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最好的新冠特效药在A股

君临汇 2021-10-15 00:02

终于,连花清瘟迎来了他最强的对手。

10月1日,世界制药巨头默沙东和Ridgeback宣布,其在研抗病毒口服药物Molnupiravir(莫纳匹拉韦),在治疗轻中度新冠肺炎患者的三期临床中期数据中,获得积极的期中分析结果。

能够降低50%住院或死亡风险。

根据默沙东的披露,该中期试验跟踪了775名患有轻度至中度新冠的成年人。

试验结果显示,在新冠症状出现5天内,试验组患者中,仅7.3%的人在30天后住院或死亡,而服用安慰剂的患者中,这一比例为14.1%。

因对于治疗新冠肺炎安全有效,该研究提前终止,默沙东准备尽快向FDA递交上市申请。

对于这一消息,几家欢喜几家愁。

给默沙东生产中间体的天宇股份一度20CM,航空机场股反弹,疫苗股集体扑街。

作为一款口服小分子药,Molnupiravir的优点是极其突出的。

合成易,产能大,成本低,常温储运,口服便利,可以大规模常态使用。

观察舆论场,似乎这药俨然已成新版“人民救星”,将真正使新冠病毒流感化。

要我看,事情恐怕还没那么简单。

1

要搞清楚药物,首先要搞清楚的不是牛逼的数据、炫酷的靶点,而是最基础的逻辑,即:

药物是如何发明的。

以上表述略微不严谨,准确说应该是“发现”。

最初,疾病是人类发现的,而治病的药也是发现的。

怎么发现的?

靠千百年来的肉身筛选,积累出的经验,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后来有了现代药物发现技术,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的出现,找到病因不再是难事。

无论是自身体内的异常,还是外来物质的入侵,总归是有个靶标的。

那就可以针对这些靶标的化学小分子药物或大分子药物,进行药物筛选。

靶标就像“筛子”,大小分子药物就是筛的对象。

不过,前提是要准备足够多种类的大小分子供你筛,就是得先有个分子式的“库”。

最后还要知道筛出来的东西是什么,长什么样,而且要能够大量生产。

所以药物发现的关键,一是搞懂病因找靶标;二是筛分子式。

对于新冠病毒,找病因不难,难的是找到合适的靶标。

因为病毒感染人体细胞并复制的总体步骤是清楚的,主要是下图7个步骤。

但不同的病毒,在每个步骤中具体如何运转,又是不同的。

比如步骤1,新冠的黏附识别,就是病毒的S蛋白“勾住”了细胞表面的ACE2,完成匹配“开门“入侵。

艾滋病毒呢,则是CD4。

S蛋白勾住了“门把手”——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

来源:《Science》

所以找靶标的关键,就是找到合适步骤,并搞懂其中的细节。

Molnupiravir起作用的合适步骤,就是步骤4,RNA复制。

为什么是RNA复制,而不是其他步骤呢?

