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10元/小时!年赚上亿,共享充电宝为何频频IPO?

经理人杂志 2021-03-15 11:41

曾经被饱受诟病“不赚钱”、“野蛮圈地”的充电宝行业,又因为上市的资本动作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美东时间3月12日,怪兽充电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招股说明书,计划以“EM”为股票代码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募资额3亿美元。

“怪兽充电想要上市,或是为了步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做准备。”业内人士如是表示,“但能否通过上市来改变现有的竞争格局,仍需要时间来证明。”

怪兽充电并不是首家被曝出上市的共享充电宝企业。

2020年6月,小电科技已先一步同浙江证券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拟在创业板挂牌上市。目前,小电科技已经开始接受第二轮辅导,预计于今年三季度登陆创业板。

脱离亏损“苦海”

起初,共享充电宝迎着“共享经济之风”爆发,获得大量投资机构的青睐,在资本的疯狂加持下,共享充电宝自然颇受关注。不仅被大众质疑是伪需求,竞争十分激烈,盈利也十分艰难。

如今,在经历了早期的野蛮生长之后,“三电一兽”占据了行业96%以上的市场份额,并且相继对外宣布已实现盈利。

2020年,怪兽充电的净利润为7540万元,较2019年的1.66亿元有所减少;2019年和2020年净利润率分别为8.2%和2.7%;2019年和2020年的净调整净利润分别为2.07亿元和1.13亿元。

虽然净利润有所下滑,营收却保持增长。

2020年,怪兽充电的营业收入为28.09亿元,较2019年的20.22亿元同比增长38.9%。这主要由于怪兽充电的POI数量和可使用移动电源的数量增加所致,2020年,两者分别同比增长12.9%和18.0%。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怪兽充电的累计注册用户为2.19亿,相较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1.49亿净增7000万。

从成本的角度来看,怪兽充电的销售及营销费用占比较大——由于怪兽充电需向部分渠道和合作伙伴支付入场费和佣金,佣金一般为机柜在场地产生收入的50%至70%。

即便近两年平均盈利超过1亿,怪兽充电仍需要更多的“子弹”,抢夺市场。

“浴血奋战”的共享充电宝

当然,共享充电宝实现盈利,也证明了曾经被质疑为伪需求的共享充电宝市场,是真实存在的。

来自艾媒咨询的《2020年共享充电宝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交易规模达到79.1亿元,预计在2021年达到160.7亿元,而且行业整体处于成熟期的早期,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从怪兽充电的招股书中可以看出,其中“IPO募集所得资金的25%将用于布局更多、地理位置更好的机柜点”,“35%将用于资本支出以及投资于机柜和移动电源;以及寻找潜在并购机会,与一般企业用途”,都是为了跑马圈地,铺更多的点,抢更多的客源。

毕竟,共享充电宝最大的壁垒,只在于规模,谁有更多的点,就意味着更大的可能性。

一是共享充电宝企业盈利模式均比较单一,其超过90%的营收均源于用户的租赁费用;二是共享充电宝的品牌与品牌之间尚不存在差异化。

在业内人士看来,“无论是什么品牌的共享充电宝,对于用户来说都一样。只要能救急就可以了,至于什么品牌其实无关紧要。”

对于用户而言,租借什么品牌的共享充电宝并不是他们所关心的,这也就意味着共享充电宝企业难以让用户形成品牌忠诚度,为了产生更多的租赁费用,就只能将重点放在扩张规模上。

而问题在于,想要实现规模扩张,就必须要有资金支持,除了上市,涨价就成了共享充电宝企业不得不迈出的一步。

来电COO任牧曾谈到,涨价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利益驱动,由于商家在产品上可选择性增多,因而有更大的议价权;二是成本驱动,一些场景需要高昂的入场费,为保证不亏本,企业只能通过涨价将部分成本转移到用户身上。

从2019年开始,共享充电宝企业集体涨价,从原来的1元/小时涨到了1.5-3元/小时,而且分场景定价模式正式开启,甚至出现了每小时收费10元的共享充电宝。

来自艾媒咨询的调查数据显示,4大共享充电宝企业的毛利率已接近25%。

2019年,怪兽充电曝光的商业计划书显示,除去BD与销售部门人工成本20%、分店利润23%、充电宝及柜机折旧16%,以及仓储、运费、安装费、配件费等,日均每个共享充电宝毛利率为31%。

有业内人士简单地算了一笔账,假设每小时收费2元,每天每个充电宝使用2次来计算,刨除掉分成、人力与折旧成本,部分企业的年利润率甚至有可能超过60%,这也就意味着,共享充电宝业务不仅实现了盈利,而且正向着暴利迈进。

但在现实的竞争中,为了扩大规模而争抢独家线下店铺资源,导致了共享充电宝的入场费水涨船高。

此前,在脉脉上曝光的一份表格显示,共享充电宝进驻一些客流量较大的娱乐场所、饭店需要缴纳的入场费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甚至有的商家入场费成本高达百万。

除入场费外,共享充电宝企业还要向部分客流量巨大的商家支付收入分成,比如深圳的水榭年华,除了缴纳12万入场费,还要外加50%的收入分成,而根据央视调查,在一些客流量较大的酒吧,企业给到商家的分成甚至能达到70%。

共享充电宝对线下店铺的比较依赖,企业要保证铺设密度来满足即时性需求与借还体验,这就导致了点位竞争日趋激烈。

再往后看,“三电一兽”竞争依旧激烈,“外来者”风险也同样存在。

2020年上半年,互联网巨头美团也重新杀入了共享充电宝赛道,开始大量招聘各类人员,希望借助于疯狂的地推迅速提升其在共享充电宝领域的市场占有率。

对美团这样的巨头来说,共享充电宝是流量抢夺的一部分,很难说其他的平台如阿里、腾讯,是否会在未来试图分一杯羹。

怪兽充电、小电科技的上市远远只是一个开始,共享充电宝行业的较量,离结束还要长久的“浴血奋战”。

作者:王小哼 来源:财经早餐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