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瘦身”,王宁过坎儿

慧炬财经 2023-01-01 08:03

雷军有句名言,被创业者奉为经典: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

但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却说,我们团队不追风口。

2010年,中国互联网创业的风口元年,小米、美团、微信、爱奇艺、聚美优品……都诞生于这一年,由此开启中国双创大潮。

也是2010年,大学毕业刚一年的王宁,做了一件让创投圈看起来很out的事,他去北京中关村的购物中心开了一家线下零售店。

很多人不解,这么年轻的团队为什么不去做互联网,偏偏要去做看起来已经是夕阳产业的零售行业?

谁也没想到,这家不追风口的公司,10年后竟会成长为一家市值千亿的上市公司,并且创造了一个潮玩市场的风口。

2020年,泡泡玛特在港股上市后,王宁接受采访,最为自豪的是,“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并没有说去抢了某一个企业,或者说一个行业的蛋糕,我们完全是自己去做了一块蛋糕。”

不追风口,创造风口,的确值得引以为傲。

在资本的加持下,泡泡玛特迅速布局海外市场。王宁曾在一次沙龙演讲中声称,“我们应该是创业公司里面,有可能出海走的速度最快的一个公司。”

两年过去,王宁是否实现了曾经许下的豪言?当年,他又是抓住了哪些机会,让泡泡玛特逆势起飞站上风口?

1.大学创业就能月入一万

白手起家的王宁,商业嗅觉来源于从小耳濡目染。

1987年,王宁出生于河南新乡。父母开家小店,卖过音像、钟表、渔具等商品。王宁从小在店里泡大,对开店、租金、批发、零售等话题异常敏感。

关于父母,王宁后来在采访中提到过两个细节。

创办泡泡玛特的时候,父亲对他说了一句话,让他很感动。父亲说:“我反对你,但是我支持你。”

因为他做的事情,超出了父亲的思维框架和认知,理解不了,所以反对。因为父亲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框架也可能存在错误,所以支持。

至于母亲,王宁提到,大学期间第一次创业时,母亲不但给了1000元经费支持,还亲自陪他去商城挑选数码相机。

由此可见,王宁父母很是开明。他们无条件的支持,使王宁养成了敢想敢做的性格。

第一次创业是20岁,王宁在大学里拍纪录片,制作售卖光盘。

2005年9月,王宁来到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读广告专业。

这是一所并入郑州大学的民办本科学院,刚刚创办7年。15年后,西亚斯因泡泡玛特上市而一举成名。除了王宁,泡泡玛特招股书显示,另外两名高管,副总裁杨涛和刘冉,也毕业于西亚斯。值得一提的是,杨涛正是王宁妻子。

2021年6月,杰出校友王宁(前排右四)受邀回西亚斯参加活动 图源:新浪河南

大学里的一切都令王宁感到新奇。那个时候,还没有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王宁的分享欲望却很强烈,想给家人和朋友看一看,自己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子。

王宁去学做纪录片,把自己的照片加上音乐刻成光盘,准备拿回去给家人看。

有趣的是,纪录片还没来得及拿回家,就被班上同学看到。一个班42个人,有39个人都copy了一份,拿着王宁的照片回家去给家人分享,说:“看,这是我们的大学生活。”

王宁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好生意,如果做一个全校的纪录片,会不会有很多人买?

下一届新生入学后,王宁拿着和母亲一起购买的数码相机,去拍学弟学妹。拍他们背着大包小包行李来报道、军训、哭着送教官、参加迎新晚会……王宁把学弟学妹们半年生活的点点滴滴,做成纪录片刻成光盘,去餐厅门口卖。

一张VCD卖5块,一张DVD卖8块,那一届新生4000多人,有2300人买了光盘。王宁一战成名,成为郑州大学的创业明星。

拍纪录片售卖光盘,从产品研发、拍摄、制作、宣传、推广、销售到售后,是一个完整的商业流程。王宁一个人忙不过来,于是成立了一个工作室DaysStudio。很多同学慕名而来,要求加入团队。

这次创业对于王宁的意义,是一次商业启蒙。

虽然成功挣到了钱,但他反思这种商业模式,觉得效率太低。

从策划、创意、拍摄、剪辑、刻录,耗费大量的时间,辛辛苦苦做出来,也只能卖个5块8块。他想起父母的杂货店,不用研发产品,遇到好卖的商品,转手一倒卖,也能赚个10块8块,效率不知高了多少倍。

