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十四五”风光储新增装机44GW,力争建成电化学等新型储能600万千瓦

储能100人 2022-03-10 23:57

Image

近日,青海省发布了“十四五能源”规划,其中规划2025年光伏发电4580万千瓦,风电1650万千瓦。相比于2020年底分别新增光伏3000万千瓦、风电807万千瓦。同时到2025年,力争建成电化学等新型储能600万千瓦。

Image

积极打造国家级光伏发电和风电基地。积极推进光伏发电和风电基地化规模化开发,形成以海南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100%清洁能源基地、海西千万千瓦级“柴达木光伏走廊”清洁能源基地为依托,辐射海北、黄南州的新能源开发格局。以生态保护为前提,探索三江源地区新能源开发新模式。创新技术发展模式,示范推进光伏、与水电、光热、天然气一体化友好型融合电站,实现可再生能源基地的安全稳定运行。力争到2025年,海西、海南州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超过3000万千瓦和2500万千瓦。

Image

Image

加快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发展。在环青海湖、三江源、河湟谷地等区域,因地制宜发展农光、牧光、林光、光伏治沙等多种形式的光伏应用,促进光伏应用与其他产业发展相融合。利用大型工业园区、矿山油田、经济开发区、公共设施、农业园区、居民住宅、高速公路等屋顶及空闲土地空间,整县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积极发展分散式风电,扩大分布式清洁能源就地开发、就地消纳。

扩大电力跨省外送通道。在实现青海省内清洁低碳发展的基础上,推进跨省电力外送通道布局和建设,积极扩大绿色电力跨省跨区外送规模,支撑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服务全国碳达峰目标实现。建成投产青海至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二期配套电源,实现满负荷送电。立足“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战略定位,重点围绕海西清洁能源基地开发,推进第二条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研究论证工作。另外,加强省际电网互联互通、加快构建省内坚强骨干电网、打造清洁低碳的新型配电系统、探索零碳电力系统建设等。

Image

推动两个“一体化”工程建设。围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试点示范,健全“多能互补一体化”“荷储网源一体化”智能高效协调运行体系,支撑高比例清洁电力的安全可靠运行。结合水电、光伏、风电、光热发电及各类储能技术特性和技术特点,优化各类电源规模配比,确保电源基地送电的可持续性。充分发挥负荷侧的调节能力,实现荷、储、网、源的深度协同,培育用户负荷管理能力,提高源网荷侧调峰积极性。

Image

提升多能互补的储能调峰能力。积极发展优质调峰电源、加快推动黄河上游梯级储能电站建设、全面推进电化学等新型储能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电化学、压缩空气等各类新型储能应用。依托青海盐湖资源优势,积极推广“新能源+储能”模式,开展压缩空气、飞轮等储能试点,探索建立共享储能运行模式,推动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百万千瓦级化学储能示范建设,提高电力系统中短周期储能调节能力。到2025年,力争建成电化学等新型储能600万千瓦。

Image

原文如下: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