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折季后,估值便宜业绩爆表的科技龙头

君临汇 2020-11-22 22:39

这个月科技股的打折力度真是一波接一波,让人眼花缭乱。

双十一也不过是延伸到一周罢了,科技股目前看似乎要延伸一个月都不止。

为何如此跌跌不休?

君临认为,这是由多重因素叠加导致的。

一是,国内疫后重建带来的传统工业品需求恢复,推动化工、金属等上游原材料涨价,资金调仓抱团顺周期板块;

二是,海外疫苗消息催化,市场认为疫情结束后各国将减少放水,如此被宽松的流动性抬高的科技股就需要杀估值了。

三是,RCEP亚太十五国建群,市场担心中日韩一旦取消关税,将导致日韩具有优势的电子和芯片产业链更有竞争力,削弱了我国硬科技产业的发展势头。

情绪面、资金面、基本面都披上了一层阴霾,股价自然被杀的遍体鳞伤。

其实,情绪面、资金面的杀估值,对于我们投资者来说并不是坏事,反而给了后来者打折入手的机会。

真正的风险是基本面,科技股的长期逻辑会否出现问题?

毫无疑问,RCEP建群对我国的科技股来说,将是一场考验,竞争会更激烈,这里面的马太效应也会展现的更充分。

缺乏竞争力的三四线公司或许将会加速被淘汰。

但强者愈强,优质的科技龙头股都是在市场中搏杀出来的,更大的市场将带来更好的规模效应,这其实是个机会。

翻开最新的三季报,A股科技股龙头的业绩普遍不错:

比如中芯国际,三季报营收208亿元,同比+30.23%;归母净利润30.80亿元,同比+168.63%。14nm/28nm先进工艺占比由去年同期4.3%大幅提升至14.6%,第二代先进工艺N+1进入小量试产阶段;

比如立讯精密,第三季度实现营收 230.76 亿元,同比增长 40.75%;归母净利润 21.42 亿元,同比增长 54.54%。TWS 耳机和Apple Watch 代工业务稳固,并顺势切入iPhone新一代手机的整机供应链。

比如韦尔股份,前三季度营收 139.7亿元,同比上升 48.5%;归母净利润17.3 亿,同比大幅上升 1177.8%。豪威CMOS芯片切入小米高端手机10系列至尊纪念版,实现对索尼和三星的国产化替代。

科技股龙头们的业绩还是很能打的。

当然,龙头也有龙头的问题,就是热度太高,导致估值一直偏贵。

趁着这波A股打折季,君临决定跟读者们一起潜心研究一番,那些相对价格不贵而质地又硬实的优质科技股。

我们今天重点聊聊闻泰科技(600745)

在中国,如果一家芯片企业想要实现国产替代,应该怎么做?

当然是不断投入研发,增强技术实力,同时做好产品的配套和客户服务,一点一滴积累经验和客户资源,逐步蚕食国内市场,最终实现产品的替代,并走向海外。

这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路,能够坚持下来的公司寥寥无几。

有没有别的路可以走?

有,不过这条路需要的不仅仅是实力,更是机缘和眼光,比如成功控股了安世半导体的闻泰科技。

安世半导体原本是恩智浦(NXP)的标准产品事业部,这一部门主要产品为逻辑器件、分立器件和MOSFET等。

安世半导体 | 资料来源:闻泰科技官网

2015年恩智浦进行业务调整,准备并购与自身业务相同的飞思卡尔,为了满足各个国家和地区反垄断的要求,恩智浦将标准事业部分拆,出售给了以建广资产为首的私募财团,安世半导体成立。

私募财团的出资人主要是合肥城投以及产业资本,闻泰科技、东山精密旷达科技等上市公司也在其中。

私募财团作为财务投资人,对资金期限和回报率有着要求,同时在项目落地后,合肥城投认为其作为项目引导基金的使命已经达到,因此准备在2018年4月公开退出其49.37亿的份额,对应安世半导体约33%的财产权益,转让的最低价为70亿。