从这个时候,王宁就想清楚了以后的创业方向,一定要做零售,把商品采购过来就可以卖。

格子店在2007-2008年是非常火的商业模式

大三的时候,一直想做零售的王宁,发现了格子店这种商业模式。

简而言之,就是把一个空间租下来,分成很多个格子,然后再租给不同的人经营,就像是一个线下的淘宝店。

王宁行动力极强,立即去学校对面的购物中心找地方,把卖光盘赚的钱全部砸进去,一年的租金加押金4万多块,交完后身无分文,只剩一个空荡荡的房子。

他找了几个同学一起凑装修的钱。大家你两百,我三百,就这样凑足了装修费。

2008年5月,王宁的“格子街”杂货铺正式开业,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做成了学校周边最受欢迎的店。当时大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就几百块钱,但这个店一个月可以赚一万块。

但是,王宁很快就感受到了市场竞争的激烈。格子街火了之后,周围陆续开起来模仿他的店,200米内就出现了12家同类店铺。

郑州大学的创业明星王宁,当时有30多个学弟学妹为他打工

做格子店的经历,对王宁来说,是日后创业做泡泡玛特线下零售的一次练手。

他发现,零售其实并不如想象中好做,任何商业模式的背后,都有挺复杂的运营。他们既要去管理那些来租格子的人,又要管理来买东西的人,比想象的复杂。虽然只开了一家店,但是如果有200个格子,就相当于又开了200家小店,有不同的品类,要面向不同的顾客群体。并且,这种商业模式太容易被复制。

王宁后来总结,单纯的模式创新其实缺乏内在的核心竞争力,经营才是核心。

这两次创业,给王宁带来的另一个财富,是积累了日后的核心团队,有些人从此一直追随王宁,成为泡泡玛特的创业元老。

2.泡泡玛特起步异常艰难

毕业之后,22岁的王宁只身来到北京闯荡。

经历了一年多的打工生涯后,王宁辞职了,他还是想创业,但没想好方向。

创办泡泡玛特的灵感,来自于香港精品连锁店LOG-ON。

那是2010年,王宁辞职后,去香港看望读硕士的女朋友。

陪女朋友逛街的时候,王宁在shopping mall里看到了LOG-ON的火爆。只见小美女们手提购物篮,像在超市购物一样,买的却是首饰、包包、玩偶、化妆品等潮流小商品。王宁很兴奋,这正是他想象中的格子街2.0版本!

回到北京,王宁立即成立了泡泡玛特公司,英文名是PopMart。Pop是流行的意思,Mart是超市。王宁最初想做的,是流行创意产品的零售平台。

2010年11月17日,泡泡玛特第一家店在北京中关村欧美汇购物中心正式开业。令王宁意想不到的是,这第一家店开得异常艰难。以前在学校附近开格子店那点经验,和如今比起来真是小打小闹!

以前在学校附近开店,周围竞争的都是一些夫妻小店。如今在高档购物中心,周围都是H&M、Jack&Jones、优衣库等知名品牌,瑟缩在角落里的泡泡玛特,成了最不起眼的一家店。产品、服务、管理等都比周边品牌差一大截,甚至招不到一名有经验的店员。

如何选品进货,如何给员工排班,如何制定薪酬体系,如何细化服务流程,都得靠一点点摸索。

成熟后的泡泡玛特门店

创业的头两年一直在亏损,隔几个月就要借钱填进去,投入仿佛是个无底洞。所有人都看不到希望,从郑州跟过来的创业团队成员熬不下去了,相继离开。

巨大的压力下,王宁能做的,就是坚持下去,每天再多做一点点努力。

在困顿中看不到希望时,王宁甚至把生意好转的希望,寄托在一件有趣的事情上。那时候中关村在建一座桥,王宁每次路过时都说:“这个桥影响我们的风水,桥修好的时候,我们就能赚钱了。”

这种行为就像一些人关注星座运程一样,通过正面积极的心理暗示,来进行自我激励和安慰,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2011年,王宁艰难地寻找出路,他们去了很多地方,广州、义乌、北京的天意……东拼西凑地采购来饰品、玩具、数码、文具、家具、箱包、化妆品等各类商品,用了一年时间,找了几百个小商品供应商,每天都在研究什么好卖,什么不好卖,批发价多少钱。

