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系列电话会议之"如何看待中央收储冻肉以及对猪周期影响?20220301

爱怼怼 2022-03-02 23:48

Image

主题:天风农业 生猪专家交流会

时间:2022年3月1日 15:00-16:00

嘉宾:生猪专家

联系人:天风农业吴立/陈潇/陈炼

【嘉宾介绍环节】                                    

1、启动收储的背景:

最近猪价比较低迷,年后猪价跌到12.5元/公斤的水平,且维持该价位维持了半个月。而且猪价的下跌速度也超预期的快,从2月初的14元/公斤跌到12.5元/公斤,半个月的时间下跌了2元/公斤。其结果是猪粮比价跌至4.98。

按照发改委数据,最新猪粮比价跌破5,为4.98(生猪价格是按照生猪出场价,市场上实际价格更低一点),所以目前生猪养殖亏损状态可能比发改委估计更为严重。

此外,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也加深了亏损幅度。按照个人判断,饲料原料中的豆粕价格上涨导致生猪养殖成本提升0.4元/公斤;饲料原料中的玉米价格上涨带动生猪养殖成本上涨1.5-2元/公斤;因此整体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带动饲养成本上涨2-3元/公斤(与非瘟以前对标)。

因此,生猪养殖面临猪价下跌,原材料上涨的双面挤压,现在12.5元/公斤的猪价对于很多养殖主体来说已经进入深度亏损状态且持续了很久。虽然一些养殖主体出现了抗价的情绪,但效果并不好。

2、关于本次收储的评价:

收储更多在情绪面上起到作用,实际上不改变供需关系。发改委明确发布3月3日和3月4日累计收储4万吨冻肉。但按照全国全年5500万吨的猪肉消费量(每月约460万吨猪肉消费),收储4万吨只占一个月消费量的0.87%,并不能明显改善供需关系,更多的是起到一个信号、情绪上的作用,影响市场预期。

3、历史收储政策梳理:

2009年第一次出台收储政策,截至目前已经经历了4次大变化,盈亏平衡点的猪粮比价也在不停调整,但最终的都是通过收储、放储,影响市场心理预期,稳定价格、稳定产能。

1、因为2006-2007年猪价暴涨,产能迅速涨至过剩,导致2009-2010年猪价跌到亏损状态。于是,2009年农业部等6个部门发布《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主要关注生猪价格过度的下跌。

2、2012年修改为《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不仅防止过度下跌也防止过度上涨,当时猪粮比价的盈亏平衡点定为6:1。

3、2015年重新进行修订,《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修订版)》,调整了猪粮比价,盈亏平衡点的猪粮比价调整为5.5-5.8,且加入了能繁母猪存栏量的指标。

4、2021年新出台《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对不同区间设置了更为明确的预警级别,调控精准性更强,比如现在猪粮比低于6:1时发布三级预警,连续三周猪粮比在5-6:1发布二级预警(视情况启动收储),猪粮比低于5:1,发布一级预警,直接启动收储。

4、收储政策与猪价关系

通过对过往的收储情况梳理,每当达到指标预警后都会严格的启动收储,但每次收储量级都不大,通常一次收储在5万吨以下,所以第一批的4万吨收储属于较高的量级。每次收储,猪价都会发生短期(政策启动后1-2周)回调,但无法改变供需关系,之后的价格走势仍然会由供需关系来决定。

5、猪价行情判断

供应峰值还未到来,上半年价格可能依然维持低位。因为2021年5、6月是产能峰值,所以2022年上半年供应峰值还没有到来(按照10个月的滞后期),供应峰值应该会在今年4、5月来临。

能繁去化幅度已有,下半年价格趋势性向上,周期拐点或将来临。2021年7月产能开始调减,截至目前已经超过6个月了,产能调减的幅度已经达到5%-6%,所以今年下半年就能看到供应调减的效果了。

情绪或将导致产能调减有变弱风险,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今年饲料原材料上涨、发改委收储等事件对养殖主体心理预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大家对于猪价预期已经比较乐观了,能会削弱主动去产能动力,影响产能去化程度,从而影响新一轮周期开启的时间点,所以最近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大家的情绪、预期,这将是影响猪价行情的关键。

交流环节 Q&A                                    

Q:收储的盘子有多大?中央和地方分别有多少库存力来支撑收储?若这一波收储后,猪粮比价仍然比较高,会不会继续持续收储?

