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大开发!稳增长加码

君临汇 2022-05-11 00:01

稳增长将是二季度市场关注的重点,我们梳理一下近期的政策信号。

4月26日,中央财经委第11次会议提出“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4月29日,政治局会议重申要“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5月6日,高层发布《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标志着政策落地,县城将成为下一轮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后续,预计《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 —2035年)》也将很快出台。

1

每轮稳增长都需要一个抓手。

比如2015-2017年,重点是面向三四线城市的棚改货币化安置。

这一轮为什么是县城?

君临以为,主要是三个原因:

第一,中国城镇化进入尾声,接下来要补短板。

按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比上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

参考发达国家的数据,2017年,美国城市化率是82.06%;德国城市化率是77.26%;日本城市化率是91.54%,整体在75%-95%之间。

可以认为,中国的城镇化率提升空间还有十几年左右,正在进入最后的尾声。

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城市化方向始终是追求以大为美的,将绝对优势比例的资源全部汇聚于大城市,从而实现了一批国家中心城市的“速成”。

这当然是有合理性的。

在资金不足的早期,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一处,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这是基本的创业法则。

但是当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都已经成熟,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的情况下,就应该要兼顾平衡,适当补短板了。

第二,制造业强国战略,需要大力打造“县城”。

大城市战略和小县城战略,各有优势,是不同阶段的不同追求。

大城市战略的核心,是重点发展金融、文化、软件、医疗等高端服务业,代表就是美国和英国。

但这种战略有两个问题:

其一,对制造业不友好。

制造业的利润率相对偏低,并且往往需要大面积的厂房用地,在地价日益高昂的大城市很难生存。

即使是高端制造业,也很难跟金融等行业比拼利润率。

这就是为什么像华为这样的科技巨头,都要离开深圳,迁往东莞而去。

如果我国只重视发展大城市,很可能的结果就是,大量制造业工厂只能迁往成本更低的东南亚,这对我国的产业升级存在很大隐患。

美国、英国的制造业空心化,便是前车之鉴。

其二,对受教育程度较低的阶层不友好。

大城市生活成本高昂,低教育人群普遍生活艰难,即使能找到外卖的工作,也缺乏幸福感可言。

如果我国能通过小县城战略,成功打造一批基础设施发达的优质县城,既能够将制造业向内陆、中西部引导迁移;

又能使低教育阶层实现就近工作,低成本生活,幸福感无疑将大大提升。

这无疑是我国高层“共同富裕”的理想蓝图,也是应对美国制裁、扩大内需、实现内循环的必然之路。

可以说,我国的小县城战略,目标样本就是德国,跟这几年一直在强调的“制造业强国”战略是一脉相承的。

第三,疫情之下,小县城的风险更可控。

这两年的疫情,也使我国反思良多。

过往我们讲大城市的弊端,比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其实在科技水平提升的情况下,都是可以改善的。

比如车多拥挤,就大力发展地铁、公共交通体系;环境污染,就厉行环保,这几年也成效明显。

但疫情来了,大城市的拥挤使得传播速度极快,一旦被迫封城,对经济的打击面极大。

如果推行小县城战略,人口更分散,经济分布更均衡,这个风险无疑将大大减少。

2

县城大开发的基本面如何?

先了解一下基本面,县城最大的特点就是“散和弱”。

从经济看,2019年我国县及县级市GDP体量为38万亿元左右,占全国GDP的近2/5。

其中,作为县域经济核心的县城及县级市城区,GDP占全国GDP的近1/4。

而从人口看,县城和县级市城区常住人口分别为1.55亿、0.9亿人左右,共计2.4亿人左右,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

但从数量看,县及县级市数量占全国县级行政区划数量的2/3。

2019年底,县和县级市数量分别为1494、387个,二者共计1881个,约为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数量(967个)的2倍。

产出方面,三分之二的行政区数量,三分之一的人口,仅贡献了四分之一的GDP,短板明显。

消费方面,县城人均消费支出为城市的2/3左右,占城镇总消费支出约20%,有挖掘潜力。

投资方面,县城人均市政公用设施投资为城市的1/2左右,占城镇总市政投资约15%。

2020年我国县城的市政公用设施投资完成额为388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约0.7%,简直是弱爆了。

可以说,我国的县城建设,过去几十年都被忽视,欠账很大。

这也意味着,搞基建的需求很大。

当然,县城很多很散,我国向来不赞成撒胡椒粉式的面面俱到。

根据老经验,还是会有重点的打造一些样本、特区,先行先试,积累经验后再扩展开来。

2020年5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将120个县及县级市作为新型城镇化的示范名单。