有了这些供应商资源,他们决定做一些延展性尝试,做了一个“淘货网”,帮助那些想开店的人找货。

2011年底,淘货网陆续有一些订单,但每天订单一超过20单,他们就忙不过来。王宁意识到淘货网要做大,需要投入很多的资金做推广,草根创业的他们,不具备那样的实力,还是决定把精力放在门店上。

但没想到,正是这个淘货网,给困顿中的泡泡玛特带来转机。

2012年,为了给淘货网融资,团队里有成员给天使投资人麦刚发过邮件。3个月之后,麦刚在清理邮箱时,发现了那封邮件。

麦刚(右三)与泡泡玛特团队第一次见面,右二为王宁

麦刚在北京海淀的一处民宅里,见到了25岁的王宁。王宁告诉他,自己要做一个类似于香港LOG-ON的买手店。

麦刚后来回忆:“第一次和王宁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他是一个极为淡定、平和的人,感觉比同龄人更加安静。现在外界看王宁会觉得他有很大的野心,但他当年只是很认真地跟我说他想做的事情,以及他的计划,印象里非常平静。”

麦刚告诉王宁,他对淘货网不感兴趣,对泡泡玛特感兴趣。他相信,线下零售是一定有市场的,尤其是一些设计化的潮流产品,是可期待的。

麦刚愿意投资200万,支持一下这个年轻人。

2012年8月10日,泡泡玛特收到麦刚的第一笔投资款,人民币100万元。

这笔资金给了团队极大的信心,让他们坚信泡泡玛特的价值。王宁事后提到,没想到线下店也是可以融资的。

收到第一笔投资款后,王宁给麦刚开了个手写收据

2013年,麦刚把王宁引荐给启赋资本的屠铮,屠铮对泡泡玛特投资600万元人民币。后来,泡泡玛特相继又拿了几笔融资,开始走出创业之初的困境。

谈到创业的至暗时刻,王宁曾说:“那个时候也没那么悲观地去看待问题,因为总是要去解决问题的,遇到问题就把它解决了,如果能解决得好那就接着往前走。”

心理学有个名词叫“心理韧性”,在遭遇困境时,心理韧性高的人不会轻易被击垮,反倒会越挫越勇。王宁无疑正是这样的人。

泡泡玛特的每一位投资人都曾提到,王宁是一个情绪稳定、很少流露出波澜的人,即便在融资最不顺的时候,也没有表现出异样的情绪。

3.一款潮流玩具将泡泡玛特推向风口

2012年获得第一笔融资之后,泡泡玛特新开了3家店。此后,在资本的加持下,泡泡玛特每年保持一定的速度扩张,逐渐发展成为品牌连锁。

扩张的过程中,王宁发现,这种商业模式其实存在很大的问题。

为了让顾客感受都市潮流的购物体验,泡泡玛特致力于引进国内外一线潮流品牌——Hellokitty、Disney、阿狸、张小盒等,但是,他们代理的很多品牌不是独家的,也在网上卖。作为一个渠道商,泡泡玛特的利润非常低,而且受制于人。

王宁苦苦思索破局之道,转型的契机发生在2015年底。

当时泡泡玛特已经开了20多家店,在巡店中王宁发现,一款从日本引进的潮流玩具Sonny Angel系列,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大火,很多人疯狂去买,最初一个月卖几千个,后来一个月能卖几万个,数字还在迅猛增长,能占到所有品类销售额的30%。

王宁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潮玩市场,心想,泡泡玛特为什么不做自己独家IP的潮流玩具呢?

Sonny Angel是日本超人气娃娃,泡泡玛特最早将它引进国内

他带着团队去日本考察,发现了“福袋”这种玩法,没有人知道里面是什么,打开的那一刻,能给人带来惊喜。王宁后来把这种玩法融入到自己的IP产品上,正是令泡泡玛特毁誉参半的“盲盒”。

通过对潮玩粉丝做市场调查,王宁发现,香港设计师王明信设计的Molly娃娃呼声最高。

2016年4月,在去香港多次拜访王明信后,王宁终于成功签下了泡泡玛特的第一个独家授权生产经销的IP——Molly。

Molly诞生于2006年,创作者王明信是香港潮玩界的知名艺术家。

创作Molly的灵感,来源于王明信参加活动时看到的小朋友形象。当时是一个公益筹款活动,他为一群小朋友现场画像。每画一张,小朋友的妈妈就会捐100元,为了筹更多款,他就画得很快,小朋友们就有点不高兴,嘟着嘴看他。这就是Molly形象的雏形。

