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转型、破局和发展:新东方与好未来财报大比拼

多鲸资本 2023-05-09 08:01

转眼,距离 2021 年 7 月 24 日双减政策印发,已过去近两年时间。回望教育培训行业,政策余威犹存。被迫砍掉 K9 业务后,被唱衰为「大树将倾」的新东方、好未来,如今经营状况如何?

近日,新东方、好未来先后公布了截至 2023 年 2 月 28 日的 2023 财年最新财季财报,展示了在过去一财季的业绩、成就和下一步业务方向。观察财报数据及电话会内容,两大前 K12 巨头公司的转型与发展有何异同点?

(注:本财季时间为 2022 年 12 月 1 日至 2023 年 2 月 28 日。数据来自新东方 2023 财年 Q3 财报,以及好未来 2023 财年 Q4 财报)

业绩情况对比

2023 财年第三财季,新东方营收 7.54 亿美元,同比上升 22.8%;归母净利润为 8164.8 万美元,上一财年同期为净亏损 1.2 亿美元,同比增长 166.7%,实现扭亏为盈。与之相比,2023 财年第四财季,好未来营收 2.69 亿美元,同比下降 50.3%;归母净亏损为 3941.7 万美元,上一财年同期为净亏损 1.08 亿美元,同比下降 63.5%。整体来看,好未来虽然持续收窄亏损幅度,但仍未摆脱连年亏损、达到盈利状态。

此外,新东方表示,预计在 2023 财年第四季度(2023 年 3 月 1 日至 2023 年 5 月 31 日)将营收提升至为 8.018 亿美元-8.227 亿美元之间,同比增长约在 53% 到 57% 之间。

从成本角度分析。本财季,新东方运营成本和费用 6.88 亿美元,同比下降 9.0%,下降原因在于 2022 财年裁员造成的设施与人力成本降低。好未来维持了自双减以来的下降趋势,本财季,好未来运营成本和费用 3.14 亿美元,同比下降 42.4%,下降原因在于销售和营销费用以及一般和行政费用的大幅缩减。相比新东方,好未来在成本费用上的削减力度更大,这也直接促成了好未来在亏损幅度上的收窄。

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对比

再看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对比。截至 2023 年 2 月 28 日,新东方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合计余额为 28.98 亿美元,相比截至 2022 年 2 月 28 日的合计余额 30.51 亿美元,有所下降。截至 2023 年 2 月 28 日,好未来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合计余额为 31.72 亿美元,而截至 2022 年 2 月 28 日的合计余额为 27.09 亿美元。对比来看,虽然好未来处于亏损状态,但在流动资产方面呈现增长趋势。

当前,新东方和好未来在业务布局上有何相同,又有何差异?

根据财报,可明显看出两大相同点。

其一,智能学习业务成突围重点。新东方本财季财报显示,教育新业务已经成为新的增长点。其中,「非学科类辅导业务」「智能学习系统及设备业务」贡献了新业务收入的大部分,二者的留存率 / 续费率分别超 70%、超 60%。

对此,新东方董事会执行主席俞敏洪表示:「公司的教育新业务在本财季保持强劲增长并录得可观的利润。截至 2023 年 2 月 28 日,非学科类辅导课程在 60 多个城市中推出,本季度学生报名人次达21.8万;智能学习系统及设备亦在约 60 个城市中采用,本财季活跃付费用户达 10.8 万。公司相信这些新业务具有庞大的市场潜力,并将运用公司的品牌优势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以把握这些新的市场机会。」

无独有偶,2022 年,好未来提出了新的战略方向,定位「智能学习解决方案提供商」,对产品和业务进行调整。经过一年打拼,好未来在智能教辅领域打开了一片天地,搭建了学习机和讲题机「两条腿走路」的智能学习产品体系。今年年初,好未来推出了学而思 Xpad,并通过短视频直播等线上渠道推进教辅销售。

