样是商业化,特别是如果商业化的分寸感把握不好,损害了社区氛围,后果也是很严重的。

所以,笔者认为,知乎的商业化之旅,并不是简简单单“赚钱”之旅,知乎的长远挑战,是一方面继续围绕服务创作者和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来做好社区;另一方面在不破坏社区先天调性的情况下,开创性的开发更多的变现渠道和空间——这里面几乎没有“可以照抄的作业”,因为知乎的形态独特和资源稀缺,不是可以简单模仿任何一种现成模式就能轻易的成功。

知乎的大考,刚刚开始。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