项目公告发出后,各方产业资本及合作方开始紧锣密鼓地筹集资金。

彼时资管新规落地,资金来源收紧,收购方难以引入大型的财务投资人,资金压力陡增。

为了应对这巨大的资金压力,闻泰科技联合鹏欣资源云南城投、上海矽胤等资本进行竞标,在经过近300轮的竞标后,最终以114.35亿元的价格竞得标的,溢价高达2.3倍。

实际上在交易落地时,上海矽胤并未参与,这可能和最终标的价格过高有关,由此也可以发现,闻泰科技对安世半导体的决心。

此后,闻泰科技通过发行股份、引入战投等方式,不断收购安世半导体的股份。到2020年底,预计闻泰科技将掌握安世半导体98.23%的股权,此次惊心动魄的收购即将迎来终点。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疑问,外国对芯片技术的封锁那么狠,为什么建广资产能成功买到安世半导体,而为什么最终是闻泰科技成功将其收入怀中呢?

首先要看到的是,建广资产购得安世半导体的时间在懂王上台之前,在那个时候各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其实是很顺畅的。

在2015年,恩智浦收购飞思卡尔的时候,便因反垄断问题面临商务部审查,后来恩智浦剥离RF部门并出售给建广资产后,交易完成。

在这次交易中,恩智浦和建广资产建立了信任,这是后来建广资产能获得安世半导体的原因之一。

2016年高通拟收购恩智浦,这次并购也需要中国商务部审批,有了上次合作的经验,恩智浦将标准产品事业部出售给了建广资产以提高审批通过的可能性。

不过,后期因为高通迟迟没能提出让商务部满意的方案,最终高通选择停止了收购。

在此次交易以后,懂王上台,中美两国的贸易关系不复以往,我国企业再想收购海外优秀的半导体公司,就很难了。

可以说,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错过了,就没有下一站了。

然后,为什么是闻泰科技最终获得了成功?

说到底,还是闻泰科技最为坚决、最舍得出钱。

在合肥城投出售份额之前,旷达科技披露了《关于收到NexperiaB.V.资本化方案遴选结果通知的公告》,从公告中得知,旷达科技向建广资产提交的资本化方案排名第一,是彼时最有希望成功的公司。

旷达科技获得遴选第一 | 资料来源:旷达科技公告

后来,合肥城投出售其接近33%的份额,谁拿到这一份额,谁就大概率能主导安世半导体未来的走向。

但如前文所述,经历了接近300轮激烈的竞价,闻泰科技最终竞得标的,从此拿到主导权,一步步收购其他股东手中的份额,最终完成控股和并表。

如此,闻泰科技才有了机会曲径通幽,一跃成为国内最大功率半导体企业。

那么这笔交易对闻泰科技来说值得吗?

如果没有安世半导体,闻泰科技是何许人?

手机ODM(原始设计制造商)行业的龙头。

手机制造行业可以分为OEM、ODM、IDH等模式,其中ODM模式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模式,其原因也很简单:

主流安卓手机品牌商每年需要发布大量的不同机型,仅凭内部资源进行如此大规模的研发、供应链管理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品牌商就会把中低端机的研发制造放到ODM厂商手中,以提升产品迭代速度、降低成本。

手机ODM模式 |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

闻泰科技是其中的佼佼者,市场份额最大,研发爆款的能力也最强,是其中的领军企业。

但常看君临文章的朋友肯定知道,制造环节处于微笑曲线中间,是利润最低的环节,很多企业零毛利甚至负毛利拿单,然后希望通过技术成熟后降低制造和采购成本来获取利润。

闻泰科技作为行业龙头,毛利率常年只在7%-9%之间。

这比很多苦逼的五金鞋袜企业的毛利率都低,而其净利率常年在1%-3%之间,赚的更是周转率的辛苦钱。

没人想一直干最低端的吃苦受累活,闻泰科技也不例外。

作为行业龙头的它,一直以来都面临着增长天花板的困局,那么闻泰科技是怎么做的呢?

