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专家交流纪要

爱怼怼 2022-09-02 07:51

Q:近期饿了么和抖音达成合作,怎么看待他们合作的动机以及对美团和整个行业格局的影响?目前外卖市场重要竞争者是饿了么,饿了么实际上是比较缺流量的,在整个外卖市场从人货场而言,人是消费者,货是外卖本身,场就是平台,目前市场的竞争格局,美团比饿了么已经突破

70:30,接近 72-73 比 27-28,所以从市场份额来看,从 7:3 已经逐渐接近 3:1 的水平。从订单

量和骑手的角度,美团订单量大概是饿了么的 3 倍,但是骑手只是饿了么的 1.5 倍,营收还是饿

了么的 2 倍,所以无论是人力成本、销量,还是收入都要远好于饿了么的。

饿了么的诉求是需要各种不同的流量渠道来进行变现,早期跟支付宝内部有过合作,后面又跟口碑有合作,但是用户心智和生态导致它的转化率一直不是很高,这是它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所以如果用单纯的流量的形式来给饿了么导流,我们觉得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支付宝日活也有一亿,口碑之前日活也有几百万,现在高德日活有几千万,现在高德也介入了,单纯是以流量和搜索入口的形式,这些对于饿了么来说还不够,所以饿了么在跟抖音合作里面非常看重短视频,希望做一些跨界的合作,比如说跟一些短视频平台,所谓的叫即点即想即看,就点了外卖这样的一种场景来进行突破,饿了么的优势是有比较大的配送人员和配送团队,配送团队日活有接近八九十万。

对于抖音来说,因为抖音本地生活今年之前预估是要做 400 亿,3 月份的时候把预估调整到 500

亿,在上半年已经做了 220 亿,以目前的疫情和低价团购下半年应该是大概率可以完成的。抖音的逻辑是它通过短视频,无论是短视频直播电商或者是各种形式,寻求变现的渠道。因为对于抖音和字节跳动来说,收入最大的是在广告,所以它本地生活弱。因为它的本地生活一部分是自营,一部分是渠道商,所以它跟饿了么合作,一方面是直接就可以打通一部分供给;第二方面在目前的阶段下,它能扶持更多的流量,看看能不能通过外卖来变现。

这可能只是抖音跟饿了么第一阶段的合作,目前阶段就类似于美团跟快手的合作,在抖音里面有一个小程序的名义,直接链接到饿了么,后面我觉得还是有很多的空间,也有很多问题需要优化。

Q:商户端对于抖音跟饿了么合作的想法?

商户端肯定是欢迎的,因为对于商户来说,多一个流量渠道就多一个销量。

合作情况目前只是在第一阶段,饿了么会类似于快手,开一个小程序的入口,把饿了么的商户接入进来。那第二阶段可能就是类似于现在这种直播的形式,一边看一边点,这需要大量的内容生产者,因为现在商户数不足,因为他对即时性要求很高,算法再厉害也不可能说消费者刷的外卖正好是需要的,并且在配送范围内的,这对于算法的要求实在太高了,所以我觉得这个阶段可能还要等到后面整个商户入驻之后,才有可能去做这方面的事情。

当然我觉得抖音可能更看重的是这种即时零售配送团队,从这个角度来看,抖音做即时零售跟他电商的风格还是比较吻合的,他如果能用蜂鸟的团队来做一些事情,这个空间可能会比外卖更大一些。因为外卖是一个非常个性、标准化、即时性的东西,任何一个刚才我说的做不到就会有差评。

Q:Q2 美团外卖 UE 有很大的改善,背后的驱动因素包括客单价的提升、补贴的优化,哪个是更

加主要的因素?这个季度减少补贴是因为疫情,减少一些无效的补贴,还是整个竞争格局改善导致的,怎么看待之后补贴的趋势?

