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旺季,苹果链的机会在哪里?

君临汇 2021-08-31 00:03

消费电子熄火很久了。

根据申万二级分类,消费电子板块的78只个股,2021年初至8月18日,仅有34只个股涨幅为正,区间涨跌幅中位数为-6.15%。

根据苹果2019年、2020年供货商的名单,两年都在名单内的17家A股上市公司表现也不怎么强。

2021年初至今,仅有5个公司区间涨跌幅为正,区间涨跌幅中位数为-14.2%。

▲注:比亚迪为其子公司比亚迪电子在果链;闻泰科技为其收购的安世半导体在果链

板块内企业的股价走势与公司的业绩增长、苹果的销售情况是背离的。

一方面,除了金龙机电信维通信安洁科技,板块内其他公司在2020年年报、2021年一季度报的归母净利润都实现了正增长。

而且这个正增长,速率还不低。

另一方面,苹果的财报一次又一次超预期,营收跨越千亿美元大关,营收和净利润同比逐季改善。

即将到来的9月,是苹果的秋季发布会时间点。

苹果将会发布iPhone13系列、AirPods3、新款Macbook Pro(14英寸和16英寸)、iPad mini6、iPad9、Apple Watch7、Magic Mouse mini。

这场发布会,能点燃苹果链,消费电子链吗?

君临认为,苹果链已经过了事件点燃后,个股就会全面普涨的阶段,苹果链的布局,有两个方向:基本面好的新增量以及平台型企业。

目前苹果在其产业链布局上,做了两手准备。

一边是大力扶持中国内地的企业,另一边则是在加速将产能转移出中国内地,按照这个顺序,君临来说说,机会在哪。

1、上游比中游好

苹果对中国内地企业的侧重,表现为中国大陆企业的供应商逐年增加。

5月末,苹果公布了最新Top200的供应商名单,中国的公司有96家。

中国大陆的企业有39家供应商,而这个数字是年年攀升的,同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30%。

过去,在果链中,中国的公司以台系企业为主,中国大陆的工厂为辅,以此降低成本,并专注于服务中国内地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但现在,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

2017-2019年,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供应商企业数分别为23/46、26/53、30/47,中国大陆的企业在苹果链中逐渐缩小与台系企业的差距。

供应链向大陆转移,让新加入的公司吃到了红利。

2020年的供应商名单中,新入围榜单的供应商有37家,中国供应商21家,其中,中国大陆的企业有11家。

这11家中,上市公司有7家,分别为兆易创新深天马A精研科技胜利精密得润电子新纶科技长盈精密

富驰高科虽然没有上市,但作为东睦股份的子公司,也可以归入上市公司的范畴。

单论股价的情况,从苹果在5月28日放出2020年供应商的消息以来,新进入苹果产业链的7个上市公司,有5个获得了正收益。

收益为负的胜利精密,在被证实是苹果供应商的前几天,经历了财务造假被罚事件,不值得一看。

而对比同一时期内果链中的存续公司,17个之中仅有7个标的区间涨跌幅为正。

但对比获得正收益率的企业,新进入苹果链的企业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跑赢已在果链中的企业。

事件驱动过后,基本面才是王道,也可谓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新增的苹果供应商虽然有芯片、面板、材料公司,但主要是零部件企业。

从产业链的角度,君临认为,用微笑曲线来看,基本面更好的企业,属于利润更高、内资替代效应更强的上游和下游。

上游主要包括材料、设备、半导体、被动元器件等,但这一部分,产业链内的中国大陆企业并不多。

例如,半导体方面,主要是苹果自研的处理器,台积电为其代工;高通提供基带芯片;美光、海力士和三星提供存储芯片;射频芯片被Qorvo、村田、Skyworks占领份额。

中国大陆的企业主要提供激光设备,大族激光华工科技虽然没有进入Top200供应商,但他们为苹果提供激光设备。

新入选的兆易创新是在存储芯片上有所突破,其或是苹果AirPods唯一Nor Flash供应商。

因为位居产业链的上游,利润是最高的。

兆易创新的毛利率,明显比其他新入选的公司的毛利率高。

再结合股价的情况,兆易创新的涨幅也是排第二的。

中游主要包括零部件和模组等,如屏幕、摄像头、结构件、电池、马达、声学、天线、无线充电等,这是中国大陆企业的优势所在。

由于中游国内的公司进入比较早,渗透率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份额:无线充电、电池的份额已经达到了100%;马达、声学、结构件的份额占比超过了80%