10年过去,Molly拥有了一批忠实粉丝。但艺术家创作的玩具都不量产,属于收藏类的艺术品,每一个都卖得很贵,一个要几千块。王明信一年只能做一两个系列,每款一般只做150个,都有编号,供不应求,粉丝购买要靠抢。

王宁把Molly定价降为几十元一个,开始量产。

2016年7月,泡泡玛特首款潮流玩具产品Molly星座系列盲盒上市,一炮而红,迅速成为中国市场最受欢迎的盲盒玩偶。

从此,泡泡玛特一举扭亏为盈,走上了超高速增长的道路。

Molly至今仍稳坐泡泡玛特最挣钱的IP宝座

2017年,Molly销售4102万元;2018年,Molly销售2.14亿元;2019年,Molly销售 4.56亿元……时至今日,Molly仍稳坐泡泡玛特最挣钱的IP宝座,2021年仅靠Molly这一个IP,泡泡玛特就营收超7亿元,占全年总收入的15.7%。而以IP为运营核心,也成为泡泡玛特延续至今的业务主线。

在对接Molly这个IP的过程中,王宁发现,一大批艺术家玩具之前都没有被商业化,蕴含着大量的商机。2016年,泡泡玛特把行业里能签的优秀IP都拿下,开始转型为IP的综合运营服务商。

在泡泡玛特进入之前,潮流玩具是个小众市场。泡泡玛特和这些艺术家签约后,就像一家经纪公司,和艺术家一起孵化IP、做产品,然后量产,投放市场。

例如,Molly以前一年只能出1-2个系列,现在一年可以做10个系列,能打造上百个新的Molly款式。设计师王明信只需要画草图就行,后续所有的流程,3D设计、供应链管理、生产、包装、销售,全部由泡泡玛特来完成。

创作Molly的香港知名艺术家Kenny Wong(王明信)

王宁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说:“创业之初,我一直不明白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直到我们去和这些艺术家交流,发现渠道和设计结合才是我们的优势。我们开始从零售往产业链的上游走。我们签约的艺术家构成了以IP资源为核心的竞争力。”

2017年,泡泡玛特开始爆发,销售额做到了1.58亿,净利润156万元;2018年销售额做到了5.14亿元,净利润9952万元;2019年,销售额突飞猛进至16.83亿元,净利润4.51亿元。净利润从156万元,到4.5亿元,增长了289倍,简直就是爆炸式的增长,超过了所有行业。

王宁创造了一个风口,泡泡玛特乘着风口飞起来了。

王宁说,创业就是刚开始做A,最后做成了B,然后莫名其妙的有一天在C成功,但是也许你会在D变得伟大。

创业正是如此,没有谁从一开始就能规划好所有蓝图,都是在迷茫中摸着石头过河。首先要迈开步做起来,在实战中不断试错不断调整,只要发现一线机遇,就牢牢抓住迭代升级,没准,你也能创造风口。

4.泡泡玛特的成功之道

2019年天猫“双十一”,泡泡玛特当日销售额8212万,销量首次超过乐高、迪士尼、万代,斩获天猫玩具大类(玩具+模玩)第一名。

这令王宁很有成就感,他说:“这个还挺值得骄傲的。因为我们不是通过廉价,我们是靠品牌靠品质,靠我做的是不同的事情来打败你。”

2020年上半年,泡泡玛特就卖了8个亿,毛利率能达到70%左右,堪比茅台。

2020年12月11日,泡泡玛特在香港上市,当天总市值突破1000亿,33岁的王宁身价超500亿(港元)。

泡泡玛特上市

盛名之下,必有争议。

外界不明白泡泡玛特是如何成功的,不理解年轻人为何会为这些潮流玩具疯狂。

有权威媒体质疑,盲盒的玩法合规性存疑,盲盒火爆迎合的是一种赌博心态,泡泡玛特是利用了人性的弱点,让年轻人成瘾。

媒体的质疑不无道理:

一整盒中共有12个盲盒,每个盲盒外观是一致的,里面会有普通款。一箱又有12大盒,相当于有144个盲盒,一箱中有可能抽出一个“隐藏款”,买中概率为1/144;还可能抽出一个“稀有款”,买中的概率大约为1/720。一个盲盒,售价是59元,一盒则要花费720元,一箱就要8496元,相当于白领一个月的工资。

一旦抽中隐藏款,或者是稀有款,又可以高价售出。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原本59元的Molly,潘神天使洛丽款,已经上涨了39倍,可以卖2350元;胡桃夹子王子隐藏款,可以卖到1350元,上涨了22倍。

拆之前不知道是什么款式,拆出来有可能是身价暴涨的隐藏款,让不少95后年轻人,欲罢不能。期待、惊喜、暴涨,刺激着年轻人分泌多巴胺,让他们上瘾。他们把每个月的工资投入其中,成箱成箱的往家里搬,这在他们行内黑话叫“端箱”。

(知乎《泡泡玛特是如何建立的?32岁的王宁为啥“一夜暴富”》)

面对质疑,33岁的王宁淡定回应:

盲盒只是一种锦上添花的销售形式,我们小时候玩的奇趣蛋、日本的扭蛋、美国一年卖十几亿的惊喜玩具,都是盲盒。泡泡玛特本质是一家潮玩为载体的IP运营公司,就好比一家企业为了让大家对产品印象更好,加了一个漂亮的“盒子”。结果所有人都说,你成功的本质就是因为“盒子”做得好,这是不客观的。

Molly盲盒系列

笔者认为,泡泡玛特的成功之道,有如下几点:

第一,从线下到线上完善的全渠道布局,能让产品第一时间触达潮玩粉丝群体。

截至2022年6月30日,泡泡玛特在国内拥有308家线下门店,1916个机器人商店;线上商城有天猫旗舰店、京东旗舰店、微信小程序、葩趣APP。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泡泡玛特是做零售起步的。泡泡玛特几乎所有门店的细节,都是王宁在每周巡店时一点一点抠出来的:

射灯的方向会不会射到眼睛,店里的背景音乐应该多少分贝,柜台应该多高,收银员坐着还是站着,甚至连包装盒上价签背后的粘胶都经过了专门挑选——既要保证黏合度,撕下来也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因为有些顾客是买去送人的……

王宁说:“我们在零售这件事情上,早期的时候非常苦非常累,而且非常的慢。我们真的是一家店一家店开起来,而且很多细节是靠着我们用时间一点点去积累。”

零售就是细节,一点一点打磨线下店的过程,就像一场漫长的修行。这段经历告诉他,要静下心来,尊重时间、尊重经营。

第二,从IP运营、艺术家经纪到产品工业化生产,搭建起整个供应链。

泡泡玛特真正的价值在于IP的产业价值。

王宁接受采访时曾说,“我们的IP和优秀的头部艺术家,这些是非常稀缺的,它们不是可以通过钱就能再造出来的,这是隐形的壁垒。 ”

在其他人发现这个行业之前,泡泡玛特已经签约了一大批最顶端的潮流玩具艺术家。

在泡泡玛特,对接艺术家的团队就像经纪人一样,会从各个维度去帮艺术家挖掘,了解他们的喜好,照顾他的衣食住行,深入理解设计师想要表达什么,跟设计师共创IP。

艺术家仅提供IP的平面设计,能不能转换成一个好的产品,后面还有很多流程:3D建模、工业化生产、包装、投放市场,整个供应链所有的环节都没有外包,都是泡泡玛特团队亲自做。

因为他们是行业的开创者,以前没有人做这些,那么就自己搭建整个体系。如今,这些都成为泡泡玛特的壁垒。

第三,打造葩趣社区,举办潮玩展,孵化潮玩市场,打造潮玩文化生态圈。

从2015年底,王宁就开始搭建葩趣APP,如今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潮流玩具社交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粉丝们可以参与摇号购买限定商品,加入自己喜欢的潮玩IP圈子,与网友进行交流分享,还可以在 “娃市”对产品进行二次交易……

2017年北京国际潮流玩具展

2017年9月,泡泡玛特举办北京国际潮流玩具展,这是中国大陆地区首届大型潮流玩具展会,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知名潮玩艺术家参与,形成品牌效应,聚集了一大批国内外潮玩粉丝前来“朝圣”;2018年4月,泡泡玛特举办上海国际潮流玩具展,是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潮流玩具展会。此后,在北京、上海两地举办的国际潮玩展,成为每年潮玩粉丝的盛宴。