目前从二季度的外卖来看,单均利润应该 9 毛多接近一块钱的水平。补贴分几块,第一块是由于

本身的客单价,从封控的几个城市来看,北上广深这 4 个一线城市可以占整个外卖订单量的 18-

19%,如果按照我们疫情期间 4000 万的单来算,差不多(这几个城市)接近小 800 万单规模。第

一类逻辑是供给不足导致,你想点外卖可以,以前 30 元就送了,现在可能没个 50-60 元就不送,所以一定程度上是追高了客单价。

第二类就是补贴减少,在刚才的场景下,补贴不是基于供给,而是基于需求导向,是我本来就想点外卖,但是因为封控了,所以周围都没有商户了,这个时候我作为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度就没有那么高,除非我不想点,我要想点的话我就不在乎那个价格,这就导致本身的补贴没有之前那么高,差不多是在 2.5%左右的水平。

综上,客单价有一些提升,同时补贴率又略有一些下降,综合导致了消费者对于价格敏感度不是很高,导致了这样的盈利结果,在三季度不太可能有这样的情况,因为一方面商户要恢复,第二方面供给变多了,选择变多,消费者对于低价的需求还是很强烈。

Q:后面季度的补贴趋势怎么看?

三季度需要重新去做一些补贴方面的事,一方面商户恢复了,三季度又是旺季,无论是单量,还是天气比较热时的一些外卖,比如下午茶等等,都是偏低客单价的,如果他不补贴或者是没有门槛,对于整体单量的提升没那么快。另一方面从 6 月份之后,饿了么三季度为了冲一定的单量,有大的补贴,美团不能说完全跟进,但是会有一定的包括外卖的一些品类和闪购的小规模补贴。

UE 水平可能不会像二季度这么高。

Q:新业务各个细分板块的进展情况?

闪购应该算是最近最热的一个新业务了,实际上它在内部是一个新业务,只是报表上是核心本地业务,如果是从它的战略和功能上,我们还是按新业务来看。新业务里面有几架马车,第一个在我看来叫新零售,闪购是即时零售,然后买菜也是属于即时零售,但是偏前置仓的模式。还有一块是美团优选,其他的是快驴等等,以这些为主,当然还有一些打车单车。

去年最重要的一个战略是美团优选,但是今年因为三四月份西北大区盈利情况非常不好,整体 20%的单量亏损了接近 35%,所以相当于美团有点壮士断腕,暂时关掉这一块。这个也导致在七八月份社区团购,就是美团优选,差不多 3,600-3,700 万单,客单价虽然比之前是略有提升,差不多是在 9.7-9.8 元/件,好处是它的整体的亏损率由之前的 17-18%降低到 12-13%,预估按照这个规划可能到年底就是四季度,这一部分对应的亏损率可能在 7-8%之间,具体的话我觉得还是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从这个角度来看,社区团购可能跟多多买菜会有一定的差距,在去年同期美团优选的单量一直是非常高的,会有一定的差距,这跟盈利模式也有关系。联合拼多多来看,多多他已经把多多买菜的佣金放在他主营收入里面,他的逻辑就是说我本身就是做三农,所以它本身的供应链的优势很高,所以它毛利高,美团实际上做社区团购唯一有优势的要么就是地推团队,要么就是自提点,要么就是运营团队,供应链是没有优势的。

所以整体从策略上来看,美团的策略有两个,第一个已经在做的,在组织上已经跟美团好货合并

了,其实就是美团电商,也就是从组织上已经把社区团购跟电商做深度绑定了,因为人群其实更接近,社区团购的人其实跟外卖的人群没有那么强的相似度和粘性。第二个就是明确了定位,虽然生鲜比例之前说不超过 25%,但是现在还没有那么高,大概在 30%不到,未来一定是用生鲜、日常百货,还有一些米面粮油酒水饮料等等一些高毛利的来挣钱,这是美团的打法。像以前是跟拼多多去血拼,然后发现不行,因为没有供应链优势,短期是弥补不了的。

Q:美团打车及单车业务的进展情况如何?

打车这块业务,其实我觉得美团做的不是特别好,从去年 10 月份以来,美团打车有几个大

的方向,第一个是自营加聚合,目前大概自营的城市是 30 多个,聚合的城市接近 400 个。

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日单量为 140-150 万。当然在疫情期间的话,因为受北上广深的影响,差不多也就在 80-90 万单,客单价为 15-16 块钱。同期的 T3 出行其实还是也比较多,有大几十万接近小一百万;高德打车是最多的,接近 400 多万单一天。滴滴当时降下来影响也很大,

但是它也有接近的 1200-1300 万单,是这样的水平。

打车最大的问题,我觉得美团没有想把它作为一个非常独立的营业的事业来做。相比之下,高德的逻辑是我不做任何车,也不做自营,纯粹去做流量聚合频道,这是高德的选择;T3 因为背后是有一些国有和国资;滴滴的话就是反垄断,但是它毕竟用户数在那里,他早期峰值的时候一天两千多万单,能占整个市场 90%的份额。

