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挑黑马股?

君临汇 2021-04-14 00:11

自2016年熔断以来,大市值白马股就逐渐成为市场的主角,2020年疫情后,这种风格进一步加强,最终形成了抱团赛道股的现象。

有人说,这是因为以公募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选股强调公司质地和优质赛道,并给予龙头公司更多的估值溢价。

再加上监管层鼓励长期投资,产业转型和产业内的集中度提升也对龙头公司形成利好,以及海外长线资金带来的投资理念的共同作用,才诞生了抱团。

但君临不敢苟同,除了给龙头股估值溢价以外,上面这些因素和抱团“X茅”有什么关系呢?

“抱团X茅”这个现象,是公募基金的运行机制所决定的,跟什么价值投资、海外长线资金没关系,千万别乱甩锅。

1

当前,权益资产规模超过千亿的公募基金超过20家,百亿级基金经理超百位,合计管理资金超过万亿元,大约占公募基金投资股票市场比例的四分之一。

说这一百位基金经理掌握着A股部分股票的生杀大权也不为过。

当手里有百亿起步的资金时,该怎么买股票?

深度研究,并买入中小市值公司会越来越吃亏。

因为,一家总市值一两百亿的公司,刨除掉实际上并不流通的产业资本股权,还能够买入多少?

能够为净值提升带来多大的贡献?

要想让整体净值提升,需要发掘多少小市值股?

灵魂三问之下,大型公募只能选择买入市值至少五百亿以上的公司,而重仓的只能是千亿以上的大公司。

再加上公募基金独有的相对排名考核机制,进一步促成了大家扎堆在一起。

按照专业术语,这叫做偏离度。

超额收益与偏离风险成正比,要想获得超额收益,一定要偏离,买的股票越少越好,偏离对了大赚,偏离错了巨亏。

亏了也无所谓,公募收的是基于规模的管理费,基民都套牢了年年收管理费,多好的事。

当然,正常人肯定还是希望盈利确保名利双收的,那么大家扎堆重仓赛道股,偏离对的概率就大大提高,偏离错了也可以说“不是我一个人的错”。

所以,在规模压力和相对排名考核机制下,大型公募基金只能不断买入大型公司,推动股价上行、收益率提升;

场外基民在追求暴富心态下跑步入场,增量资金继续买入,如此不断循环,形成了抱团的现象。

但是,我们注意到同期有两个现象被市场忽略了。

第一,在大市值白马作为主角的这两年,有不少中小市值公司的涨幅非常可观,“要命三千该退市”这种说法谁信谁傻。

根据统计,在2019的年度涨幅达到50%以上的公司中,500—1000亿市值、100-499亿和100亿以下区间的公司分别为35家、169家和533家;

2020年度的涨幅在50%以上的公司中,这三个区间的公司分别有52家、192家和396家。

两年间500亿市值以下的公司涨幅达50%的家数维持在500家以上,100亿以下的接近400家,数据证明小市值绝对不等同于垃圾股。

第二,公募基金近两年的强势让大家忘记了市场上还有其他的参与者,而其他参与者的交易行为与公募并不一致。

咱们回顾一下从上轮牛市以来的资金动向。

2015年的牛市是融资和杠杆资金驱动的,由散户驱动的大涨,没有任何疑问吧?

2017年的行情由北上资金主导,公募业绩份额收缩;

2018年的熊市,只有北上资金在持续买入;

2019年上半年顶点,北上资金在顺势减仓,年中大跌后,北上资金重启买入,公募则持续加仓;

到这里都没什么问题,属于正常的资金流动。

但进入2020年下半年,北向资金流入放缓,公募基金完全主导了市场走向。

说白了,这一轮为期四年的白马牛市,是由北向资金发起,由公募基金推向高潮,但在最高潮时,北向资金只是个吃瓜群众而已。

以个股为例,看看茅台本茅的北水流向,可以发现这一年外资并没有大幅加仓茅台。

可见,所谓的外资资金成本低、外资容忍高估值的说法,都是骗人的。

回顾历史,不是为了马后炮的抨击公募基金,而是为了更好的在市场生存。

要知道,现在市场上流动性较高的资金中,只有散户、北水、公募和私募了。

如果是一位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的独行侠,那么根本无所谓什么抱不抱团、大市值小市值这种二极管分类法,遵循巴老给出的价值投资原则即可。

但大多数人可能无法脱离市场风格,那么我们就必须选择并肩作战的伙伴。

问题来了,公募是一个好伙伴吗?

对于估值合理业绩优秀的股票,公募算是好伙伴,比如2019年我们可以和公募并肩而行。

但公募的业绩越好,场外基民就越急躁,在路径依赖下,公募基金会试图复制成功之路,最终走向极端。

这时候我们就要和公募分道扬镳,逆公募而动。

本轮行情走到这个阶段,逆公募而动最佳的选择就是:投资中小市值、估值合理的优秀公司。

2

从前面的数据我们也能看出,上涨50%的股票占中小市值股票总数的比例不到20%,想要选出优秀的中小市值股票需要一定的分析能力。

那么,中小票在最近几年为什么不是主角?