如今,泡泡玛特通过整合大量的IP资源,整合供应链,整合线上线下的零售渠道,结合线上的社区运营,打造了一个全产业链的闭环,成为国内最大的潮流玩具零售渠道商和社群服务商。而举办潮玩展,则是将潮流玩具逐渐从小众文化推向主流文化圈,打造了潮玩市场的生态体系。

王宁对此有个比喻:“我觉得就像当年阿里巴巴一样,为了卖货还做了支付宝。”

泡泡玛特上市后,潮玩市场涌现了不少入局者。有媒体采访王宁,如果互联网公司看中了潮玩这个市场,不计亏损地烧钱抢市场份额,会对泡泡玛特形成很大的挑战吗?

王宁自信地回答: “文化产业的竞争是不一样的,就好比不是有钱就可以随便把哪个歌手打造为周杰伦,制造周杰伦的能力更是一种稀缺资源,但泡泡玛特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优势,具有越来越强的头部艺术家吸引力和造星能力。”

5.股价暴跌,泡泡玛特还能走多远?

2022年对王宁并不友好,前几年飞速发展的潮玩行业开始进入寒冬,泡泡玛特面临诸多挑战,进入爬坡过坎儿的关键时期!

首先,市值大瘦身,缩水近五倍

目前,泡泡玛特二级市场的表现堪忧,股价已经从最高点跌去近九成。截至12月30日港股收盘,泡泡玛特股价报收19.82港元/股,总市值仅剩273.6亿港元,而巅峰时期的泡泡玛特股价曾到过107.24元。

2020年12月11日,泡泡玛特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为38.5港元/股,泡泡玛特开盘价77.1港元/股,较发行价大涨100.26%,市值突破千亿港元。然而两年后其市值仅为273.6亿港元,市值急剧缩水“瘦身”。自12月13日以来泡泡玛特已连续7日进行回购,合计回购307.46万股,累计回购金额5771.24万港元。哪怕是在大笔购买公司股份,相比起巅峰时期的千亿市值,目前已经是差了近五倍多。

其次,库存多、周转慢,门店开店增速放缓

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泡泡玛特存货货值已经增长至9.57亿元,库存周转天数已经达到160天。而在2021年年底,存货周转天数是128天;2019年,其存货周转天数仅有46天。

王宁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泡泡玛特国内300多家店几乎都在一二线城市的购物中心,其中近100 家在北京和上海。今年上半年大多关门数周,有的店停业超过3个月。今年二季度,泡泡玛特利润下滑,三季度环境没有好转,不仅门店,网店销售也在下滑。

财报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整体收益,较2021年第三季度同比下滑5%- 10%,其中中国大陆地区收益同比下滑10%-15%。

2021年泡泡玛特一共新开了100家店,2022年原计划也开100家店,但实际上上半年只开了23家,下半年预计开30家,开店数只有去年的二分之一。

王宁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疫情只会让开店节奏放慢,并不是生与死的问题。这几年疫情,线下购物中心有大量的核心点位空出来,主动寻求合作的特别多。泡泡玛特开店的体系已经很成熟,如果明年疫情缓解,会进入更多二三线城市。

第三,“瘦身”调慢节奏,降量沉淀经典

日前,王宁在接受《财经》记者访问时透露,除了少开门店,已经放慢一些探索性业务,比如葩趣(今年初转型,从潮玩线上社区转型为孵化新锐设计师的平台),另外还减少了一些SKU数量,此前有些IP泡泡玛特会先试着卖3000套-5000套,现在一个产品如果没有能卖1万套以上的预期,就会往后放一放。

而面对二季度末库存接近10亿元,王宁提出一个观点即“七分饱”节奏,包括款式、数量等。他表示,任何企业的节奏感,都会被不可控的东西给打乱,一套IP系列我们认为实际的市场需求是10万套,“七分饱”就做7万套,一季度增长很快,所以二季度备了很多货,但突然来了疫情,整个消费需求降低,节奏就乱了。