本身美团做这个打车业务,我觉得更像是不同业务之间的连接,比如说你去做火锅,然后一键打车,然后就去做别的事情,他就可以提高在我看来叫 AOV 或者说 ARPU,我一个消费者本来在平台上消费 200 块钱,我打了一个车就直接变成 400 块了,这个价值可能我觉得会更大,但是他本身打车其实没有太挣钱。去年是属于广撒网,今年的策略是重点城市重点补贴,会在像南京苏州等新一线,还有二线的几个头部城市来做一些补贴。以前是全面撒网,后来发现粘性很差,因为如果是单独做打车的话,绝对不是美团的优势。整个打车市场里,除了滴滴是挣钱的,其他都不挣钱,那是因为它是有绝对垄断地位,以及它有 30%的高溢价和佣金。那么现在国家也说了,对于网约车它是有一个最高的收费限价 30%,其实相当于你基本上你要么做大规模,空间可能就是在 10%-30%之间,这是国家给的合理的费率建议范围。

Q:新业务里除了闪购之外,还是哪个是最有前景的?

如果剔除闪购后最有前景和价值的,我觉得可能还是社区团购加团好货。因为之前不是说预约加自提,而友商如淘宝是天猫店、旗舰店的逻辑;拼多多的走的是超低价的路线。美团本身招的是从网易严选过来的负责人,我觉得走的是选品的逻辑。如果他真的要把团好货做起来,一定是找一些不错的供应链,然后去做白牌。因为毕竟我觉得未来经济可能不一定会很好,或者是在一个低增速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于便宜好物的需求还在,那么一定程度上就有可能去品牌化。我看了一下像有一些比如说餐巾纸或是酱油等等,不见得是什么海天这种特别大的品牌,但是在美团卖得非常好,基本上都是爆品。

Q:美团优选到 Q4 是亏 7-8%,那么到明年大概什么时候能盈利?或者有没有盈利的可能?现在主要是要提升它的毛利率和客单价,如果是单纯的社区团购,就只有 10 块钱不到的客单价,拼多多也是从客单价十块多做到了五六十块钱,最快也要明年才能打平。

Q:在外卖客单价的维度,Q2 有比较大幅度的提升,能否详细拆分一下提升来自于哪里?

比方说从高线或者低线城市的角度拆分一下,后续能否持续下去?会不会疫情过后又掉下去?

平均客单价在 50 块钱左右,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客单价差不多是在 56 块钱,新一线城市的

客单价差不多是在 51 块钱,二线城市差不多是在 46 块钱,三线城市差不多是在 42 块钱,

四线城市及以下差不多是在 36 块,整体而言客单价是这样的水平。

疫情前,从外卖订单的角度来看,一线城市差不多占到整体的订单的 18%,新一线差不多是

21%左右,二线差不多是在 22%左右,然后三线差不多是 18%,剩下的都是四线及以下,整体而言不能说正态分布,其实头部还是比较多,然后逐渐往下的情况。

Q:今年二季度和三季度就平均单价比往年有一些提升,您觉得原因是什么?

提升一般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 CP I 通货膨胀。今年的通货膨胀,因为放水各方面,其实会比往年要更高。按照以往的所有的外卖的话,每一年大概它的就是涨价的幅度跟 CPI的涨幅类似,差不多是在 2~2.5%左右,我就以 40 多块钱为例,就差不多每年涨一块钱,这个是完全没有受别的因素影响下的正常情况,我们称之为 CP I 物价指数。

第二个涨价的原因是原材料涨价,今年你如果看上游的原材料,比如说什么大豆、米、调料等等大宗商品涨价,包括国际形势传导的是很慢的,但是会逐渐传传导到销售领域,最后会传导到消费者手里。大宗商品比如说刚才我说的大豆、大米等等,都是在非常疯狂的涨价,整个国际市场是这样的情况。

第三个很重要原因是在二季度很多商户被封了,但点外卖的人很多,所以你不能说坐地起价,而是他的供给力不够,你要让给送外卖,要么 50 块起送,要不然我就送不了,所以这三个原因叠加起来导致了客单价上升,但是三季度的话可能会有所波动。

Q:关于补贴,您刚提到饿了么在三季度会加大一些补贴,就这个幅度大概怎么样?

