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加码,暴涨后的方向?

君临汇 2021-11-24 00:01

11月19日,美国众议院正式投票通过拜登政府“BuildBackBetterAct”刺激法案,其中有超过5000亿美元预算用于应对气候变化,涉及到了新能源车税收抵免金额提升和对美国本土光伏制造业提供税收抵免支持的内容,相关板块都暴涨,今天阿策主要说一下光伏的HJT板块和新能车的情况。

HJT

2021年11月,华晟与迈为股份签署HJT产线开发合作协议双方一起合作开发单线产能500MW以上的HJT单面微晶与双面微晶电池产线。

11月18日晚,金刚玻璃公告子公司吴江金刚拟于2022年向中环采购不少于7010万片N型硅片(210尺寸,150μm),合同金额总计约6.7亿元(含税),随着这些合作和订单落地,HJT的加速进程又一次出现在投资者眼前。

光伏产业经过20年发展,核心环节电池片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再次来到了迭代关口,从常规铝背场太阳能电池(BSF)被高效太阳能电池(Perc)替代,再到现在超高效太阳能电池(HJT)的中试线、量产线陆续投产、扩产,这条线路已经具备了在未来成长为主流技术路径的潜力。

和目前主流的PERC技术相比,HJT技术的高效率和发电量的长期增益是其天然的优势,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成本,所以产业在持续努力不断提升HJT转换效率的同时,降低其制造成本,提升性价比,未来甚至可以引领未来的电池技术。

PERC电池2020年新建成的产线效率普遍在22.5%以上,平均量产效率为22.8%,预计2021年量产效率会超过23%,正不断逼近实验室效率(24%)。

从转化效率理论极限值来看,PERC与HJT电池效率极限分别为24.5%、27.5%,PERC电池量产效率提升空间有限,而HJT电池量产效率正不断刷新记录。

2021年以来,晋能M6尺寸HJT量产线电池效率达到24.7%;东方日升宣布HJT量产效率24.55%;通威2020年报披露,HJT中试线最高效率已达25.18%;6月份,华晟宣布量产线单批次平均效率达到24.71%,单片最高效率达到25.06%,刷新了HJT在M6尺寸,12BB规格上光电转换效率的量产记录,首次突破25%分水岭。

HJT已经通过量产验证,可以实现超过24%的高效率,规模化扩产条件已经趋于成熟了,而成本这一块,降本的路径也十分明确。

相比于PERC(0.72元/W),HJT电池生产成本仍高出0.18元/W,主要来自硅片、银浆和设备三个方面,未来进一步降低HJT生产成本也主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1)银浆成本:工艺升级减少银浆耗量+低温银浆溢价降低;

(2)硅片成本:硅片薄型化+N型硅片溢价降低;

(3)设备降本:HJT电池生产设备投资额快速下降。

市场常规规格硅片厚度为170μm,本次金刚玻璃的1.2GW项目首次将150μm、210N型半片工艺导入量产,硅片端降本加速推进。

相较于PERC和TOPCon的高温工艺&不对称结构,只有HJT的低温工艺&对称结构允许薄片化降本。

后续可跟踪的HJT降本技术节点为2021年底的高精串焊、2022年的低温银浆国产化&银包铜产业化,预计2022年HJT实现与PERC制造成本打平,在成本一致的情况下,市场会优先选择效率更高的HJT进行扩产,届时渗透率将迅速扩大。

长期来看,光伏板块景气度向上趋势不改,而2022年HJT扩产可能超预期。

①从光电转换效率角度来看,HJT电池效率成果不断落地,商业化前景进一步明朗;

②从市场参与者角度看,晋能联合金辰加码HJT研发,金刚玻璃拟投资1.2GWHJT电池&组件产线,新玩家增多试水HJT,促进产业链发展,市场学习曲线上升,试错成本降低;

同时头部传统玩家积极融资扩产,晶科、阿特斯同一天申请科创板上市,拟分别融资60、40亿元,持续投入硅片、电池片、组件的扩产和新技术研发中,爱康泰兴基地6GWHJT电池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③从产业链景气度角度看,近期硅料价格趋于稳定,市场预计硅料新建产能将在21Q4-22Q4期间集中释放,供给矛盾缓解确定性强,促进产业链景气度长期向上,同时有助于设备企业订单落地。

下图是HJT设备需求规模测算的结果,分为了三种情况去预测。

建议关注:电池片核心设备企业迈为股份、捷佳纬创、金辰股份激光、硅片、组件设备龙头企业帝尔激光晶盛机电奥特维

参考研报:

太平洋证券——聚焦HJT,下一代电池技术的领航员》

华安证券——复盘Perc发展历程,看HJT商业化进程》

《华安证券——HJT渐行渐近,设备厂商入局开启倒计时》

东吴证券——硅片薄片化&HJT组件功率创新高,异质结降本增效进行时》

新能车

事件一:

11月18日,为进一步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组织修订了《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征求意见稿)。

相比2018年版,21年版首提电池和四大材料性能量化指标,规范对锂离子电池的工艺技术和质量管理提出要求,引导高质量发展。

事件二:美国刺激法案

法案将为新能源车购买提供7500美元的减税;若电池包50%的部件以上在美国生产则再减税500美元;若车辆由工会组装,则再减税4500美元,最高可抵扣与1.25万美元。

此前美国总统拜登首次提出到2030年电动车(含纯电动、插电混动、燃料电池)销售份额达到50%的目标,据此估算未来十年销量的年化增速将达到37%,与中国和欧洲接近。

事件解读:

短期看,中下游排产饱满,下半年将延续快速增长态势;今年中、欧、美新能源车销量将超过300、230和60万辆,全球产销有望达到600万辆以上。

中长期角度看,在碳中和碳达峰的最终目标指引下,新能源车将成为高确定高增长的“赛道”,围绕三条主线布局:

1)全球电动车产销持续超预期,建议重点关注产业链供给缺口环节:负极环节、隔膜环节、铜箔环节;

2)正极材料技术路线向LFP和高镍发展的标的;

3)电池环节:有望持续受益需求高增长,且成本部分传导及原材料价格松动带来盈利逐步回升。

参考研报:

《民生证券——美国加码电动车刺激,海风规模化趋势明朗》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