对于好未来而言,常年沉淀形成的「内容护城河」,以及长期积累的用户关注度,都能够转化为布局智能教辅赛道的有力法宝。虽然目前还处于发展早期,但好未来相信,此项业务将会对整体收入产生积极影响。

其二,线下业务协同缓步复苏。新东方执行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杨志辉指出,新东方所有关键业务正处于复苏过程中,随着疫情的消退,有机会在第四财季进一步占据市场份额。与此同时,新东方还将保持线下学习中心的增长态势,计划在几个主要城市新增少量新的学习中心,并扩大现有学习中心的教室面积。

好未来的线下业务同样正在复苏。在过去的两个财季里,好未来新增了个位数的线下学习中心,并将在接下来继续优化线下学习中心网络。线下业务的复苏也为好未来的素质教育业务带来正面影响,也将进一步带动正价课付费人数,助力好未来净收入增长。

二者当前业务布局又有何不同?基于盈亏差异可以看出,新东方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创新商业模式,立足于教育新业务,以及东方甄选自营产品及直播电商业务,带动收入增加。但好未来新业务营收仍难以扛起大旗。

先看新东方。本财季作为新东方全面关闭 K9、基本关闭 K12 业务后的第一个季度,目前各项业务指标已经大幅转正,甚至取得了超过预期的发展。根据财报,新业务的整体利润率已经超过 10%,而在传统细分业务中,出国考试准备业务及出国咨询业务维持住了持续增长趋势,分别同比增长约 13% 及 5%。

再看好未来。好未来将目光扩宽到全球市场,开始「向全球提供学习服务、学习内容解决方案和技术解决方案」,其海外学习服务业务 Think Academy 在总收入和长期班学员数量方面实现了连续增长。而从净收入占比上来看,由各类课程组成的学习服务业务,以及内容解决方案业务仍是好未来两大「重头戏」,分别占比 75%、15%。

财报会上,新东方、好未来也分别言明了下一步发展战略。而二者对于 AI 热展示出的不同态度,值得关注和思考。

财报分析师会议上,杨志辉表示,新东方将谨慎探索以 ChatGPT 为代表的 AI 新技术应用于教育产品的可能性。与众不同的是,新东方选择入局文旅赛道,将面向全年龄段推广文旅产品,走「寓教于乐」之路。

他进一步透露,新东方将结合讲师在通识研究、文化研究和历史方面的知识积淀,开发用完即走的文化旅游产品,将娱乐和教育结合起来,为其提供文化教育。在分销方面,新东方也将充分开发东方甄选、新东方内部的直播间、学校和学习中心等渠道,为文旅新业务打开新局面。

不难看出,面对新技术新可能,新东方保持头脑冷静,仍选择深耕传统讲师优势,在授课上建造稳固壁垒。俞敏洪直言,新东方的核心竞争力是讲课,新东方的讲师也因为讲课而受到家长青睐。换句话说,就像东方甄选可以将这一资源移植到电商直播中一样,新东方的授课优势也可以赋能文旅导游赛道,培养一批「能讲课」的导游。

好未来则对 AI 新技术表现出更为积极的态度,期望借此撬动运营效率提升。好未来总裁兼首席财务官彭壮壮非常重视新技术带来的影响,他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在扩大,并将继续给学习行业带来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在如何开发内容和如何提供服务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采用将在教育行业中创造一个新的范例,它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他也明确表示,好未来将「在新的技术浪潮中,继续创新业务,拥抱新技术,并主动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和机会」。

对此,好未来已开展大量前期调研铺垫工作。根据彭壮壮透露,他已于近期拜访了海外一些成熟公司和初创公司以及技术领域的学者,也进一步印证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型语言模型的长期影响会转移到学习领域」的预测。

积极拥抱变化的同时,拥有「健康的商业模式」也是好未来眼下的重点问题。随着连年亏损压力的叠加,如何平衡好增长和盈利,如何保障长期的经营效益,如何尽快引导新业务从探索走向成熟,又如何实现此前对于「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的承诺,都需要好未来在下一财年继续努力探索。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