如果是消费者这块,三季度我们了解到在 3.5%~4%之间,差不多如果按照 50 块钱的话,一单在 1.75 到 2 块左右。美团的话可能也会多,刚才说了 2.5%左右的补贴,可能也会多个零

点几个点,大概在 3 个点不到这样的补贴。补贴力度没有饿了么高,因为美团的策略本身也不可能跟着饿了么的节奏来,一方面只是为了刺激一部分的消费,还有一部分就是为了刺激商户的供给,可以理解为是为了商户纾困政策,或者是让他们重新复工。

Q:饿了么补贴 3.5-4%,环比二季度有多大的提升,或者说同比去年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同比对应涨了 0.5 个点,环比涨了接近 0.7 个点。

Q:美团环比二季度大概涨多少?

美团会增加 0.5 个点,二季度的补贴应该是 2.5%。三季度 9 月份还没来,预估可能 3%不到,所以我说预估可能在 2.8~3%之间,就是增加 0.3~0.5%之间。

Q:您这个 3%指的 1P 这端 50 块的单价就补 1.5 元,是这个意思吗?是的。

Q:拆分一下闪购的盈利情况,客单价、单量还有每一单的盈利情况,闪购和外卖比的话,它的天花板是怎么样的?美团内部是怎么去看闪购这块业务的?

首先从整体而言,闪购的客单价平均差不多是在 60 块钱左右,但闪购因为比较复杂,它的品类大体有四大类,第一类就是商超便利店,第二类是医药类,第三类是鲜花蛋糕,第四类称之为连锁店。这四大类的盈利模型还有 UE 完全不同。

如果把全部合起来的话,闪购的客单价差不多是在 60 块钱左右,它的 take rate 差不多是在 9.7-

9.8%,就接近 10%,这里面的话有佣金收入部分,佣金收入部分差不多是在 5%左右。然后还有一部分是一些品牌营销费用,差不多是 2%,还有一些配送费等等,综合构成了它的收入。

那么它这里面的支出目前有几块,第一块就是营销补贴的支出,差不多是在 3.5%-4%左右,还有一部分就是品牌宣传,当然履约费用也有一部分,但是因为履约费用还不是特别多,所以这一部分最后算下来,如果美团不补贴,基本上它的 UE 是平的,补贴的话差不多是会亏

2~3%,这是整体的情况,但是实际从长期盈利的角度来看,肯定是会跟外卖比较接近,这是大体的方向。

当然你要从具体的品类来看,买药其实会更多一些,因为它客单价低,买药的客单价就 40块钱;商超便利的话整体的情况比较好,但是它收入比较低,因为它毛利水平比较低。如果说按品类来看能挣钱的话,鲜花蛋糕类是能挣钱的,然后部分的连锁类可以挣钱。

Q:外卖的客单价是 50 多,闪购客单价比外卖要高,为什么目前闪购的 UE 不如外卖?利润的差异点在哪里?

它很快会改善和优化,外卖整体货币化率差不多是在 13.5~14%左右;

第二个逻辑是对于外卖而言,比如 14%里面可能有 12%的佣金,就是 12%的属于佣金带来的收入和 2%左右的广告带来的收入,那么在 12%这里面有 1P 跟 3P。如果是从外卖的计算模式来看,它实际上是叫信息技术服务费加履约服务费,他那个平台服务差不多是 4~6%,后面的履约服务费其实还是比较高的,本身外卖的毛利也是很高的,我们抛开食材的净毛利,差不多能到 70-80%,它实际上把这些人员除掉了之后的毛利也有 40%多,这是它的一个行业属性,比如你买一杯奶茶 20 块钱,他可能成本不会超过 4 块。

回到你刚才说的闪购,闪购因为现在还是以商超便利为主的结构,那么整个闪购商超便利的毛利所有的不会超过 25%,这个是它的行业性质,因为比如说我在超市买一个可乐,他卖三块钱,进货就两块五,他自己毛利就 25%,你说他怎么可能会给到美团更高的利润,它的属性不一样,导致它没有办法更高的毛利。

在商超里面这一部分,刚才我说 10 个点,最多可能 6-7 个点就不错了,所以为什么鲜花可

以,因为你进一个花可能 1 块钱,我卖 10 块,和我进可乐两块我卖 3 块,毛利相差很大,这个是行业属性所致,这也是为什么美团要大力发展闪电仓的原因,这个行业决定了它的毛利没有办法像我刚才说的外卖这么高。

Q:闪购未来的增长重点是单量提升还是 UE 改善?