答案是:基本面上企业缺乏竞争力,上一轮中小股牛市带来的高估值需要消化。

资金面上,北水缺乏途径也缺乏能力、保险资金看重稳健和分红,使得前文所讲的大公募“被迫”抛弃中小市值的后果更加严重。

想要投资中小市值股,缺乏大资金的思路以供参考。

但我们可以利用大资金的弱点,反其道而行之。

今天教大家一个投资策略:

既然大公募仅仅因为市值小就放弃,那我们完全可以寻找赛道股下的小市值龙二,伴随企业的成长,让大公募成为我们的接盘侠。

3

我们来看选择龙二的思路。

如果是存量行业,市场饱和,龙一的发展会挤压龙二,市场躲避龙二还算合理;

但在增速较快的行业里,龙一龙二还远远没有到短兵相接的地步,抛弃龙二就是市场给小散户送钱的机会。

防水行业和家居行业,都正在享受集中度提升逻辑和竣工逻辑,处于高速发展期,行业龙头东方雨虹欧派家居享受了40倍以上的高估值。

但他们的小弟科顺股份志邦家居,估值却一直处于30倍以下的水平,标准的“估值折价”。

从股价走势上看,科顺股份、志邦家居在上半年与龙头差距不大,两者均是在四季度抱团股进入高潮后,出现大幅下跌。

但在抱团股高潮结束后,都大幅跑赢了龙头,科顺股份跑赢20个百分点,志邦家居甚至跑赢60个百分点。

巴菲特曾说,如果他的资金量只有100万美元,做到年化50%的收益率很轻松。

君临引用一下巴老的原话:

“我提到在市场上的小角落,认真地全面寻找,你可以找到在一些你有能力理解的小证券,存在的套利或做价差买卖的机会。抓住这些机会,可以在管理很小资金时,获得很高的回报。

我所能达到的最高回报率是在20世纪50年代,那时我秒杀了道琼斯指数。我当时做的就是捡市场上的小芝麻。小资金具有巨大的结构优势。”

可见,高收益率绝对不是靠买入一只大白马,然后持有不动指望其他资金来推动估值上升实现的,而是靠着不断研究、耐心等待,然后在市场送出机会时牢牢把握住才能实现。

这种机会看似是与市场博弈,本质上其实是一种套利,是价值投资的一种典型方法。

4

套利虽好,但这类机会可遇不可求,要想持续的获得高收益,还是得依靠精选个股。

对于中小市值,君临总结了以下几条选股原则。

1)市场规模足够广阔,换言之,我们要找未来的核心资产,这样的公司有卖方覆盖,也有小型公私募关注,而当它真正壮大时,又有百亿级公募愿意接盘,何乐而不为?

2)成长第一,老股民说得好,买小公司不就是希望业绩快速增长嘛,图稳就去买大白马咯。

尤其是在当下偏好大白马的市场风格下,如果业绩没有快速增长,估值只会更加折价;

3)欠缺成长性的,以低估值和高分红弥补,至少确保底部夯实。

4)财务指标好看,包括ROE强,资产负债率低,现金流良好等,良好的财务指标可以印证公司经营的效果。

对于中小市值公司,更需要明确当下的业绩,而非提前展望2025年的经营成果。

至于博小市值公司困境反转,君临认为那是危险至极的做法。

我们结合具体的案例来看。

鲁阳节能,是一家总市值不到100亿的小公司,主营产品陶瓷纤维是一种定期更换的耐火隔热材料。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石化、冶金、建材、电力、机械、陶瓷、玻璃等行业的工业窑炉耐火保温、管道保温、绝热密等领域。

虽然应用领域较为狭窄,但应用的行业却比较广泛,换了一个角度实现了我们要求的“大行业”。

鲁阳国内市占率30-40%,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陶瓷纤维厂家,该行业整体竞争格局其实不算好,有大量中小厂家。

但对鲁阳这种已经拿下30%以上份额的绝对龙头,逐步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财务方面,鲁阳展现出一定的周期性,近两年ROE大于15%,但此前曾降低至5%以下;

净利率方面同样验证了其周期性,景气度较高时接近20%的净利率,而景气度较低时仅有5%的净利率。

这是因为陶瓷纤维作为重工业的耗材,需要其下游行业先步入景气周期,才会有更新耗材的需求和能力。

2020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开始恢复,鲁阳节能的业绩也从三季度开始增长,三季度营收增长37%,净利润增长55%,是鲁阳历史上最好的三季度。

再加上鲁阳近几年分红率维持在3.5%左右,从分红的角度构建了一定的安全边际。

喜欢买周期股的,可以从经济复苏带来的周期上行角度思考,而喜欢成长性的,我们也能注意到新的逻辑在引入。

重工业的供给侧改革和碳中和目标(注意,碳中和在去年已经提出)为鲁阳节能提供了成长性。

由于陶瓷纤维价格较贵,低端不合规小厂往往会采用更便宜的材料,在供给侧改革和环保目标下,大型工厂的市占率提升,对高性能的陶瓷纤维产品提出更高的需求。

同时,陶瓷纤维作为一种高端材料,其应用领域一直在拓展,除了重工业领域内的拓展,也可以向船舶、汽车、电子、家电等领域拓展。

重工业结构性变化带来的集中度提升是未来几年的保障,而高端化和进入制造业领域是未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2016年到2019年,鲁阳节能的扣非净利润从0.93亿增长到3.31亿,增长了255%,同期股价几乎没有增长。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消化估值。

2020年公司估值已经趋于合理,伴随着历史最好的单季度业绩,鲁阳节能在年初至11月20日涨幅达到40%。

而之后一个半月时间,在没有任何利空的情况下,股价下跌20%。

一个聪明的投资者如果此时逆公募而动,抄底仅仅因为市值小就被抛弃的鲁阳节能,一个半月之后即可收获60%的收益。

而此时公司的估值仍然处于合理偏低区间,完全没有反映公司经营周期的平滑,更没有展现未来的成长性,所以,依然可以放心持有。

本轮公募抱团股王者张坤曾说过:“在你的从业历史上,有过两三次敢于对抗全市场,在全场都说不好的时候,你敢于说好。哪怕最后失败了,至少你对抗过了”。

买中小市值还远远算不上和全市场对抗,顶多算和浮躁的舆论环境做一次对抗。

100万美金的巴菲特能轻松做到年化50%,咱们是否有信心做个30%呢?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