用管理层的话来说,就是从一个服务型的公司转型成为产品型的公司。

简单地说,就是成为一家能做出好手机的公司,而不是一家仅仅制造手机的公司。

能做出受市场欢迎的产品,能做出其他ODM厂家做不出的产品,能比其他ODM厂家更快地做出产品,如此才能成功。

为此,闻泰科技在产品研发上下足了功夫,并逐步走出了一条高端功能迅速下放到低端的路子。

在品牌商发布新技术或新功能后,闻泰科技通过寻找类似的技术和低价的供应商,将类似的功能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这也是最近高端手机功能下放越来越快的产业链基础。

同时,闻泰科技加强对新客户的开发,比如在2018年三星关闭在大陆的工厂后,抓住机会进行导入,如此才有机会完成业绩的爆发。

那么ODM龙头在研发制造中低端机的过程中,较三星等品牌厂商自己包揽,有哪些优势呢?

主要优势有以下三个方面:

1、ODM龙头能同时研发多款类似结构产品,供不同的客户选择和采购,如此能显著降低研发成本,提升研发效率;

2、ODM龙头的生产量很大,其中少数爆款的生产量大、生产周期也很长,企业可以对不同的项目进行生产优化,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3、ODM龙头能通过大量、稳定地采购获取更低的采购价格,从而降低原材料的成本。

基于以上三项优势,ODM厂商在生产中低端产品的时候能显著降低成本,从而帮助品牌商降低成本,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或利润,这就是近年来安卓厂商加快拥抱ODM的原因。

2019 年国内 ODM 重点机型表现 |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

由于有三星、OPPO等增量客户的加入,实际上闻泰科技成功地扩大了ODM市场的天花板。

但是随着手机增速的停滞,手机行业的天花板也已经显现。

根据券商估计,即使未来全球ODM占比上升至40%-50%,整体需求就是6-7亿部,较2019年4.1亿部的市场规模提升并不大。

那么ODM行业的巨头们该怎么办?找其他领域的需求呗。

比如笔记本电脑、服务器、平板电脑、IoT产品等等,这些行业的竞争相对缓和,ODM厂商的毛利率更高。

综上,如果闻泰科技没有收购安世半导体,那么他的发展目标就是提升研发能力,从单纯的制造型企业变成注重产品品质的企业,并不断扩张新的客户、扩张新的领域,从而实现长远的增长。

听起来不错,但总体来说过的还是苦日子,而且没有核心的技术,打造人无我有的产品将是难上加难。

但如果有了安世半导体以后呢?

安世半导体何许人也?

安世半导体是全球十大功率半导体企业之一,主要产品为逻辑器件、分立器件和 MOSFET器件,分别位居全球第一、第二、第二。

2018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份额 | 资料来源: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安世半导体深耕半导体行业超过60年,目前采取IDM的经营模式,拥有一万多种产品型号,2019年出货约千亿颗芯片,客户超过2万个,分布于汽车电子、通信、工业等领域,其中汽车电子占据42%的营收。

安世半导体的团队来自于恩智浦的标准产品事业部,技术实力强,它主要体现在其优秀的产品品质上,绝大部分产品均能满足车规级认证的严格标准,产品不良率也超低,2018年其产品失效率仅为亿分之零点六。

安世半导体的客户资源很广,与包括博世、大陆、华为、苹果、三星、华硕等优质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安世半导体的客户分布 |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

基于稳定的客户和强大的研发能力,安世半导体在2019年营收高达104亿元,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35.1%和12.2%,所在细分领域的整体市占率接近15%。

数据非常优秀,但是在几年前,事情可完全不一样。

安世半导体原本是恩智浦的标准产品事业部,品一下“标准产品”和2019年千亿颗芯片、百亿营收的事实,就可以发现安世半导体的产品大都是中低端的芯片产品。

其产品的毛利率和净利率,远低于恩智浦的射频芯片业务,无疑是个鸡肋。

对于这样一个业务,恩智浦不会给予足够的资金帮助其研发和扩张,将其出售也是合情合理的。

建广资产将安世半导体收购后,给予安世半导体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去研发,但是私募财团作为控股方难以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其未来发展空间是有限的。

另外,安世半导体的客户太多,而且有近40%的产品是代销的,汽车行业的占比也过大,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其长远的发展。

就在此时,闻泰科技来了。

闻泰科技与安世半导体能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这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1、安世半导体是闻泰科技的上游,通过采购安世半导体的产品,闻泰科技可以降低成本,而安世半导体可以扩展产品的市场,实现营收的上升,这是最直接的产业链协同;