我觉得单量影响会很大,因为像现在客单价 60 多,现在(日均)单量差不多在 460 万单左

右,未来按照美团的说法要做到 1000 万单,如果说一天一亿单的话,至少应该是(外卖)

9000 万(闪购)1000 万这样的分布。

第二个是品类,刚才又说了商超便利,还有刚才提到的鲜花蛋糕等各种品类,整体从电商化、线上化的渗透率来看,是远低于其他行业的,比如服饰,差不多 40%多,个护接近 30%,休闲食品就 15%,线下超市的渗透率可能不足 10%,所以本身它的市场空间是非常大的。

我称之为两个空间,一个是属于零售行业的线上化的渗透率,比如买饼干什么的,是在网上买还是在实体店买,第二个就是即时便利的渗透率,比如说外卖,假设一日三顿,90 天就是

90 顿,那么实际上外卖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一个月可能也不过在 3.2 顿,除以 90,那它渗透率还不到 4%,光是外卖发展到现在这个规模,还不到 4%,可想而知,如果是刚才我说的这些场景,在零售行业的渗透率得有多大。

当然这个还有一个适应过程,它一定是从高线城市开始发展。但是目前这个阶段大家对于快这个事情是有追求的,快就证明了多快好省,放弃了低价值,九五后零零后的消费者,用过快的就不想点慢的。

Q:闪购各个品类的订单占比?

商超便利差不多占到 55%,医药差不多 20%不到,鲜花蛋糕的比例差不多 15%,剩下的可能就十几。未来发展,商超加便利再加闪电仓的这部分还会持续增加。如果对标京东到家,京东到家的商超便利或者商超类,基本上能到 80%。美团在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我觉得能到 60%左右是一个还不错的水平。因为这一部分更容易占领用户心智,就本来我是点外卖,现在是我点个什么东西反正都是在商超里能买到的。

Q:闪购的配送都是 1P,还是 1P、3P 都有?

1P、3P 都有,而且我觉得未来可能 3P 订单还会占主导,因为闪购是一个相对比较零散的需求,而外卖的订单分布是有时效性的,从订单的占比来看,午餐加晚餐的占比占接近 66%,基本上都是这两个时间段,但是闪购是完全不同的。闪购下单的随意性会比较强,所以众包和兼职的骑手订单的占比会更多,因为不要求时效性。

Q:现在闪购 1P、3P 的订单跟外卖的分布对比?

外卖是 1P 占 2/3,3P 是 1/3,目前闪购 1P 占 2/5,3P 是 3/5,但是现在因为疫情还有骑手的供给还不稳定,还在变化。

Q:之后稳定的话,也还是 3P 会更多一点?

对,因为 1P 越多其实越不挣钱,对标外卖的话,3P 一单可能成本就六块钱不到,1P 是七块五,七块六。而且有些小店,比如超市,商家他自己骑个车就送了,就不会找骑手了。

Q:社区团购那边,好像橙心优选又重新开了,这个是什么情况?

一部分是因为滴滴不甘心,还是想去做这个事,但是我觉得橙心优选本身没有太多的基因来做,因为社区团购需要有履约地推的团队,供应链的团队,还有运营的团队。第二个,他也是想再小规模测试一下怎样的模型可能会更好。我感觉他小规模有点像对标兴盛优选,因为兴盛优选在长沙那边不论是现金还是各方面都很好。所以他想看能不能小规模测试一下,就是他不用全网铺开来做,但是我是觉得这个公司的背景和能力,还不太具备这样的资源,就是刚才我说的那三点,他不是那么擅长。

Q:在即时配送这一块,闪电仓现在大概是多大的体量和规模?最新的布局情况?

目前大概全国已经有 1000 多个闪电仓,预估可能 2022 年达到 2000 个闪电仓,目前的大概

日订单量差不多是 30 多万单左右,也就是说差不多一个仓库的日平均订单量是三百单左右。

闪购六七月份是 460 万单一天,其中商超的比例按照 55%,就接近 250 万,其中有 30 万是闪电仓,那么它的占比可能只有 12%。因为闪电仓还是偏商超的逻辑,他占总体的订单量可能 5%不到,但如果是在商超里面的订单,差不多是占 12%。但是未来他还是会以一个比较高的速度去发展,一个方面是解决一些夫妻店的改造问题。他的主要目标客户就是天猫小店,京东小店那些。

Q:管理层给的指引 25 年 1 天是 1 亿日单量主要的驱动力是什么?