王宁表示,下半年开始,已经降低了一些系列的首批订单数量,虽然会多一些断货时间,但这样可以增加供应链的灵活度。另外,原先S级系列如果计划生产10万套,会先生产6万套,再按2万、1万、1万的节奏追加订单。现在会拆得更细,变成4+3+2+1。而原来MEGA(泡泡玛特一般潮玩产品大小的4倍和10倍)原先希望一个月至少2款,现在调整节奏,变成一个月1款。

王宁认为,很多经典的IP再创新,都会有巨大的商业价值,虽然已经沉淀了大量经典IP,可挖掘的空间非常大,明年会有计划推出经典回顾系列。

第四,出海业务进展较慢,多业态布局尝试有待观望

2018年起,泡泡玛特就开始布局海外市场,首站选择韩国,首先上线本地官网及购物APP。但直到2020年,泡泡玛特首家海外线下门店才在首尔开业。

2022年,泡泡玛特在深耕亚洲市场的基础上,开始重点布局北美、欧洲、大洋洲地区,在英国、新西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五个国家相继开出了首店。截至2022年上半年,泡泡玛特中国大陆地区以外门店数达24家,机器人商店98台。

泡泡玛特2022年上半年海外市场收入1.57亿元,虽然同比增长161.7%,但是,海外市场收入仅占泡泡玛特总营收的6.6%,“出海”速度还是较慢。。

此外,王宁对泡泡玛特进行了多业态布局,把游戏、乐园、内容业务都视为和 IP 系列产品同等重要的事情。游戏业务的负责人来自快手,目前游戏团队 30 人左右,正在尝试做大游戏;内容负责人来自追光动画。此前泡泡玛特还参与投资过两部电影《新神榜:哪吒重生》《白蛇2:青蛇劫起》,目前这些多业态探索有待观望。

最后,盲盒售后争议多,政策监管趋严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泡泡玛特相关投诉量多达1.1万条,大部分是因为买到瑕疵品但商家拒绝退换,此外还有投诉泡泡玛特平台虚假发货、预售不退款等问题。泡泡玛特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公司接到关于产品或服务的工商投诉总数为22572次。

网友在黑猫投诉平台对泡泡玛特投诉

有网友发视频称买到的盲盒是拆封过的,质疑门店有二次销售行为,要求监管部门对盲盒的经营模式进一步规范。在社交平台上,“泡泡玛特退坑”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2021年,北京市以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泡泡玛特罚款20万。2022年初,中国消费者协会点评批评泡泡玛特和肯德基联名推出的盲盒,存在诱导消费者超额消费的问题。

2022年1月14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划出盲盒经营红线,并提出单个盲盒售价一般不超200元、禁止向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等建议,还规定盲盒销售不能开展饥饿营销或诱导炒作。

政策监管加强,对“理性消费”价值观的倡导,明示盲盒抽中率,必然导致隐藏款抽中率提升,从而减少消费者的复购次数。众所周知,盲盒是泡泡玛特营收增长的法宝之一,随着监管政策的出台,泡泡玛特的盲盒经济或受影响。

此外,经济下行,消费能力减弱,也给潮玩行业带来冲击。

对此,BuerBear布尔熊主理人钱强分析称: “相比囤盲盒,消费者更愿意囤面包……如何维持已有消费群的软性消费,以及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让消费者依然愿意为了这份爱好(抽盲盒)买单,是泡泡玛特当前面临的挑战。”

王宁曾声称,不做“中国的迪士尼”,要做“世界的泡泡玛特”。如今,在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口碑下滑、政策监管等多重夹击下,35岁的王宁能否重新找到新的破局点,让泡泡玛特再次逆风飞扬?慧炬财经将持续关注!

主要参考资料:

[1]界面Vnews 《王宁访谈:带火国内潮流玩具市场的泡泡玛特,在下一盘什么样的棋?》

[2]雪球“IPO早知道”专栏《独家对话泡泡玛特首位投资人麦刚:相伴十年,静待花开》

[3]中华创投《从低谷到高峰,每一笔早期投资款对泡泡玛特王宁来说都至关重要》

[4]酷乐志视频专访《 潮玩Molly和画家爸爸Kenny Wong的华丽冒险》

[5]字母榜马钺《33岁身价超200亿,泡泡玛特上市后王宁首次对外回应:泡泡玛特,就是代沟本身》

[6]环球人物视频专访《泡泡玛特CEO王宁开腔》

[7]财经杂志《对话泡泡玛特王宁:应对新环境,只吃七分饱》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