A:总的盘子目前没有任何官方数据发布出来,但从历史上这些猪周期收储的量级可以判断,预计中央级储备的总量级在20-30万吨,地方的总量级可能高一些,但是不会超过50万吨。地方因财政压力,不会把储备库全部填满,所以可能也只收储20多万吨左右。

如果猪价继续维持低迷态势,国家一定会继续维持收储,下次收储的时间有可能在4月份、5月份前后,因为根据市场供需关系判断,4月份可能是压力最大的时间点。而且现在才收储了4万吨,从储备能力来看还有很大的收储空间。

Q:除了收储之外,还有其他政策,提振猪价吗?历史上有没有比较成功提振猪价的案例?

A:历史上有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来提振猪价。当时的政策文件是只要养一头母猪补贴100元,但这个政策在当时存在很多争议。

争议的点主要在:

1)对于小养殖户要确定能繁母猪的真实数量比较难;

2)一头能繁母猪补贴100元额度偏小,对信心的提振作用较弱。

后来在2013、2014年前后能繁母猪补贴政策也取消了。其他提升养殖户信心的政策基本没有,因为最终价位还是由市场真实的供需关系决定。

Q:因为非洲猪瘟带来很多刚性成本的提升,所以猪粮比价理论上要比之前周期要更低,您认为现在仍然以5:1-6:1为预警区间,这个界限是否合理?未来随着粮价的上涨,会不会越发不合理?

A:按照现在的生猪养殖成本来看,我认为盈亏平衡点的猪粮比价是偏低的,因为现在的豆粕和玉米的价格上涨较快导致养猪成本提升很多。

Q:收储的冻肉,有没有明确的利好企业,收储来源主要是哪些?

A:存储的企业一般是找一些地方屠宰企业,国储方面国家在一些地方有国家储备库。国家储备库直接去市场上收冻肉,进入国家储备库。更多的情况是国家委托大型屠宰企业来存储冻肉,肉是国家的,冷库是屠宰企业的,国家给予一定补贴。

Q:收储价格大概为多少?

A:一般按照市场价。现在政策规定竞价交易,政府发布通知之后大型屠宰企业去网上竞价,这个竞价也反映了大家对后市的预期,企业觉得这个价格合适就会去交易,价格太低收不上来。

Q:冻肉和现在市场上的猪价价格一样吗?

A:以鲜肉的形式收上来放进冷库。政策规定产品必须是收储交易日之后生产和加工的产品。从目的性来说,国家收储冻肉的目的是为了改变鲜肉市场的供需关系,所以收的时候肯定是鲜肉的形式。

Q:在目前猪粮比的情况下,12.5元/公斤的猪价是不是很难继续下降了?

A:不能这么说。收储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市场的供需关系,只是短期从心理上(一周或半个月)有影响,长期来看影响不明显。从历史上看,在严重供过于求的状态下即使启动收储政策价格该下跌的趋势还是不会改变。所以12.5元/公斤的价格是有进一步下跌的可能。

追问:价格有可能突破去年10月份的那个低点吗?

A:可能性不大,因为去年10月份那个低点不是一个真实的市场供应关系的价位表现。那个低点是由市场(悲观)情绪叠加带来的超预期下跌,今年如果没有情绪的叠加仅在供需关系的影响下是不会出现去年10月份的低价位。跌到11元/公斤左右是有可能的,但是跌到10元/公斤左右有很大难度。

Q:什么时候会被动去产能?若4-5月份猪价压力还比较大,会不会引发一轮被动去产能?

A:我认为从不同的规模来看,现在产能去化的主体以小规模养殖户为主,大型企业实际的产能去化还比较小。现在还没有到被动去产能的时间点,因为过去两三年(尤其2020、2021年)养殖户盈利可观,只要过去这两年没有大幅度扩张,那目前的现金流不会出现大问题。即使现在进入今年3月份,开始深度亏损,但是我认为很多养殖户的还没有把前两年赚的钱亏完,所以现金流这块问题不大。但是对于之前扩产能的养殖户来说,再亏损一段时间可能有一批这样的养殖户会被动的去产能,这部分所占比例在20%-30%左右。但是即使是20%-30%,有可能影响也不会小,因为这部分群体的的产能规模不小(主要是由于前期在扩产能)。

Q:这一轮周期农业部公布的能繁母猪数据,去化幅度为7个点左右,很多专家的数据库显示去化了15-20个点,怎么判断数据的可靠性?根据什么判断行情见底了?或者产能去化见底了?

A:渠道很多,比如第三方机构的数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等,很难评估哪些数据更可靠,但是将同一个渠道的数据拿去纵向(和历史数据)对比是有意义的,横向的比较很难说谁准谁不准,而且也没有意义。

Q:只看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的话,您认为这一轮从高点累计去化多大的幅度意味着周期的反转?

A:从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从4500多万头降到目前不到4300万头,差不多6%的去化幅度了。我认为对于国家统计局数据而言,下降10%左右是一个很大的降幅,达到这个产能的去化幅度我认为要开始反转了。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