大部分新进入果链的企业,其产品为中游的零部件。

国内企业的优势所在,竞争也更激烈一些。

例如,新晋的深天马,与京东方的经营领域类似;做连接器的新进入企业得润电子,做的是立讯精密的老本行。

而且多数具体细分赛道空间并不大,市场自然对这部分的企业关注较少,在细分赛道寻找壁垒高的真龙头才是真道理。

新进入苹果供应链的企业中,精研科技和富驰高科的业务范围类似,两者都是提供MIM产品。

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工艺(MIM)是一种将粉末冶金与塑料成型工艺相结合的新型制造工艺技术,主要用于折叠屏的铰链。

铰链是折叠屏手机的核心精密组件,用来连接两块屏幕并允许两者之间做相对转动的机械装置。

即使复杂的几何结构,利用MIM工艺也可以实现恒定的低成本,相对比传统工艺,可以节省25%-65%的成本。

这里或释放着一个新的信号——苹果将加速折叠屏的推进,或许消费电子的下一个微创新,会来自这里。

分析过后,君临认为,若要在新进入果链的企业中寻找机会,上游企业会比中游好,微创新或有机会。

2、下游渗透

苹果产业链的下游,主要是各个终端产品的ODM和OEM,由台系企业主导,鸿海(富士康是其母公司)、和硕、纬创、创宝和广达占领了主要的地位。

之前,中国大陆的企业虽然已经进入了下游,但代工的是非iPhone产品。

立讯和歌尔股份主导了90%以上的AirPods的组装;立讯在Apple Watch中占据了约30%左右的份额;比亚迪2020年开始给iPad代工,份额占到了10%。

但现在,中国大陆的代工企业,已经向iPhone代工进军,并且继续在下游中增加份额。

中国大陆的企业向iPhone进军的契机,与苹果的产能转移有很大的联系。

2020年以前,台资企业的鸿海、和硕、纬创被称为iPhone组装三剑客。

2018年起,美国搞事叠加中国大陆的劳动力成本提高,加上开发新兴市场的诱惑加大,苹果开始琢磨怎么甩开中国制造。

这个工作量非常庞大,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完成的,苹果和三剑客商量,慢慢将一些产能从中国大陆挪出去,将苹果的产能转移到印度、东南亚等国家。

印度政府给的优惠很大,鸿海、和硕刚开始还有些扭捏,不愿意亏钱进入印度设厂,但纬创响应得很积极,做法也很激进。

“明年非大陆产能占比达50%,目标明年上半年印度投产”,纬创副董事长黄柏漙在2020年末表示。

一方面,2020年7月份,纬创将子公司纬创资通(昆山)、纬新资通(昆山)以33亿元人民币出售给了立讯。

昆山这两个厂过去主要用来生产iPhone SE,XR等平价机型,一直未能打入高端机型产业链,营收也表现平平。

出售给立讯意味着纬创完全放弃了苹果在纬创中国大陆的生产业务。

另一方面,纬创将重心转移到了印度,加速在印度设厂。

但变化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2020年12月,纬创在印度的工厂因为劳资争议遭受了员工暴力打砸,2万多部iPhone被盗毁,生产设施损坏,共计约4700万元人民币。