当然是踩了前人的肩膀。

这就要从一支大A牛股说起。

2

永太科技

从股价高点算,今年永太科技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完成了7倍涨幅。

不过这一波大涨,永太科技蹭的是磷化工的热点。

上一轮14~15年的牛市,永太科技涨了15倍以上。

那一次,主要是永太科技给一款名为索非布韦的药供应中间体。

这是一款由吉利德研发,可以彻底治愈丙肝的神药,而全球患慢性丙肝的人数,约1.6亿。

2013年底索非布韦获FDA批准上市,2014年永太科技的业绩就开始起飞。

索非布韦的靶标,就是干扰病毒RNA复制。

具体机制就是假装自己是ATP,结合到丙肝病毒Rdrp的ATP结合位点,Rdrp没有了能量来源也就无法完成其功能,于是病毒无法复制就无法感染更多的肝细胞。

这句话有很多专业名词,估计很多读者看不懂。

但可以从ATP——高中生物学知识点讲起。

ATP,是腺苷三磷酸。

ATP的分子式

来源:百度百科

它的作用,主要是为生命体提供能量。

病毒也算生命,和人一样,需要ATP来维持生命,除了直接将ATP用作能源外。

病毒还需要将ATP(以及其他三种核苷酸,UTP、GTP、CTP)作为合成RNA的原料。

这个过程中,除了ATP,还有一个Rdrp。

他叫“RNA依赖的RNA聚合酶”,简单来说,就是病毒需要这种酶来复制自身RNA。

复制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

ATP的供能的情况下,Rdrp以病毒RNA为模板,将ATP,UTP,GTP,CTP组合成病毒的RNA。

这个过程有三个要素,索非布韦针对的是第一个。

即通过“欺骗”,假装为ATP,拔了病毒的电源。

所以索非布韦,统称为“RNA聚合酶抑制剂”,打的标靶就是Rdrp。

丙肝是病毒,新冠也是病毒,理论上索非布韦这类“RNA聚合酶抑制剂”都可以一战。

疫情就是印钞机,见钱眼开的吉利德连忙端起Rdrp的筛子,就在自家的分子式库里一顿猛筛。

在动物细胞的研究中,吉利德发现一款瑞德西韦的分子式有类似的“套路”。

假装是Rdrp的ATP,不仅可以抑制埃博拉病毒的复制,还可以抑制SARS,MERS。

瑞德西韦就这样脱颖而出,并经过懂王的大吹特吹,一举晋级明星药物。

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瑞德西韦没有多大卵用,但当时病急乱投医的FDA还是批了。

吉利德发了国难财,似乎就忘了端起筛子继续干活,这才让默沙东抢了大后手。

3

molnupiravir,开发代号为MK-4482和EIDD-2801。

最初是美国一所大学的校办企业开发,作为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VEEV)潜在治疗药物被发现。

Molnupiravir是由这两个化合物在体内活化而来,长的很像ATP 来源:网络

2020年1月,新冠已有全球蔓延的态势。

Ridgeback公司,就是和默沙东联合发布molnupiravir的那家公司慧眼识珠。

注意到这款药对多种RNA病毒具有抗病毒活性,随即将该药物收入囊中。

3月,我国“上海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抗新冠病毒联合攻关团队”登场。

率先在国际上成功解析新冠病毒RdRp的三维空间结构,揭示了病毒遗传物质转录复制机器核心“引擎”的结构特征。

搞清楚了Rdrp的空间结构和转录复制机制,意味着为开发新冠药物奠定了重要基础。

4月,Ridgeback就启动了药物用于新冠肺炎的临床研究。

并随后就与默沙东达成独家授权合作,也就有了开头那一幕。

与瑞德西韦相同,M药靶向于RdRp,但两者的机制又有区别。

M药不是假装ATP,拔电源,而是假装形成RNA的的原料CTP,UTP。

那么新冠病毒在复制自身RNA的时候,会在新合成的RNA上插满错误的CTP,UTP。

病毒就无法复制了。

而且更关键的是,M药靶标是RNA复制,而新冠病毒变异主要集中在S蛋白。

这就意味着M药是一种更广谱的抗病毒药。

尽管数据和功效让人鼓舞,但也没必要过于乐观。

和其他新冠药物比起来,M药仍有诸多不足。

首先,就降低死亡和住院率来说。

M药是50%,而再生元、礼来/君实、GSK的三种中和抗体,数据是70%、70%、85%。

其次,是给药窗口狭窄。

患者必须在症状出现后五天内接受M药治疗,越早越好。

五天就必须吃药,换言之,这药只适用轻中症,对重症患者几乎没有帮助。

而更要命的在于,这药可能会导致服药者基因突变。

这里面的道理,就在于M药的工作机制。

都是抑制RNA复制,索非布韦、瑞德西韦是“拔电源”,而M药是“错误复制”。

既然能让病毒复制错误,同样可能导致服药者的DNA存在突变的风险,导致出生缺陷,甚至癌症。

而且默沙东对这一点也似乎心知肚明,在M药试验时排除了孕妇,也要求男性参与者在服药期间“避免与异性性交”。

虽然目前没有临床数据验证这一点,但诸多科学家表达了这种担忧。

因为这种突变,也许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被观察到。

等到发现,为时已晚。

当然,对投资者来说,M药的定价更值得关注。

要知道,光是美国政府就定了M药170万个疗程,如此大的量,默沙东开价700美元/一个疗程。

这是仙丹,要有仙丹价。

美国政府固然要使劲宰,但默沙东毕竟还是流过道德的血液。

历史上放弃过肺结核神药链霉素专利权,80年代还近乎免费向中国转让乙肝疫苗技术。

默沙东与5家印度仿制药厂签订关于M药的非独家自愿许可协议,允许他们向104个中低收入国家生产销售。

但如今的中国,算低收入国家吗?