可以认为,这120个县将是这轮稳增长的主要落地示范区。

名单如下:

东部地区(共58个)

浙江(10个):桐庐县、宁海县、海盐县、武义县、长兴县、岱山县、缙云县、诸暨市、乐清市、温岭市

江苏(10个):盱眙县、宝应县、沛县、东海县、沭阳县、建湖县、泗阳县、海门市、泰兴市、溧阳市

广东(10个):惠东县、博罗县、新兴县、佛冈县、东源县、海丰县、龙门县、饶平县、阳春市、台山市

福建(10个):霞浦县、闽侯县、永泰县、永春县、德化县、上杭县、长汀县、福清市、福安市、晋江市

山东(10个):郓城县、齐河县、桓台县、宁阳县、广饶县、海阳市、诸城市、龙口市、滕州市、新泰市

河北(5个):固安县、正定县、景县、魏县、迁安市

海南(3个):澄迈县、琼海市、万宁市

中部地区(共31个)

湖北(10个):阳新县、红安县、大悟县、南漳县、监利县、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赤壁市、宜都市

安徽(5个):当涂县、庐江县、蒙城县、灵璧县、天长市

河南(5个):兰考县、鄢陵县、新安县、南乐县、新郑市

湖南(5个):湘潭县、攸县、澧县、浏阳市、宁乡市

江西(3个):南昌县、奉新县、吉安县

山西(3个):清徐县、阳城县、孝义市

西部地区(共21个)

四川(5个):金堂县、乐至县、大英县、江安县、绵竹市

重庆(3个):垫江县、忠县、彭水县

陕西(3个):富平县、三原县、岐山县

贵州(2个):金沙县、清镇市

云南(2个):大理、腾冲市

广西(2个):横县、东兴市

内蒙古(2个):宁城县、满洲里市

甘肃(2个):榆中县、敦煌市

东北地区(共10个)

吉林(4个):前郭县、珲春市、公主岭市、梅河口市

辽宁(3个):桓仁县、黑山县、盘山县

黑龙江(3个):五常市、肇东市、穆棱市

————

这120个县,有以下特点:

1)既遍布东、中、西部地区,又重点落在粤闽江浙鲁东部沿海五大强省,和中部的湖北省。

2)主要是分布在大城市周边、有人口流入、有交通优势和特色产业的县城,先天基础比较好。

3)发改委在遴选这份名单的时候,曾提出一个入选要求:“发展基础扎实、财政实力较强、政府债务率较低”。

可见,这是官方维度对于中国各地区综合发展较为突出县城的一次汇总。

当然,如果我们对比每年公布的中国百强县名单,就会发现一些我们熟悉的名字,像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等领头羊县市,都没有在名单上。

主要原因是,它们都已经很强了,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已经不需要基建“补短板”了。

而2020年疫情中受到重创的湖北,是中西部扶持力度最大的省份,值得重点关注。

3

钱洒向哪里?

这里面又分为几个问题,钱从哪里来、会给到谁,如何分配?

目前的政策文件显示,钱主要还是通过增加财政转移支付,以及央行提供政策工具激励金融机构下沉县城项目来实现。

因此能拿到钱的,主要还是央企、地方国企为主。

在配套政策方面,方案考虑的很细很具体,比如全面落实取消县城落户限制政策,还推出了三个挂钩的政策:

1)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

2)省以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

3)专项安排与进城落户人口数量相适应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三个挂钩,主要还是为了保障财政支出能够有效落实到位、政策不空转,所以成效是值得期待的。

最后,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这些钱最终会落到哪些细分环节呢?

君临梳理了一遍文件,其中提到了4大领域17项建设任务,基本上面面俱到,十分繁多。

但深入研究的话,就会发现重点其实是两块:道路桥梁、市政管网建设。

1)道路桥梁。

要想富、先修路。

道路建设的核心意义是提升县城与周边大中城市互联互通的水平。

拥有便捷快速的交通路网,才能将制造业向县城引导,实现产业落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根据过往的数据,道路桥梁的建设资金占了县城市政固投的35%,是最大的单一投资类目。

这次也不会例外。

2)市政管网建设。

市政管网建设包括:更新改造水厂和老旧破损供水管网、完善燃气储气设施和燃气管网、推进路面电网和通信网架空线入地、垃圾和污水处理系统等。

这是提升人居环境,吸引人口向县城落户的最基础环节。

按过往数据,市政管网的建设资金占了县城市政固投的18%,占比也很大。

县城基建的短板很多,但以上两块是最重要,也是资金投入规模较大的两个环节。

重点关注

道路桥梁:山东路桥四川路桥安徽建工

管网建设:新兴铸管伟星新材东宏股份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