事件发生后不久,苹果公司表示,将纬创置于“适用模式”,在没有解决印度员工的待遇问题之前,不会给予这家公司新业务。

好不容易整顿好工厂,德尔塔病毒来了,肆虐印度。

双重打击下,目前纬创这手牌打得有点难受,想要断臂求生,却发现进退两难,中国大陆的生意被立讯接手了,份额没有了。

想回来很难,但在印度又暂时赚不到钱。

另一边,立讯接手了纬创(昆山)后,凭借一己之力,叠加疫情导致的其他地区无法生产,成功将其带上了中、高端化的道路。

下个月iPhone13系列发布,有四种机型,分别是Mini、13、Pro以及Pro Max。

立讯精密首次拿下iPhone的组装订单——接近四成的iPhone13 Pro;除此以外,立讯还拿到了Apple Watch近八成的份额。

去年的iPhone12 Pro,大多数是鸿海的份额,如今立讯精密的入局,意味着其不仅吃到了纬创之前的份额,还挤占了鸿海的份额。

疫情和产能转移只是契机,但是之前中游的企业向下游渗透,是必然事件,这将是未来几年苹果链一条很重要的逻辑。

因为中国制造的优势、苹果的扶持、收购其他企业,在这三大因素的配合下,多个苹果链的企业已经成长为多样精通且成本低廉的平台型龙头,开始对台系企业形成了替代。

苹果的策略与安卓不同,苹果培养供应商一起成长,安卓较为拿来主义。

苹果有完善的供应链管控模式,对供应链的产品质量要求远高于其他终端品牌,并且愿意与供应链公司分享管理经验和部分技术。

反观安卓,不是说安卓企业不愿意与供应商成长,而是在手机价值量低于iPhone价值量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压缩供应商的利润,来确保终端厂商的盈利能力。

也正是因此,果系企业能更容易发展壮大。

立讯精密从连接器起家,早年通过收购宣德等连接器公司巩固优势,后续凭借精密化、微型化、一体化能力深度绑定客户横向拓展。

手机转接头、耳机、手表、Macbook、iPad等,苹果的多条线,立讯都可以做且有参与。

▲立讯精密与苹果合作历程

比亚迪,更准确来说是其子公司比亚迪电子(HK.00285),抓住了历次通信零部件迭代的机遇,铸就了自身的强大组装能力。

刚开始比亚迪电子只是进入到了键盘金属件和组装,充电器塑料外壳、手表陶瓷后盖的组装,后来切入至iPod Touch和iPad,正式进入苹果系统级产品组装。

▲比亚迪电子与苹果合作历程

除此以外,还有歌尔、蓝思、闻泰等企业,也在不断通过内生增长和并购,进行横向或纵向一体化,不断打入苹果新产品线,以及进行其他客户拓展。

在这些企业没有犯大错误的前提下,正在成长为可以与台系企业抗衡的重要力量。

因为规模效应、准入门槛、建立了各种壁垒,比目前仍在中游挣扎的企业,走得会更快、更顺。

天风证券预测,2023年,立讯精密、比亚迪电子,将会在苹果的组装份额上一往直前。

预计立讯在iPhone中的组装份额达到25%,比亚迪电子在iPad中的组装份额达到40%。

当然,产能转移的趋势也是不可逆转,但产能转移出中国大陆≠不用中国大陆企业。

有海外设厂决心和行动力,正在抢占优势的企业,以及海外管理能力突出的平台型龙头们,能更好地对风险进行防御、业务的可持续性更强。

这一步的投资,就已经进入到看管理层的领域了。

3、小打小闹之年

消费电子的投资,最大的机会来源于创新。

无线耳机取代有线耳机,是一个创新的飞跃;Apple watch从无到有,也是一个飞跃;每一年发布会上的新iPhone,虽然也有创新,但更准确地应该称之为迭代。

本次的iPhone,从网上的渲染图来看,镜头和充电方式发生了改变。

一是Pro版本具有更强的拍照能力,或配备了更高像素的镜头,搭配了更强大的算法。

▲网传渲染图

二是iPhone13 Pro或取消了充电接口,渲染图来看,其机身底部的充电口位置完全被中框抹平,只剩下扬声器开孔和辅助麦克风小孔。

▲网传渲染图

这些改变,放在目前的智能机里,或许掀不起太大的浪花,购买者的需求并不会因此发生太大的变化。

这里变化不是指没有销量,天风证券预测,今年iPhone的销量将会增长至2.3亿台,同比增长11.65%。

而是指没有什么非买不可的理由;相应地,在资本市场里,边际效应递减,即使前面说的公司很优秀,业绩确定性很强,但短期内的股价表现,自然比不上TWS刚出来的时候。

“十倍级别的创新”,是硅谷常用的说法,意指创新的产品要比现有产品好上十倍,才会有压倒性的优势。

在真正的十倍级创新出来之前,每年销量、新机的消息刺激都是小打小闹;而再要演绎一轮几倍行情,创新驱动才是重点。

苹果是有创新储备的。

MR/VR作为苹果下一个定义电子产品的创新人机界面关键技术,产品蓝图趋于清晰:头盔式产品、眼镜式产品、隐形眼镜式产品分别有望于2022年、2025年、2030年面世。

所以,MR/AR会是下一轮消费电子链的引爆点吗?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