就算能卖给你,先不说这仙丹价,那么大的安全隐患,CFDA又能批吗?

更何况被证明安全性良好的复星代理mRNA疫苗,还不是一直拖着没批。

对A股投资者而言,更应该关注哪种新冠药物呢?

君临认为,应该首推中和抗体。

4

众所周知,在如今的国内政策调子,安全优于效率,被赋予了很高的权重。

今年4月,人大闪电立法《生物安全法》。

十四五规划提出“自主可控”。

10月,《求是》上刊发领导人“生物安全最新论述”。

庸俗的解读下,就是技术控制在手上,产能也要能满足国内巨大需求。

所谓中和抗体,是一种大分子药。

用于防止细胞被某种抗原或感染原侵害而具有保护力的抗体。

有双重功效,既可以预防,也可以治疗。

预防是指中和抗体可以抢先“占坑”,让病毒的S蛋白找不到匹配的人体细胞受体,进不了门。

治疗是指中和抗体能激活人体免疫系统,让免疫细胞正确识别受病毒感染的细胞,从而消灭之。

目前有5款进展较快的中和抗体,两款就有中国公司的身影。

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君实生物。

他的中和抗体叫JS016,已获FDA紧急使用,是国内首家在美获批的创新生物药

同时还在海外15个国家和地区获紧急使用。

JS016上过《nature》

来源:官网

效果上面提过,疗效好是一方面,但也有不足。

1、肌肉注射给药,不如口服药方便

2、由于靶标为易变异的S蛋白,对部分变种病毒无效

3、生物药不便于储运分发,生产成本高于小分子药

4、价格不便宜,JS016海外定价850美元/一个疗程

不过,这些不足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虽然M药口服,但需用药5天,JS016注射一次,不会挤兑医疗资源。

对世界流行的主要变种Delta有效。

JS016直接生产成本约800元/一疗程,在中国商业化完全可以降价到2000左右,甚至更低。

值得一提的是,JS016国内2期临床即将公布数据。

另外,君实生物的RNA聚合酶抑制剂(RdRp)。

就是和M药类似,同样可以口服的小分子药VV116,已完成临床前研究。

有趣的是,V药的对照组是M药,在小鼠模型上,两者都将肺部病毒滴度降低至检测限以下。

不过在具体机制上,V药和瑞德西韦一样,和M药不一样。

也就是说排除了基因突变风险。

尽管股价跌跌不休,但事实证明,无论是研发能力,临床和审批推进速度,靶点布局。

除了销售差点,获得FDA的特殊审批最多的君实,作为国内创新药头部选手,可谓实至名归。

但稍微了解医药行业的人都知道,销售短板,其实是最容易接上的。

要投中国创新药赛道,绕不开君实生物。

目前500亿市值的君实,已经进入击球区。

尾声

不可否认,M药的上市,让人类离终结新冠又近了一步。

但传染病和普通疾病不一样。

疫情防控,不会存在“一招鲜,吃遍天”的通杀局面。

就算未来有了更好的小分子口服药,依然离不开疫苗和中和抗体等多种手段。

无论是从防控的人口规模和经济性,还是防控的不同阶段,都决定了必须多层次防控。

最下面的一层是疫苗,覆盖最多人口,最为经济的建立最坚实的底座。

然后才轮得到各种治疗药物。

从防控阶段来看:

预防靠疫苗。

高暴露风险预防,离不开中和抗体(可以主动和被动免疫,即治疗和预防)。

轻中症治疗,需要中和抗体和小分子药物。

重症治疗,还需要抗细胞因子风暴等其他药物。

这是一个正金字塔结构,各环节的投资价值如下:

疫苗>中和抗体≈小分子药>抗细胞因子疗法>其他常规药物

总而言之,新冠药物的价值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变化的只不过是人心的浮动罢了。

目前国外新冠药物研发的力度远大于国内。

虽然这是我国防疫优秀的负面影响,但对投资者而言,倒是能从容的观察药物研发进度,跟踪那些优秀的国内药企。

国门迟早会打开,那些积极在国外布局临床研究的国内药企,在内循环和自主可控的大环境下,终将收获巨大的市场。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