一个是一二线城市,提高高频用户下单频次,单纯从外卖会员上来看,以前美团外卖的会员是一个月四张红包,现在是六张。按照全国来看,任何一个消费者一年差不多消费 37 到 38次,平均一个月也就三次。所以第一个逻辑是让高频用户用的更多,现在是六次,未来可能会提升到八次。你可以理解为于二八法则,但是对于美团来说可能更多,就是 5%的用户可能就会产生 30%左右的订单。

第二个就是目前,一线到三线城市整体的订单量接近 80%多,那么下沉市场的外卖还是有很大空间的,所以我觉得在三线和四线的渗透率还是有很大的空间,这个本质上就跟多多买菜,社区团购一样,它本质上是一个替代关系,如果人越来越懒,当他享受到了快捷和便利,并且价格合适,渗透率一定还会增加。

第三个就是目前在做的一个策略叫拼好饭,就是拼多多版的美团外卖,相当于可以有更低的价格,这个对于三四线的一些重点区域等,也是一个很大的增长空间。但是这个不会全国大范围去做,因为很有可能拉低客单价,因为它的客单价确实很低,也就 20 块钱,但是这个对于单量的增长是有帮助的。

Q:美团内部对它的社区团购的商业模式未来持有什么样的看法?从战略上来说有些业务局部是在收缩的?未来它到底能给美团带来什么样的收获?

之前的逻辑是社区团购、外卖和到店在一线、新一线、二线的人群里面走高频。之前做社区团购,是用预约加刺激的形式,把这些特别是二线及以下的城市的人群激活。

第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团最大问题是用户数的短板。之前年交易用户过 7 个亿,好一点的其他

公司都是 9 亿、10 亿左右,这 2-3 亿的差别是无论用任何方式都不可能弥补的,唯一的原因是人群不符合,没有三四线的人群的消费场景,所以美团要在组织上开始做电商,因为美团的用户数是有天花板的,如果不做电商就没法做。

第二个原因是从社区团购核心来看,美团社区团购比较依靠小程序拉新和外部流量;但是多多买菜比较依赖主站流量,协同性很好。多多买菜本质上类似于社区团购的形式,但是它本身又是电商,在这种逻辑下,电商和社区团购的粘性会很强。所以类比拼多多,它是由电商反向做社区团购,美团是做了社区团购,反向把组织架起来做电商,所以逻辑上,美团这样做应该比现在更好。

现在社区团购和美团电商/美团好货从组织上已经合并了,虽然美团好货规模很小,但从战

略结构上肯定比跟外卖和到店的粘合度更好,或者导流更强。

Q:拼多多在社区团购的最大优势是流量便宜,但哪怕是拼多多社区团购业务,是不是现在也不能判断多多买菜就一定能够打通商业模型、能有很好的回报?

拼多多也亏损,但是亏得比较小,单量比较大,社区团购是美团之前准备做的第二曲线。因为外卖很挣钱,所以要做社区团购、做人群,然后发现不行转做闪购,但是对于多多买菜来说,本身电商就很挣钱,做多多买菜本身只是一个防御性行为,如果万一做大了呢,所以大家的战略做法不一样。

Q:美团未来在社区团购的投入会战略性减少?

会往电商的方向发展,因为现在均价太低了,拼多多整个平台的客单价在 50-60 往上涨,但

是美团社区团购的现均 9.7-9.8 元,美团电商的客单价也就 60 多,再一平均那就更低了,所以美团才要合并着来做。

Q:未来包括闪购一起看的话,在日均 1 亿单情况下,对单均盈利的看法?还是维持在 1 块

钱吗?外卖的单均盈利有没有可能更高到 2 块钱?

长期还是维持在一块钱,从收入的角度,未来广告收入可能会增加;支出的话,骑手肯定会减少,补贴也会减少,把社保的成本加上,整体上我对长期一块钱还是很有信心的,毕竟二季度已经 9 毛多接近一块钱了。

两块不太可能,但一块多有可能,这里社保肯定会要增加成本,每单高几毛钱是肯定的,这主要是政策性的成本。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