2、闻泰科技希望转型成为产品型公司,要做出别人做不到的产品,在有了安世半导体的研发和技术支持后,这一方向变得更有可能;

比如目前闻泰科技完成了SiP(系统级封装),这一封装模式可以在内部整合不同的晶片功能,让产品的体积更小、功能更多,该技术领先于同样做安卓ODM的友商。

3、安世半导体可以利用闻泰科技的渠道和中国背景,进入更多的产品领域,比如电网领域、5G建设等,如此进一步扩大了自身的产品范围;

4、闻泰科技作为上市公司,拥有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支持安世半导体的研发和产能扩张,促进其长期发展。

总的来说,闻泰科技和安世半导体的结合,由于有明显的协同效应,是相当完美的。

这是类似于当年吉利收购沃尔沃、信维通信收购莱尔德的芯片版本。

那两家公司在收购完成后的五年里,业绩都坐上了火箭,坐稳了行业老大的位置,股价也是连年走高。

闻泰科技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这里将ODM和半导体业务分开来看。

首先是ODM,这块业务可以分为手机ODM和其他消费电子产品。

对于手机来说,2020年是5G产品的导入年,产品大都在2000元以上。到2021年,5G手机进入普及阶段,预计各个品牌会大量推出千元机。

中低端手机就是ODM厂商的天下,闻泰科技作为行业龙头,拥有更强的研发能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预计2021-2023年公司ODM的订单都会非常旺盛。

在订单保持充足的同时,闻泰科技有望凭借自身的竞争力,提升原材料的采购比例,预计能从2019年的30%提升至40%,而这会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

除了手机外,闻泰科技在TWS耳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领域的订单也越来越高,这些订单的毛利较手机更高,产品结构的优化也是其盈利提升的一个逻辑。

根据其管理层的说法,目前的闻泰科技面临着产能不足的境况,自有产能大概占40%的出货量,另外60%的产品要交由代工厂来做,未来公司将进一步扩张产能,以满足不断提升的需求。

再来看半导体业务,这部分业务可以分为汽车领域、通信领域和其他领域。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上升和燃油车汽车电子化程度的提升,汽车电子产品的需求将不断上升,而这是安世半导体的强项。

根据我国规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要达到20%以上,较目前仅5%左右的渗透率,还有3倍的上升空间。

根据Strategy Analytics统计,纯电动车使用半导体的价值量高达704美元,较传统燃油车提升108%,而功率半导体的用量更是提升445%。

此外,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配套设施也需要使用功率半导体进行电压控制和转换,这些新增需求将驱动行业不断增长,安世半导体有望受益。

在通信领域,仅计算闻泰科技的增量,安世半导体单手机的价值量有望从1美元以下提升至10美元左右,考虑到未来闻泰科技1-2亿台手机的出货量,这个领域几乎可以说再造一个安世半导体。

其他领域的业绩占比相对较少,但是拥有了闻泰科技的支持后,安世半导体在国内其他领域的扩张也会比以前更加顺利。

就目前而言,安世半导体的主要瓶颈是产能不足,近年来都需要外协产能来帮助其生产。

为此,闻泰科技准备帮助安世半导体升级现有工厂以提升产能,并在国内新建晶圆工厂和封测工厂,产能扩张完毕后,半导体业务也将迎来新的发展。

目前闻泰科技的主要风险在两个方面,一是疫苗带来的流动性退潮预期,造成的估值下杀;二是上游供应商涨价带来的利润率下降。

前一个问题,需要时间和下跌来消化。

现在贵不贵?每个投资者都可以有自己的判断。

而后一个问题,对于闻泰科技这样的龙头来说,是可以通过对新项目涨价来转嫁压力,而旧项目则可以通过更换供应商来缓解的。

根据今年三季报,公司实现营收 386.2亿元,同比上升 76.6%;归母净利润22.6 亿元,同比大幅上升 325.8%。

受益于安世的业绩带动,公司毛利率为 17%,同比上升 9.03个百分点;净利率为 6%,同比上升 3.59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闻泰科技横跨手机、新能源车两大产业链,并在各自细分领域都是头部选手,前景是相当不错的。

等股价跌到位了,或许将是率先吹响反弹号角的科技股龙头之一。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