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储,还做不做了?

淘钢网 2021-12-21 00:00

今日要闻: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11月下旬,重点统计钢企粗钢日均产量为171.69万吨,旬环比下降2.61%;钢材库存量为1248.43万吨,旬环比减少144.29万吨,下降10.36%。

当前钢市呈现供需两弱格局,叠加明年春节时间较早,工地基本处于停工状态,“钢需”强度明显减弱。钢贸商对今年的冬储普遍感到纠结,不少贸易商对今年冬储的意愿并不强。

对于冬储,贸易商首先要考虑成本问题。“钢价不下来,不想搞冬储。”是最直接的理由。

图片


一般冬储期为当年12月~次年3月,冬储时,成本问题是贸易商首先需要把控的。目前钢企利润状况较好,资金较为充足,再加上限产、减产,钢企钢材库存压力并不大,因此很难大幅下调钢材出厂价格。况且,钢企在自留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大都自己会冬储。因此,当冬储价格没有达到钢贸商心理预期时,其冬储意愿普遍不强。

其实,钢贸商适当冬储是可行的,今年冬储形势尽管复杂,但细细推敲也能看到利好条件:

一是宏观利好政策效应逐渐显现,为拉动“钢需”注入动力。大规模、长时间的减产,能在经济没有出现崩塌的情况下,改善明年春天的整个供给关系。大幅度降价。10月份到11月份这次降价,降价的速度甚至已经超过了金融危机,短期之内每吨迅速地降了1000多块钱。有了这么大的降价幅度就给冬储带来了安全垫;

图片

二是市场供给持续减弱,有利于缓解明年初市场供需矛盾。社会库存、钢厂库存还在不停的下降,说明当前的供应量是少于需求量的,库存的降低未来一定会有补库;市场需求大量积累,在价格大幅波动的时候,由于市场的恐惧,需求会暂时的不释放。但是,这种潜在的需求在未来的时间里一定会爆发出来。

三是铁矿石等钢铁原燃料价格反弹,钢材成本面有支撑。

今年初以来,钢铁行业总体利润可观,钢价前期保持了较好的上涨势头。年末,钢价回落是大趋势,回归合理利润空间也是正常的。从这个角度来看,钢贸商可以适当冬储。

但要特别注意的是,钢企和钢贸商应当建立冬储风险共担机制,这样既能降低贸易商的风险压力,又能缓解钢企的冬季生产及资金流压力。

图片

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及构建新发展格局等因素,让今年的冬储与往年大不相同。今年由于宏观政策引导,经济具有特殊性,消费有一定的滞后性,冬储期可能延后至春节前一个月到一个半月之间。

上一篇 & 下一篇